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湮没的辉煌》的读后感大全

《湮没的辉煌》的读后感大全

《湮没的辉煌》是一本由夏坚勇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湮没的辉煌》读后感(一):湮没的辉煌,总有人去寻找

是高一时看过的一本书,在东北农村,一个萧索的寒假冬天,连着《平凡的世界》一起读完,自那以后,两本书就成了心底的好书私藏。 每篇散文都是作者对埋没历史的追寻,寒烟衰草,身影孤独,显得悠长而厚重,里面的个别句子和词语,十多年来虽从未翻读,却常常引用。如果说自己身上有一点点历史直觉,这本书功不可没。也可能那时年少家穷,无书可读,一本不错的书很容易成为精神殿堂。 如今又是北国冬日,几天来几乎手不离卷,一口气读完。个别篇章似有变化,但整体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偶有觉得情感太肆意、太浓郁,但转念一想,这是散文,并不是史论史考,思之所至,笔之所至,并无什么不妥。 可十多年来这本书我从未听人提起过,可能对历史过往要有点沉思仿徨,内心还要有点儿汩汩而动的情感,孤独又能耐住性子,才能被泛黄的书页带进去吧---这可能也是它不热销的原因。 看过这本书,就再也没看过余秋雨《文化苦旅》之类的历史散文。还好,豆瓣的评分和易中天的评论没有让自己觉得遗憾。

湮没的辉煌

7.7

夏坚勇 / 2018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湮没的辉煌》读后感(二):星河说能给我一千块,结果被忽悠了,只能发这儿了

湮没的辉煌一书是星河老弟拿来给我读的,说读完给写个书评,后面还有活动什么的。此书拿到手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易中天老师给予的评价:前两天重读了夏坚勇先生《湮没的辉煌》一书。我一直认为,夏先生的“历史大散文”,无论气度还是识见,都在某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之上,然而影响和销量却不可同日而语。这不公平。

心里想着数年后是不是易中天老师要和鲁迅PK一下语录数量了,然后感觉到这句话听来怎么很别扭呀,略微分析了一下,大约有如下几层意思:

1、此书的气度和识见在“历史大散文”里都比另外一本高。

2、但此书的销量和影响却没那本高。

3、这不公平。

好吧,我老人家偶尔也参加一些无聊的饭局,在无聊的饭局里总是有人说一些无聊的却自以为高明的话语,我老人家还得在旁边应承着说一些场面的安慰的话,比如你说的好,很有水平,比昨天那个小王说的好多了,怎么领导提拔了小王不提拔你呀,真是不公平。

简单梳理下此书说了点什么:前面十二篇是游记为主,最后一篇是讲了讲战争。前面十二篇主要是以明清为背景对游览的地方进行了历史钩沉,讲述了不太为人知道的故事,比如江阴当年为了明朝而玉碎,在当地公安局长的带领下以基本是全城灭亡的代价让清兵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这个公安局长的名气远低于毫无抵抗能力,只为了自我名节而战的史可法。作者觉得不公平……

昨天正好手边有一个本小册子,闲着无事翻了起来,书名叫《历史的意义》,学林出版社的,是俄罗斯的一个历史哲学家叫别尔嘉耶夫写的,当然他是写的神叨叨的,充满了宗教的神秘主义,让人看着觉得挺可笑的。但他有的话题讲了还是有点意思,比如犹太教因为对弥赛亚的渴望而使得他们的历史拥有了意义,也就是说他找了一个坐标系来对历史进行一个判断。

那么让我们简单回顾下夏老师的主要写作背景的明清时代都发生了什么:

14世纪,文艺复兴。

15世纪,发现新大陆,绕过好望角

16世纪,地理大发现,科技走向初步发展

17世纪,英国革命,大洪水时代(是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个历史时代),数学与科技大发展

以上来自于百度,到了18世纪就没有像14到17世纪这样写了,所以就写到17世纪吧。我女儿正好读初三,中考科目的主课为数理化、英语、语文。现代的数理化是从17世纪的科技走向初步发展中出来的,例如我们都学过的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笛卡尔等等,我又翻了一下我姑娘的语文书籍,语文的主要以立德明志和景物描写的诗词为主。

所以这么看看咱们也就大概明白了,现代文明的数理基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目前咱们当下的基础教育的一个坐标系,之前几百年的给与人类的历史经验在此坐标系下汇集成为了一本本的义务教育的书籍,而义务教育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强大的基石、一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思想根基!

我想说的应该就是这些吧,也祝愿在这一百多年的大变革中,尽早的走出原有糟粕文化的桎梏,按照习主席的指示把尽快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

《湮没的辉煌》读后感(三):江南水乡的风花雪月与金戈铁马

吴越文化区自古以来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鱼米之乡的富庶、江南烟雨的清丽、吴侬软语的柔媚,似乎注定了这里只有“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难以想象江南人“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实在是对吴越人民的一种误解。相信读过江苏作家夏坚勇所著的《湮没的辉煌》这本书后,一定会打破我们的这种刻板印象。不错,江南地区盛产才子佳人的风流故事,然而这片土地更盛产不屈忠义之士,只是他们被湮没在历史的大潮中,有意无意地被遮蔽了。

才子佳人的儿女情长

这是历来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盛产才华横溢之士,烟雨水乡更是滋养出无数色艺俱佳的美人,当二者遭逢际遇,定是一段又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而当儿女情长遇上山河破碎, “才子佳人的艳歌中流动着民族复兴的宏大主题”,才子的文人骨气与佳人的深明大义,无不令人唏嘘。

“秦淮八艳”中,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陈圆圆的个人选择,都与历史巨变有某种交集。李香君因《桃花扇》为世人熟知,她对爱情的执著与对权贵的抗争,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唱。董小宛与冒辟疆的爱情在故国不再、家道中落的大背景下显得愈加难得,但冒辟疆在为董小宛早逝而写的《影梅庵忆语》里仍念念不忘前女友陈圆圆,就有些不合适了。柳如是的高洁气节却未能打动一心苟且的钱谦益,纵使才高,钱谦益在民族大义上较一代名妓柳如是不知差了多远。陈圆圆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流传后世,这似乎是个不怎么好的名声,但把吴三桂投降完全归咎于一个歌伎,未免有失公允。

《湮没的辉煌》中的《小城故事》一篇,夏坚勇重游冒辟疆和董小宛的水绘园,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的同窗一件令人心痛的往事,那年轻的生命选择在这水绘园终结自己的一生前,究竟想些什么已无从知晓,也许是江南特有的 “才子佳人”之梦的又一个悲剧完结。

帝王将相的血雨腥风

众所周知,在南京建都的王朝除了后来迁都北上的明朝,其他都是短命王朝。这是南京作为帝都的高光时刻,对文人武将来说却是空前黑暗的。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将“勋臣贵族、贪官污吏和知识分子”应杀尽杀,贪官污吏自是该杀,勋臣贵族大概应验了太史公那句“勇略震主者身危”,可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又是因为什么特质进入皇帝该死的视线呢?

也许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朱元璋,担心文化人颠覆他的初生政权。文化人在高压政策下一个个噤若寒蝉,哪有什么不良企图呢。倒是他的四子朱棣,做了真正意义上大逆不道的事。毕竟是谋权篡位的,不合礼法,因此上位后比他的父亲更凶残地屠杀那些讲究君臣之道的文人。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方孝儒,即朱棣所为。《湮没的辉煌》里还提到了朱棣对罪臣及其家属的几种近乎变态的刑罚,即使几百年后读到这样的事仍令人心有余悸。

从执政能力和军事才能的角度,朱棣是被史家盖棺定论的明君,但从人性的角度,他的所作所为真是一言难尽。朱棣好歹从大局看是位合格的君王,到了明朝后期的那几位皇帝,先帝的能力没遗传多少,杀忠烈文士的祖传技能倒是继承下来了。虽然东林党人的高尚气节名垂千古,可他们活着时的遭遇是怎样可叹的悲剧啊。

那芳草萋萋,旧时堂燕,断壁残垣,都无声诉说着故国王朝的更迭交替。无论是绝代佳人还是风流名士,都免不了有竟时,是非成败,自有后人评说。风流人物虽俱往矣,他们所代表的辉煌灿烂的时代风貌与文化精神,永不会被湮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