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未来中国》影评摘抄

《未来中国》影评摘抄

《未来中国》是一部由陈辰执导,陈辰 / 林宝军 / 赵东元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中国》影评(一):从看星星到造星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以往总觉得科学是枯燥乏味的,难以理解,但是这档节目很有意思,它的口号是“以青春之名,燃科学之光,节目邀请了顶尖的科学家以“科学榜样”的身份从实验室走到台前分享科学经历,同时,几个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进行科学演讲,讲述科学故事,与科学榜样一起探讨当下、畅想未来中国。第一期讲的是北斗导航系统,也就是我们使用的定位系统。目前世界上有四个导航系统,欧盟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美国的GPS和中国的北斗BDS,原来我们说的GPS是美国的导航,而且目前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已经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开放使用后用户已超过二十亿。

第一期嘉宾是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他介绍了我国北斗作为全球第四个导航系统,并不比其他的差,甚至更加精准,功能更多。未来青年说中,薛来分享青岛港无人码头对未来海运贸易的影响,张佳伟“外卖配送实验”引出无人机配送高精度定位和空中航线规划,庞博从古人的北斗定位讲到到今天的北斗定位,请大家记住“GPS信号弱”一语双关,李响用“你是我的BDS”土味情话畅想一场太空婚礼,刘博洋通过计算复原古代“过洋牵星板”并测试其定位精度误差并不大,看见他计算的数学公式太厉害了。

林总说北斗系统是国之重器,他们的压力很大,看到他说北斗人对北斗的感情比自己生命都重要,太感动了,正是他们的付出才让中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强,让中国更有底气屹立于世界之中。节目最后,林总分享北斗发射后他写的诗,还有用“湛卢”形容北斗是为人类造福而不是称霸世界,大国格局直接拉满。既然北斗回答的是时空问题,我在哪,你在哪,怎么到你那去,现在是什么时间……那么林总提问:人类的未来在哪里?陷入思考……

《未来中国》影评(二):“逆天改命”:基因科学能做到什么?

等了三个月,终于等到了《未来中国》复播!第六期节目中,科学青年薛来的基因被封为“逆天改命”冠军。在科学青年张佳伟对他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中发现,相对于他的基因身高,他的实际身高整整高出了七厘米, 还有对照绝对音准的ASAP1这段基因在他的检测报告中是显示较不明显,但是薛来唱歌并不跑调,还学会了八国语言,突破了自身基因的局限。当然,基因检测只能是作为参考,以科学的说法来讲,基因是天生的,后天一般是无法改变的,但基因的变与不变是相对的,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基因也会发生突变,“逆天改变”看似困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而基因突变并非完全是一件好事,要知道基因突变是现在大部分癌症的根本原因,是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节目中复旦大学金力院士也说,基因突变虽然人类目前的演化方向,但从农业产生以来,人类基因发生突变的数量变多,有害的突变也在成倍地发生,而这些基因的携带者在原始的生活方式下生存几率变得渺茫。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在的医疗技术日渐发达,在不突破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正在被逐一攻破,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诊断和治疗。

节目已然过半,在收看每一期《未来中国》时,不由得惊叹科学的神奇,能将似乎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无论是国之重器还是科研新发现,我们离生命的真相越来越近,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作为初出茅庐的一名大学生,看到节目中邀请的每一位科学榜样,由衷地感叹科学家们的钻研精神,不放弃、不抛弃,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真正的有理想、有抱负,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不得不说,《未来中国》是一档有意义、有情怀的科学思想秀,它让“逆天改命”不只存在于幻想,而是在每一步铿锵有力的脚印之中。

《未来中国》影评(三):徐志胜:这一次,真正做了一回“脑性男”

一抹幽默的“逗号”刘海,一口极具辨识度的山东口音,素有“脱口秀花瓶”之称的徐志胜凭借天赋与实力,在《脱口秀大会4》中一路冲出重围,成为这季节目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新人黑马之一。在台前,他是能够持续爆梗的脱口秀演员;在幕后,他也是一名从985大学毕业的材料学硕士生,是一名实打实的材料人。这一次,他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脱口秀的方式在《未来中国》的节目中带来一场有梗有内涵的科学竞演。 “女娲居然是材料学家” 作为应届毕业生,徐志胜在之前分享过自己找工作的困难,这一次他终于靠“材料”接到活了。《未来中国》第二期的主题是材料,在徐志胜的讲述中,女娲娘娘造人用的泥是羟基磷灰石,补天炼的五色石是玻璃,是现代焊接材料的天花板。还有“李白是史上最浪漫的理工男”、“牛顿沉迷于「点石成金」的江湖骗术”,各种金句频出,爆梗不断,引得在场的嘉宾忍俊不禁。他把那些化学中专业名词通俗化,用故事的形式让观众了解其实际用途、对材料有所认知。在传递欢乐的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科学往往就是曲径通幽,弯路上的风景造就了材料学上的突破。这句话映照着每一位材料人、研究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对科学的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乐观的心态。

除了徐志胜生动形象的演讲,在这场竞演中,其他四位硬核青年也展现出精彩的表现。薛来的原子力显微镜,林鹰谷的菌丝体材料,谈汪的液体金属,徐晔的3D生物打印材料技术,结合外景探访和棚内实验,生动形象地将材料的魅力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从实际出发让我们看到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国家愈加之强盛、科研成果的创新和发展。

“以青春之名,燃科学之光” 《未来中国》目前已经更新两集,每一集都有一个科学主题,邀请相关专业的前沿科学家,以及五位智商超群的有志青年,通过主题演讲竞演的方式进行思想的碰撞,以圆桌会议的形式讨论中国科技力量,有内容,有情怀,比起单一宣教的科普,以一种更加年轻化、浓缩化的方式输出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有看点,有知识,是真的想让大家看懂且学到的中国前沿科学思想秀。

《未来中国》影评(四):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无限的海洋

说起海洋科学,就不得不提到“网红院士”汪品先。82岁时9天3次深潜南海,发现了深水珊瑚林;85岁时在互联网做起海洋科普,成为B站“百大UP主”;耄耋之年依然骑自行车上班,坚持与时间赛跑。如今,86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在《未来中国》讲起了自己和海洋科学的故事。

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5倍,但人类只探索到了海洋的5%。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早在四十年前汪品先院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1978年汪院士参加中国石油科技代表团到西方各国参考学习,看到别的国家都在搞深海,他就知道了海洋的关键其实在深海。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对海洋一腔热血的汪院士等了40年才得以圆梦深海,这可能也是汪院士在耄耋之年还坚持与时间赛跑的原因之一。看到汪院士坚持了四十年才实现了自己的深潜梦,不免让人感慨人这一生能有几个四十年?又有多少人能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节目里,汪院士看到科学青年张佳伟实地参观“深海勇士”号,回忆起了自己首次深潜的经历,“深海老顽童”秒变“专业UP主”,热心地为青年们展开了讲解。海底冷泉是如何产生的,看起来十分肥美的“帝王蟹”为什么不能吃,以及深潜工作都是如何进行的......老先生讲起这些,生动有趣、栩栩如生,仿佛第一次深潜就是昨天的事。他在网上做科普也是这样,无论是有关海底生物的海洋知识,还是有关人类发展的海洋文明,他总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最有趣的海底故事,让人有种跟他去过海底的感觉。

谈及自己和老伴捐出个人积蓄用于海洋科学时,汪院士说自己和老伴当初留学时连袜子都是公家给的,全身都是公家的东西,所以从那个时候就知道自己是为公家做事的。国家培养了我,我也应当回报国家,老先生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态度做科学,才能够把钱财视为身外之物一心潜在深海,才能够不断在深海研究中取得突破。而获奖无数的汪院士在被问到有什么愿望时,86岁的他仍旧希望自己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无限的海洋,继续为海洋科学做出贡献。

“人的生命价值,到世界上来一趟,多做事情是一辈子,少做事情也是一辈子。”老先生践行着这样的人生价值观还在续写着他和海洋的故事。一起期待“老人与海”不断展开新的篇章!

《未来中国》影评(五):我们仰望星空,我们脚踏实地

前不久,也就是在2022年3月18日,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刊登了我国科研团队通过“中国天眼”FAST观察并计算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证据。看过《未来中国》的小伙伴对这个词应该不陌生,快速射电暴是一种天文现象,能在极短的时间显示出和太阳一整天释放的能量同等的亮度。对于它的起源和产生机制在天文学界一直是个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也曾表示,对快速射电暴的研究对物理学和天文学都会产生革命性影响,而如今被中国科学家发现了它的起源。

当然,在这次重大天文发现中,FAST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中国天眼,也就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喀斯特洼坑,主要用于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之所以它的样子像一口大锅,是因为球面镜的镜型达到高精度定位。科学青年团成员张佳伟也在节目中进行了实地考察,看到了射电望远镜是如何运作的。他说到,FAST之所以建得这么大,是为了汇聚穿越这几亿光年来到地球那一点点微弱而信号。足以可见这一点点的信息,对于天文研究员来之不易,但也有可能对宇宙探索有突破性的进展。

每一项科学研究的诞生,都离不开背后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而“天眼之父”南仁东正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科学家!二十年磨一剑,从天眼的选址、论证、立项到建设,攻克了多少难题,才将想法变成实际,可惜还没见证中国天眼的“高光时刻”,他就病逝了。在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的讲述中,南仁东老师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不仅预判了天眼对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而且他对于人才的留用不拘泥于一时,他对南老师是有感激之情,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南仁东老师成就了更好的他。

中国天眼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数据,增加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到了人眼看不到的距离,而宇宙的奥秘仍然是一个深远的课题。茫茫之中,我们是渺小的存在,但人类是充满想象力的生物,总是会好奇地球之外是什么样的风景?有没有其他的生命存在,我们又是否能实现星际旅行?这一切的一切,推动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去领悟生命的意义。

星河灿烂,微光亦然,世间万物皆可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