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高峰体验》的读后感大全

《高峰体验》是一本由汪若著作,蓝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页数:2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峰体验》读后感(一):说不清………………

其实很偶然的买下这本书还是在很久以前的事情。我喜欢有那么一种纯自我,我喜欢跳跃的思维,我喜欢敏感的观察世界,我喜欢敏感的观察自己,我更喜欢逐渐的了解自己。

他是本没有什么名气的小说,但是是我非常喜欢的小说,喜欢的让我舍不得忘记,至今在手机中存着。

《高峰体验》读后感(二):说不上是被标题坑了还是佑了

高峰体验。 不管怎么说,书名与文章的气质相差甚远。

能看出其中作者一定受过村上春树的影响不浅。行文气质很好,也有自己的味道。03年的北京,一些关于细腻感觉的故事。

读的时候总感觉,是本难得的被埋没了的佳作。如果当年出版社好好的营销,说不定会火呢~~~~~

问题是前半本书读的时候,总确定不了主角是男是女,哎一头雾水。

《高峰体验》读后感(三):如来到村上的世界,却坠入另一个空间

说不上哪里好,但就是很喜欢。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给我的唯一印象。如同上了一道不知叫何名的菜,一口下去,味蕾上的每个毛细血管都被迅速打开。也许正如书名一样,阅读的过程便是一场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一词最早由马斯洛提出:这种体验短暂而奇妙,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的体验。 比起马斯洛需求最顶端的自我实现需求,某些情况下,高峰体验在其之上。奇妙的是,高峰体验偶尔又回到了最初级的生理需求。然而这种生理需求又超脱了社会关系的存在,来自本我的独立且孤独的存在。

这种体验难以用语言百分百描述,即使被分享,也充满歧异,是一种隐私度极高又受限于个人知识水平的情绪体验。一百个人有一千种高峰体验,乃至更多。

所以,写一本以高峰体验为名字的书,本身就是一场冒险,要将高峰体验描述出来并得到众人的理解难上加难,又或许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并不在于让读者理解,只是出于个人喜好的意志表达。除了第一章切切实实地讲述了高峰体验的存在以外,剩余的故事都在围绕某一个事物某一个人来展开。故事总是莫名其妙地开始,在莫名其妙中结束。

大概高峰体验就是如此:来去自由,毫无章法。 不可否认的是,它确确实实存在。

大多数人将高峰体验与高潮体验统一归类,解释为肉体上的欢愉,并且总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微弱的兴奋感开始,逐渐放大,最终身体接收到了某个部位的信号从而达到顶峰,仿佛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论时间多长,总能攀爬至最高点。 然而,这显然是错误的。 高峰体验最大的特点是其不确定性,你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

书中,作者不断地放大主人公某个瞬间的情绪,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些忧郁和封闭,但也不排斥与外界的接触,甚至乐于助人。哪怕一只来自伊拉克的袋鼠,我们的主人公都愿意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它,帮它洗澡,替它梳理毛发,让它安然地躺于柔软舒服的沙发上。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安全地带,或许是一杯烈酒,或许是一个树洞。这种附着于某种外界事物的特质让虚无缥缈的情感安全着陆。 每个故事绝妙的地方在于,主人公们忙着在安全感与高峰体验之间徘徊抉择。追求安全感,必然舍弃高峰体验;追求高峰体验,则与安全感隔离。比如,一个事业稳定的公务员放弃了铁饭碗工作,执着于浪漫的诗人身份;一个平庸的人为了追求特殊元素,放弃寿命,进入危机四伏的魔力区域……总是有人不停地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也总是有人剑走偏锋,选择那条充满危险的人生道路。 究其原因,大概也是为了那一次或不止一次的高峰体验。

有人将高峰体验描述为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常幸福瞬间,而这显然是与高峰体验截然不同的一种情绪:平凡且满足。 高峰体验里应当有危险的成分,且危险指数越高,随之而来的高峰体验则越强烈。毫无疑问,盗窃犯在成功行窃后的体验与正在出轨中的男子一样,都会获得一种极致的快乐,与偷窃物无关,与出轨对象无关,这也许是人们常说的“出轨一次后多会有第二次”“出了监狱的犯人们很快就会二次犯罪”的原因,他们戒不了这种极度危险的高峰体验。

平凡的人生虽然无聊,但这其中却包含了百分之九十九的生命意义。至于剩下的百分之一,是偶然相遇或者刻意为之都不重要了。我们只要知道,高峰体验它来无影去无踪,有时候会让一切变得生机勃勃,有时候也会毁了一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