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字史记读后感锦集

无字史记读后感锦集

《无字史记》是一本由波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021-9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字史记》读后感(一):读后感

这是一本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以基因为导航的寻根之旅。我认为这是与民国时期兴起的结合地下发掘考古手段来考史带来了同等成功的新方法。 科学方法之有力,部分在于其基础之简洁明了。从基因上溯源,正是基于现在基本为常识的事实:一个人的线粒体DNA继承于母亲,而Y染色体继承于父亲。就这样,我们就确定了全体人类的共同母亲是距今14万年前的一位“线粒体夏娃”,而共同父亲也是约6万年前的一位“Y染色体亚当”。 之后,结合另一个同样人所共知的事实,就可以得到本书大部分的结论。这个事实就是——基因会自然地产生突变。只要假定基因会以基本稳定的概率发生突变,这是一个相当合理的假定,就可以很顺利地推算每个族群之间的亲疏关系,及其迁徙的大致路线。因为越先出现人类的地方总会有越大的基因多样性,而越新近被开辟的地方的人群的基因总是较为一致的。 其他还有一些从技术发展的完整性,或者结合其他动物的扩散路线来推断人群迁移的方法也十分有趣。 全书以寻根始,而归结到人类本就是,而且也应该是“四海一家,天下大同”上,可谓难得地在科学和价值上达到了两全其美。在现今这个趋向分隔的时代,值得翻一翻。

《无字史记》读后感(二):基因的本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开阔眼界的一本读物,作者以基因科技让我们了解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前,人类的进化史,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中国人的祖先来自周口店北京人一说,但书中告诉我们是来自非洲,然后非洲人的黑色乍就变成了黄色呢?对于我们崇尚祖先文化的民族不可不说是一个惊讶!

佩服作者的知识面,从远古人类的基因探讨,人类其实是基因相似的,没有生殖隔离,然后又从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阐述,生物基因是达尔文的优胜劣汰,但文化基因更能代表近代,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竞争,到西方的海洋殖民文化,也就是后工业时代。我们更要尊重科学,让我们能打开更多的迷团,探讨古人类的形成。

文章的结尾已阐述,新冠病毒对全人类都一样,说明人类的祖先基本雷同,我们“四海一家”写进我们的文化基因中,而不要故步自封,因为越封闭就越落后。

今天的人类已经登上月球,但我们仍然处于地月系统的孤岛上,正如百万年中人类的祖先在地球的表面持续探索,有朝一日踏上火星,书写人类基因的扩张史记新章节。

人脑大开发:为什么地球这么多生物,只有人类能进化到现代的文明,地球几百万年,是不是之前也有过同样的文明,是不是比我们更文明的生物在偷偷的观察着我们人类的进化史?人类的进化史刚开始是生物基因在改变,未来就是文化基因的进化史。如果世界大同的话就没有战争,但这又不符合优胜劣汰的更高级的文明的出现,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无字史记》读后感(三):四海一家,和而不同

看过很多书,第一次写长书评,可惜今天才读完,昨天与波音先生见面,没有和他讨教。明天读一下《草与禾》,也期待他下一本书。

-----以下为个人浅见------

本书是一本以基因学、分子生物学为核心学科的“历史书”,同时辅助以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气候学、民俗学、农学等学科的知识,重点是解答了一个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无比好奇的问题:中华大地的亿万中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何为中国人?

全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中华大地的古人类:

这部分讨论了东亚直立人(北京猿人、山顶洞人)为什么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智人那些近亲都去哪了、中国的智人是怎么来的。

2、中华文明之前的智人怎么活:

这部分讨论了古中国人的农业,如种什么、养什么

3、中华文明开始之后,与外界(向西向北向大海)的基因交流

“基因交流”既包括动物植物的物种交流、也包括人种之间的通婚,同时也有文化、生活习惯等“模因”的交流。

本书有三大亮点:

1、从行文风格看,本文作者虽为学者,但文笔幽默活泼,非常年轻化、具有现代感。如提到智人怎么在中华大路铺开时,描述两条线路,一类人叫“海岸暴走族”,一类叫“草原狩猎族”;描述早期猪和狗与人类关系时,称之为“猪和狗是人类最好(吃)的朋友”。

2、从内容看,本书采取多角度论证,有严谨的逻辑线,看似内容松散,一会谈北京猿人的发现过程,一会聊楼兰古国,其实都是在讨论“中国人的基因是怎么演化成现在的样子。”从其目录我们也能看出去这一话题的复杂程度,绝不是单单用基因科学解答的。

3、本书最后探讨了一个猜想,也是不太常见的讨论,即中国人与日本美洲大洋洲的原住民有什么关系。本书有一个有趣的争论,就是:“这本书前面说中国人没什么特别的,后面又说中国人把基因散布到海洋的另一面。前面打击中国人的自信心,后面又把中国人吹得很牛。所以作者的立场是什么?”

作者在后记中其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人是有祖先崇拜传统的,面对祖先,我们要接受基因的证据,但也要珍视精神传统。他对“祖先”做了一个分层次的定义,东非大裂谷走出的智人是我们的远古祖先,四千年前刻下“宅兹中国”四个大字的商人,是我们的直系祖先。

本书可以说,是没有“种族”“文明批判”“地域分别”等立场的,更没有“中华文明应该骄傲”或“中华文明极其普通”的简单判断。但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作者对中华文明及中国人深深地爱——如果不爱,哪会洋洋洒洒十万字?当然,作者的爱,也是面向所有人类、面对整个地球的。

我们如果故步自封、盲目自大,变会变成孤岛——即使这是个巨大的、14亿人的大陆。“四海一家,和而不同”本就是我们华夏文明中最闪耀的文化基因,在21世纪过了二十年后、社会逐渐保守化的今天,这种用扎实的学科、质朴又有趣的语言书写的科普小书,实在是宝贵。

《无字史记》读后感(四):无字时代的基因密码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无解的谜团,众多科学家为此研究可谓费尽了心思,只可惜从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字、物品、骨胳等等只是让我们了解到了有文字记录的时期,那么那些被岁月掩盖的历史便再也无从找起了吗?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以用生物学科技探索古代遗址所遗留下来的遗骸中寻找人类起源的基因密码,以高科技手段还原一个古代社群景象,并从中窥见困扰已久的人类进化史。

由中信出版集团推出的《无字史记:基因里隐藏的祖先秘史》一书将以基因为突破口,用现代科技分子遗传学来解答那些没有文字的岁月中人类是如何生活与迁徙并形成大规模聚集性生存。

本书的作者波音,曾任《世界遗产》等杂志主编,其写作力求从细微处见雄奇,用通俗诙谐的文笔展现鲜活的前沿知识。

世间万物,追根溯源,每一段历史都会有起始,人类亦然,然而追溯人类起源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遥不可及的存在,我们只能根据古代遗址中发现的种种事物来究其发展的形态进行推演、求证。

波音在本书中着重突出了分子生物学在人类文明史领域探索所具备的重要性,在人类以其他手段无法进行推演时,分子生物学利用基因科技对人类骨胳进行对比、研究、检验并重新诠释,继而从DNA样本中追溯人类的母亲——线粒体夏娃。

线粒体夏娃与Y染色体亚当被分子生物学家称之为人类起源中最古老的祖先,而相对于中国人的祖先周口店北京人来讲,时间上相差甚远,这也在间接的证明了周口店北京人并非古代中国人最早的祖先。

基因派与化石派的唇枪舌战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证明人类起源史的合理性,而本书的主要目的亦是从基因角度来探究中华文明历史的溯源期。在书中作者所提及了最初的古人类是来自于非洲大陆上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难道我们的祖先亦是从非洲演化而成的吗?为什么我们的肤色不是黑色呢?

细胞论的出现让我们相信了“万物来自于卵”,而基因科学让我们相信了人类起源来自于久远的直立人进化,走出非洲假说与多地区起源假说推翻了周口店北京人是中华文明的祖先,那么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他们从哪里来?又是如何演化的?或许你将从《无字史记》中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无字史记》读后感(五):刻在基因里的中华古史

我们祖先的生活是怎样的?人类从何而来,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这样的好奇心关乎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考古学这门学科的诞生与发展的基础。

考古学通过调查、发掘、研究与过去人类生活和行为有关的物质遗存,来达到认识人类早期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与规律的目标。可是,时光久远,沧海桑田,这些证据少得可怜,更何况,过去依靠人的肉眼和学识经验加以分析和判断,错讹实在难免,每片碎骨、每块石器都笼罩着无数臆测和猜想。

考古学如今有了大幅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代科技条件的参与,尤其是基因技术的运用。人类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是长串复合的分子,其作用是把基因信息一代一代传下去。DNA序列是最确凿的证据,是不可磨灭的印记,以分子遗传学为代表的新技术一点一滴地揭示着人类演变的过程。

这部《无字史记》就是从基因角度阐述远古考古学的作品。作者波音,曾任《世界遗产》等杂志主编,出版《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航海、财富与帝国》等多部历史类、科普类著作,文风平易通俗,考据扎实周详。

作者娓娓讲述,层层揭秘:数百万年前,猿人开始使用双腿、直立行走,但是,这些古人类统统都湮灭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说距今7~10万年左右的智人才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祖先,他们是怎样把遗传因子遍洒在世界各地的呢?作品从古人类的生活讲起,然后是现代人类的诞生、走出非洲的智人,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史。该书破除了一些错误的印象,描摹了无字时代的人类社会的面貌,让我们的崇古之情更有了落实之处。

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渐渐浮现眼前。作者带领我们追踪智人走出非洲、踏遍各地的足迹。基因研究逐渐还原了各个族群的人类在何时,以及如何生成各自体质特征的过程,分析这些特征的内涵,讲述不同族群的混合与变异的过程。我们得以了解过去真正发生的事情与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之间的差异,重新建构接近真相的古代史,理解人类这种生物的来龙去脉。

基因研究也许会打击一些人的自尊心,比如,曾经以身为雅利安人自傲的德国人,事实上,雅利安人种的基因排序大约80%与被他们贬低的东欧人和犹太人相同。基因研究也告诉我们,山顶洞人、元谋人等中华大地上的古人类已经由于气候等原因消亡了,他们并不是中华民族的人类始祖。由于气候和食物缺失,现代智人走出了非洲,开始了他们的全球征程,我们中国人也是其中的分支之一。

作品详细呈现了沿着海岸线行走与从内陆沙漠草原地带突进的两支智人队伍的行程,他们渐渐演化成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作品后半部分集中描绘中国古代史,讲述二里头文化、良渚文化等古代遗址的特征,讲述夏商周直至汉代的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的关系,以及这些少数民族部落东突西进所带动的历史格局的动荡变化,还有羌族、百越、台湾高山族等民族与汉族的血缘关系,作者还讲述了粟黍菽等谷物种植、牛羊马等家畜驯养对于人类聚居生活的影响等内容,这是最早的中国,我们祖先的家国。

这个过程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生物基因进化是遵循达尔文“适者生存”原理的,而文化基因进化遵循的是类似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原理。不同族群之间的DNA排序显示了地球上的现在的人类都来自同一个老祖宗,只是在后来的自然环境状态里发展出了更适于生存的特别的基因链,但是,联结我们的更深层的情感,一定是累代传承的文化基因,这是构建了每个族群强大凝聚力的文化之根。

基因研究是一项技术,这项技术用于考古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清晰的证据。藏在我们的DNA之内的是一部浩瀚而纷繁复杂的历史记录,它需要全人类的共同书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