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她是如何做到的》读后感精选

《她是如何做到的》读后感精选

《她是如何做到的》是一本由[英]爱丽森·皮尔森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她是如何做到的》精选点评:

●职场妈妈是没有国界的,每个职场妈妈的生活都是相似的,看过英文版,好期待中文版出版!真的值得每个职场妈妈一读。

●很有意思的小说,非常生动的描写了一位已育的职业女性的忙碌混乱的生活。不过我没有结婚,可能代入感还不太强。本来就知道养娃不易,但这本书让我更清晰的体会到了。准备借给准备结婚的同事看看。

●读的酣畅淋漓,但不喜欢这个结局,太残酷。把职场母亲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高知女性,家里的顶梁柱,结局尽然是辞职回家当全职主妇。

●连歌手孙燕姿、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都公开推荐,给职场女性的超级实用手册,看的时候真的很过瘾啊~

●虽然没有孩子,但是完全可以感同身受,搭配美剧better things观看更佳!很喜欢这样骨子里有种幽默和坚毅的职场妈妈!准备看第二部

●喜欢的英国小说

●这部小说太有意思了,不仅写出了现代职场女性的困境,还有很多实用性方法。而且行文轻松幽默,里面的人物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非常真实。

●最近看了新上映的电影《找到你》讲职场妈妈的困境,这本书跟这个主题很契合,都是反映现代职场女性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小说讲述的风趣幽默,让人看了既有共鸣,又有满满的能量,值得一读~

●太写实。很幽默。有金句。

●没太看得懂,可能因为年龄未到

《她是如何做到的》读后感(一):2018年读过的最好看的一本小说!

真的太太太好看了!!笑到停不下来,书中的女主人公凯特像一个女超人一边化解工作中的各种危机,一边睿智幽默地调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有喜欢英式幽默的人肯定也会喜欢读这本书。

——“我从未想过要男孩。生了艾米丽以后,我还以为我的身体只能生出女孩。而且,要是真的能再来个女孩,我会更高兴——像手表一样,漂亮、独立、复杂儿神秘。‘生男孩实在是太无聊’。”哈哈哈哈

《她是如何做到的》读后感(二):已经在坐等

金融城的高级基金经理,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可以在一个半小时内给自己和孩子都洗漱完毕,做好出门的准备;还能同时管理五个不同时区的9种货币。

她能在一个小时内给新员工做完入职培训和结束商务餐,接下来半个小时,穿过市区,打车赶到女儿学校参加圣诞颂歌晚会。

她能在上班路上一边查收堆攒的电子邮件,一边为孩子、父母、公婆、叔父、保姆、弟弟弟媳及他们的三个孩子选购圣诞礼物,而且还搭配好对应的祝福贺卡。

周三前,她要和12个经理商讨7份基金报告并将其上交,撰写一份上家公司投资失败的深度分析;去纽约和新客户商定新协议;赶在女儿睡前到家,并随时留意女儿的感冒状况。

《她是如何做到的》读后感(三):《她是如何做到的》

看完《到底有多难》,才发现故事有前篇,即《她是如何做到的》。我个人认为调换顺序先阅读哪本都不影响,因为那是女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经历。

《她是如何做到的》讲述了英国基金经理凯特从毕业到工作到生两娃的故事。她管理的基金要盈利要出差要维护客户要管理团队要培训新人要撰写报告;要管理脾气大却不能得罪的保姆和清洁工要给孩子读绘本要带孩子看病要参加学校活动要张罗生日派对要安排房子维修。每个女人都问被到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但是男人从来没有这个问题。工作太忙会忽略家庭,全职主妇又会跟社会脱节,在两种生活中不断切换却没能好好享受任何一种,女人的焦虑和罪恶感真是一刻都不停歇。

这本书写得没有《到底有多难》那么老练和一针见血,可能作者的历练还没有14年后深刻。但也琐碎而真实,戳中每一个女生的痛点,所以放弃唱歌生了孩子的孙燕姿也会倾情推荐。

我经常在想,阅读、电影、电视剧、记录片的意义是什么?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它们给我展示了不同人的不同经历,那些挣扎、痛苦以及解决办法让我事先有了预习和心理准备,毕竟单靠自己的一辈子一个职业怎么能认识得那么透彻呢。所以不管遇到任何棘手难题,我知道这不是自己的独特经历,很多人都有,而且很多人都找到了方法很好地改善了艰难处境,这种心态让我受益终生。而不是像很多人甩一句:“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拿这个借口放弃了自己未来的很多种可能。

《她是如何做到的》读后感(四):虎头蛇尾的锥心之作

看书前,粗略瞄了一眼豆瓣,“评价不错,应该值得一读”是我当时的判断。书过三分之一,更加坚信这是本好书。那些职业女性的艰难,生活的不易,来自周遭的不理解、甚至是恶意,扑面而来。但作者的文笔幽默而克制,没有陷入女性惯常的自怨自艾,而是用许多有趣的自我调侃化解了生活中的种种苦涩。这种笑对人生,NMB的英式幽默给人莫大的好感。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感同身受和期待。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一个职业女性,在各国的处境都很艰难,而主人公的工作又是最残酷无情、男人为王的基金经理人。于是家庭与职业的冲突就显得格外剧烈。那种人格的割裂感,作为读者只是想象一下就倍感痛苦。

女主人公坚持做一个职业妈妈,却似乎是在和全世界为敌:不光有职场上的一堆糟心事,回到家还要面对丈夫的不理解、公婆的不认同、还有其他全职太太的排挤。但这都不是最痛苦的,孩子的疏离足以刺痛任何一个母亲的心。

很可笑不是么?我们不愿意放弃工作、放弃事业,但又无法兼顾家庭和育儿,于是我们花钱雇来保姆,希望她能爱我们的孩子如同己出。可是当这一切成真时,嫉妒几乎会逼疯每一个母亲——我生的孩子只能为我所有、被我所爱!

书中的很多细节,读来真实、搞笑又叫人动容,可惜最后还是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女主人公无法兼顾家庭事业,选择辞职回家,又在一年后出山重操旧业。读到这里,就感慨,小说注定是小说啊。真实的人生比书还难,因为不能喊停也没有终点。

《她是如何做到的》读后感(五):译者序

本书的翻译机会正好把我的生活变成了凯特的节奏。每日下班回到家后已是8-9点钟,打开电脑,继续昨日结束的段落直至凌晨3点,第二天继续早九晚六的工作日——凯特在工作和孩子之间游走,我则在工作和这本书中穿梭。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将自己与文学融为一体的想法给了我与本书更多的共鸣,让我不再把眼前所做当成是任务,而是一种具有伟大和浪漫情怀的感同身受,支撑着我走到了最后。

凯特的犀利与泼辣、强势与独立,和那种“I just try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n my life is well on track”的自嘲,仿佛离我们传统概念中那温柔似水的“母性情怀”南辕北辙。然而,正因如此,凯特的爱更加力不从心、更加不易,也更加伟大。面对她那连轴转的生活和闹剧,人们在忍俊不禁和感同身受的无奈中,以另一种方式体会到了:原来,母爱也可以在这样的黑色幽默中被隐形地赞颂。

身为译者,我一直想努力做到:任何一种人类情感都不可因“语言”这道墙阻止被传递下去。我不知道知否真的有通天塔之说,但我相信人类乃至整个宇宙都有着共同的根源。语言,则只是后天因人的主观认知而诞生的文字形式而已,而它的描述对象,永远是超越形式本身的。为期三个半月的翻译中,我希望能和凯特走得更紧,透过娟秀的英文,去感受她的每一次独白,然后将这份情感记住,带回到汉字的世界,搜寻到最平行的表达,做到最准确的传递。但有时我不禁会想:真的有最准确的传递吗?我对凯特是否完全了解,甚至想问:作者创作了凯特之后,是否真的是完全符合她的创作初衷呢?文化问题在翻译学里有千万种对策,可存在于作者、译者、读者之间的隔阂、乃至因时间而产生的人类本体的认知变化,又如何去克服呢?也许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永远的文学,也没有永远的人物,所谓的名垂千古,留住的其实是激发人思考这种变化的动因而已。越是“不可译”,则越有存在的价值。整个译著过程,我深深感受到了本书读之畅快、却译之棘手。希望我献给中国读者的凯特,依然有着“让你继续去探寻自己心中的凯特”的动力。那我便会视此译著,为一本成功之作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