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论语别裁(上、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论语别裁(上、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论语别裁(上、下)》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语别裁(上、下)》读后感(一):圣人不是石头

打小学课本开始,就认为论语是枯燥无味的教条,就像是教室墙上永远贴着,却没人会读完的中小学生行为守则。有幸于上月初在网上购入南师的一套书,打算充裕下下班后无聊的时光。初读,没有为孔子的金科玉律折服,而是敬佩于南师对论语,对传统文化的通达,孔子不是学校门口的雕像,更不是宋儒眼中高高在上毫无人气的圣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孔子是个活生生的人,就算学问修养再高,那也是人。而论语,不是一条条教规,而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虽然很多故事因为历史原因已不知细节,但是从几个放到现在依旧生动无比的故事还能看出,孔子也有喜怒哀乐,他会为了颜回的死痛哭,为了老友的不争气骂出老而不死为贼,也会为了鲁君隐晦其过,也有过错,更有知错能改。一个个如舞台剧般的场景……看到的不是圣人或是天神轻蔑且傲居训斥,而是一个普通老头温和的劝诫。 我想,孔子肯定是个和蔼的老先生,告诉你要好好学习,做好自己的事,为这个国家社会尽点力所能及的力量。什么是利、什么是命、什么是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做事,去把事做好,这就够了。 圣人他先是人,因他的教导及对后世的影响,后人给他封的圣。没一个圣人是为了成圣而成圣的。每一个充满着人格魅力,可以影响他人,可以道人为善的人,都该是活生生的圣人。 没有圣人本来就是石头的。

《论语别裁(上、下)》读后感(二):有缘读到

今年看到最好的一本书。

南怀谨大师真的是文化自信,盘古论今,触类旁通,结合政治历史、哲学宗教,把儒家传统文化徐徐道来。尤其是对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对比讲解,让我们知道三种文化是怎么合璧成就中华文化的。

儒家思想强调君子仁义,为人处事要温良恭谦让,要不断内修外用。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能承前启后。

道家说万物的来源与归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终我们应该看到事物自然的本来的样子。道家提倡顺势而为,无为而治,就是顺着大道走,而不是什么都不做。讲到“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认为最好的善举就是内心要柔,要能容纳,要有水一样的品质。

佛家讲因缘和合变化无常,要顿悟觉醒慈悲为怀,内心清净光明,渡人渡己。

然后呢大师说不管你是儒家的儒、道家的道还是佛家的佛,一定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在人生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内心才会依然有力量。

最后真的是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先贤的大智慧。

《论语别裁(上、下)》读后感(三):论语别裁

许多天都在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看的时候兴高采烈,总觉得自己已经接近超凡脱俗,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净化。作者所说的那些道理似乎自己都懂了,懂了似乎也就都做到了,做到了也就成了君子了。 而合上了书,回到现实世界里,很快就把那些自己认为懂了的东西抛在脑后,常常恶向胆边生,见利就忘义,甚至连没事时默默复习一下《论语》的心思也不再有了。说知易行难,其实知也难行也难。所谓的知了知了,也不过是喊喊口号,骗人骗己罢了。论语里的知有上知,也有下知,而对于我,甚至连什么是上知,什么是下知也分不清楚,遑论如何才能得到真知了。 《论语》里的句子虽然是古文,为如今的人设置了许多的文字障碍,但毕竟短小精悍,似乎那些书面的意思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而就像《左传》的微言大义,《论语》里的那些短小精悍的句子里,也蕴含着许许多多的道理,认真的看每句话,认真的看每个字,联系全书看,联系古今看,越看越会发现自己知识的浅薄。与《论语》相关的典籍汗牛充栋,与《论语》相关的历史也瀚若星河,这些内容若是结合《论语》再理解起来,便是开始也不知该如何开始了,而更是终其一生,也不会把所有的相关内容,都理解得透彻。 而我们毕竟不是做学问的人,我们普通人读《论语》的目的,也不可能是为了去把所有的一切都弄得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真的懂了那么一些东西,并把懂的那些东西,一以贯之,实践在自己的生命里,让自己更仁爱者,更智慧些,更宽容些,更正气些,更执着些,也更平和些。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经常性改掉些毛病,持续的思考,也持续的进步,哪怕思考了千次只有一得,哪怕每次只有微乎其微的进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才是读书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笃行,否则只是口头禅,只是书呆子。 但是做起来是真难,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纪,许多方面都已经形成自己的习惯,道理都懂,但是惯性的思维和惯性的行为,以及惯性的环境,让真做和真改变得无比的困难。就像戒烟,即使这种事关身体健康的大事,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做得成功,那些让人一时难过且未必会有物质收获的行为,改起来或做起来,必然是难上加难了。

《论语别裁(上、下)》读后感(四):重温《论语别裁》

之前写过一篇读感,由于没把书带在身边,是完全凭借着印象去回忆的,写完后总是有着遗憾。今天抽出1个多小时的时间,把书中勾画的内容再重温一下,希望能再吸收一些精华,若能再加以运用那是更好了。

南师在第一章首先强调,什么是学问: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学这社会的法则,按这个社会的道去运行,随时随地的学习。

当我翻到了50页左右,我茫然了,不知道从何落笔了。我本打算从头到尾的把这本书捋一遍,把一些精要内容摘出来细细品味,再归纳起来。后来我发现,太徒劳了,这是不可能而且没必要的工作。南老师把论语逐字解读出来,然后添枝加叶便于我去理解,现在我又想把南师的内容精炼成教条 训诂,那就是《论语》啊,我无需再提炼了,它就在那呢。我也没法区归纳,它不可删减,我也没资格对它删减。我的理想很好,把这960页抽象成数百字以便于学习、记忆和运用。可是做不到,每个内容都不可删减,每句话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我可以抽出几个字 几句话当作座右铭,但不能归纳出这本书只讲了什么。

《论语》这本书是工具书又不是工具书,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疑惑以后可以在其中寻找答案,但是它不可拆分,它系统的搭建在一起,上下呼应,首尾相连,它是一套体系,必须要从头至尾的慢慢学习。单独抽出几句可以揣测孔子意图,也可以附会当下的价值观,可以拿出来当做政Z工具,也可以服务于讲师的思想。但是,它也有其自身想表达的内容,这个内容即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可称之为“道”。老子的道,是天地运行的大道;孔子的道,是社会有序发展、人类友好相处的道德。社会必然的发展方向、最适合人类在社会中相处的方式、个人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 理想和方式,这本《论语》都有讲述。

在中国,如果没读过《论语》,你大概率会迷茫;如果你读了《论语》,可能就会有了志向;再后来学习了《论语》,你就掌握了方法;不断的学习会让你的内心更加坚定,精神会更加富足,快乐也会更加容易。我不知道全身心的践行《论语》会达到什么境界,也许是仁人、圣人、善人、智者、勇者?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会像佛家所说的菩提一样,到达智慧的彼岸远离痛苦的折磨。当然,儒和佛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不能否定都对个人的内心执着的解脱有着辅助作用。

《论语别裁(上、下)》读后感(五):偏见修正

这是我拜读南师的第一本书,特别庆幸自己生活在了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不仅仅能方便快捷的买到看到古往今来的名著,而且还能通过视频来观摩学习诸位名家的讲座。想象在之前信息流通极不发达的时代,想要多学一些东西是多难,所以明白了孔子所提的“友多闻”的必要性。但就是因为信息极不流通,所以才诞生了这部惊天巨著《论语》。

之前拜读过张零先生的《丧家狗》《去圣乃得真孔子》,先生坚持把论语拆开读,总结归纳成若干个主题,来解读论语。南怀谨先生坚持不可拆分,它是自上而下结构逻辑严谨不可拆分的整体。这是其二位最根本的不同,也有相同志向,即否认前人对孔子的解读,对《论语》是尽量贴合孔子时代和真实意图而复原,把前人的讹传和偏见进行修正删除。也都对“打倒”时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南师将《论语》二十篇分为上下两部,每一篇都有主题,看似随意的篇题其实有都是编者有意而为之。这种观点是我从未听过的,经通读一遍对这一万来字才有了一点点的理解,从前我对《论语》的偏见太深,从“学而时习之”起,南师带着我一步一步的将《论语》解读,通俗有趣的语言并没有像老先生那么的刻板严肃,也没有像于丹一样去把它解读成命题作文,也不像龚鹏程一样把它解读成修身养生之法。南师的解读,是以入世的角度,结合孔子的时代、身份等因素客观的解,并结合自己经历过的听说过的还有自己的一些预见、感概等等来把这本古书讲给我听。

我读这本书读的还算慢,边读边消化,基本上读完这一遍再来读古文可以不用看注释,就能有自己的理解。读这本书时勾勾画画了很多内容,奈何在写这篇拙文时手边没有资料,只能凭印象来回忆内容了。《论语》这部书太伟大了,它涵盖了太多的内容,管理、处世、接人待物等等内容都有涉及并提出指导,像是训诂和教条,每一句话都是精炼的格言。“三省吾身”可做处世格言,时时奉行内心定无惭愧;“疏食饮水,曲肱枕之”能达此境,终身无忧;“君子不器”可做志向,不被小术所蒙。

《论语别裁》这部书仅读一遍就束之高阁,太浪费南怀谨先生的学识了,其实能坚持读完它的人南师就应该很欣慰了吧。当下的快餐时代,耐下心来把这些教条读完,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不知南师在九泉下看到当代文化现状会有多感概,惋惜。这部书是南师的座谈演讲汇成的,就像是老先生在跟我聊天一样,把自己的思想娓娓向我道来,整个阅读过程非常舒服,不急不躁还很有乐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