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摘抄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摘抄

《大国政治的悲剧》是一本由[美] 约翰·米尔斯海默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45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一):美国在制造敌人

整本书犹如一把锐利的匕首。现实主义理论一直是最冷峻也是最有现实解释力的国际关系理论,作者的进攻现实主义更是利器。也可以把它看作英美制霸全球的历史的理论总结:国际关系是无政府主义状态的,国家安全高于一切,大国必然追求绝对的安全,所以大国一定会努力争取霸权。它几乎以轻蔑的语气吹灭了自由主义的贸易保证和平的空想,在最后一章决然判断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美国必须结成联盟遏制中国,越早越好。问题是,当美国铁了心这样干时,中国又如何和平崛起?这好像是你一边不断推搡辱骂一个老实人,一边大叫:你们看,你们看,他是假装老实,他老早就想打我了!中国不是一定会成为美国的敌人,是美国迫使中国成为敌人。米尔海默的理论付诸历史实践后当然会实现他的所谓预测。这不仅毫无道德,而且毫不负责。这建立在他对于美国必胜的信心上。但,万一,美国最终搞砸了呢?比如现在,他已经为俄罗斯彻底站在美国对立面而恼火不已了。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二):简单概括

关于中国是否能够和平崛起的讨论,其作为将来时问题,必须以可自洽且符合现实的理论框架为基点对国家行为进行解读和预测。 米氏认为国家行为与国家特性无直接性因果关系,而是由现行国际政治体系即无政府状态,面对"911难题",生活在自助世界里的国家必然以生存为基本目标,由于各个国家都拥有可直接用于进攻的军事力量,而又无法准确把握他者的意图,作为理性行为体的国家会不断谋求权力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米氏以物质能力而非结果为权力下定义,并认为包括海陆空在内的地面力量是其基础,并认为核武器的出现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国家的生存困境,因而并不会使战争从此消失】而可惜的是,由于水体的阻隔,国家所能达到的权力巅峰只能是成为地区霸主而非全球霸主,特别提出霸主不仅将本地区潜在霸主扼杀在摇篮里,在其他地区,它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后院着火,参考美苏古巴危机。 进一步,米氏对国际格局进行了分类,认为考虑到权力分配的问题,两极格局必然最稳定,而平衡多极的稳定性介于不平衡多极与两极格局之间。 另外,米氏对国家行为进行了分类总结,归纳出几种国家行为,包括隔岸观火、诱捕、推卸责任等等。 本书框架明晰,案例详实,美中不足在于翻译,有很多地方明显是逐字逐句翻译,句与句间的逻辑让人咬牙切齿。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三):进击的巨人与现实主义

政治家可以犯罪,不能犯错。 很多时候在个人道德层面看似难以接受的东西,是一种国家间交往的正常方式。任何把个人道德置于更宏大的战略目的之上的行为,在现实主义者看来,都是极其愚蠢且不应提倡的。 以《进击的巨人》中的艾伦.耶格尔为例,其掌握了巨人之力,有能力发动类似核打击似的地鸣来摧毁科技水平处于人类一战阶段的外界。由于超大型巨人的存在,地鸣不会出现庞大水体阻碍力量运送到别国土地的情况,而且地鸣作为技术上的降维打击,是艾尔迪亚能够获取霸权的最佳途径。 更何况,外界对艾尔迪亚的仇恨、对艾尔迪亚资源的觊觎以及对巨人之力作为一种主宰国际体系的强权的渴望,注定了尤弥尔的子嗣要同外界进行永恒的、零和的战争。直到一方被另一方彻底消灭而不是征服或统治。 那么艾伦有两个相互冲突的选择:让同伴幸福,护卫帕迪拉岛周全。这两个选择只能实现一个,放弃另一个。如果艾伦用地鸣护卫帕迪拉岛周全,那么他的同伴就会终身活在内疚当中。如果艾伦选择让同伴幸福,那么帕迪拉岛终究还是会毁灭于战火。与其牺牲帕岛的和平,不如让同伴承担终身的内疚,同伴终究会老死,但帕岛永远都在。

诚然不会有人感谢艾伦,也不会有人理解这种极其残酷不近人情的思考方式,但出于实然而非应然的行事方式,以及“没有好与坏,只有该不该”是每一个政治家都要掌握的必修课和思维方式。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四):作为理论,它是精致的,这就够了

这是第四次看《大国政治的悲剧》,也是第一次看修正版。第一次看此书的时候是刚开始学习国际关系,只觉得米尔斯海默这一观点蛮横而悲观,并不喜爱。第二次看是读硕士时,获知米氏成为人大客座教授,觉得应更细致了解其思想,免得万一碰上讲座,也好更能领会。第三次是为想弄清米氏的一个概念,今年除夕之夜又读一遍。这一次碰上打折,买了修订版回来,又重点读了王义桅教授的前沿和第十章以及附录。首先并不喜欢王教授的前沿,看他翻译时间,那时他刚调到人大,还没成为“一带一路”的研究大潮的“江流儿”,尚全心做着北约和欧洲的研究。他的这个前言的确只能是“代序”,与他的译作关系不大,只是为了说明他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和认知,其核心观点当为“现实主义起自基督教世界的内部循环,终于多元世界的来临”,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理论来自于哲学意义的世界观,多元世界即使促进什么“命运共同体”或者“经济相互依赖”也很难改变物质决定论,现实主义正是源自于硬核的物质决定论,正是这一硬核,自由主义才出现新新融合,往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设靠拢,而建构主义其基础更是难以自圆其说,从而到了现在,一片混沌之中。总得说来,王教授的这篇前言的确是他的风格方式,与他的其他著作,或聆听他上课所采取问题探讨模式,极为相似。 米氏的第十章与王教授选择附在其后的与阎学通老师的辩论都是围绕着这几年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关,即中美是否有可能摆脱“修昔底德陷进”,中国能否和平崛起。恰好今日中美贸易战升级,《新闻联播》中播报了一篇战斗檄文,这倒恰好印证了六年前米氏的预测,贸易战开打,是否这会促使中美进一步向军事对抗演化。以前觉得米氏观点粗暴,但是现在却觉得,作为理论本身而言,米氏的确更为精炼、清晰,这一点和沃尔兹一样,能把自变量和因变量做得很清晰、明了,这一点包括基欧汉、温特在内的学者都是不如两位现实主义者的。修订版新增的第十章很值得一读,其理据和他的理论一样也极为明确、清晰。不论预测如何,其理论建构本身的作用已经达到,预测本身就不是理论的主要功用。米氏用他进攻现实主义的五个假设来预测出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论证地很干净。然后再交给别人来批评。阎学通老师在承认其内核的基础上,似乎只加入进了中、美某些难以归纳的不同之处,来与其辩论,然而这种反驳就显得力度有限。 虽然承认了米氏的进攻现实主义干净利落,但是不可否认的确还是有粗暴一面,这也才给了新古典现实主义更正的空间,但是作为理论本身来说,为了确保准确度,而失去了理论美感,使得理论本身成为了只针对特定事件的庞杂描述,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仁者见仁之事了。 不过理论本身的衰落,由宏观向中观理论的发展也因此而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五):值了!

2019年10月26日上午,特意参加了武汉大学珞珈讲坛邀请米尔斯海默作的讲座“大妄想:自由主义梦想与国际现实”。虽然该讲座本来是老米为同名新书开的导读,但我和在场的多数米粉一样,是带着市面上能买到的《大国政治的悲剧》去拜听的,并且请他在书上签了名。

以现在的眼光看,老米对中美竞争的预言应该是正在应验中。其实奥巴马时期搞亚太再平衡和TPP那一套时就已经露出苗头了。只不过,我们当时没想到,政治上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奥巴马没开启高烈度冲突,反倒是偏保守的川普选择了贸易领域“开战”。这一点在本书里并没有预言到,所以老米才要写《大妄想》加以检讨吧(笑)。但不管怎么说,经济竞争也是竞争,经济霸权也是霸权,贸易战也是“战”嘛!

前面很多豆友分析本书已经分析得很到位了,所以我要换个角度,从《大妄想》的自由主义为什么“失效”来谈。

第一,自由主义者追求普世的Liberal Democracy价值、制度,但实践中仍然是建立了一堆民族国家。哪怕是民主体制,也只是受到民族国家体系的约束下的Liberalism。

第二,川普代表的近年来的民族主义风潮挖了国际主义自由派的墙脚。搞伊拉克搞利比亚搞叙利亚越搞越糟,现在连盟友的欧洲日本都不放过非要抢蛋糕,弄得美国人自己都有一半不信“普世价值”和“民主和和平论”了,还能怎么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