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到底有多难》的读后感大全

《到底有多难》的读后感大全

《到底有多难》是一本由【英】爱丽森·皮尔森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到底有多难》读后感(一):有能力不代表也该有心情

为了在一个由男性设计并且为男性服务的世界取得成功,我们把自己变成了男人,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学会成为我们,也许他们永远也学不会。 这是力量,而不是弱点。 ——《到底有多难》 “如果你遇到困难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云淡风轻地处理掉,而是向全世界哭诉你的不容易,那你可能还不是中年母亲。” 这是这本书的封底的一段话,是如此真切,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以及那之前出生的女人,在女权运动的推送下,她们获得了走出家门的机会,却无法卸下当母亲和妻子的重担,因为她们是被这样养育起来的——选择责任和规矩,而非生活和爱。 小说中的凯特,50岁,摆在面前的是叛逆期的子女,一直缺席的丈夫,迎来第二次童年的母亲和被甩锅到自己身上的公婆,生活是没有的,只有养家糊口和不被感谢焦头烂额的每一天。 一个能把整个家撑起来的人,为什么要过这样的日子? 而这个反问或许就是这本书想要后来人去思考的,而不是通过看这本书聊以慰藉,得到原来大家都这样的软弱结论,大家都这样不代表这样就是对的。与其责怪别人自私,不如让自己有勇气去自私一些,生活往往充满不公平,所以就别再自己增加这种不公了。 很高兴看到书中的凯特打破了家庭这个藩篱,而书外的女性,读这本书的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享受着更充分的自由,就更不该把时间浪费在自拍和取悦他人上了。

《到底有多难》读后感(二):中年女性的难,我认为就是一切不是你主动选择,而是被动接受的生活

最近在阅读的书籍是《到底有多难》一个中年母亲的自我救赎,开篇就是青春期女儿在社交网站上的发布的“臀拍”事件。老公失业二年,需要接受在在培训,励志成为一名心灵导师,双方的父母需要更多地关注和照顾,青春期的儿子算是这里面最让人省心的啦!只是偶尔找不到东西和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而女主却要在49岁这个年龄重返职场…

借用作者的描述和视角来审视了一下自己的现实生活。早起,在闹钟声中惊醒,努力爬出来,准备早餐。叫醒孩子起床,面对着12岁的女儿,我何尝不是跟女主凯特一样,小心翼翼地经营着和初入青春期女孩的亲子关系。

每每忍受着她情绪带来的语言攻击时,就想到书中女主凯特所说:“在这个时代做母亲真是我的幸运,之前的历史上,从来也不曾有青少年敢这样和自己的父母说话。”

作为读者,阅读时的心理是五味杂陈。想要写点什么读书笔记,发觉自己剩下的就是无力感。身在现实其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其难言之隐,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版本。所以,每个人的苦和艰难,只能深埋心底吧!能写出来的文字,那都不叫事儿啦!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还犹如喝了一杯美式咖啡,入口很苦,回味醇香,后劲强劲的帮助我们打起精神面对现实生活。

作者善良的笔墨把结局写的完满。友情、亲情、爱情都达到了高潮般的完美。女主之前中年的艰难描写的也是真实的,之后的完美结局反而不真实了。

最后的结局,让读者梦醒了。无论之前多有带入感。可是我们不会遇见这样完美的结局。小说就是小说。

最后想说,到底有多难?

我们中年女性谁不是一边打着怪兽一边安慰自己走过来的。加油吧!

《到底有多难》读后感(三):《到底有多难》

如果要我评选今年的最爱书籍,这本《到底有多难》一定名列前茅。从昨天到今天,我几乎是笑中带泪地一口气读完了它。

“妈妈”是一份没有任何薪资的全职工作,尤其人到中年,处境更加艰难。上有老下有小,挤在中间好似三明治。我耳濡目染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电视里、新闻上、同事间、朋友中的种种苦水与倾诉,以为只存在于中国,没想到全世界的妇女都一样。

凯特是英国一家投资公司的基金经理,在事业巅峰时期,为了陪伴两个年幼孩子的成长,让先生工作赚钱,她选择辞职回家,当起了全职妈妈。原本以为生活会沿着这样美好的轨迹继续下去,可是七年过去,人到中年的先生被裁员后,一门心思钻进心灵导师培训,两年不工作却还偷偷出轨;青春期的女儿迫切需要得到小团体的认可而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怪事,相比自己的不雅照在社交媒体被恶意泄露反而更在意没有拿到更多的赞;小学的儿子整天沉溺于手机游戏甚至偷刷她的信用卡去充值;母亲心脏病发要做手术,公公婆婆年岁已高疾病缠身却选择独自居住不去养老院……..沉重的房贷压力迫使她重返职场,却恍然大悟:年近半百的妈妈想要再次踏入社会,到底有多难。我们身处的这个现实世界,对于中年妇女是多么的不友好。

她会被猎头挑剔全职妈妈的空窗期,她会谎报自己的年龄去自己曾经一手创办的基金当文员,她会为了25周年毕业聚会而节食减肥,她被老公全身心投入冥想、正念练习、吃素、运动而逼得“丧偶式育儿”,她被75岁爱美妈妈偷穿高跟鞋摔到髋关节手术甚至心脏病发而焦虑,她被素来不认可她的婆婆“阿尔茨海默症”无人照顾而苦恼,她被青春期的儿子女儿讥笑不懂社交媒体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她被更年期的燥热和失调折磨得盗汗和失眠…….一切的一切,都让她的后半生举步维艰。她做的每一个尝试,烦的每一个琐事,哭的每一个遭遇,都在煎熬中慢慢前进。难,又如何?还是得走出去,毕竟生活只能自己创造。

我想起了这次日本旅行途中看过的法国电影《你觉得我是谁》,人到中年的老公可以离婚找年轻的女孩,但50岁的妻子想发展一段感情,尤其是比自己年轻的男生,那就是一言难尽了,网络上的热恋却连现实的见面都不敢,她只能不断编造各种谎言来维持这份没有未来的爱情,让人百感交集。

话说回来,真实、血淋淋,大概就是这本书和电影最大的特色了。 每一个不容易的妈妈都应该读读。

《到底有多难》读后感(四):女性——到底有多难?

每个人的人生都各不相同,

但是,每个妈妈似乎都会面临相似的问题。

最近看过一本书,名为《到底有多难》。

这是外国一位中年母亲的自我救赎。

中年、母亲,这两个属性就足以注定这是一段艰难的路。

虽然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属性,

然而却能从中产生人类的共鸣,

在这字里行间隐约看到了作为女性,未来我们的样子。

丧偶式育儿?回归家庭的牺牲?重返职场的艰难?

还有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对方的出轨。。。自我的逾越。。。

这么多问题交织在一起,是这个时代大部分女性都有可能面临的问题。

问题如此棘手?如何解决?

书中的女主角已然49岁,马上面临着50岁大关,

面对丈夫的失业和游离,这个女人在如此“高龄”要努力重返职场,支撑家里的一切开支。

还有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维护他们敏感而脆弱的自尊,解决他们懵懂而自我的错误,

以及面对自我更年期来临时,身体各种不由自我的反应和焦虑。

这些似乎都像商量好一样,接踵而来。

同书中的女主角一样,晚婚晚育的我们都要考虑,

青春期的孩子与更年期的我们要怎么互相面对?

你以为就只是这些?

两方老人年事已高,如何照顾?气人有笑人无的亲戚如何应对?

还有形同虚设的丈夫出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该怎么办?

这些全都汇集到一起,同时展现开来。

在看别人人生的同时,我们也许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还没有结婚生子,我希望你能从中窥视未来的隐患,未雨绸缪。

如果你已经为人妻母,我也希望你能从中获得方法,获得力量可以有能力解决这一切。

《到底有多难》读后感(五):摘抄

“历史终将给出答案,现代育儿方式究竟是一种科学,还是一种可怕的精神问题,目的是为了填补宗教缺位留下的空白。”

“男人总是觉得自己擅长那些实际上他们干不好的事,因为他们的职场经验证明,平庸的男性经常会得到超出他们能力的晋升,而能干的女人要比男人优秀一倍才能有机会获得高级职务,其实他们的能力完全胜任,甚至远超男人。”

“...男人在求职的时候非常自信,因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们成功的概率都要更高。他们认为自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通常情况就是如此。你不能责备岁数大的女性没有自信,因为这个世界对我们没有信心。”

“艾米丽和鲁比,他们这一代本应该是有史以来女性中最自由、解放的。可是,男女平等胜利在望,她们却决定把每一分钟都用来化妆,为各种自拍、臀拍搔首弄姿,仿佛她们是什么末世妓院里的名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家长给孩子施压,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孩子表现得像实验室的老鼠一样,走出迷宫,打开正确的盒子,他们就可以取得高分。孩子给家长施压,因为他们确实表现得像实验室的老鼠,打开正确的盒子,最后全部发疯,咬掉自己的脚。但是从来没有人敢发问,这样的实验到底值不值得。”

“或许《第十二夜》在成书400年之后,仍在提醒我们,从很多方面讲,我们还是不知道女孩可以做些什么,他们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否只有当她们表现得像个男人的时候,别人才会认真对待她们。如果这让人觉得迷惑,可能是因为这真的让人很迷惑。在21世纪之初,我们仍然迷惑。”

“这个世界有非常黑暗的一面,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力庆祝那些美好的、快乐的事情。”

“尽管她说自己并不赞成漫天撒谎,她也说:‘如果你正面临这种不公的情况,你需要玩一些小把戏’”。

“这些年来,我看到过很多女性工作都很出色,他们经常出类拔萃,表现也更好。但是,在裁员的时候,她们总是第一个被踢出门,因为她们没有费心去和不喜欢的男人建立联盟。过去我就是这样,但现在我不能再清高了。”

“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老师是谁,有时甚至不知道孩子在哪个年级。他们根本不知道小外套和书包挂在哪里,活着书包里装的是什么。我站在寒冷阴暗的操场上思考,这怎么可能是公平的?当男人被允许可以如此不在意时,女人怎么和他们竞争?”

“对于我母亲这一代人来说,她们的角色是属于家庭的,要做个合格的母亲和美丽的女人。女性气质和女性的自我形象是至关重要的,事关生存,因为如果你不能吸引配偶并牢牢抓住他,你对社会几乎没有价值。难怪她总是严苛地评价我的外表。我现在很清楚这一点,妈妈不是在贬低我,她是在以她所知道的唯一的方式武装我,让我为战斗做好准备。难怪我的生活——不依附于男人,不为男人而活的生活——对她来说似乎很离谱。”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理想的。过去从来不是,未来也永远不会是。理想是给那些自由的人,那些能为自己而活的人准备的。我不能,我必须考虑其他人。有这么多人依靠我生活。那些理想化的东西不会鼓励激励你,它们会欺骗你,让你伤心,在你够不到地方诱惑你。”

“为什么不尝试从雨中走过去呢?让你痛苦的不是被雨淋湿,凯特,而是站在那里,浑身淋湿,却从来不动。一旦我们开始行动起来,没有什么其他事情会让你感到糟糕,觉得不可能,就像现在一样。行动起来。”

“你知道吗?如果一个厌恶女性的大混蛋打算设计一些东西,让女孩子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让她们因为不安全感而备受困扰,让她们在这个世界上失去自我控制,那么他肯定想不出比社交媒体更好的东西了,不是吗?”

“但是女人,像我这样的女人,我们开始患上男性易得的疾病——冠心病、中风、胃癌,但是男人并不会得女人的疾病。为了在一个由男性设计并为男性服务的世界取得成功,我们把自己变成了男人,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学会成为我们,也许他们永远也学不会。

这是力量,而不是弱点。现在我明白了。当你活到像我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你会明白很多东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