绿林网

蔡京沉浮读后感锦集

蔡京沉浮读后感锦集

《蔡京沉浮》是一本由陈歆耕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蔡京沉浮》读后感(一):沉浮之事,自我救赎之词。

众所周知,北宋官场,纷繁复杂,牵扯众多,能在官场沉浮数十年,人性定是复杂,或许也总是在正邪中摇晃。不同的历史事件在不同的立场和利益点上看,有着天壤之别的评价。

《宋史》说蔡京是贼,是靖康之难祸首,历史的口吻在撰写者笔下总是带着各自的观点和立场。自古以来,贤人评价,非忠即奸,在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中,似乎从来不接受两者徘徊兼有的人性。

书中论及蔡京在入仕阶段与后来相比有很大不同,原因在于宋朝官场的特殊环境,在北宋政坛的不同洗牌中,似乎蔡京在风水水磨中形成了后来多面性的官场人格。

而在与元祐党人的派系斗争中,起起伏伏,蔡京也逐渐明白一直驱动北宋晚期政坛的斗争思维模式,那就是先将不同派系之人定为“恶”,然后除之务尽。同时他也明白“既作好官、又要作好人,两者岂可得兼”,这是蔡京的经典之论。这句话在出口的那一刻,也许已经决定了他对自己功过之论最好的自我救赎之词了。

最终在蔡京风生水起的官场论事中,破格拜相,迎来了他的人生巅峰。几经罢免与重新启用,似乎原因在于蔡京在国家财政这一块有着超凡的管理能力,蔡京所实施的很多经济变革政策,很难说是完全为国为民还是为一己私利,这在这本书中也没有评判,只是指出历来为历史学界所争论不休。这样无法深度解析的问题还很多,他的历史地位,他的国家政策,他的政治理念,他的外交手段,似乎在在悬而未决的历史材料中未有结论。

这本书对于蔡京的基本人生简介了解是有帮助的,作者想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去看蔡京,去看北宋政治格局,去看过往历史研究,这一点上有待深入。也许是史料太过稀少,也许是历史长河中,所谓的客观其实也是一种主观。

《蔡京沉浮》读后感(二):蔡京,窥见北宋官场沉浮与艺术瑰丽

这本书虽然研究的是蔡京这个人的个案,但是却展现了北宋大量的官场生活、风俗文化、诗词歌赋,以及耳熟能详的各种传奇人物:李清照、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辛弃疾、赵佶、李师师……这本书,勾勒许多人的沉浮,有些像古代版《权力的游戏》,在权力的影响下对仕人百般塑造。

虽然还没考上博士,但是一直想做有关宋朝的研究,刚好硕士论文是关于赵佶的花鸟画与诗画互文研究,恰逢这本书上市,想搜集资料看看,对宋朝的研究丰富一些角度。而作者通过蔡京个人的研究,不仅展现了北宋官场沉浮,也呈现一些艺术瑰丽。

这本书其实要写成这样,想必作者花费了不少功夫去研究史料、考察故里,但文字又通俗易懂,这比许多博士论文以及科研成果又更具普及性,更适合大众阅读,读的时候也更加轻松。但这本书最闪光之处在于作者想表达的历史观,不以扁平化的人物脸谱来评论“蔡京”,亦不想人云亦云,而是通过梳理、研究史料,勾勒出蔡京的丰满轮廓,看到这个人他亦奸亦雄。

蔡京在为政中,也“兴商”“和万邦”“睦九族”,照顾那些社会底层的人,同时“下手狠”也是他的行事风格,干任何事,要么不干,干就干到“极致”。因此,世界上许多事不是非黑即白,蔡京不能用单一的词语来形容。

对于大宋王朝而言,艺术是“政”之余道,文和艺都是小道,因此以前在艺术领域关注的“诗画互文”,“文”的其实也都是大致的主题,是时代主旋律。北宋开辟了宫廷画院,如今古代美术史上的艺术成就最光彩夺目的便是这个年代,宋徽宗功不可没,而陪着他一起干的便是蔡京。

书中有些有趣的事,例如:蔡京是一个“先天下之乐而乐”的超级享乐主义者。没想到从小所听闻“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竟然是维护旧法的一个人。此外,蔡京和宋徽宗赵佶发生过不少有趣的事,蔡京的书法一绝,曾经写了个扇字,不料买此扇的王爷正是后来的皇帝宋徽宗,宋徽宗痴迷艺术,自然喜爱蔡京,认为他的书法有“临池之风”。因此,到了一个宋徽宗与蔡京群臣联手共治的北宋时代。《千里江山图》《听琴图》上也都有蔡京的题跋,可以看到君臣之间的关系。在徽宗统治期间,逐渐沉迷奢侈享受,追求祥瑞之气,因此《瑞鹤图》这些都能看到这样的文化,用以“粉饰太平”。

对整个宋朝历史而言,宋徽宗的统治是失败的,蔡京陪他一起玩亦是不对的,但单就艺术领域的成就而言,对古代艺术品的保存、著录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我想这就是一点感受吧。

《蔡京沉浮》读后感(三):历史上的蔡京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

北宋能臣蔡京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

用两天读完了蔡京,世人对北宋宰相蔡京的评价是北宋”六贼”之首,梁师成、童贯、朱勔、李彦、王黼皆,导致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当时民间更是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 “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能看出无论是历史还是民间都对蔡京恨之入骨。《宋史》直接将蔡京列为奸臣,他心狠手辣,为排除异己不择手段,利用谣言蛊惑君主,结党乱政导致官风混乱,民不聊生。

然看一个人应该是全面的,非黑即白是不可取的,正因人的复杂性,从陈歆耕老师的作品《蔡京沉浮》能看出较为客观的呈现历史上真实的蔡京,他是一个重臣,在北宋晚期,对当时政治、经济、艺术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的。从这本书中,给了蔡京丰富多元的人格元素,让我们多个维度思考历史人物,充分考虑历史背景、博览群书、充分吸收史学界最新研究,结合历史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下,写出来的这个历史奇人蔡京。

陈歆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大学客座教授。近年来致力于文史非虚构作品写作,已出版长篇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剑魂箫韵:龚自珍传》、历史文化随笔集《何谈风雅》,《蔡京沉浮》为第三部史传作品。

蔡京(1047—1126),字元长,宋徽宗继位后,曾于崇宁元年(1102)、大观元年(1107)、政和二年(1112)、宣和六年(1124)四次出任宰相,长达18年有余。他真的就是大奸臣吗?

从少年的聪慧过人,才思敏捷,从小立大志,又充满野心。到青年时的高中进士宋神宗熙宁三年第九名进士,也就开始了他的飞黄腾达之路。

神宗时期,在王安石与蔡卞的对话就能看出,王安石对其子王元泽喝蔡京以及吕惠卿的能力认可,是能够继承他的衣钵的人才。

他继承了变法强国之意,在变法路上越走越远,逐渐偏离的轨道,他的贪婪、豪奢、结党营私,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使国运衰弱、民不聊生。

而他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他重视教育兴学,广建学校,注民生,设立安济坊、漏泽园、居养院等。

宋代的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前三者毫无争议苏轼、黄庭坚、米芾、而蔡本指蔡京,因其恶名成了蔡襄。正因如此,足以看出蔡京的书法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徽宗的《听琴图》、《御鹰图》、《雪江归棹图》上均有蔡京书题。蔡京的存世作品虽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所带给我们的艺术价值却无法估量。

这是一本历史读物,全面把握人物特点,还原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让我们近距离了解这样一个人,仿佛又学了一遍北宋的历史,值得我们多看几遍,以史为镜,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值得反复研读,是非功过自在人心,带给我们更多的人生思考。

《蔡京沉浮》读后感(四):四大奸臣之一的蔡京,真的一无是处吗?

作为四大奸臣之一的蔡京,一生官场沉浮,经历了四起四落,历史上先后四次任相,时间长达17年之久,堪称古今第一人。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的给他贴上“奸臣”的标签,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扁平地看待他,奸臣只是他的标签之一。《蔡京沉浮》这本书让我们知道,我们在认识历史人物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思考,认真地去查证,不要把事实与小说混为一谈。

蔡京并不是一无是处

蔡京当政时期推行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制度,是北宋救济制度发展的高峰。同时还在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创立许多专科学校,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在财政方面,在他的经济变革中如对钱币制度的调整规范、茶法、盐法等调整,确实为国库补充了大量资金。

蔡京的艺术成就

虽然蔡京是出了名的奸臣、“六贼之首”,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极高,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都颇有造诣。据史料记载,蔡京和蔡卞天资聪颖,蔡京四岁就通晓四书,范仲淹《岳阳楼记》更是烂熟于心。熙宁三年,蔡氏两兄弟同科,蔡京名列第9,蔡卞排名第17。蔡氏兄弟踏上这一步,与王安石无关。蔡京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同时也很难想象他还是《千里江山图》的传世者。

蔡京之过

随着权位益盛,蔡京早已迷了心智,“丰亨豫大”的倡导,让宋徽宗只知享乐,无心黎民。在权利这个“魔杖”的蛊惑下。蔡京,早已经不是那个能倒背如流《岳阳楼记》的青年才俊,同时他也间接导致了靖康之耻。

“历史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对于过去的活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主观的,它的价值就是主观的”。其实作者笔下的“蔡京”也不是绝对客观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尽量塑造一位多维的蔡京,这也是冯友兰所说的,历史可能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不过是“写的历史”。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去挖掘。因为不管是好是坏,都应该全面呈现,这样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更深刻的体认和反省,才能更客观地面对过去。

《蔡京沉浮》读后感(五):一个王朝的背影—评《蔡京沉浮》

蔡京,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大奸臣之一,大众的普遍认识仅限于这是一个被千古唾骂的罪人、奸人。陈歆耕这部《蔡京沉浮》的可读性,就在于作者尝试解释那些极其复杂的原因———思想、政治、经济和历史上的原因———为什么蔡京其人既”奸“又”雄“,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成了被世人唾骂的罪人。

本书的作者陈歆耕应该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既著有中篇小说集、长篇报告文学,也有文化批评随笔集,有关文史类非虚构作品的写作也出版了多部,本书是作者的第三部史传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看出来,作者对于本书的写作还是投入了相当的心力并且秉承着严谨的态度,对提及的史料来源都进行了详细的标注,可以说整本书贯穿了具体、实证的叙事方式。

作者也在自序中提到了写作本书的初衷:”蔡京这个历史人物,显然不是当下写作高人所感兴趣的---他不是可以成为时代楷模的巨公伟人。偏偏此人,具有古今无可取代的认识价值、文学研究价值,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在你的细胞中,很难清除他所遗传的基因。这与你出生的家族、地域、时代环境无涉,而与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土壤有关。“是否真的有这样的阅读感受呢?相信每个读者自有论断。

凡事有利有弊。国内很多关于历史人物传记的写法都是一味的赞赏,无论传主做过什么事情,都会从传主的角度出发,找出其合理性,也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共情。本书的作者固然写的不是一个”可以成为时代楷模的巨公伟人“,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能和历史人物拉开一定的距离,进行客观的审视和评述。

蔡京其人,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天生神童,长大后极具作者所说的官场人格。四次出任宰相,任相时间总共近十五年。参与王安石变法,支持哲宗、徽宗继续神宗时的变法,但又把变法变成党同伐异的工具,将反对变法及异己者列为“元祐奸党”,重拳打击,这也成为蔡京最遭人诟病的罪状。关于这部分内容作者从史实出发,从蔡氏兄弟与王安石的关系开始,讲述蔡京、蔡卞如何进入北宋政坛,又如何在北宋晚期的朋党斗争中一步步变成千古罪人、同时也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覆灭。这种描述将蔡京和相关的史料记载呈现在读者面前,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相,让读者对当时的历史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中国的传统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等说法。在历史人物传记中尤其如此,似乎很少承认和描述复杂的、具有多重人格及性格缺陷的人物。而蔡京恰恰具有正反两面的人格特征。比如他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另外他在社会工作方面的超前举措也很是令人吃惊,比如建居养院,也就是养老院。安济坊,也就是医疗诊所。还有漏泽园,就是穷人的安葬墓地。还有诸如兴算学、医学、书画学等等。功过固然不能相抵,但可以让读者看到一个历史人物的复杂的个体人格。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大宋王朝的起落和人物都过于极致和复杂。当读者去审视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作者在这本书中呈现了几个层面的认知,一方面是对北宋晚期政治、经济、军事环境的认知;另一个方面是对历史人物多面性的认知。

之前提起这段历史,人们脑海中要么是以变法闻名的王安石,要么是以诗文垂成的苏东坡,或者是以《资治通鉴》不朽的司马光,还有靖康之难等等片段。本书给读者另外一个尽可能客观的视角去审视这段历史时,或许还能看到其他一些即使过了几千年都不曾改变的内容,比如欲望,比如人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