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1000字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1000字

《自我与本我》是一本由[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一):智力结构与心理结构上的自我

智力结构是本我,心理结构是自我,人作出的决定都是自我与本我做斗争的结果,那个强大那个就成为主导。因为每个人都是带着个人往事和心理背景出跟别人打交道,个人往事与成长经历有关,而心理背景受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二):上一个时代的精神分析开拓者

接受过几年生物学教育。对书中肆恣的一法证万道的性本能论和脱离实验验证和生物学分析的唯心论接受不能。在弗洛伊德的年代,他的发现是重大而有启发意义的,是上一个时代精神分析学的开拓者,放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显得不够严谨甚至臆想。

这书的主要精髓和脉络在译者序里写的清楚明白,精读序,略读书,别把他当教科书,大概领会弗洛伊德的想法即可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三):对内心世界的一次窥探

一次有趣的体验,边读这本书时边对自身进行精神分析就仿佛对人体内结构感兴趣的外科医生对自身进行解刨观察一样。虽然翻译常常有冗长的句子以及许多代词的连续使用,这需要反复推敲才能明白原文内容;许多专有名词的使用也会使得我这样的心理学素人在搜索引擎的加持下才能明白内涵,但这依然不失为一本很有趣的书,极大的激发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四):自我和本我

读完一时说不出话。沉默许久之后:沃日! 我的人生完美诠释了这本书里面的理论,尤其是忧郁症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失去(或放弃)一个爱的对象时,我们会将对这个对象投注的力比多转移回我们的自我,这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因为这样自我就可以安慰本我——我多么像那个对象,所以你也可以爱我。当过多自居作用发生时,因为彼此矛盾,容易精神病态。 人的性格是失去爱对象时发生的精神痕迹构成的。 第一个这种自居作用的发生,是我们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自居作用,会转变为我们的超我,以及在各种社会观念下得到加强。 父母的缺失会导致我们形成强大的超我,而过分强大的超我会欺负我们的自我。 超我是有破坏性的,即死的本能。在很多抑郁症中,都是超我过分强大的产生的自我批评感和罪恶感,最终化为自杀欲望,甚至自杀行为。 自我渴求着超我的爱,如果不被爱,对自我来说就相当于死。 自我就有能力面对这一切,依照现实原则。决定告别超我了,over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五):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说道,有生命的有机物生存的目的是死亡,从无生命中诞生了有机物,就像混沌之中孕育了盖娅,迷蒙之间诞生了盘古,人类在弥留之际会蜷缩成在母胎中的样子,回归自己诞生时的状态。但最原始的状态,确实无生命,有机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人类不断抗拒这一目的的最终实现,似乎已经忘记了回归无机物的这一目的,但万物皆有终结这一定律,却不得不让我们有所反思。

在发展的最初阶段,有机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完成生命的终结,但周遭的变化,附加给了每一个有机物被大众称之为随着事物的变迁,适应环境的本能。

任何一个被如此强加给有机生命历程的变化,都被那些保守的机体本能所接受,以供今后的重复使用,因此这些本能就给人一种假象,仿佛他们是一种趋向于变化和发展的力—但事实上他们只是想借助心就两种途径来寻求达到一种古老的目标,那就是无生命,也就是意义上的死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