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画道读后感1000字

画道读后感1000字

《画道》是一本由毕建勋 著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0,页数:7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画道》读后感(一):“画道”的“一二三哲学”

近百年来,西方文化理念对于中国画原有文化核心范畴的置换与冲击,以及明清以来的创作理论都积累了困扰中国画持续发展的重重难题。作者力图回归绘画本体,解决中国画在西方文化面前的话语权问题,进而上升到“道”的层面,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精髓来构建中国画的理论思想体系。在绘画中体验中国哲学“知行合一”、“体用合一”、“道艺和一”的哲学观念。“画道”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哲学性”方式,浓缩可称为“一二三哲学”……

导师毕建勋教授历时四年苦心研究的近百万字理论专著,2014年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二等奖。(官方授予美术理论研究的最高奖)

《画道》读后感(二):不寻常得非常寻常——读毕建勋《画道》

本书不同于时下其他理论著作那样的“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宏论写作方式,而是具体切实、深入浅出将对“形而下”问题的认识深度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这一理论研究方式似乎在当下并不流行,甚或被批评为“缺乏理论性”,但“缺乏理论性”也正是本书可贵的一面,因它而摒弃了的画论研究“画家看不懂、史论家不会看”的时弊。真正的将理论的故作高深拉下神坛。正如毕建勋教授曾将文人画拉下神坛那样,捅破了“窗户纸”解开“遮羞布”。如果我们想老一辈的画家,陆俨少、贺天健、潘天寿、钱松 、谢稚柳、溥心 等等,就会发现这种写作方式也并非作者独创,只是在当下的学术背景下显得有些扎眼。

《画道》读后感(三):(转)王浩:画道可道——读毕建勋《画道》管见

毕建勋的《画道》应该说是一部难得一见、苦心孤诣的大著。全书 将近百万字,除了自序、引论、余论、后记之外,主体部分共有九章,概而言之:前四章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其中第一章(“绘画与中国画的本体”)论述中国画的本体是造形(既是原旨中国画亦即元代以前中国画的本 体,又是一般绘画的本体)和笔墨(其中的绘画性笔墨是原旨中国画亦即元代以前中国画的本体,书写性笔墨是文人画的本体),第二章(“造形本源”)论述中国画造形的本源(物源、心源、道源、气源),第三章(“笔墨之源”)论述中国画笔墨的起源(古源、书源、“一画”),第四章(“画道三合”)论述中国画造形中的道、物、心这三个本源范畴的相互关系,即作者所谓“三合之道”或“一二三哲学”,它是对“物”与“心”、“即物穷理”与“尽性知天”等各层次二分法范畴的超越与兼容,从而使得中国画成为画道;第五章(“画道的基本方法”)基于第四章的理论,把画道的基本方法概括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作者有时简称其为“一二三”)的下行方法和“兼三立两而迭用推一”的上行 方法;第六章(“心术与象术”)论述“兼三立两而迭用推一”在画道造形过程中的实际体现,其中“兼三”是指画道各种范畴的“一”中涵“三”和“三”而合“一”关系,“立两”是指画道的各种范畴必以两仪对待的方式存在,“迭用”是指画道的各种对待范畴通过心术和象术在造形过程中交替、重叠起作用,“推一”是指画道的各种范畴“逢二进一”地终归于三合之道;第七章(“心印和气术”,笔者以为,此章与前章的次序或可互换)论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在画道造形过程中的实际体现,即以气术贯 通画道造形和笔墨,使得画面形象成为载道之心印;第八章(“论四大关系”)和第九章(“画道八种对立范畴”)论述画道结构的道、心、物范畴落实于画面,即会产生基于道象、心象、气象、形象这“四象”的形与神、写形与写意、似与不似、造形与笔墨等四种基本关系,进而展现为有形与无形以及黑形与白形、立象与表意以及诗画与舞画、实对与虚对以及象形与符形、塑造与书写以及骨法与书法等八种对待范畴,这四种关系、八对范畴都可以在画道三合结构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