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的观后感大全

《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的观后感大全

《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是一部由安娜·路易莎·阿兹维多执导,Jorge Bolani / Jorge D'Elía / Gabriela Poester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观后感(一):补充一点映后关于女主的交流内容

2021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巴西电影展。

映后摘录:

主持:影片是女导演,想了解一下演员跟导演如何参与到这个角色当中,可否聊一下他以往的一些作品的经历? 女主:除了电影之外也饰演一些戏剧,包括电视剧的拍摄,这个电影是第1次担当主演,导演认为角色为我量身定做一样,拍摄的过程中,跟导演变得非常亲密,好像成为了家人,这部电影在我的整个演艺生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构建剧本时,比尔这个角色有很多其他不同的角色,那个时候比尔并不是一个主角,但逐渐他的性格整个形象凸显出来,是导演非常想要突出的一部分。导演安娜非常活力,愿意分享,在交流中,慢慢的完善角色。电影公司叫电影之家,在南部,她的丈夫和他的儿子也参与电影的制作,其实是一个家庭共同协作的一个作品。这个电影是巴西南部(与阿根廷交界),展现大家都没有看到的部分。 龚姐听完全部映后访谈,补充了关于女主的信息,拍片时得了癌症,头发刚长出来,感谢导演坚持用她,影片也改变了她。

《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观后感(二):温度逐步在弥漫

当看到了真正好的电影的时候,大脑里的那些好的措辞都无法表达此刻的感受了,只想骂一句脏话,感慨下真的太好了啊。转念想想,还是好好表达一下吧。

很多厉害的导演的作品,总是会留在体内一些东西,无法准确地描绘出它是什么,那个感觉是深刻甚至是疼痛的。可是温暖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甚至超越了深刻,它是一种舒适的更加本我的需求。

欧内斯托是一个有点小脾气、不那么宜人,同时有趣又善良的人。他会用老式的打字机去回信,可以记住看过的小说细节,讲解三种鼓声的区别,在第一次参加的街头聚会上朗诵自己喜欢的诗歌。他展示了一种不一样的老年人,可以尽可能优雅地、用仪式感去充实生活,比年轻人拥有更多的记忆,更丰富的经历,同时也拥有了等待的超能力。Bia的出现让欧内斯托的循规蹈矩的生活出现了些许倾斜,老年和青年的思想的碰撞,产生出了新的火花。欧内斯托带给了Bia真挚的关心和照顾,而Bia也带给了欧内斯托青春的直接和热烈,他们在独特的情谊里感受到了彼此的温度、关怀和照顾。

温度逐步在弥漫,不止需要生活,我们也需要诗歌。

《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观后感(三):短评:拳打《困父》,脚踢《爱河》

这导演牛大了,似乎是位女导演,怎么此前不曾知晓呢?赶场到,拖着行李箱,心想可得物有所值啊。没想成物超所值了。 前一个小时看的是英文字幕,眼睛不断在巨幕影像和字幕间滑动。看到一半才发现提词器上有中文字幕。这可犯难了,虽然在中央的位置,可是看中文提词器和看画面对于巨幕而言难免顾此失彼。最后索性看内嵌的字幕,所幸电影对语言要求并不过高。 故事一直以一套小公寓为主要空间,满打满算塑造了一个老人的故事,这一点和《困父》是相似的。可是导演完全是依靠扎扎实实的剧作把120m演得真切动人。剧作上以三次回信为主干,穿插着叙述了老人和女孩的故事,形式看起来就像织毛衣。视听设计非常丰满,主观视角的失焦,听觉上的狗叫、脚步声,着力刻画着一个被锁定空间内的时间自由。每个台词本色当行,真的是从言辞中体现出人物谈吐身份和境遇,尤其是写信段落中女孩和老人用词的区别,鲜明表现了两个人的差别。

其实人物方面还值得大书特书,大到弧光(比如利用误会巧合演绎男人和少女大起大落的关系),小到克制的动作和每一场的行动(比如非常精彩的视障者假装失明的道德试探)。面对老人少女和青年男性的冲突,导演给了一个和阿巴斯不尽相同的答案。

然而我最想说的是对于线索“信”的处理。由于视障,念信是一开始的牵引动作,而后开始三个回合的念信和写信。这是很考验导演能力的,因为念和写都是全文本的东西,视觉上要怎么抓人?我也曾经写过类似的片段,我的处理是统一先演绎回信方的三次回信,然后再揭秘发信方三次写了什么,因为发信方的调子是下沉的,我希望调子下沉。而导演在这六次过程中,始终让动作不仅仅只是一个动作,即老人和女孩在念信和写信的时候始终夹杂对白角力。女孩经常念着念着就突然提问,从信件叙述跳脱出来。老人和我们的观众都需要反应一下:这是你问的还是她写的?而且跳脱不仅仅是跳脱,女孩的跳脱始终表现出她的反叛,而老人最开始则是老派、保守、严防死守的作风。因此这些环节不仅没流于沉闷乏味,反而新意层出,是观众最期待的一部分。

《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观后感(四):10.20

1,其实看到最后,我还是没能理解,为什么给她钱,把她当女儿一样疼爱。或许就像欧内斯托说的“如果我不信任别人,那这个世界就没有可以信任的了”。人的好坏或许在他看来已经不重要了,也没有界限和评判标准,他的选择更随心所欲一些。欧内斯托是很有趣的,年轻时周游世界,可以说出一本书的种种细节,可以和年轻人聊音乐、在集会上吟出他所喜爱的诗歌、回家后还意犹未尽地跳舞,他是有思考的,年轻时和喜欢的人聊婚姻的本质,尽管他们都还是走进了各自的束缚里,他会毫不犹豫地帮她赶走酒醉家暴的男友,将三千块放在床头。

2,最后一封信,没想到是写给儿子的,“我很乐意把我对你的爱说出来,但我不愿意成为你的负担”。给年轻爱人的那封信,他选择到她身边亲口说出,毕竟“我没在寻找任何人,我却找到了你”。

3,老去,是一个时时困扰我也让我担忧的问题,我老去之后怎么办?父母老去之后我又该如何陪伴?许多问题至今我无法给出答案。片中说道,孤独是死亡的最后一站,最让欧内斯托害怕的,不是世界变得模糊,不是送走相伴半辈子的妻子,不是与儿子永远下不完的那盘棋,而是他感到了孤独。是不是她的陪伴让他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热情?我想也未必,因为他的生活从未失去诗情画意。他的这份孤独又来源于哪里呢,是老邻居和她的的告别,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要面临一个人的处境,还是在信的一来一去间,让他想要弥补自己的遗憾?而他的选择,又是因为孤独,还是因为不想给儿子负担而作出的最优解?

我没有答案。

4,老去,是一场告别。开篇模糊的影子,让我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看到了这个世界,他清楚地记得每次出门要走的步数,留心听着树叶被风吹起的沙沙声,他告别了老友,告别了老邻居,对于他来说,这些人记得他忘记的许多关于他的细节,对于他来说,这些人早已成为他的一部分。这就是人与人链接的奇妙吧。我也会很丧地想,我不需要朋友,我不需要亲人,我一个人不也过得挺好的吗。但还是会感到孤独。人与人的相处,人与世界的相处,人与时间的相处,在相处过程中体验生命流逝的缓慢,感受到孤独直至死亡,缓慢体会这个过程本身,或许就是来到世界的意义之一。

《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观后感(五):温情掩盖孤独

如果说用一个词来形容一部电影,那温情最合适不过。

为什么突然感兴趣,因为自己接触纯巴西的电影貌似一部都没有,我把概念说大了,说成了巴西文化,有人脱口而来,巴西的足球呀。是的,没有常识的自己,竟然忘记了巴西的足球,不免羞愧。

电影的很多情节和《永恒和一日》的情节重叠,但是很多地方的暖心是一样的。都是遇到了忘年交,都是相互温暖彼此。里面的配乐真的太优雅了。人物的塑造比较饱满,男主并不是一个无脑善良的人,他是有自己判断的善良。先去测试女主,后面又通过自己的方法温暖对方,不免觉得是一个聪慧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小执拗的人,当女主把男朋友带过来的时候,倔强的在楼梯睡觉,真的被可爱到。所有的细节,使男主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加立体。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照顾他时,他的内心是反感的。他讨厌别人对他的怜悯,这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更加丰富。

影片中的搞笑片段使整体更加轻松,加上音乐的氛围,不免使人心旷神怡,以至于可能真的忘记了主题想要表达什么。最后的几句台词算是点题了吧。导演想表达的心声也很明确,和邻居老头做了鲜明的对比,邻居老头最终选择去寻找子女,而男主最终去选择了寻找之前的恋人。

孤独吗?或许真的孤独吧。面对女主的依恋,男主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表示理解。而男主最终感到孤独的时候还是选择了陪伴。这和《永恒和一日》的主题是相反的。孤独永远消除不了,只不过是被掩盖了。

虽然最终的结局是好的,但作为自己本身来说,未免太童话。每当旅游的时候,看到很多老年团,我还是会欣慰,因为自己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的,使得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一些。

最后感叹一下,配乐真的太欢快,太舒适了~同时剧情的走向也蛮有味道的。在女主的交流下,男主做出了改变,对孙子表达自己的关心,对儿子表达自己的关心与爱护,最最重要的是对之前的恋人敞开了心扉。

如此充实的男主,在面对邻居的离开,女主的离开,儿子的离开,此时孤独油然而生,这种迈向最初恋人的脚步,让我不免怀疑,是真的爱情吗还是仅仅是陪伴,是为了不那么孤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