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钓鱼》影评摘抄

《钓鱼》影评摘抄

《钓鱼》是一部由南鑫执导,南鑫 / 姜京京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钓鱼》影评(一):《钓鱼》or《钓人》?三门峡“洪尚秀”这次拍了个啥。

无剧透,随意酌情食用。

说实话这是本届在first头一次光在放映中就有三四次鼓掌的片子,同为创作者本来应该文人相轻的。但我还是给了五星,不为别的,就是提气,为野生,也为草根,为预算,也为先锋,提了一大口气。小镇是个好地方,甩籽后顺流而下但干涸在途中也未出镜的鱼,如同城市化浪潮中回流的青壮年,犹有雄心,但却是和那根“二弟”一样的处境。中年男人的闷骚,欲望始终在片中勾连。一如片名《钓鱼》,不过导演这整的是直勾。返场谈和映后导演有聊到说解读的空间这一块儿,简单来说就是我拍了,你看了,你懂了,有自己的理解就很好。 没睡醒的构图 随意的占位 灰突突的画面 粗吧垃圾的画质 稀里糊涂的焦点 要不全身不带脚,要不半身还卡头 2万投资都拖后腿的DP (以上自构图开始的评价摘自《钓鱼》DP本人)

有和他聊过思路这一块,他的有句话很到位。

“就像我在雕刻一件作品选品质时,我完全可以做到让它的质地是大理石,也可以是玉石,或者干脆就是更炫目的钻石,但我就是要让它(摄影层面)是个塑料甚至于是河边随手捧起的一捧泥,我得要让它配上这个片子的气质”。

在我看来天,地,人不论好坏的条件和各种的机缘巧合,反而更进一步促成了片子的整体观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办法,“野”也得有“野”的思考与深度。

《钓鱼》影评(二):女性视角看钓鱼

高速度的经济发展下,小县城被抛弃了。它们几乎难以在新的市场中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源,而常常以血袋的身份活跃在经济结构里。在主流话语中,小县城也同样失语。这种“失语”被另一种语言所替代——如果不是冰冷的数据,那么就是国家富强论。接受这套话语体系且生活在县城里的中青年,大部分接受不了现实与想象(或曰现实与宣传)的落差。所以,他们大多失去了对自身群体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男性阶级失势常转化为男性气质的危机,这种危机从安插的另一个男性角色就能明显看出——一个健身,海钓,在相亲市场更有话语权的北京男人。通过这一角色,李伟原本设想的艳遇便成了惨遭愚弄,不断感受到男性气质的缺失。这种缺失迫使他像小丑一般不断搅局,并试图在别的女人(抖音女)那里寻求男性魅力。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是钓鱼得以拍摄成功的前提。正因为这个县城的主流——男人们,发觉自身男性魅力随着时代发展每况愈下,才有了这样一部以男女关系为表象,男性自尊为内核的钓鱼。钓鱼的李伟,代表一个失去自我认同的群体,钓鱼这部电影,就是这类主人公对男性自尊发起的一次可笑的维护挑战。或者我们也完全可以说,县城是李伟的化身,李伟是县城的化身,因为从影片呈现形式来看,县城是男性性别的,不然不会涉及失败论。

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可以谈谈县城女性。三个女性角色中,两个的刻画都很少,更多作符号功能,不太有个性显露。但片子中有一个镜头,可能暴露了导演的价值取向。就是那个只有妻子背面出场的单一镜头。观影途中其实比较怀疑这场戏的意义,毕竟前文已经有很足够的信息知会大家我们的主角不是一个好丈夫了,那么这段剧情难道不会显得有点露骨,多余吗?不过观看的时候,除了不太喜欢,也有另一种感受。那就是通过两人(苗苗和妻子)面对同一件事不同态度的强烈对比,会让你突然谅解苗苗这个角色。是的,起初这个女人身上那种精明算计,不道德,市侩的东西,突然演变成对她的强烈同情。因为你发现这个县城的女人恐怕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像苗苗那样“放饵钓鱼”,第二种就是伏低做小的男主妻子。女人作为县城里的第二性,不是成为这种,就是成为那种,甚至比不上钓鱼失败者。钓鱼失败者不过是失去鱼竿(但仍然不服气地保留它的永久使用权),而女性想要获得体面的生活,则必须变得令人憎恶,必须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取得本属于的自己的东西。

在我看来,似乎就是这样的县城男人,这样的县城女人,构成了钓鱼。

(仅代表个人看法,增加思考角度,可能一点也不正确,请包涵)

《钓鱼》影评(三):中年男性的饭局生活

这部片子和此前获得了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金棕榈奖的唐艺导演《天下乌鸦》有点奇妙的互文关系。

《天下乌鸦》的角度是饭局中的女性,而《钓鱼》的角度是作为饭局中的男性。 坦诚地说,这是一部我很难打分的片子。 看完第一感受是非常不喜欢,可据说还比较受欢迎,本着求是的精神去搜了下资料和导演访谈,发现还是存在一些可以讨论的地方。

人到中年,危机来得悄无声息。 李伟看起来似乎是本地有些人脉的能人,可以给人成事,也可以和人称兄道弟,胖乎乎地一副老实憨厚的样子。可实际上他有老婆有两个孩子,没有什么正经工作,还每天不着家。对女性的撩拨不主动不拒绝,也会逮住机会去占女孩子一些可以占的小便宜。

片中所展现的中年男性的油腻,并不仅仅是表现在爹味浓,爱说教,而是一种自我认知不清和责任的逃避。 片中有不少借着钓鱼打的机锋,影射的内容无非男男女女,也反映了男性的某种意淫。

导筒(directube)的《被影迷戏称“三门峡洪常秀”,他用2万元拍出超低成本黑马之作》(https://www.163.com/dy/article/HDI7L7PF0517VC4C.html)专访中,对电影拍摄前后的故事、导演的拍片初衷等等都进行了较好的揭示。

回到片子本身,也许这反映的就是导演南鑫本人的困惑与问题,他想用调侃、幽默或者没有确定答案的方式来表达。 但中年危机其实不止男性有,女性也有;留在县城里的男性有困惑和痛苦,女性也同样(哪怕是专访中提到的“绞肉机中的一滩肉”)。可惜的是,对于这些,导演选择看不见,因而表达显得有些轻忽无力。 有力量的表达,我认为是能够说出大多数人萦绕于心的共同感受,不分男女,因为最深的痛苦与无奈是相通或相似的。放大某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表达,这不仅是种不公平,而且会消弭掉表达本身的意义所在。

所以,当下的我,暂时没有办法去接纳、认可和共情这个单一男性角度的故事。 一定要给分的话,我会给2分,其中1分是为导演表达和呈现的勇气,1分是为演员松弛的表演。 希望下一部片子里,导演已经慢慢找到困境的解决办法,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面向的表达。

《钓鱼》影评(四):FIRST爆款导演:动机不纯,就很难钓大鱼

在来FIRST之前,仅从前期的一些物料来看,对于入选本届主竞赛的电影多少有些失望,或者说能看到很多过去入围作品的影子,大概便能预想到这些影片的成色。

而在经过前半程密集的观影之后,几部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导演作品终于出现了。南鑫导演的《钓鱼》便是其中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惊人首作”。

翻看豆瓣页面你就会发现,这是一部非常“独立”的电影,演职员表清一色都是导演本人,他不仅自编自导自演,还包括剪辑、音乐、美术等等都是自行解决。整部电影总共只花费两万元,可谓超低成本。

电影《钓鱼》的超“独立”阵容

但这部电影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超“独立”阵容,更是因为从这部技术粗糙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些非常精妙的、生活化的、离我们很近的文本设计。有不少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又习惯性地拿国际名导来对标,称南鑫导演为“三门峡洪常秀”。

电影《钓鱼》海报

观影之余,对于同时也是本片主演的南鑫导演,我其实有着比电影本身更大的兴趣。每年来到FIRST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在这里看到有着不同创作路径的导演,他们背后所经历的种种,是每位热爱电影以及有志于拍电影的年轻人,或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殊途同归。

南鑫导演

我们找到南鑫导演,聊了聊他如何一步步走上电影之路的创作历程,但其中的开端和转折都是我起初没有设想到的。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南鑫导演不时引用着影片《钓鱼》中的场景,同时掺杂着现实的叙述,让我一度觉得,他本人和作品已经难以分离,甚至这场采访都像是他表演的一出戏。

独家专访《钓鱼》导演南鑫

采访|林夕;摄影| 颜夏

林夕:您走上创作这条路,大概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南鑫:差不多2010年左右,我在老家觉得非常闭塞。我是九零年生人,上学时就爱打游戏,初中就已经早早辍学。游戏玩腻了,我就在贴吧聊天,认识了一些玩跑酷的人,就跑过去加入到他们那个团队。

他们就给我一个卡片机,让我帮忙把跑酷视频录下来,然后他们又问我能不能把难看的动作剪掉。我说,这个我没有研究过。他们说,你可以研究一下,我们都是上小学的,你作为初中生,在我们这儿,这么高的学历不能浪费。

我回去就搜了下百度,当时有款软件叫windows movie maker,我发现用这软件就可以进行剪辑。然后,我就萌生出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可以找一些朋友拍东西做导演。

windows movie maker

但后来这个念头取消了,为什么?我当时真的拿着数码相机喊了一堆人,有婚礼司仪,有下岗职工,有报社编辑,还有在电视台上班的,他们都很有兴趣。但是,当他们见到我以后都大跌眼镜,第一是觉得我不配,第二是我没有剧本。

我不会写剧本,但他们说,你拍电影就得会写剧本。我说咱直接拍就行,不用写剧本,因为我确实不会写。当时,这些朋友就不赞同。后来,我就在贴吧上找到一个老板,他想拍电影,但他是那种没有钱却喜欢吹牛的人。

拍电影这个事,在很多人眼里很大,觉得离得特别远,就都来劝我。有的说我有病,有的说我可以先上班。我被逼无奈就跑到那些婚庆公司,说我是导演,可以给你们拍视频。婚庆公司的人就问,你用过什么拍摄机器。我说,我之前就用过卡片机。他说,你连摄像机都没端过,肯定不行。

南鑫导演

2010年的时候,河南有个短片比赛,我就找到朋友,在公园里拍了部短片。那个比赛如果拿到一等奖就有五千块钱,当时评委就握着我的手说,应该给你特等奖,但是没办法,领导要的是排面,确实人家大学生在技术方面做得更好;但我认可你的故事,剧本是一剧之本,好故事是重中之重。

后来我联系到北京一家机构,又拍了一部短片。当时有个比赛叫“九分钟电影大赛”,参赛片的质量都特别高,很多导演都来自北京电影学院。于是,我就抱着学习的想法,咬咬牙拿着搞婚庆挣到的一些钱,跑到北京去住地下室。

那会儿正好有个编剧培训班,我在豆瓣上找的,我说我没钱交学费,可不可以给你们录课作为置换?他们一开始说不行,我软磨硬泡三天,他们终于同意了。然后我就在那里学习如何写剧本,如何成为爆款编剧之类的。

九分钟电影大赛

但我们那个老师说,中国电影其实没有什么未来。我问他为什么呢,那老师就说,你看以前那些第五代导演,他们经历过动荡的历史,拍出来的东西就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烙印;但对于你们这些年轻人来说,也就是经历过非典而已。所以拍的东西都很矫情,而且很多都是无病呻吟,还有不少年轻人因为受到电影大师的美学影响,就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还是一心想去“九分钟”,很想从一个业余者跑进人家的学院派梯队。所以我当时经常去电影学院、传媒大学蹭课,学校保安也不会撵你。平时没事的时候,我就出去跑群演。但在北京很难接到婚庆的活,因为北京的婚礼流程不太一样,拍摄要求也不一样。所幸有很多导演朋友都觉得我很努力,他们拍些商业的东西,就会让我去帮着拍纪录片。

林夕:看您的创作履历,拍过短片、长片、纪录片,还有网络电影。在这过程中,有没有尝试去形成个人风格呢?

南鑫:我当时是跟着一个上电的老师学习,常常拿九十年代的电影去拉片。当时他在教学,我就给他做助教,也有很多实践,整天都在摄影棚里录影。现在如果让我去剧组干个灯光师,我肯定很在行,比如说魔术腿掰来掰去、怎么调灯、剪多少黑卡纸,这些技术活我当时手都是磨出茧子的。我也做过网络电影,去年FIRST有部片子我是做的摄影指导。

我发现这个技术方面,它只能是能够让你,吃饭。而且你学来学去,如果不想接导演,那就去接摄影,也要跟别的导演合作。那么,你说的那种个人的东西,它到底在哪儿呢?

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点特别好,就是懒。我身边的这些青年导演,进过FIRST的一大片,他们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写剧本都很认真,很侧重于故事创作,就经常会问,你看我这剧本怎么样。我一看好多字,就懒得看。我最怕的就是人来问我,你看了吗,觉得怎么样?我只能说,我得消化一下。

再说拍摄过程,我中午总是得午休,不然就犯困,这两天在FIRST看片子,有时候我也难免会打呼噜。当然,还有吃这件事,对我而言真的大于一切,吃的不好我就会有情绪。所以你看《钓鱼》里的场景很多时候都是在吃。

我觉得个人的东西是一个慢慢寻找的过程。包括剪辑,很多导演就会各种纠结,他们的态度就是不会浪费每一帧,真坐到剪辑台上,连出字幕时间多几帧少几帧都会抠,这些都是很棒的合格的导演。但是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好难。

就像这个瓶盖,我现在盖上,我只是轻轻地拧一下,它也有缝隙,但这时候水不会漏出来。我看他们就是非得把瓶盖给拧紧了。可能我会就很懒,我只是盖上后稍微拧一下,它也漏不出来。懒呢,就奠定了我的一些特点。

比如当时跟人聊天,公认我镜头感非常差,不懂美学,很多东西我都不懂。因为有一些学美术的导演,如果画面不好看的话,可能就会放弃,但是我从来都不注重这些。

以前有个制片人来跟我聊天,他就说,南导,你看你拍的这些短片里,为什么就没有服装和化妆的一个体现呢?他们都很震惊,说你居然没有美术这个部门,是因为没钱吗?我说没钱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不懂。他说,按照你这种逻辑,就是只要你不懂的任何板块,就直接把它取消掉。

我当时觉得火药味很浓,我就说,不排除我以后可能会朝着这方面试图去懂一懂。但这话刚一说完,旁边就有人说,你可别扯了,世界上画面拍得好的都是二流导演,一流导演都根本不靠这个。然后,所有人就都嘲笑我是一流导演。

南鑫导演2013年短片《我爸》

但细想一下,其实所谓工业都是一个圈钱的链条。以前有朋友问起我拍摄这些烂片的经验,他说你看你拍烂片,这个戏你可以只练摄影,那个戏可以只练灯光,我觉得这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你拍一个烂戏,永远就只是干活而已。

当时考虑到这一点,我就想,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个极致,就是我不懂的东西就把它取消掉。首先我不懂剧本,我把它取消掉。你们都在开会围读剧本什么的,我觉得很傻逼。

拍电影这种事,你不能够依赖别人去创作。一个导演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年轻的时候还可以找一些成熟的监制去给你帮帮忙。但是你总要自己出头,不要试图依靠什么好摄影和好监制,这些可能会让你的东西很好,但是它不属于你。

我之前搜过一篇文章,写的是洪常秀导演,但我没看过他的电影。我在拍《钓鱼》之前看的是李沧东的《燃烧》,里面的那种人物关系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说,我在《钓鱼》里面很多时候就是在构建这种关系。

李沧东《燃烧》

正好我平时也很喜欢把不同的事情约到一块去处理,原因就是我懒。正是因为懒,形成了尴尬,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这种社死。但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一些内容上的特色。除了吃和懒,很多朋友还说我和稀泥,在每个人面前都不一样,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就把这些说不清楚的东西,选择性地搬上大银幕,也可能有它的特点。

在拍《钓鱼》前,我跟陈聪聪导演的沟通比较频繁,他的电影《江湖佬》也入围过FIRST,我说我们都在做实验。现在影视行业整体下滑,各种创投他走来走去也没有结果。我是没有走过,因为我看到很多导演走来走去,最终就是非常耽误时间,也没有等到“大饼”。

陈聪聪《江湖佬》

我就想,能不能以一种极简的方式,降低成本去拍。结果我们都是在做实验,我做的实验就是这部《钓鱼》。他同样尝试着做了个实验,也是自己演戏,因为我们要节省成本。

所以一种是懒,一种是吃,另一种是处理人物关系上和稀泥的尴尬。还有就是,我在女性面前可能显得比较憨厚;在男性面前,回到酒桌饭局上就比较圆滑。这都是我的标签。

但是电影做完后,给很多朋友看,第一感觉就是洪常秀。但是,我之前确实没有看过他的东西。拍摄过程中,我也是每天晚上决定第二天拍什么,然后干了一礼拜,就把这个故事轻轻轻松松地做出来,整个过程是很愉快的。

剪完后,第一个版本是98分钟,但发现还是有很多水分,所以就在版本上做调整。但是聊到风格的话,我觉得就是特别符合我自己的状态,充斥着很个人化的东西。

林夕:听了您的叙述,我觉得《钓鱼》确实是您生活当中真实的一些状态展现。

南鑫:对!因为也有人问到我说,你这个片子为什么最后戛然而止了,出现了人物,说走就走就没了呢。但其实我们生活中确实是这样,就像我见到一些朋友,见面加个微信,然后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但后来就不联系了,都是这样。

所以你看电影里那个角色,说有些地方很长时间没去,再去就跟去一个新的地方一样。就是人需要这种新鲜感,如果被困在一潭死水里,你可能就来回来去只跟这些人打转。

林夕:影片中的“钓鱼”这个重要的概念,您有没有在文本创作上去进行一个层次的梳理?

南鑫:钓鱼跟拍电影差不多,钓鱼也是从兴趣开始,有人他就慢慢地发现了技术。但对于钓鱼的人来讲,他学会这些技术后就钓不到鱼了。最初作为新手的时候,还能钓到鱼;但后来动机不纯了,跟鱼斗智斗勇,就不一定能钓到鱼了。而且有时候你说切线了,钩被吞了或者脱钩了,那些跑掉的、没出水面总是大鱼。

在心态上的我能说很多,但我怕过于说教,所以就不想那么刻意,只是简单提了一下。翻译过来就是,你看有的人是因为兴趣去拍电影去创作,后来想想,他们得靠这赚钱,得把这个变成职业化,就是我得被资本包围,我得拍类型片。

确实有一部分人能成功,但对于那些不成功的人,如果不赚钱或者没有入围,这种心理他是扛不住的。他们宁愿把这套渔具放在家里,也不愿意告诉别人,如果别人找他,他们也会非常抵触。但也有一种玩票姿态,海钓,用电动绞盘,非常有掌控感,其实就是骂了一些资方。

电影里确实有一些隐喻。但从文本设计层次上来讲,虽然拍摄是很粗粝、很从容的,但是你能感受到导演特别直接。就像他坐在你面前,看起来跟你笑呵呵的,然后时不时马上就变了个脸,拿着棍子一直一直就干过来,它其实有一种极致的东西在里面。

回想影片最后我跟女孩躺在床上的那段,我开始只是调侃她的头发咋这么长,这时候女孩的情绪跟观众们一样,她不会进这个套。我也有自己的用意,想要着实地让观众在这里产生一种比较不舒服的感觉,因为这个女孩本身就不舒服。

我说,姜子帅要是不回来怎么办。女孩就回答,我就把他的腿给打断。然后我就问,你俩有啥没有。其实观众们绝对是知道的,只是我没有把“性”这一块的描述说得很透。我虽然是用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来拍摄,但在这里的设计,相对会避免很多打磨和刻意,是比较随性的操作。

林夕:您这样的创作方式,是否也会成为今后的创作方向?

南鑫:要看情况,为什么?因为创作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想拍的,另一种也是自己想拍的,只是两者的目的有所不同。前者是为了热爱,我想花这份钱,因为你自己喜欢;后者就是我要赚这份钱。

但对我来说,这都是我想要拍的。你如果给我一个特别烂的剧本,我就只关心你给我多少钱。你要是希望我去做调整我也会尽力。但是,第一是我调得不一定就好,第二是几乎没有任何人愿意别人去调整他的东西。

林夕:就是说,如果保持这种低成本,不受资本控制,您就会继续用这样的形式去拍。

南鑫:我肯定会以这样的形式去做。当时跟陈聪聪导演还考虑过用手机拍,甚至觉得整个剧组三个人一台车就够,这已经接近于一个纪录片剧组的配置。我们把一部剧情片已经缩减到这种程度,去形成一种制片方式。

归根到底就是,有句话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省钱最好的方式就是快。机器往这一放,你就能开工,不用去等其他那些乱八七糟的。你只要把内容调整好,给你充分的时间协调演员就行,因为演员是最直观能传达给观众的存在。

那些配套的成熟的系统,你无非就是花钱就能满足;但是你作为导演,你的创作意识才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这些都没有的话,你想体现你的想法也好,你的能耐也好,就很难。而我给的这套方案可能是最佳选择,这个方案能让每个人都离电影非常非常近。

现在很多的九零后,每个人都不想上班,都怀揣着所谓的各种理想。在一个小县城,就拥有几十家传媒公司,招人拍抖音视频,协调一些好车,去寻找那种脸谱化的场景。

但其实越短的东西越难拍,去研究流量,去研究各种,你就算把贝拉·塔尔、阿巴斯请来,让他们开个公司去拍抖音,他们弄不好也都会翻车。

所以我就说,拍抖音太难了。我只是想要告诉大家,都清醒点吧,赶紧拍电影!就是说,你离这个东西不远,只要你有想法就行。你要是自己搞不定,你可以联系我,你就到灵宝去。在灵宝我要拍个什么,市委宣传部虽然不给钱,但是我说拍啥场地,他们都能给我协调好。国家一级水源,不是谁想在那上面划船都可以的。

我不仅会用这种方式继续创作,而且我也想让更多有才华的创作者,如果我有钱,我也想给他们提供机会。其实,我也很希望有人找我演戏。干导演会把头发干秃,干摄影会被导演骂成狗,唯独干演员没压力。摄影出现失误会被骂,演员出现失误,那就是“老师,您再来一条”。

导演是怎么对摄影的,架机位,给画面!怎么还没好?得多长时间!就是各种,你知道吧?但对演员就是,老师,到您的戏了。演员说,该我了是吧?行,我去个厕所。

这次FIRST训练营我也参演了两部短片,但很可惜都没有任何台词,只是一些动作。其实,我也很希望通过这次电影节能够去多演一些戏。

林夕:您目前有没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

南鑫:有很多计划,囤了很多想拍的作品,包括我自己的和别人的,但都不适合走创投。因为写作这方面的确不是我的优势,我的创作跟其他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就是感受力有很大差异。那些看似很平凡的东西,我都特别能观察到它们反馈给我的信息。

但是如果形成文本,即便你自己觉得特别有感觉,但在外界看来可能就是一坨什么东西,没有冲突,没有亮点。你也懒得跟人解释,也很难跟人解释。以前就有人问过我,你看过那本《救猫咪》没?我说,没看过。但是,没看过就没有资格写剧本了吗?那我就不写吧。

采访| 林夕;摄影| 暖夏

部分照片由导演和FIRST官方提供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转载请注明出处

《钓鱼》影评(五):被影迷戏称“三门峡洪常秀”,他用2万元拍出超低成本黑马之作

每一年的FIRST青年电影展都会诞生一两部“热门作品”,不少观众还能想起前两年《鱼乐园》《平原上的夏洛克》放映现场的轻松愉悦的氛围,除了现场不时出现的笑声与掌声,还有展映结束后发生在线上线下的大量讨论。今年的第16届FIRST行进至第3天时,主竞赛单元中一部成本约两万元的长片首作《钓鱼》以黑马之姿迅速成为观众们口口相传的“值得一看”的“话题和争议之作”,豆瓣评论中甚至有人戏称导演是“河南灵宝洪常秀”或者“三门峡洪常秀”。

编者注:《钓鱼》放映结束后被大量观众围住提问的南鑫导演(照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导筒directube」第一时间采访了本片的导演南鑫,他也是本片的编剧/主演/剪辑/音乐/美术/音效,经常观看国内独立制作类电影的影迷们对这种“一人担任多职”的形式想必一定非常熟悉了,确实如导演本人所说,从他2010年左右跨入影视行业开始,一直秉持着这种低成本创作路线。

编者注:《钓鱼》在豆瓣上的演职人员介绍

随着和南鑫的对话继续进行,会发现无论是回忆十多年前北漂开始追逐“电影梦”,拍婚庆、拍短片、趴活儿、接网大的往事,还是谈到父亲离世后他返乡回老家坐上饭桌酒局时,发现自己和曾经所反感的爱面子的父亲没有太大区别时,他身上所呈现的是一种经历过失败、离开又再次返回后依然没被磨灭的热爱、朴实、真诚与坦荡。

编者注:南鑫导演在《钓鱼》映后现场(照片来源:FIRST青年电影展)

提到他和FIRST的缘分,或许有人还记得2015年第10届FIRST青年电影展提名最佳纪录长片的一部作品——齐博导演的《南》,他所拍摄的对象正是南鑫,讲述他作为一位北漂的“无名”导演,获得了3000元的投资后执意要拍摄一部冲击戛纳的短片,却遭到所有人反对,两年的时间中他不停地拍着片子,却发现自己更加迷茫。

编者注:入围第10届FIRST青年青年电影展、齐博纪录片作品《南》 (2015) 截帧,拍摄对象正是《钓鱼》的导演南鑫

而影迷很关心的到底南鑫导演有没有受到洪常秀的影响,是不是在向这位大师致敬,他在这篇专访中详叙了前因后果,更多关于这部超低成本现场制作花絮视频也放在了文章最后。

《钓鱼》

Go Fishing

南鑫 | 2022 | 中国 | 73分钟 | 剧情

剧情简介:县城的中年人李伟在一次饭局中遇到了走错房间的苗苗。苗苗是他十年年未见的网友,原本李伟只是打算吃顿饭搪塞一下俩人的关系,但苗苗却在饭桌上请来了自己的相亲对象,李伟从此陷入了情感纠葛当中。

南鑫

2010年接触婚礼录像,致力于短片创作。

导演阐述

人到中年,生活在县城,奋斗的意志逐渐随着家庭而消磨,对于90后的这代巨婴,在婚后的荷尔蒙是怎样的,比较难说,所以我想用一部电影把这种情感传达出来。

导筒:最初是如何进入电影行业的?

南鑫:2009年在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加入了一个跑酷团队,因为我的体态偏胖,他们给了我一个卡片机,让我录视频给他们,偶然的一天他们其中一人问我“能否把视频里不标准的动作剪掉”。我研究了一个晚上,打开了“Windowns Movie Maker2.6”,从那开始就就发现能拍和剪的自己适合电影行业。

编者注:2000年由微软推出的Windowns Movie Maker,可以将音频和视频从数字摄影机截取到电脑,然后将所截取的内容运用在电影中。除此之外,亦可以将现有的音频、视频或图片导入至Windows Movie Maker,以用于所创建的电影中。

于是乎在一年后的2010年开始拍婚礼录像。2011年开始北漂,由于北京或北京周边地区婚礼流程与老家有出入。后来就一方面找兼职做剪辑,一方面学习写剧本。

2013年开始拍了几部短片和令人发指的网大。因为有了俩孩子,2020年秋回到老家摆烂,2021年春拍摄《钓鱼》。从开始拿起数码相机的那一刻到现在,给我的感觉是我离电影行业越来越远。

编者注:南鑫导演《钓鱼》片场

导筒:这次《钓鱼》入围FIRST青年影展主竞赛单元,故事灵感来源是怎样的?

南鑫:该故事灵感来源是2020年秋发生的真事,当时甚至考虑过让人物原型出演,成片里改动了一些内容。这是一部随即性比较大的创作。当然故事是围绕我去讲述,考虑到最后,我决定自己出演。

编者注:南鑫导演《钓鱼》片场

导筒:影片采取了大量固定机位拍摄以及相对克制的演员走位,基本依靠人物台词对白推动,这样的设计有怎样的思考?

南鑫:我在一些难兄难弟的小圈子里,是出了名的省钱,朋友很多时候都建议我去做个制片人,当然这只是讽刺我导演能力不行,而不是承认我够资格去做什么制片人。

有一次被一个制片人问训我的片子里为什么没有化妆服装美术的体现。我回答得很干脆因为我不懂。他问我“那照你的说法,是不是你不懂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忽略?”旁边的人都是大幅度的嘲笑。

编者注:南鑫导演《钓鱼》片场

太多的人说“你拍的东西太土”或者有导演帮我解释“画面拍得好的都是二流导演,人家一流导演不靠这个”。我回到老家后发现传媒公司有几十家,都在拿着手机或相机拍抖音。我就在想这些人也可以去拍电影,哪怕都是小白跟我一样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

为此我频繁和陈聪聪导演(编者注:陈聪聪导演2018年作品《江湖佬》入围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进行沟通。沟通的话题就是如何用最少的钱,极简的方式,取消剧本写作和剪辑两大“吃时间”的环节,取消焦段的选择使用一颗焦段,取消分切镜头以及长镜头的设计.....

编者注:陈聪聪导演《江湖佬》 (2018) 剧照

反正只要是花时间花钱的部分,能取消就取消,能忽悠来人最好也不给钱。也算是一次实验。在聪哥的建议下还是写了一份剧本大纲。聪哥也是想来想去都准备用手机去拍长片了。但是这套方案跟其他人讲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我费劲百般周折给自己的“懒与无能”找下了坚实的借口....

导筒:本片的拍摄周期和剧组规模大概是怎样的?

南鑫:拍了七天,剧组固定就是我和摄影师,外地来的男演员和制片人,还有一个摄影助理,一个录音师和录音助理。零零散散的演员加起来眼皮子底下也是十来个人。

编者注:南鑫导演《钓鱼》片场

导筒:影片使用什么设备拍摄,哪场戏算是难度最大的?

南鑫:使用RED scarlet x/适马24-70mm/图瑞兹v25云台/赤华高中腿,地锅属于刁钻的视角(此句话不包含小津安二郎导演),所以没有投入使用。

最大难度就是我想拍钓鱼的画面,结果不是湖泊退水就是遇到泄洪桥被冲断,拍拍发大水的画面,河岸上过来一堆负责人还盘问半天不让拍....

编者注:南鑫导演《钓鱼》片场

导筒:片中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吗?你是如何与他们沟通表演问题的?

南鑫:没有一个演过戏的或者说会演戏的,甚至有的都没兴趣演。本来没剧本,一切现编,指望他们即兴,但他们又不是创作者,会胡说八道。给他们台词也担心背不过或是有背诵的感觉。

所以我必须给他们列出一套关键词以及在关键部分强制性反复练习实现我认为应该有的情绪和状态。一遍遍对,对得差不多就拍草稿,回看的时候发现状态有问题就重来,当然特殊的角色,例如“佩佩”,大部分都在笑场,摄影师都看不过去。但我反倒觉得这是年轻女性的魅力。

编者注:南鑫导演《钓鱼》片场

例如片中唯一说“京片子”的角色“姜子帅”,他的台词和行为安排的就有刻意成分,他多少了解一些电影,拍之前逼他看《燃烧》,看史蒂文·延的表演,在一种状态里解决掉。

这些角色中最难拿捏的就是我自己。在旧网友面前,在佩佩面前,在朋友面前,在长辈和这些人面前,都不一样。

编者注:李沧东《燃烧》剧照

编者注:南鑫《钓鱼》剧照

导筒:从你之前的一些资料可以看出你有大量的网络电影和网剧的拍摄经验,转到小成本艺术电影的创作,之前的经历会对现在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南鑫:网剧没有拍过,网络电影更多是为了交房租,吃口饭。与其说拍摄经验,不如说剧组毛病。除了能收获一些耐心,当然坐在河边钓鱼也能收获到,其他全是障碍。

网络电影大多时候是别人的剧本和项目,让我去干活,希望我能干得漂亮从而卖座。但这些片方找我的时候,并不是看了我拍的网络电影,而是看我过程里拍摄的一些短片。

例如《我爸》2013,《嫂子去哪儿》2014,《你想对我说什么》2015,《洛阳》2017。他们会认为之前的片方都不会搞剧本,但是他们的剧本绝对牛掰。

2019年以后头经常操心头发秃了,也就不接导演了,趴的全是摄影活儿。给我自己创作的影响就是无论做什么千万别像搞网大那样搞。

编者注:南鑫导演《钓鱼》之前创作的短片——《你想对我说什么》《没人相信我不是第一导演》

导筒:片中人物提到了钓鱼的渔具来自父亲,这也算是本片非常重要的一个背景,你是如何看待自己与父亲的关系的?

南鑫:我的父亲在影片拍摄前一年的冬天去世了。他长年在外出差,说辞是搞引资。糖尿病烂了腿,才得以安生。

在2013年拍摄的《我爸》里对父亲的描述就是特别好面子,但这点也让我特别反感。我也不断去警示自己不能变成父亲那样的人。

但我从北漂返乡,坐上老家的饭桌酒局的时候,我发现我和他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编者注:南鑫2013年短片作品《我爸》剧照

导筒:本片对男女情感关系的表达非常有你个人化的呈现,在小镇的生活中是否经常出现片中类似的情节?剧本大概创作了多长时间?

南鑫:小镇里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如片中的“苗苗”,抽烟喝酒打麻将,一直如此,如同片中绞肉机里的一滩肉,吐出来倒进去再吐出来,还是如此。所以这样的生活习惯导致他找对象也只能找让她舒服的姜子帅那样的花花公子。

也有人像“琪琪”那样不论男女关系一心做事业追求利益,更有像我和我父亲这样,因为自己的失败对家庭充满厌倦,看到年轻漂亮的女性心头便荡起涟漪却不能像姜子帅那样有责任和成本。这些和道德没关系,只是一潭死水下的生活白描。

编者注:南鑫导演《钓鱼》剧照

导筒:这次拍摄是否已留下遗憾或不满意的地方?

南鑫:没入围FIRST的话或许会有遗憾。我虽不是那种大喜大悲之人,之前短片《洛阳》投递FIRST没入围还被告知排名第五百多.....我当时也没有特别难过或是不舒服。片子出来很多认识我的人都看不下去。但其实我真的尽力了。遗憾这种事情在我看来不应该有,因为就这条件能弄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编者注:南鑫导演《钓鱼》之前创作的短片——《洛阳》

导筒:《钓鱼》由你自导自演,今年FIRST你还参与了训练营短片的表演,你是如何看待导演与表演的关系的?自己会一直尝试做演员吗?

南鑫:这个问题问的好,虽然《钓鱼》全景多,但我也会花时间细抠情绪。演员是最直观能把想法外化给观众的。但着实很多身边的导演对演员的宽容高于其他各个部门。

我接触过的一些导演惧怕焦点虚了,惧怕穿帮了,惧怕少镜头,惧怕光不接戏,都没有惧怕演员给自己刨大坑的。当然这里面也有少部分清醒者。

编者注:南鑫导演《钓鱼》剧照

大部分身边的青年导演喜欢在镜头设计和剪辑上下很大功夫,拍摄的都是哭着喊着预算少,留给演员的时间也少。就像起初的网络电影,五六万拍十几天,后来百八十万还是十几天,后来五六百万还十几天..... 能去FIRST训练营体验演戏(虽然只是过场戏),还是能看看年轻的优中选优的这些团队如何应对问题。

其实演戏也是儿时的梦想,对于现在我的状态,还是得有活就得干,毕竟俩儿子要成长。如果一直尝试下去做演员,当然有人用那很好,但我看到的是比我演的好的很多人都没戏演。

编者注:南鑫导演《钓鱼》剧照

导筒:之前了解到你一度已经离开了电影行业,也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重新回到创作中会给你带来怎样的人生感悟?

南鑫:离开也未必去放弃,就像我只有初中学历,为了学会电影,去学校蹭课,没钱报班,跟人家老师商量给人录课充学费,啥都没有啥也不是的情况下,忽悠一些朋友也得去干,就是不想大家都卖惨,所以我也在想办法怎么能让朋友们把电影制作变得轻松有趣。关于感悟,我想引用一个导演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家门口的人不喜欢你的作品,你可以把它放在更远的地方”

导筒:可以看出本片应该是一个超低成本的创作,可以大概说说拍摄成本和主要的花费部分吗?

南鑫:制片人拿了一万,小学同学拿了一万,两万块钱给车加油,给人住店,吃饭,道具(好像道具也是饭,没别的道具),姜子帅和摄影师是零片酬,其他就是演员片酬和工人片酬了。翻译后续有花了几千块钱。还有报FIRST的报名费花了几百。

导筒:有哪些导演或者作品给你带来了比较深的影响?

南鑫:我看片比较少,《钓鱼》给朋友看的时候都会提到洪尚秀,我拍之前看了的也只是《燃烧》,只看过一篇文章写洪尚秀现编剧本。但没仔细看过甚至以为洪尚秀是日本导演。

后来搜了人家拍的《这时对那时错》,我发现一点都不一样,不是说推拉焦不一样,洪尚秀高级细腻的地方是我望尘莫及的。跟他比我刻意如渣。

编者注:洪常秀《这时对,那时错》 (2015) 剧照

有句话叫文无第一,我很难去说我喜欢哪个导演或者哪一类导演。因为好导演有一些共同特征,我还没做到。但也在很多年前总结了一些。例如第一个镜头涵盖通篇的表达?或是对一些看似糙和无理的细节上给人一棒槌?当然我的说法都比较偏激,要找个特别依据我可能要解释一下午。

导筒:之后还有怎样的创作计划?

南鑫:选题对我来讲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某段时候想说什么以至于我想把我对电影的认知灌到影片里是极其重要的。在制片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是还有没有钱拍),我的想法大概率会保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