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再害羞》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再害羞》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再害羞》是一本由[美] 菲利普·津巴多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页数:2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再害羞》精选点评:

●害羞本身是无害的,但是却成为了人际交往的一种障碍。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害羞的表现、导致害羞的各种原因。

●大师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社会生态,以及人格特质角度解读害羞背后复杂的心理——对自我,社交,权威,期待,焦虑等错综复杂的思考,大师抽丝剥茧的梳理了其中的逻辑以及提出了非常有用的指导性建议。欢迎我的微信公众号——小亮聊书,我会写一篇文章更加详细的介绍这本书。

●方法对于内向性格的我还是有些用处的,正在实践中。

●改善自己性格的指导书。

●对改善自己的性格,对人际交流方面有帮助。

●害羞者是因为担心社交角色中表现出的自己不是真实的自己(过度关注表达真实的自己,反而因噎废食)。但社会场合中的其实也是真实的自己,只是不同的一面。

●每个人都有害羞。开始,苦恼的时候。这本书更多的了解本质

●这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教人如何从心理上克服害羞,从而提高社会适应力的书。

●让你不再害羞

《不再害羞》读后感(一):怎样克服害羞,提高社交能力?

第一步,重新认识自己。很少人能做到真正了解自己,因为我们并没有花时间去问自己喜欢什么,也很少系统地梳理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想要了解自己,可以先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你树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这种形象受你的控制吗?你会为生活中的失败负责吗?遇到好事的时候,你觉得是因为运气还是因为努力?

除了这几个问题之外,你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一步审视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回忆童年时光、父母以及他人对你的影响;思考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探索生活的真谛;确定你过去在哪里,现在在做什么,以及将来要怎样。这些练习的目的是提高你的自我意识,是做出积极改变的第一步。

第二步,呵护自尊心。一般来说,自我价值高的人比较自信,而自尊感比较低的人更消极、顺从,他们对负面批评比较敏感,并且认为被批评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即使被表扬了,他们也会不太自然。研究发现,害羞严重时,人往往自尊感很低;自尊感很高时,人就不会感到害羞。提高自尊感,可以进行以下自我肯定的练习。比如,把自己的优缺点写下来,并且以此设定目标;再比如,回顾过去,找到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走到今天,试着理解和宽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同时也原谅自己的错误、失败和困窘;此外,永远不要说自己不好,尤其不要把一些负面评价强加给自己。

第三步,提高社交技能。书里说,害羞更可能是因为缺乏一些社交技能。而在所有的训练方法中,让人变得更自信的基本原则是采取行动。不愿意采取行动是害羞者最常见的人格特质。比如,害羞的人可以试着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或者通过改变自己的形象获得更多的自信。另外,还可以多赞美别人,并且对别人的赞美予以回应。

《不再害羞》读后感(二):不再害羞

津巴多认为,害羞是一种习得性的心理障碍,是一种社交焦虑症。造成害羞的原因有很多,它跟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错误的自我认知方式、现代社会的原子化,以及过分强调竞争和单一的成功标准有关。害羞总是跟低自尊联系在一起,害羞的人过分注重负面评价,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独特价值。

书中介绍了许多克服害羞的方法,主要分为五步,分别是重新认识你自己、坦然面对你的焦虑、呵护你的自尊心、提高你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人克服害羞的困扰,许多方法都值得你去尝试和反复练习。

我以前是个非常害羞的人,上高中的时候跟女生说话还会脸红,后来自我锻炼后好多了,但是在公众舞台上,还是会紧张、害羞。诚然,害羞的危害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克服害羞。要克服害羞,就要克服自我设置的牢笼,消除害羞带来的焦虑和窘迫感,找回自我,找回自尊。避免过分注意自己的形象,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而着重把能力、精力放在把想法付诸行动上。

最后,对于成年人而言, 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培养,要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教孩子接受赞扬,也能慷慨地赞扬别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生活在一个更自信、更开放、更多元的氛围里。

《不再害羞》读后感(三):一份害羞者的自救指南

这本书是在高太爷情绪训练营里获得的奖励,已经收到很长时间了,最近才翻开。我喜欢这本书,作为一个社恐的人,书里描述的很多情况都是我经历过的,本书把这些恐惧、焦虑心理的背后的原因清晰的分析了出来。他就像是一份害羞者的自救指南,让我重新认识自我。 害羞者的状态与内心的纠结通常是这样的:害羞者的内心同时具有做一件事的愿望以及怎样做好这件事情的打算,却不能付诸行动。内心有两种声音“只有不被他人看到或听到你才是安全的”,于是决定不再去冒险,表现出懦弱的顺从。人们更愿意成为团体中的一员,而不是与众不同的个体。 害羞对我的影响:会唤起我本能的警觉性,使我过分关注外界对自己的反应;使我无法清晰地思考和有效地交流;总是与挫败、孤独和担忧等消极情绪相伴而生。害羞者把自己从人类的温情中孤立了出来。他们一般都不具有将陌生人变成朋友、将朋友变成爱人的能力,许多人的生活都遵守“镀金规则”: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不指望也没把握从别人那里得到分享、承诺、责任、义务和快乐的回馈,自己也吝于付出。 对于为什么在社交中感到害羞,书中提到了几点原因,我对过分竞争和贴标签感触比较深: (1)遗传:H-型在面对挫折时会表现出高度的脆弱性。 (2)后天习得:害羞是因为那些尚未解决的、积压下来的冲突。 (3)内在冲突的表现,代表着未被满足的本我的原始欲望。早期人格发展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整合的失调。 (4)社会过分强调竞争和个人成就的价值观或许是一个原因。当我们抱着完全功利的态度与他人交往时,就会担心自己是否足够优秀,也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因为没有用而被社会抛弃。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教育就过分鼓励竞争:在每个阶段,只有最棒的那部分人可以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而其中一半的人仍然会在更棒的人中处于平均水平之下。当自我价值建立在社会比较之上,并且参照标准不断提升时,原本保持得很好的自我感觉就会慢慢地变为自我怀疑。 (5)标签与归因:被他人贴上害羞的标签。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标签往往来自个人偏见,而非客观真实的信息。人们很可能会采用或接受一种标签,即使没有具体的依据。之后,不管这个标签是否准确,它都将与这个人如影随形。更糟糕的是,人们也很容易毫无理由地给自己贴标签。 (人们经常依据站不住脚的表象妄下结论。一旦这个结论被第二次证实,就自然而然地给自己贴上标签。但解释自然会带有偏见,人们相信一切能够证实这个标签的事,却会忽视一切能证明其不成立的因素。) 本书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如何克服害羞的状态,1、首先是了解真正的自己:回忆童年时光、父母以及他人对我的影响;思考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事不重要的;探索生活的真谛;确定我过去在哪里,现在在做什么,以及将来要怎样。我尝试回忆自己童年中最快乐的5件事和最糟糕的5件事,然而不出意料的是,我勉强想到了2件愉快的事,但是回忆起了6件糟糕的事。 2、其次是坦然面对焦虑,每周做一件想要做去一直被阻止的惊人之举;制作一个害羞日志(时间;情节与背景,即你在哪,正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反应和症状,即你的想法和感觉,是什么造成了这些感觉,其他人在想什么;对你造成的影响,即你最后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收获或失去了什么,本该怎么做或希望怎么做)。 3、然后是呵护自尊,你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如果你自己都不看重自己,为什么别人要看重你呢?别人的生活与你无关。如果一直生活在别人导演的剧本中,你永远不可能了解真正的自己,也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当我们的期望过高而自己又达不到时,可能就会焦虑。 4、最后是提高社交能力,当怯场不再是问题时,主动做一些即兴表演。在脑海中预演一遍,在镜子前一遍一遍地练习出场的步伐、走路的姿势甚至每一个动作。 这本书稍稍缓解了我害怕、紧张的情绪,让我有时会在害羞时抽离自我,感受自己的生理反应和心理活动,以及会让我在害羞时尝试分析当前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我的害羞,也让我明白了害羞不是不可战胜的。最重要的是我现在开始更关注自己的优点了,会尝试赞美鼓励自己。我很羡慕和崇拜那些在突发情况下可以侃侃而谈、能即兴演讲的同事和朋友,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

《不再害羞》读后感(四):你害羞过吗?

原创: 东南黄亮 小亮聊书 今天

害羞本质上是一种可以克服的社交焦虑。

大家好,今天要介绍的一本书是《shyness》,中译名《不再害羞》,豆瓣评分9.4。

作者是当代心理学大师,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他曾获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

在国内他的广为人知的著作是《心理学与生活》,目前出到19版;在历史上因设计了斯坦福监狱实验(此实验说明了一定的社会情境会对人类思维、感觉以及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改变)而享誉世界。

他认为自己对心理学和社会三个最重要的贡献是—将害羞概念化、了解并利用时间观的力量、创造“英雄想象工程”。今天这本书就是对害羞的概念化。

这本书集中探讨害羞的负面影响,实际上调查发现人群中至少有80%的人会不同程度的害羞或者在某些情境下害羞,而亚裔害羞的比例更高。尽管害羞也有一些积极影响:

1:害羞使人谨慎、自省,维护个人隐私,并给予人只有孤独才能带来的快乐

2:害羞者在挑选朋友时更具选择性

3:害羞可以为人们提供保护,让人不被注意

害羞是什么

害羞本质上是一种可以克服的社交焦虑。津巴多在书里把害羞比喻成自我强加的心理监狱。在这个比喻里,害羞的人既是监狱看守,规定自己不许自由交流,不许与他人交往;也是监狱中的囚犯,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些限制,并因为这些限制而降低了自己的自尊。

害羞的危害

从个人层面来说,害羞会限制一个人的(言论)自由和个人发展;从社会层面来说,害羞会通过与暴力、酗酒、社会运动、性以及破坏性行为发生不明显的关联,引起社会问题。

害羞对自己的影响:

1:害羞的人很难接触别人、结交朋友或是享受可能很美好的经历

2:害羞的人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3:害羞使别人难以对你的优点做出积极的评价

4:害羞会唤起人本能的警觉性,使你过分关注外界对自己的反应

5:害羞使你无法清晰地思考和有效地交流

害羞总是与挫败、担忧和孤独等消极情绪相伴而生,由害羞导致的焦虑与不愉快情绪会让你过于关注自我感觉,让人看不见或听不到当下正在发生的情况。

害羞对人际关系的主要影响:

1:陷入人际关系的窘境,内心渴望交往却表现得漫不经心,他们宁愿选择孤独也不愿承担被拒绝的风险。由于害羞者总是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妥,所以他们通常会选择独处来避免臆想中的被嘲笑。在自我防御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反馈的机会,从而深化了自己的害羞情结。

2:存在亲密关系障碍,限制了人际交往的范围

3:过分担心糟糕的后果,因而无法享受邂逅的快乐

害羞对社会的影响:

1:性爱交易,害羞者不敢面对亲密关系中的亲密接触,而会诉诸用金钱购买性爱

2:酗酒,害羞者想要克服无能感,被他人接纳,成为集体的一员,而这常与酗酒联系在一起

3:暴力与犯罪,在生活中,害羞者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不善于表达和交流,当压抑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转化为暴力和犯罪行为

4:顺从于社会控制,害羞者不喜欢自由所具备的无组织性和个人责任,同时逃避思考,为了在被动和无闻中安全地生存,害羞者放弃了自由、个性和努力生活的权利,盲目追随权威,而这使他们容易成为狂热运动的忠实追随者。

为什么会害羞

四种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认为,害羞是一种不可变的人格特质,源于遗传

2: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害羞是后天对社会事件的恐惧性病态反应

3: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害羞是本我、自我、超我内在冲突的外在表现

4:从社会生态角度看,害羞源于搬家与独居导致的孤独、追求第一的社会价值观,以及给自己贴上“害羞”的标签

津巴多在这本书里强调要灵活应用这些不同的理论,在克服害羞这个问题上,这些理论都扮演了不同重要的角色。

精神分析理论描述的一种害羞者的心理状态:以自我为中心,回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内心却一直喜欢被关注。

过分强调竞争以及个人成就的价值观会让人们抱着完全功利的态度与他人交往,人们也会因此担心自己是否足够优秀,是否会因为没有用而被社会抛弃,这样的氛围最后导致害羞以及社交焦虑也就不足为怪了。

家庭中导致孩子害羞的四个因素:

1:对自己的评价太苛刻,自我评价过低

2:父母对长子长女寄予了过高的厚望,而他们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或不具有足够的社交技巧

3:对害羞的敏感程度不同

4:父母的害羞遗传给了孩子

学校中导致孩子害羞的两个因素:

1:过分鼓励竞争,使害羞的孩子受到了压抑

2:由于害羞的孩子不善于沟通和回应,老师对他们有所忽视

怎样克服害羞

那么如何克服害羞,提高社会适应力呢?这本书在提供了关于五个方面的大量练习,这五个方面分别是:

1:重新认识你自己

2:坦然面对你的害羞

3:呵护你的自尊心

4:提高你的社交技能

5:帮助他人走出害羞的困扰

帮助孩子克服害羞:

1:鼓励孩子敞开心扉,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2: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防止他们过度依赖他人

3:了解孩子的友谊关系图,针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对症下药

4:锻炼孩子的社交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公共活动,培养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重视集体的行动力

5:给予孩子抚摸和信任,与他们建立强烈的情感联结

6: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即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非代表着永久的耻辱

帮助伴侣克服害羞:

1:与伴侣建立信任,同时给予伴侣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性

2:参加害羞自助小组或害羞诊所,获得帮助

津巴多说书中的一些练习建议来自《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中译名是《人性的弱点》!幸亏当初读的时候留了个心眼,看了下英文名,因为中英书名反差实在有点大,所以记忆深刻。我看了这些针对不同程度害羞的建议,觉得挺实用的,比如提升外表魅力以及知识储备。最重要的其实是行动,然而害羞者的问题就是不行动。

这本书针对害羞类型以及害羞成因作出了分类以及分析;也分析了不同文化心态对害羞的助长,其中说到了日本人把害羞当成一种安全的生活方式,害羞(日语中与羞愧很相似)虽然帮助实现了社会控制,却给个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自杀和压抑;书中还有很多经过调查发现的让人捧腹不止或同情的因害羞而导致的情况。

我也发现了会让自己害羞的情境,实际上我也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个问题才去找这本书来寻求克服之法。比如在一群人面前说话或者和异性一对一(尤其是可爱的女性)说话,我事后发现刚才的自己宛如智障一般,说话结巴,声音发抖,紧张害怕,不能正常感受,平时的知识积累更是仿佛被封锁了90%。尽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心理暗示以后有所改善,但是仍然不能让我满意,这对我来说依然是个问题,需要大量的练习。

这本大师之作没有让我失望,我想哪怕是害羞看起来这么不起眼的一个情况也必然会涉及人类生存的重大主题(关于读书,认识自己,改变生活以及生存重大主题的关系可以点击菜单栏的我是谁,我又更新了内容,欢迎观看),津巴多调查分析并总结以后发现它涉及自由,自我,自尊,社交焦虑等主题,并描述了这些主题如何组成了一个个病态的思维模型盘踞在害羞的人的心中最终难以根除。不过我们仍然要有信心克服这个问题,要相信人内心的力量以及人的可塑性。就像看病是治病的前提,我们完全可以先认识害羞的机理之后再采取有效行动,在书中找到合适自己的练习并在现实中练习。最终克服害羞或者至少不至于让害羞成为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在保持个性的同时接纳生命的多样性。

希望你喜欢这篇推送,如果可以,帮我点击好看,转发收藏,帮助更多人意识到害羞这个问题并克服它。谢谢!

《不再害羞》读后感(五):一讲话就脸红?4个步骤,教你从此不再吃害羞的亏

文 / 董小琳

大概从去年开始,我忽然发现自己——

于是,我觉得自己得了“社交恐惧症”。

自己不爱说话,也还好说。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孩子也被我带坏了。

一个男孩子这么胆小害羞,以后可怎么办?

看来,有必要解决下 “一家人的”害羞问题了。

一本叫做《不再害羞》的书,进入了我的视线。

说起“害羞”,人们多少都遇见或者经历过。

但具体什么是害羞,真的很少有人能说清。

《不再害羞》的作者津巴多,不愧是专门研究“害羞”的大师。他竟然能从4个方面,为我们解释“害羞”的概念。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害羞是一种不可变的遗传特质,就像我们的血型、发色一样;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害羞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恰当的社交技巧;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害羞是本我、自我、超我内在冲突的外在表现;

社会学家则认为,害羞源于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独居。逐渐减少的社交,让他们刻意给自己贴上了“害羞”的标签。

这么多解释,到底该听谁的?

作者说,正确的态度,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解释“害羞”这件事。

比如说,儿子表现得很害羞,我可以说他是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也可以说是遗传的结果。(我表示不背这个锅……)

其实,与怎么解释相比,更重要的是,当你认为自己害羞时,你就是害羞的人了。

所以,当我给自己、孩子贴上“害羞”标签时,就让我们变成了“真正害羞”的人了。

也许你会说:那就害羞吧。大不了少说几句话,能有什么问题?

还真有!

如果一个人长期被控制在害羞的情绪里,轻则变得孤僻、没朋友、难以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重则会成为抑郁症患者,甚至有生命危险。

在《生活大爆炸》里,有一个主角叫Raj。

他是个移民到美国的印度富二代。然而,这并不是重点。说到Raj,我们首先会想起:他从来不敢和异性直接交流。

见到心仪的女生,就脸红心跳,是正常的。

然而,像Raj那样,一句话都说不出,只能把心里话耳语给好基友Howard,再由Howard代他说出来的,的确少见。

因此,到了剧末,单身的也只有他一个。

作者还给我们讲了,一位因为害羞而导致婚姻破裂的女士的故事。

还有一位女实业家,因为害羞,而感觉孤独;因为孤独,就更加远离社交,最终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面对害羞,我们真的不能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害羞也不例外。

因此,如果你发现有害羞的习惯,也不用太紧张。

只要稍微调整下,不任其发展,就能实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4个步骤,能帮助你从害羞状态中走出来,重新回到社交中去。

第一步:重新发现自我。

第二步:找到害羞的原因。

第三步:肯定自我,提高自我价值感。

第四步:改变固有行为习惯,改善社交技能。

那么,你能不能用这4个步骤,帮助我克服“社交恐惧症”呢?

首先第一步,增强自己我认知。

下一次,当我默默地把写好的信息,一个个字地删掉时;当我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想主动回答的时候;总是怕出现不好的结果,而避免成为话题中心的时候,我会悄悄地提醒自己:

没关系,我这是又害羞了。

想到这里,就可以进入第二步,分析原因了。

认识到了害羞,我们还得知道这害羞是从哪来的。

因此,从刚才津巴多大师的4个定义中,挑一个最适合自己当时状态的,就ok。

第三步,做一些事情,提升自己的自尊与自信水平。

比如说,回想一些之前的成功时刻。告诉自己:其实,我是能做好的。

请停止对自己的挑剔,批评,责难,也不要期待用逃跑来解决问题。

要知道,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信任你呢?

最后,逐渐将这个过程养成习惯。

将注意力转移到怎样说能让沟通更清晰高效,怎样能让彼此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每次与人交流后,也可以多进行经验总结。

慢慢地,我们就能摆脱害羞情绪的控制了。

对了,忘了说了,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大师菲利普·津巴多。

没错,如果你是心理学的学生,肯定对他的《心理学与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等诸多教科书不陌生。

他还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曾荣获“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还有震撼世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也是由津巴多一手设计的。

津巴多对心理学的3个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将害羞概念化,并且为长期处于害羞状态的患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建议。

1977年,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建立了第一个害羞诊所,治疗成功率达到100%。直到今天,诊所仍在正常运作。

今天关于害羞的话题,我们就聊到这里吧。

发现自我、找到原因、肯定自我、培养习惯,四个改善步骤,你学会了吗?

欢迎留言,我们继续讨论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