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包豪斯 1919—1933读后感锦集

包豪斯 1919—1933读后感锦集

《包豪斯 1919—1933》是一本由[德]包豪斯档案馆 / [德]玛格达莱娜•德罗斯特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包豪斯 1919—1933》读后感(一):今天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

直观上有三点感觉没有意愿买,一是作者是女性,二是出版社不是建筑出版专业机构,三是介绍翻译者太年轻。不过这书的题目挺好,吸引人,如果能充分扩编深入,变成一个系列,系统的从各个方面全面介绍起源发展和终结肯定更好。或者变成一个类似包豪斯年刊的发行物,分成人物介绍,理论发展,图片展示等等,国内有曹卫东主编的德国学术,目前已出版三辑,1德国青年运动,2危机时刻:德国保守主义革命,3审美政治化 : 德国表现主义问题.比较喜欢这类风格的持续专注的研究。

《包豪斯 1919—1933》读后感(二):本书内容丰富,是对包豪斯发展历程的一次完美诠释。

“本书内容丰富,是对包豪斯发展历程的一次完美诠释。关于如何运营富有创造力、多产的工作坊,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建议、灵感和启迪。”

——《计算机艺术项目》杂志,巴思

《包豪斯 1919—1933》读后感(三):因为本质的简单纯粹

关于包豪斯,其实就是越简洁的东西,它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越弱化,也许包豪斯的初衷没有想实现这一点,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就像现代主义为什么可以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甚至以后更久都会维持它在建筑和设计甚至艺术领域的绝对主流地位,像那些复杂的形式比如巴洛克、洛可可甚至跨度很久影响力很广的哥特、文艺复兴或古典主义很大程度上已经停留在过去成为历史上的经典而很少被使用了。

而包豪斯时代的各领域的作品,放到现在来看,一点都不会觉得它们不是当下的产物。

地域性就更简单了,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出现在东方国家,中国的故宫、江南园林等移步到西方城市,都会是非常不协调,很奇怪的,而包豪斯风格的建筑,也就是现代建筑,人们若穿梭其中会不知道自己身在哪个城市和国家。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受众很广很老的品牌产品里看到包豪斯的影子,地域性限制的受众群体和时代性限制的流行周期在包豪斯风格下被弱化到最小,比如无印良品的基本款体恤,只要穿不坏,就能一直穿,永远不过时,而且全世界通用,反例就比如我记得之前有个品牌叫阿依莲,非常淑女风,而且每一季风格都有变化,形式繁复,但是一季之后再穿就完全老土了,非常不实用。苹果之所以也被认为是深受包豪斯影响,我觉得是因为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实用性占到99%的产品,它本身的性能做到了极致,那在外观上,即使选择性很少,基本上一黑一白,也能让消费者趋之若鹜,功能与形式如何达到完美的融合也正是包豪斯一直在探索的本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