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读后感100字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读后感100字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是一本由柳立言等编著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4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读后感(一):动荡年代的女性,有着怎样的模样

五代,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这是一段介于唐宋两大盛世之间,社会大流动的特殊历史时期。作为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我对这段历史,仅仅停留在五代十国政权频繁更替的错综复杂人物线上。而实际上,那些活生生的、生活在这个动荡年代的人事物,我都一无所知。 前些年,曾看过几本以五代战乱为背景的古言,里面的男主建功立业、里面的女主艰难维生......当然,在大女主设置下,这些古言的结局,都是男女主携手共创幸福美好生活......那时候,我就特别好奇,真实的五代女性,生活在如此动荡年代的女性,都有着怎样的模样呢?

这本《世变下的五代女性》是五代在碑志系列中的一本。它通过研读三十二帧五代女性墓志碑文,并结合多种历史洋酒方法,集中讨论在社会流动中妇女角色的模样。书中五代女性墓志碑的主人们,都是生活在唐朝到宋初之间的女性;在她们的人生中,为女、为妻、为媳、为母、为婆,这些多元的身份,呈现出一幅幅真实的五代女性画像,也让我们看到动荡年代下女性周围的世界。

未完待续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读后感(二):墓志碑文:古代女性可能拥有的唯一叙事

古代墓志文献一向不易读,也很难引起普通读者的兴趣。中国古代”为尊者讳“的传统,很容易令现代人认为这种程式化的文学千篇一律,旨在颂扬死者,很难辨析其内容的真实性。而另一方面,古代史料严重缺乏关于女性的内容,女性身后的墓志碑文可能是关于她们鲜活生命的唯一叙事,哪怕表面上都是褒扬“三从四德”,甚至连本人大名都被讳去,也仍值得加以关注。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一书便试图通过严谨的历史学方法,将墓志文献作为值得尊重的历史材料,汇聚22个五代女性的墓志碑文做成个案研究,在材料可靠的基础上,探究关于这些女性的身份、地位、家庭、婚姻、阶级等可靠的叙事,进而将议题扩大到了这些女性所处的那个动荡时代,通过研究她们所处的社会家庭网络,探讨社会流动、文武交流等议题。 同时,本书也证明了区区千百余字的墓志碑文并非只有“套路”,字里行间大有乾坤。

对于我等非科班出身的历史爱好者,《世变下的五代女性》将第一编的议题内容设为”墓志笔法与史学方法”,使用具体案例,带领读者一步步地读懂五代墓志碑文的“传统格套”,再用“史学六问”的方法拆解碑文,不但从内容上加以拆解,还特别关注具体碑文在行文方式,内容编排次序等方面体现出的个性化的形式特点,再辅以大量史料考据,最后加以分析。这样的安排对读者甚为友好,充分呈现了作者柳立言先生及其团队的研究过程和研究逻辑,更可帮助读者快速把握阅读此类材料的入门方法,不至于迷失在骈体措辞之中,可谓别出心裁,一举两得。

能够拥有文辞优美的墓志铭并序文的五代女性在生前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虽然她们的身份局限于为女、为媳、为妻、为母等古代儒家传统默认给予的角色,个体女性仍在具体的角色中有所发挥,甚至有所成就。本书作者也强调根据试图描绘的那个时代的标准,去书写这些女性的事迹,读者也切勿盲目用今日“独立自主”的标准去看待五代女性,毕竟她们不曾也不可能取得家庭范畴之外的工作或独立的社会地位,大多数情形下只能在家庭内事中,诸如理财、教育、维护家族关系网络等方面做出一些自由选择,施展才能。

同时,纷乱的五代时期,世家望族瓦解,新晋精英阶级也层出不穷,许多女性本人就是世事变幻的亲历者,虽不像同时代男性的历史叙事那样充斥着文韬武略建功立业的事件,但在墓志铭序的短短千百余字中,可能浓缩着上下五六代人的社会流动的踪迹,读者也可于此最微小之处,感受到一个遥远时代的脉搏。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读后感(三):字里行间的真实人生

如果生平只被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概括,具体要写哪些内容就需要好好斟酌。尤其是这篇章中还要包含家族,伴侣和后代。其实想要细致的描写是相对容易的,高度的概括往往需要取舍,而后辈则需要抽丝剥茧去还原真实的历史瞬间。有烟火气的历史是由彼时的不止存在于正史中的人物去完整,还原,而《世变下的五代女性》就是从这样一个群体中去找寻历史的真实面目,让读者去翻阅,去感悟。 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往往在史书中围绕事件主角及其家族进行介绍,事后总结,而对于当时的普通人却很难有余墨去描绘--不过也确实事出有因,惶惶几十万字的史书想要将一个时代描述的详略得当自然是首要任务,但是也会让读者觉得距离遥远。而苏州别驾张涤妻子高氏祖父、父亲都身居武官要职,与文人张涤的联姻是当时常见的武将与文官的结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晚唐朱温蠢蠢欲动,张涤想要避祸远走却在途中遇难,至此高氏带着三子一女开始了艰难的生活,“诸孤无所寄托”,短短六字却让人心生凄凉:丈夫遭遇不测,出逃路上所携带的财物被盗贼劫掠一空,屋漏偏遭连夜雨,但是活着的人依然要咬牙活下去。高氏长子在曾经赏识和提拔丈夫的官员的帮助下又得荫封超授官职,高氏虽得诰命但仍有教导幼子成人的重责在身。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虽然随着时局更迭长子也不得不移忠,但是最终官至九卿,并以资品抵换加之君恩为高氏请命获封县太君。前半生的风雨飘摇终是被晚年的荣宠加身换了一个值得,即使在铭文中对于亡夫的记载寥寥,即使高氏并没有与亡夫合葬。 想要嬴得生前身后名声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乱世之中。崔氏夫人的铭文中出嫁前和出嫁后占了几乎相同的字数,大概是从篇幅上暗示父家与夫家同等重要,即使父家所承袭的神策军在他们所处的五代已经被解散,但往昔的荣光也是不容后代遗忘的。即使钟鼎蒙尘,堂前也没了富贵燕,但祖先的荣光就是由后代的不遗忘所堆砌起来的不是么?不然为何《红楼梦》中及至第五代的贾蓉已经需要父亲花三千两银子买个虚职加上长长的头衔来挣面子,到了除夕祭祖依然香烟缭绕大摆排场,全然不觉府中已经寅吃卯粮?遗忘最后才会光临自己的后代。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与丈夫的名讳、父祖母、地望、官职、恩荫等与官宦之家相关的内容却找不到痕迹。正如上文所言,能够写的内容自然是会大书特书,回避不谈的只能说明这部分内容无处着笔。而从一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崔氏在一些重要场合会由崔氏承担较多的责任,甚至由她代为主祭,不得不说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多元的,复杂的,有些角色也并非单纯的女性身份。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读后感(四):读后感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这本书初看封面,以为这是一本故事性比较强的科普读物,翻开后才发现,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这哪是一本科普读物,简直就是写给本科历史学专业学生的“思维训练指导”,写得非常专业,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墓碑志研究的局限性。“五代在碑志”系列包括《世变下的五代女性》《五代武人之文》《五代的文武僧庶》三种,通过整理具有代表性的五代墓志碑文,并运用“史学六问”“五鬼搬运”“数馒头”等研究方法,集中讨论了社会流动、文武交流、妇女角色,以及墓志笔法和史学方法等问题,同时涉及五代官制、宗教与司法。有别于传统“五代女性无所作为”“五代重武轻文”等观点,“五代在碑志”研究文武间的交流和武人的乱与治,爬梳细分“阶级流动”和“阶层流动”,并对传统的“唐宋变革”脉络进行重新审视,以及探讨世变下不容小觑的妇女角色。 首先说一下这本书的背景,2015年四位老师组成一个读书班,目的是和学生们一起解读五代碑志,探讨五代的历史。因此,在读书班开展前,要确立一套“规矩”以帮助读书班达到想要的成果,这套规矩,很适合现在的本科生去细细研读,有利于我们提高思维训练能力。无论是写论文还是读书,其实都有一套通用的“逻辑体系”,简单点可以概括为三步走,其一,阅读原文,这是最基础的起步,读了才有后续的一切。看着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步骤,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实在太多了,多到有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大家都这么说”的伪历史当成真实的历史。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经常在B站上看熊猫卖萌,每次这类视频下总有那么一些评论“蚩尤当年就是骑这玩意儿的?一定是被萌死的吧”。久而久之,熊猫是蚩尤坐骑的说法被各种营销号炒成伪常识,就算是古文功底一般,只要有个初中毕业文凭,去翻翻《史记五帝本纪》,也不会把这事当真。阅读完原文,第二步就得开始思考问题了。墓碑志能够给我们提供的思考角度很多,除了墓主生平事件,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很值得思考的,四位老师在碑文内容的基础上划分出了九个分支,这些分支单独拿一个出来都是非常好的论文选题。思考了问题,最后还需要解决问题。这也是整个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不细说,大家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除了逻辑,这本书其实还有很多史学研究指导,内容其实都挺硬核的。讲到研究方法,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这本书中有很多实操性很强的做法,对我们读书或者做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书中提到的“史学六问”,还有,将碑文以表格的形式拆分研究的做法,从表格呈现出来的内容中去找切入点,既能防止在研究过程中混淆不同的问题,又能在合理的枝干下延伸出新的问题。 碑文和书籍里的史料一个最大的区别是,碑文更有文学性,比书籍里的史料,多了那么一点温度。因为碑文本身就不是纯史学记录,碑文里除了一些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外,还有一些对史学研究没有多大作用的“赞美式”句子,歌颂墓主的一生,必然会用到很多与史学研究无关的词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认真去筛选甄别,这个过程其实非常重要。只有把碑文中的比较具有“文学性”的部分剔除了,剩下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而这些,书中都有详细的案例和操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邓小南老师说,碑志中的五代,考验着研究者的能力。本书自通常“无疑”处入手,以老吏断案的方式分析文本,为趋近历史实相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从这个角度去看,这本书确实是一本不错的工具书。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读后感(五):五代女性墓志,一窥不一样的五代女性和当时社会流动

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朝代,或喜爱唐朝的开放繁荣,或喜爱宋朝的清丽浪漫,可很少会有人提到自己喜欢五代。好像一提起五代,便想起那个混乱分裂、战争纷飞的年代。 除了历史书上学习历史,书籍、影视作品中也很少看到关于五代的题材,之前的动漫《画江湖之不良人》倒是涉及了一些,不过与真实历史还是会有些出入的。但是那个乱世还是很真实的,五代十国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本《世变下的五代女性》以墓志文献作为研究材料,以“史学六问”的方式研究五代女性她们的家世、婚姻、身份等等,反映出五代女性图像,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古代女性的同时,还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变化。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想到原来女性还会有这么多墓志记载,有的女性墓志记载甚至快要超过她的丈夫。原先我想着女子出嫁冠夫姓,被别人提起也是某某夫人,好像就是丈夫的附属品,而妻妾之间为了丈夫的争斗,更让我觉得她们是依附丈夫而存活的菟丝花。原来是我的刻板印象太深了,历史有时候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01 五代女性墓志碑文,权威专家结合史实分析 墓志,作为我国古代丧葬制度持续发展的产物,有固定的形制和专门的文体。墓志可以说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一段历史。忘了之前看哪部纪录片的时候,就是先挖掘关于史实的文物,专家组研究文物之后,再来分析解读。这本《世变下的五代女性》也是如此,先将墓志摆出来,明白它的内容、关键词句是什么,再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从阶级、文家武家家庭生活、价值观、社会流动、丧葬、妇女角色等方面研究分析最后的结论。 四位编者都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博士、研究员,专业素质过硬。领衔编著的宋史专家柳立言曾说:“我们不否定当下的研究成果,我们做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挖掘更多真相。”这本书对五代历史研究的缺乏和成见提出了一些新的议题和看法。作为一名非历史专业的历史小白,这本书的编排上真的非常贴心。丝毫不会觉得枯燥与看不懂,反而会感觉很有意思,但又不失专业性。

02 女性视角,解读不一样的古代女性 我看过的古装剧不少,其中也不乏很多大女主古装剧。但我知道大部分都是改编的,真实历史是否如此我并不清楚。不过对于古代女子我一直有个刻板印象,那就是为了一个男子互相争斗,也是影视剧大多塑造的单一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当然,像《清平乐》中能够上阵杀敌的曹皇后,《知否》中维持家门的明兰,但那样的剧还是太少了。 这本《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解读了22个个案,包含不同类型的女性,有出身不高凭借丈夫成为官夫人,负起维持家门的重任,掌管好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也有出身本身不高,丈夫也很早离世,独自一人抚养教导孩子;更有本身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辅佐自己丈夫的事业,劝诫自己的丈夫行好事。 由于古代父系社会,所以女子其实更多的机会都是留在内宅。但是在这本书中,从寡妇、官女子、平民女子到后宫嫔妃等多样身份的女子的身上,看到了不一样更立体形象的古代女性。虽然她们确实不像男子那样,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封侯拜相,实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但也不像我们传统认知里那样简单的贤妻良母,除了操持家务,掌管家中内务以外,她们也会帮助自己的夫家。她们不曾建功立业,可从她们身上也可一窥五代的社会流动和文武流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