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脑力活化术的读后感大全

脑力活化术的读后感大全

《脑力活化术》是一本由(日)外山滋比古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1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脑力活化术》读后感(一):保持一颗驿动的心

在当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没有一个评论,但是介绍很有趣,而且小日本写的东西我比较放心,鉴于最近喜欢看胜间的书。

最近养生节目很火,其实我觉得除了保持身体健康以外,同样要好好锻炼我们的大脑,因为这是我们人体核心的武器。

五六年以前,那本谁动了我的奶酪非常火爆,说小老鼠害怕改变。其实很多时候,人们都在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此书前言说过着低消费生活的人是在谋杀自己的大脑,原因是我们害怕浪费,害怕应酬,喜欢独处这些习惯无法给大脑带来新的刺激。

而在职场中,我们一直追求效率优先,目的导向,正是这种行为,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寻求最快的完成方法,以求一劳永逸,同时对无关目的周遭不会产生一丝的投入。然后以后的行为都是按照这个最优的方案无限复制,没有任何生机和变化。

学会生活,学会放慢你的脚步,去感受生活。虽然我知道要突破对舒适的贪恋是何其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一颗驿动的心,每天给大脑新的刺激,面对陌生人的紧张感对你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脑力活化术》读后感(二):激活脑袋瓜

一看书名,十有八九都是日本人的“研究爱好”。日本人就喜欢这种类似办公室效率和人脑探索的书籍,大概这就叫畅销书吧。

就是要思考,激发多巴胺(Dopamine)要求各种突发奇想、联想、创意。

阅读,并不只是关注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偶尔到异性关注的知识领域去瞧瞧也不错,如购买以前从未伸手拿起的杂志,也许是全新未知的过度旅行,机会就隐藏在平时不阅读的杂志里。

手机、电脑、手表什么的也可以远离我们,渐渐地不那么注意时间了,渐渐地不那么依赖电子产品了。这难道不是一次次全新的尝试吗?可惜,如此有意思的尝试怕是没几个人尝试过,应该是“没胆量”尝试。

在一群人中,攀谈。只要开口说出打破沉默的一句话就行了,因为对方其实也和你一样紧张,而享受带有紧张感的对话,大脑将会更加活化。突然想起日本社会的人际交往网,是比较紧凑。我的与人交往情况就像是有紧张强迫症一般。

一部小说的成名不仅仅依靠着强大的左脑逻辑支撑着情节的发展,还要有右脑的直觉。不是逻辑思考,像没来由地觉得“很棒”、“很感动”的感觉,就属于右脑的价值判断。这其中也具有让人用直觉、变得更直率的意义,同时也能进一步磨练人的感性面。

又如电影、舞台剧等,都是先利用左脑的逻辑思考进入故事情境,然后中途转为右脑的直觉,最后令人产生感动。

相反,只使用逻辑思考要将商品卖予他人,是很难让人产生同感的。

能够激活大脑的方式有很多很多,大脑更需要从“新”了解、刺激才能被激活。

不如,尝试一下?

《脑力活化术》读后感(三):从身边的小事锻炼自己的大脑

偶尔看到这本书,花了大约4个半小时的时间看完整本书,其中有一些方式方法和别的书中提到的有些异曲同工,我是边看边整理对我比较有用的知识点的,有如下一些:

1、 缺乏脑力刺激的日常生活、漫无目的地反复做相同事情的生活,会导致脑部退化。

2、 午睡的注意事项:要在3点之前结束,并且控制在30分钟以内。

3、 一天中,在完成工作的80%后,刻意暂停,将剩下的20%留到第二天去做,这样可以保持工作的热情。(如果一天下来才勉强完成80%,这条不适用)【这条我还没有试过】

4、 认识新朋友:紧张感带来全新可能。【可以和《Never Eat Alone》结合起来】

5、 如果平日工作总是接触文字和数字,可以尝试每天画一张画。

6、 每天运动(如步行)20~30分钟(不是走的很慢的那种,最好有点速度)就能有效防止失智症。

7、 早餐必须吃面包等含有淀粉的食物,但是在脑力工作前,要控制运动量。

8、 尝试到不同的餐厅就餐,或者在同一家餐厅点不同的食物,可以增加“新鲜感”。

9、 在办公桌上,高过视线范围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使用频率较低的东西,可以将它们扔掉或是集中在箱子里。

10、 收到名片后在当天或第二天寄出邮件,永远比对方先寄出信,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开拓人脉。

11、 锻炼自己有意识的看,可以是观察上班途中的事物、某一特定形状等,吃饭时更加用心体会色、香、味,以此来刺激大脑。

12、 多注意培养欣赏日常生活中的设计,适当购买一些有设计的物品,提高品位。

13、 偶尔买一件价格昂贵的物品。

14、 去美术馆,不看地图,自己分辨方向、入口和出口,而不是没有思考的乱走。

《脑力活化术》读后感(四):锻炼大脑、活化脑力

昨晚看完这本书,看得很快,书很薄,对我来说,很多方法也早就知道,所以没必要逐字逐句读。读完以后觉得,其实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目录,这就是一个很棒的清单。我读书的时候习惯于先看目录,可以在阅读之前就对书的整体架构有一定了解,并且可以从中确定重点需要关注的点,在这本书的目录中,有些地方单凭目录并不能确认内容,需要看了具体内容才懂得在说什么,而大部分是可以直接理解的。

读完了以后再看目录当然不同,因为已经是完全理解后的内容了。

在这些脑力活化术中,有些是一直在做的,比如散步、适当的遗忘、利用睡眠保存记忆等等,有些是以前没有做从书中受到启发的,比如一天画一张图和安排无行程的一天等。其实,整本书里所说的内容,不外是:要不断吸收新鲜的知识,不要墨守成规地生活,要给大脑新的刺激,使大脑保持和增强活力,不要一味追求轻松省事,加速大脑老化。

人的生理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不过,有种现象也发人深思:有不少年龄还轻、应该风华正茂的人,却老气横秋,不管说话做事,都一派暮气沉沉的样子,而有些人年事已高,却保持着对事物的敏锐度,积极地拥抱变化,希望跟得上新科技的发展。据说江民杀毒软件的创始人王江民38岁才开始接触电脑,有些人还不到38岁就已经放弃成长了。

有些人不喜欢动脑,觉得太累,家长们希望孩子们的动脑最好是按自己规定的方向:学习成绩上要多动脑,兴趣什么的可以有,最好是家长规定的钢琴等,脑子的功用高度集中,只要和学业无关的,都是不务正业。

如果大脑可以说话,它会声明自己其实兴趣多多,不喜欢被束缚住。人有多元智能,综合发展的话往往会更好,在国外,数学家可能同时是音乐家,黑客也可以是画家。

如果大脑有权利表达,它会告诉人们它喜欢运动而不喜欢呆坐。虽然,眼睛盯着屏幕也是在思考,但供氧不足的大脑,还是需要一点悦目的绿色,需要运动中挥洒的汗水,新鲜的、热烈的感觉,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拥有,不唯青春。

对这本书,我打了推荐。磨刀不误砍柴工,锻炼大脑,也是使生命更精彩更好玩更有趣味的一个必要途径。

书中的不少方法,除了自己使用以外,也建议介绍给家中老人:老年痴呆症往往是因为不愿意动脑而使大脑萎缩,有效地活化大脑,可以避免老年痴呆。

今天所写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活跃的大脑在运动完后的产出:中午有事到南头一带,办完事后从那边踩轮滑车回来,大概花了52分钟,除了一小段路灰尘弥漫,更多的地方还是绿意盈盈,鲜花盛开,足够的运动量,轻松的心情,给四月最后一天画下美好的句号。

假期,正是活化大脑的良机。开始吧!

《脑力活化术》读后感(五):有的人活着,但是大脑已经死了

《脑力活化术》是日本作家外山滋比古写的,一本关于如何活化大脑的工具书,这本书中提供了50种,五大类活化大脑的习惯。这是一本活化大脑的小字典,就像查字典来认字一样,当感觉我们的大脑变轴,变僵,变死时,就去翻一翻,找一找,用一用。

对日本的一部人,我们不得不服。在这一部分日本人身上,极致地体现了匠人精神。他们在一个很小的细分领域,不断钻研、精细、打磨、呈现,给其他人带来价值,比如:在听说“近藤麻理惠”这个名字之前,我从来没想象过原来整理可以如此出神入化不简单。同样,这本书也打开了我的思维,让我对“活用大脑”领域有一个刻意的认识。

但是这本书,我只打了3星。为什么呢?首先,我在前面说,它是活化大脑的“小”字典,这本书不可能罗列全部的活脑习惯;其次,在书中罗列出来50种用脑习惯也不可能全部为读者所用。这是这本书的局限所在。

通常,读一本书,或者学一门知识,我是按照这个流程来进行的:知道-吸收-内化-应用。前三道程序对我的影响只有20%,最后一道影响了我80%。(所以说八二法则真的是无处不在)

书中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这本书的存在让我们“知道”,产生一种:我要注意用脑活脑的认识。

不要苛责自己试图把书中的方法全部用起来。有些方法是用来实践的,而有些,仅仅是用来知道的。用不好,效果适得其反,不如不用。

这本书里列的方法是有限的,但是全人类活化大脑的方法是无限的。如果发现我们在平时工作或生活中,有些已经在用但以前并没有意识到的,通过阅读本书有了认识之后,可以做刻意练习来强化,肯定还会有更大更好的收获。我们也可以收集、梳理自己的活脑用脑的方式,形成一套自己的个性化的用脑秘笈,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带来好的反馈。

作者写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活化用脑的样本。但是,读完书以后,仔细思考一下作者的初衷,我们还要意识到这本书带来的反面警示:不要让自己的大脑趋于僵化。一点一滴的活化比一点一滴的僵化,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反复,差异巨大。有的人活着,但是他的大脑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的大脑还活着。

这本书通读一遍以后,看目录就可再应用。所以我把目录做了个思维导图,便于全局、系统思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