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品彻·马丁读后感1000字

品彻·马丁读后感1000字

《品彻·马丁》是一本由[英] 威廉·戈尔丁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50元,页数:1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品彻·马丁》读后感(一):真正的灵薄狱!

这就是一个混蛋,就该进灵薄狱!

灵薄狱就是不断折磨你,让你死,然后又重生,再折磨你,我的天呀!

翻了30页,才描写了主角刚刚爬上一块礁石……MD的戈尔丁你太折磨人了吧,生造了一个灵薄狱……

书中很多意识流和闪回,让人知道主角就是一混球,然后不断挣扎,求生,受折磨,还被雷神托尔给劈了!厉害!

最后结局是……不看简介其实早料到了,因为这是在灵薄狱里面,怎么可能在实项存在的现实世界当中呢?

《品彻·马丁》读后感(二):读书笔记1839:品彻·马丁

蝇王单人版,结局有反转。

一个品行卑劣的人,一个蹩脚的演员,一个海军的低级军官,几个身份集合在一身,被德国人猎杀潜航,一枚鱼雷送上了礁石,这一排他用自己的牙齿幻想出来的礁石,他战天斗地,挖贝壳,吃海葵,用海草做呼救标识,尽一切努力生存下去,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死亡后不屈的灵魂同上帝的抗争,这是精神层面的战斗,上帝的武器是黑色的闪电,他则用幻象来对抗,最终被吞噬。

故事的开头不怎么吸引人,后面就渐入佳境了,感觉结束的太快了,译本比较平庸,这个译者词汇贫乏的令人发指,还得找找原版读。

戈尔丁喜欢这个寓言式的调调,虽然不如蝇王,感觉比金字塔强一些。希腊神话中几个受难英雄的形象与之对应,只不过主角是个恶人,普罗米修斯让人同情,而他就让人觉得罪有应得。但是纵观全书,他同劝人向善的地狱式作品还是有差异,没有说教,意蕴悠长。绝境中的种种如临其境。

《品彻·马丁》读后感(三):生存和欲望

《品彻·马丁》(Pincher Martin)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的第三部小说。前两部作品是《蝇王》(Lord of the Flies)与《继承人》(The Inheritors)。

【关于书名】

这是一部寓言式小说,其书名借用英国作家塔夫雷尔(Taffrail)于1915年出版的有关海上生活的小说的名称。在英语中,Pincher一词原意是“钳子、夹子或者虾蟹的螯”,海军水手中经常用这个词给名叫马丁的人起外号。戈尔丁以它为书名还另有深意,他借用“品彻”一词暗示马丁就像钳子似地死命地抓住生命不放。

【生存】

本书写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护航舰队一个名叫马丁的低级军官流落在孤岛上,为求生而独自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奋斗的故事。但是小说最后一句话表明,马丁其实在小说刚开始他落水后不久就被淹死,书中所描写的他在礁石上的一切作为,其实只是作者想像的他死后跨入到另一个世界里的精神活动。

【欲望】

马丁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中求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在同残暴的自然力斗争。但支持他生存下去的是他贪婪自私的本性。他这种本性使他在意识中为自己建造了一个想像的世界以便“活下去”,他企图在幻觉和疯狂之中找寻庇护。他的种种表现正是他过去的生活的延续,他生前在一出道德剧中就扮演了“贪婪”这个角色。

【美德与丑恶】

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上受到歌颂的美德却在恶人身上得到了更强烈的体现。美德之中往往也夹杂着丑恶的东西。“对生活的贪欲是他本性的主流,这迫使他拒绝死亡这一无私的行动。”

(以上内容摘自本书译后记)

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书总是晦涩得让人难以理解。这本书中确实有些朦胧晦涩的处理方式还有些意识流的手法。或许与中文的翻译也有关系。大量的描写以及心理活动的确考验人的耐心。不过读进去之后发现,Golding给我们呈现了一副十分鲜明的画面。由于我是先读了后记再看原作的,因此对这样的结尾并不感到震惊。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便发现了马丁欲望与自私的蛛丝马迹。总而言之,是本挺震撼人心的小说。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的附录里预言这是本可能成为“经典”的作品。如果你读过《蝇王》,不妨也拿这本出来读一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