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上海的细节》读后感1000字

《上海的细节》读后感1000字

《上海的细节》是一本由俞静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的细节》读后感(一):布篇豪气,细节颇多

五个章节从地理山水建城,到近代机遇发展,江南肌理文脉,情调日常生活,再到交通联系中外,论述结构上其实是一部城市规划方面很硬核的书。

浏览式的看了第一遍的感觉,就文风而言,宏大雄壮,很豪气。细部可圈可点,影视作品,书籍,名人名言引用很多。我感慨需要把这些好好去补课看看,才能看到这本书的细节,体会作者想表达的上海的细节。

《上海的细节》读后感(二):专业,且充满诚意。

《上海的细节》作者显然是一位专业人士,对于上海最大的特点,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都市化、国际化,都讲得透彻,但又不流于学究气,读起来清新流畅,尤其是穿插了很多具体的描写,易于非专业读者的理解,十分细心。

对于上海文化特征的形成,分析得很到位。相比很多其他写是上海的文章和书籍,作者的分析视角独特新颖,且充满感情。我们既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情绪,也可以捕捉到背后的观点。没有刻意讲太多复杂的知识内容,点到为止。感性与理性兼得,实在难能可贵。

《上海的细节》读后感(三):细腻但不矫情,宏大但不空泛。

细腻但不矫情,宏大但不空泛。

看完了,非常好。

作者身处上海人的身份中,又不囿于自己的身份。落笔细腻但不矫情,视野宏大但不空泛。文笔优雅,感情克制,写得,很高级。

作者既不自傲,也不自卑,只是通过自己融汇贯通的专业解读,将上海城、上海人、上海文化的形成的来龙去脉细细剖析开来,真实地呈现出来……相比其他上海作者的作品,俞静略过了常见的那种琐碎抱怨,也丢掉了不恰当的优越感,让我这个住在上海多年的人,也特别感同身受,突然生出了重新体验上海的心情。

我很喜欢这样的书,很美好,又很正。

值得新上海人老上海人都值得一读。

《上海的细节》读后感(四):我在广州云游上海,这文笔太有代入感了!!!

魔都、外滩、咖啡、生煎包、武康路……听起来都很熟悉,但我对上海,还是很陌生。

2020年下半年,我在外旅行了小半年,却没有安排去趟上海。也许我觉得与这座城市缘分还未到吧,在等一个时机。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知道缘分来了。作者文笔真的很好,哪怕我还未曾踏足上海,已被深深吸引住了。

先来聊聊上海那些有意思的建筑吧!

《上海的细节》读后感(五):这本书从细节还原一个真实鲜活的上海

我们对上海印象,有东方明珠电视塔这样代表着现代的地标性建筑,也有具有独特文化气质的传统海派文化,万国建筑、十里洋场等等。还有无人不知的《上海滩》中的强哥,谁还不会哼上几句的:“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反正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传统又时尚、中西融合、深邃又浪漫。通过这本书《上海的细节》,跟随作者俞静本地人的步伐,从细节开始去了解一个真实鲜活的上海。 非常好奇上海为什么又被称作“魔都”?在书中也找到答案,源自于1924年,旅居上海的作家村松梢风写过的一本关于上海的小说《魔都》,从一个外来者的视角捕捉到上海的“不可思议”的特征,于是“魔都”成了上海的代称。上海作为一座移民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多样化,从而塑造了上海文化中特有的张力和魅力,彰显出上海的魔力。 读了这本书有了新的知识认识。比如,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文明,可能不是我们一般人认为的是在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系统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比如上海建造的中国现代史上的第一个公有的厕所,由此人们有了“公共卫生”的概念,这样以厕所开启了城市的现代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