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非必要阅读》读后感1000字

《非必要阅读》读后感1000字

《非必要阅读》是一本由[波兰]维斯瓦娃·辛波斯卡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必要阅读》读后感(一):我劝大家别买

译林出的这书多少有点糊弄人了,封面设计丑了不说,这内容也没有那么大的价值。

1.这本书的内容相当于新书推荐大合集,篇幅很短,所以并没有太深的思考,有趣的几篇都带有辛波斯卡在诗歌中常出现的有趣的视角,大部分看了个寂寞。

2.辛波斯卡的书单里的书,你看不着,买不到,那我就看个推荐语,我能有什么收获呢?这就非常鸡肋了

3.我觉得一些地方应该加加注释了,毕竟我不是1970年代的波兰读者,对于突然冒出来的一个人名,我实在不知他何许人也,他有什么故事,所以在此被提及。出版社完全没有表现出诚意。

我其实很喜欢辛波斯卡,家里有三本她的书,也在看到它的第一时间直接入手,可最后却很失望,不能说无趣,辛波斯卡的俏皮是唯一的慰藉。可总体来看,实在是浪费时间。

《非必要阅读》读后感(二):读一篇就爱上的“轻松读物”

从第一篇就爱上的一本书,阅读体验感太欢乐了,舍不得看完。基本90%的文章都会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发笑,维斯瓦娃·辛波斯卡真是一个极其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家!文字太好了,非常诙谐,妙语连珠,读之忍俊不禁,想推荐给每一个人!

这本书是作者的阅读速写,每一篇都非常短小精干。作者思考的角度和写作的切入点非常清奇有趣,可能跟书籍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完全不搭。可是,谁规定读书笔记一定要契合主题呢,为什么不能偏题呢~思考和联想就是要放飞的,联想力绝对是思维活跃度的关键指标之一!辛波斯卡拥有强烈的怀疑和批判精神,书籍作者一旦表现出无节制的乐观主义和信心,就会立刻助长她的怀疑主义,而她总能用幽默的文字,可爱又善意的表达自己的评判。

辛波斯卡阅读的书籍涉猎无比广泛,甚至有一本挂历和《费马猜想》这种高端数学书。真的,我内心是那个黑人问号脸…这也太不挑食了哈哈哈哈。

《非必要阅读》读后感(三):必要的阅读

辛波斯卡的散文书评集。

“非必要阅读”,我很喜欢这个书名。阅读有必要和非必要之分吗?把书当成一个个体来看,似乎每一本书都是非必要的,但把所有的书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似乎每一本书都是必要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叹服,辛波斯卡的阅读量太大了,她阅读的领域也太广泛了,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诗人,她不只是读诗和文学,她还读科普、历史、歌剧、家居、烹饪、时装……

读完一本书,她总要写点什么,下笔时,她不以书论书,而是从一本书联系到生活与时代,植入自己的智慧之光。人们将这些文字称为书评,但她从不满意这个称谓,她说自己不是书评人,而只是一名读者。

我很佩服这种自在和松弛,也正是这样,当她评价一本书时,就格外幽默、犀利,甚至挣脱开某本具体的书,去谈论她的相关领域的见解。再说一句,这是一本“非必要”的书,但十分值得读一读。

《非必要阅读》读后感(四):阅读是人类迄今发明的蕞光荣的消遣。

这本书收录了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波斯卡96篇短文,这些发表在辛波斯卡专栏的短文和她的诗歌一样美、一样不平凡。你可以看到她谈及时装、烹饪、歌剧、文学、历史等等,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种享受感,会让我们对于目前的生活和人生有一丝不一样的想法。

比如辛波斯卡谈论童话创作,她认为被惊吓是很重要的。我们现目前市场上很多绘本会避开一些“惊吓”将故事美化、调整为家长可接受、迎合大众审美和市场的作品。不可否认孩子的教育需要根据年龄层来区别对待,但是我们忽略了很多实际的情感和情绪,有时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我曾经就见过一个家长对三、四岁左右的孩子说,街边的玩偶人是假的,是人扮演的。这个道理其实不需要孩子三、四岁左右去明白,长大了他都会明白。但是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再也不会故事里美好且奇妙超越自然的生命了。不会有会说话的茶壶、不会相信光的存在、不会用自己的感受去和动、植物对话,这种童年的烂漫和幻想本身存在的时间就很短,那为为什么不让孩子多沉浸一会呢?

每一篇短文对应一本书,不过可惜的是大多数书都找不到,不是什么经典名著或者畅销书籍,不然还真想找来看看,比如《我可怜的费佳》我真的很想看看安娜是如何卑微到尘埃里?她后来有没有觉醒?又比如《鹿》关于大自然野生动物保护,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比如猎人是不会让野生动物灭绝的,毕竟喜欢打猎的人得有东西可猎,这个观点我说不上来,粗略一看似乎有点道理但是又经不起推敲。还有我最想看的《法国幽默简介》幽默是严肃的弟弟,两者之间存在着持续不断的兄弟对抗情绪。这本书会不会是我以为的XX指南之类的书呢?

从书评其实能感到辛波斯卡的幽默,有些书即使她在吐槽也机智的用幽默化解了尴尬,她的文字和她对于自己的认知是不对等的,毕竟能写出这么多通透、趣味的观点的人,怎么会是一个“老派女人”呢?

《非必要阅读》读后感(五):阅读的必要

作为诗人的辛波斯卡,在这本“书评集”中,展示了一位阅读广泛的人所读过的各种并无任何“诗意”的书籍。这让我不免揣测她的意图。

辛波斯卡在每一篇评论中,都显示出了并非专业的、技术型的评价,而仍然是私人的、切己的,以启发人思考而非推介一本书的角度来写作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写作仍是“诗意”的。

我本以为,这种写作也可能是“狭隘”的,因为总是受限于诗人本身的视界。女性诗人的身份或标签,也正给狭隘以明确的所指。但我恰恰是想用这篇书评来“反狭隘”——诗人本身对世界的观察和敏锐的直觉,早已在身份之上,构建起一个广阔无垠的巨大空间。

的确,诗人是最敏感,也是最感性的灵魂。辛普斯卡的诗作,往往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某个小细节。如葬礼上的闲聊、金婚夫妇的真实状况、简历上的概括人生、人的生理构造及引起的人的偏颇、人性的复杂等等,在诗中以生动形象、写实与抽象并举的方式,又多以平实自然的语言道出。

另一方面,这种写作难免让人产生自我怀疑——在这本《非必要阅读》中,辛波斯卡多次提到自己是一个“怀疑论者”。怀疑自己的见解也好,某种灵光一闪也好,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内在心理及其与外在世界的“化学作用”,是否能道出“真谛”?当然,真谛本身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词。

不过,如康德从未走出他的小镇,他是否怀疑过自己的伟大?蒙田的作品未出版时,他也可曾怀疑过作品将不朽?“自我怀疑”带来了一刹那的虚空,那虚空,辛波斯卡决心用更广泛的阅读来填补。

在这本书中,作者涉猎的书籍,从动物学到统计学、从挂历到瑜伽、从木乃伊到暗杀、从家居装修到减肥塑身、从医疗到化石、从服饰到香烟,从文学到数学……这大概也是我读过最神奇有趣又幽默生动的一本书评了。辛波斯卡在种种阅读之后,只是重新发现了人类的自大愚蠢——太阳底下并没有太多新鲜事。于是她也可以长吁一口气,原来并没有天外有天,我们即便已登录火星,向外延展不断,但关于人的内在,以诗人为代表的文学艺术“行家们”拥有着“最强话语权”。

我想起欧丽娟在《一席》的演讲中,讲到唐代诗人王维的一句“寒梅著花未”,一语道出在异乡重逢故乡来的人,那一瞬间的微妙心理,让他只能问出一句毫不相干的话来。读辛波斯卡的诗也常有顿悟之感,而我们应该相信诗人,更相信自己。

(2022.6.8)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