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香蕉、沙滩与基地》读后感摘抄

《香蕉、沙滩与基地》读后感摘抄

《香蕉、沙滩与基地》是一本由辛西娅·恩洛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3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蕉、沙滩与基地》读后感(一):“她们”的故事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有不少伟大的女性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只不过由于历史的传统性观念和社会的结构性束缚,使得她们一直处于“缺席的在场者”或者“在场的缺席者”的尴尬地位。《香蕉、沙滩与基地:国际政治中的女性主义》就是这样一部发现女性价值的佳作,作者辛西娅·恩洛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和理论家,她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为创建对女性更加友好和包容的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本书中,她考察了不同地区、种族和职业的女性(包括金吉达食品公司清洗香蕉的女工、在世界各地自由旅行的女性、在美国海外军事基地附近工作生活的女性,以及波斯湾的家政人员、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好莱坞拉美裔女演员、泛美航空公司的空姐等),从而“展示了不同阶层的女性在维护国家和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与现代国际关系体系运作所产生的关联”。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尽管女性的地位已经大大提升和改善,但在家庭和职场上依然经历着许多“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尤其是在父权制的结构性体制下,女性面临着多种角色的自我冲突。

正如上野千鹤子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中所说,所谓强者的特权,就是可以无须对弱者展开想象力。由于权力关系不平衡,弱者会直接受到压迫,因此不得不思考。弱者必须考虑强者,对强者展开想象力,但强者不需要对弱者展开想象力。

而女性作为其中的弱者,在整个社会的性别等级制度运作中一直处于被凝视(gaze)的状态,这种凝视——“谁在看谁”——渗透了权力运作色彩:看的权力、欲望的权力、塑造和禁止的权力。女性作为 “第二性”,是男性/欲望凝视的客体与物欲的对象,经受着鲁迅先生所言的“无物之阵”的困局,“分明有一种敌对势力包围,却找不到明确的敌人”,无奈沦为了有形或无形的受害者。

正如保罗·盖瑞特所评价的,这本书“展现了辛西娅·恩洛的卓越才华,她精心记录和挑选女性生活的片段,刻画了她们与国际政治权力游戏之间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性别不平等在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而且更乐观地讲,这也让我们认识到,妇女的生活具有引起潜在变革的能力”。《香蕉、沙滩与基地》通过讲述不同女性的真实生活,表达的正是这一女性主义的立场——她们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她们的诉求需要被重视,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权利需要被实现。

《香蕉、沙滩与基地》读后感(二):。

以我偏颇、浅显的个人经验来说,国际政治这个词似乎离自己很遥远。特别是父权制社会下关心这类议题的人,或者说是男人,力图证明女性与这些问题毫无关系。相较于这种宏大的话题,女性个体与群体、我们的经历与体验,显得渺小又微不足道。

女性和国际政治似乎没什么关系。这是大众的一贯认知。就好像父权制社会常说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只要关心与自身相关的,家庭私域内的事务就好。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没有你们的身影,也不需要你们的建议,自然和你们无关。要研究国际政治中的性别运行模式,离不开对权力的探讨。那么权力如何发挥作用,融入了性别化因素的权力又有什么不同,等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女性的关注,对女性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好奇心,从而进行答案的探寻。但传统视角将女性摒除在外,不知道国际政治中谁在行使权力以及目的何在。女性在国际政治中所处的地位,获得这种地位的方式,以及我们的感受看法,都揭露了政治权力的作用。而主流视角对权力运作方式熟视无睹,很多事物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性别因素存在于权力发挥作用的领域之外。

谈到国际,势必要提到跨国女性主义。这一话题我想也是目前很多人群争论的重点。对于所谓的国家专家来说,我们仅关注自身利益的提高;以及性别议题对现代化图景的构建似乎没有影响;最后是这方面的宣传少之又少。

本书作者通过简单易懂的例子,从日常生活我们接触体验的各个方面展示出女性的力量。通过追踪各个行业的女性,去探寻她们,或者说我们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旅游业有自身的国际政治历史,从这一概念或者说行为诞生以来,旅行就是男性的特权。直至今日我们还可以听到,体面的女性不应该独身出现于某某场地的言论。女性的出行要经过男性亲属的允许,自身的安全也有赖于男性的保障。女性作为“私有财产”有责任义务保证拥有她的一方不遭受损失。某地针对女性的暴力自然也会对当地的旅游业造成削弱,因此当地政府有必要针对女性游客的安全制定系列措施。那么负责贩卖幻想的从业女性呢?当地的选美小姐、服务人员,在父权制社会的造景下变成了男性游客的幻梦。异国情调唾手可得的年轻女孩,为需要寻找刺激的游客带来新的体验。不管是从组成旅游业的哪个女性角色来说,女性都被定义为资源。女性游客、空姐、服务员、选美小姐以及色情业从业人员,全都在这个链条上无法脱身。

至于民族主义、男子气概与女性议题的冲突,我想这样的大环境下无需多言。民族主义根源于男性化的记忆、耻辱和希望,然而表现手法却通常是女性遭受外来民族的羞辱。身在其中的每个女性都遭受着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还有外界的攻击。“作为一名民族主义的女性主义者,生活是当今世界最困难的政治议题之一”,这也诞生了简中互联网特殊的一群人,粉红女权。这个话题就不展开讨论了。

而军事基地中的女性,包括直接参与(即女兵)以及间接参与(配偶以及基地中的从业人员)。大多数基地就像一个社区,但其中又牵扯到微妙的民族主义与性别观念的平衡。在这么一个更加强调男子气概的环境里,女性面对的暴力与危险只多不少。更不用提那些跟随丈夫而来的女性,她们牺牲了 全部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而得不到任何保障。

外交官的妻子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她们承担了不少对外交往的事务,个人生活和行为都被外界放大,作为带有特殊意义的对外行为。而所有这些都是无薪酬工作,身心的摧残和毫无保障的婚姻,也严重影响了她们的正常生活。

全球化浪潮下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女工更与某些国家招揽外国投资的手段息息相关,女性从业者的健康、薪酬,全都被牺牲掉了。换来的就是外国资本的青睐,低廉人工成本产生的巨大利益。回到家庭中还要承受大量的无薪酬劳动,于是部分女性决定用家务劳动换取薪酬。然而家政工人的工作环境也并不那么舒适,菲佣这个词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是为了供养家中男性的异国女性背井离乡,毫无依靠地被中介利用,她们并无自由可言。

这些就是女性主义者视角下的国际政治,被忽视的还有很多很多。

《香蕉、沙滩与基地》读后感(三):是时候撕破父权制的谎言了

女人和国际政治无关?女人的位置是在家庭里,而非工作场合?女人的工作无关紧要,不创造价值?——以上都是父权制精心编制的谎言,用种种机制贬低女性,让女性长期处于客体地位,从而更好地巩固自己的统治。

本书作者分析了空中小姐、女性民族主义者、军事基地里和周边的女人、外交官的妻子、香蕉女工、缝纫女工和家政女工等女性的经历,揭露了这一事实:女性在国际政治中无处不在,只不过被视为次要角色,成了失去权利的隐形人。

书中的分析对我很有启发,下面几点是我特别有感触的。

我本来是坚信“女人没有祖国”这个说法的。民族主义总是不可避免地和父权制交织在一起,殖民者在压迫当地人的过程中,客观上也提升了女性的地位,改变了一些性别观念。选择西方殖民者代表的现代文明,对殖民地女性来说似乎更有利,因而她们常被民族主义者视为叛徒。

可是,殖民地的女性只能借助殖民者的“解放”,才能获得本国父权制统治者不愿给予的权利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英国男性化的帝国主义不是一场废除男性统治女性的运动,而是建立欧洲男性化统治亚非男性的运动。”——所以殖民者自认为的推广“文明“,本质上还是在奴役殖民地的原住民,殖民地女性获得的权利,充其量只是一种施舍。

再说说面纱。黄碧云写过一篇《无纱的不幸》,大致是批判不戴面纱的女性高高在上地怜悯戴面纱的穆斯林女性。我读文章时没有完全想清楚她为什么这么批判,看了这本书里的相关章节后有了更深的领悟:一些中东女性戴着面纱裹着头巾参与政治运动,她们的诉求和世俗化着装的女性相同,抗议当局的统治,反对性骚扰等等。

事实上,一个人可以有多重身份:穆斯林、女性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如果仅仅从戴面纱这点就怜悯对方,体现的只是自己内心的高傲:“许多欧洲妇女撰写面纱的故事,主要不是出于对埃及妇女生活和思想的真正好奇,而是这让她们觉得自己作为欧洲妇女是多么幸福。”

那么殖民地的女性应该怎么做呢?她们应该同时反抗殖民主义和父权制,在参与民族主义斗争,为民族独立作战的同时,也争取女性的权利,而不是退居到母亲、妻子、女儿的隐形位置,成为革命的牺牲品。不要听“现在不行,以后再说”的谎言,女性的诉求并不是次要问题,对深受压迫的女性来说,这就是头等大事,必须马上解决,大家也都知道推迟到未来的承诺基本上不会兑现(比如“改天请你吃饭”)。

在如今的中国,男人们普遍欢迎外国女性与中国男性结合的跨国婚姻,却敌视与外国男性结婚的中国女性,如果那位外国男性是黑人,辱骂的话语会尤为难听。女性总是被视为性资源,在民主主义者眼中有义务维护“种族纯洁性”。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二战期间的英国。美军驻扎在英国导致了一个问题:如何处理美军男性士兵和当地女性的交往?英美双方都反对黑人士兵和白人女性的结合,英国政府发出正式和非正式的告诫,美国政府则拒绝为嫁给黑人士兵的英国女性发放签证。这些女性不是被视为堕落放纵,就是被认为动机不纯。

一个有趣的细节让我想起最近的新闻:“每当一名非裔美国士兵违反记录时,媒体很可能会具体说明他的种族。”——“黑人外教杀人”的标题满天飞,但我们似乎很少看到讲“白人”如何如何的新闻?

外交舞台和香蕉种植园常被视为男人的地盘,但事实是外交官的妻子们在无薪的情况下做了很多外交工作(经常以“志愿服务”的名义),香蕉也需要女工们清洗和分拣才能进入大超市的柜台,她们的工资却低得可怜。在服装加工业和家政工作这种依赖大量女性劳动力的行业,她们的祖国用她们吸引外国投资人来此建厂或者增加外汇收入,雇主们让她们承担高强度的工作,她们作为劳动者的价值却被贬低,甚至不被界定为真正的劳动者。

资本主义是如何与父权制合谋剥削女工们的?

作者提了四点:1.宣称缝纫/做家务是女性天生就会的,不算一种专门的技术,因而也无需支付高工资;2.宣称男性才能做技术类工作;3.认为男人才需要养家糊口,因此女性不需要很高的工资;4.认为女性不算正规劳动力,她们总归要结婚,成为妻子。

结合中国的现实,很多企业实行996,让员工长期加班,更愿意招聘男性而不愿意招聘女性,即使招聘了女性也会给较低的工资,就是认为男性才是懂技术的、需要承担养家责任的真正工作者,而女性是边缘的、临时的、随时会回到家庭中的非正式工——这又加速了驱赶她们进入婚姻,在经济上依赖丈夫,失去更多的自主权。

除了我提到的这些,书里还有很多其他案例,推荐大家阅读,获得观察世界政治的全新视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