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戏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戏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戏年》是一本由葛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戏年》读后感(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以人物为中心的写法确实如戏,仔细读来像是在阅看一本人物传记,又充满了人生的意外境遇与历史的无情驱动。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变化万千,命运无常,人生也有许多不可抗力,实在感叹人生之渺小,俯仰虚无间便度过一世,惟愿岁月静好,平安顺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时转折过于唐突,又多是生死离别,有做作之感。

《戏年》读后感(二):个体的成长体验

读过《北鸢》,不觉间对葛亮有了太高的期待。于是在读这本小说时,有过失望,有过困惑。小说技巧以及技巧之后体现的价值观似乎都不够成熟,后来想想,恍然大悟。这是葛亮青年时代的作品,我们站在他的今日,跟他一起回溯。从《戏年》到《北鸢》,从“毛毛”再到“卢文笙”,这份成长,不只是葛亮的,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的。

《戏年》读后感(三):最长的电影

—“人生的过往与流徙,最终也是一出戏。导演是时日,演员是你。”—

私认为前三个故事是要比‘戏年’精彩,三个故事都以温馨和睦的主基调最后陡然走向支离破碎。小说与电影相似,葛亮似乎也想给每一则故事创造一句“名台词”。第一则故事黑发人“死”与“离”,白发人落得两个字“混吧”。第二个故事以聋哑女孩自杀前写在墙上的欧体楷体“是暗的,不会是明”急促地定音。第三个故事则是以近乎鬼畜式的“报应,报应”收尾得令我恍惚。

葛亮的文字给我一直以来的第一印象是“易入”,恰如这本书的初衷“小说电影”,恰巧到位的叙事节奏,忽高忽低的戏剧情节,你很容易进入到属于葛亮的文字里,属于那个名叫“毛果”的视角里,感受故事的跌宕,看懂台上戏角们的悲喜起承落定,再有记起再感受台下自己以前某个片段的悲欢,明白一切事是在人为,时间在等你又不在等你。

上次述读《七声》时的心境用了大量的歌,这次也恰好手下弹奏完《最长的电影》,音乐与此刻心境再次自然交融。

《戏年》读后感(四):浓烈的感伤,生活似乎最终都走向不可名状的死寂

初读《戏年》

此书中隐含着浓重的感伤,当然还没有滑向感伤主义。几个故事都有“我”(毛果),串起了一根线。《于叔叔传》中,木匠于守元乡下进城,后来有了自己的天地和事业,但因为夫妻关系不顺,最终走向没落;《老陶》军中受冤被复原,后来连年上访,最后想通开饭馆,还有了搭伙过日子的老婆,却又染上毒瘾,甚至让老婆肉偿,悔悟后又起了坏心在餐馆卖勾兑了甲醇的酒,老婆和前夫的儿子误食而死,老婆疯了。《阿德与史蒂夫》中,阿德是偷渡去香港的,身份不被认可,与早年做妓女而今躺在床上的母亲关系紧张,运货被劫,最后跟着带头大哥去游行,放火,被刑拘,母亲华丽般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患抑郁症的少女女友也突发病猝死,留下诗一般的楷体书法“是暗的,不会是明。”毛果依然去初识阿德处打球,友人却已不再,只在附近流浪汉身边发现阿德的老狗史蒂夫,说了声再见,似乎是对过往说再见,又确实有些感伤。《戏年》电影院画宣传海报的阿兰喜欢上新来的已婚放映员,浪漫一场,却最终悲剧收场,放映员“武叔叔”经老婆一闹,被调走了,木兰的生活也就没有了火,一起放映的那些电影和憧憬的电影一般的生活也随之而逝,木兰摔伤,木兰把武叔叔送给她的画的大篷车也送给了毛果。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只得作别,“木兰阿姨对我挥了挥手,瘸着腿,又往前跟了几步。突然踉跄了一下,便站定,不动了。”更不用说,《戏年·少年》中与外公有好感但一直不能在一起的姚奶奶,《戏年·青年》中谜一样的裘静。总之,这些人物最终都未得到自己想要或者憧憬的生活,整个来看,几个故事都一个基本的模式,底层人物——默默挣扎——憧憬——生活有了奔头/诗意——丧失/死亡。

《戏年》读后感(五):过眼云烟

每个人都在上演自己的一出戏,《戏年》这本书,它的主题也是人生,说到底就是一出戏,导演是时日,而演员是你,这期间的苦乐、哀伤、悲壮、渺小,实际上也都在提示着我们成长乃至于成熟。有的人冷静观照,有的人激荡不拘,有的人全情投入,有的人漠然抽离,但每一个认真生活在这时代与生命的舞台上的人都值得尊敬。

在这浩荡的世界,我们总会能如期的遇到需要我们想遇到的或者不想遇到的人或者事情,不管好的坏的都是我们人生的经历,结局是否美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曾经历过

回头望望经历过,懂得过,珍惜过,或许这就是崭新的人生

每个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要历经千千万万的苦与难

每个人的故事和我们有关电影的时代记忆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故事,你会看到一部一部曾经在我们的生命深处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那些影片。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苦痛也关于离别。那些似乎已经褪色的画面,深植在记忆的深处,也许有一天,因为一段文字一触即发,提醒着你的蒙昧与成长,昭示着你的得到与失去。而这也正是《戏年》这部小说,希望与你分享的,带着时代温度的人生风景。

又有一些人,活在时间的褶痕里,或因内心的强大,未改初衷。比较幸运的,可在台下做了观众。看哑剧的上演,心情或平和,或凛冽。而终于还是要散场,情绪起伏之后,总有些落寞。为戏台上的所演,或是为自己。

岁月如斯。以影像雕刻时光,离析重构之后﹐要的仍是永恒或者凝固。而文字的记录,是一种胶着﹐也算是对于记忆的某种信心。人生的过往与流徙,最终也会是一出戏。导演是时日,演员是你。

此书的付梓,需要感恩的,仍是时间。沉淀落定后,希望清澈如期而至。还有我远赴藏地的朋友,感谢你拍摄的唐卡并愿与我分享。是的,作为封面的构图,它们如此切题, 而且恰如其分的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