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白板读后感锦集

白板读后感锦集

《白板》是一本由[美] 史蒂芬·平克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9.90元,页数:5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板》读后感(一):大脑的后续性

以前人们会问 :ghost in the shell ,机器中的幽灵是否真的存在?这个问题提好比现在的人们在问机器人会有灵魂吗?好像这个问题就问错了方式。

人类后天的学习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大脑的生长,一个人类婴儿在母亲腹中6个月时,大脑已经成形,但在出生后第三年(即2周岁),脑神经突出的生长达到顶峰后开始趋向较为稳定趋向性生长方式,可仍然在继续,也可以说大脑是个一边生长一边在该如何生长而做出变化的器官。

《白板》读后感(二):对比《白板》《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阅读笔记

1. 我确实得到认识上的突破:我本来就微不足道;

2.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真正的信仰者可能比玩世不恭的实际操纵者更加危险,后者可能会寻求达成交易,而前者会坚持到最后—把整个世界拖下水;

3. 就跟没人说得明白量子理论一样,平克也没完全确定“人性”是啥,他在左边这本书里主要目的是为了解放人性,右边这本书里是在寻求同盟者,从人类学角度。这中间最大的变化他结婚了,第三次。

4. 人性也许就像一个人的影子,你会攻击别人,别人也会攻击你。这个影子离真理越近,影子越小,离真理越远,阴影越大。其实影子和你本身有共同的价值观,分歧发生时,比较客观的处理方法是选择强调哪一种,并尽快达成一致;

5. 否认人性是不对的,偏见只不过是因为人把价值看成了命运的赌注。但好在大脑进化实际上是相当慢的,先天具有的界定问题的方式是会进化的(靠工具)。所以我们要不停的付出艰苦努力。

《白板》读后感(三):“连接”是改变大脑的重要原因

“连接”是改变大脑的重要原因。

观念的连接形成了人的思想。平克在《白板》中提到,观念彼此连接,形成知识和记忆的组合。让人从一个观念联想到另一个观念。信念和记忆都是信息的集合,如同数据库的资料一样,只不过他们存在于行为模式和大脑结构中。我们的阅读,往往是把书本提取成为一个框架,然后是补充关键词或者标签的过程。读完一本书之后,书中的知识点与大脑中的其它知识发生了连接。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储存和记忆非常方便,而精确地收集、整理和检索信息,是人类利用人工智能增强认知能力的必由之路。

观念的连接创造了艺术。平克认为,文化是高雅的娱乐,是使我们能够生存、繁荣并延续血统的一种独特设计构造。人类是认识运用知识并相互合作的物种,文化这种形式应运而生。而威尔逊在《知识大融通》中提出:艺术反映人性,建立在人类心灵的物质过程上,直接导向基本的元素或者标签。这些元素是人类共有的,比如基本的几个符号。艺术表达人性中的外遗传法则,能引起大脑的情绪反应,连接人的不同记忆。流传久远的作品都是反映人类的共性。我们的绘画试图表达的是人性,这也是艺术作品打动人的地方。人体解剖和艺术的结合也会带来巨大的震撼。Ted公开课有这样的演讲,带来一种奇特的生物学震撼。

思想、图像、音乐都可以拆解为相对等的元素,在大脑里连接,产生奇妙的结果。

《白板》读后感(四):常量与变量

书名《白板》,咋看以为白板是作者的核心观点,细看英文标题方知"白板"是作者的最大靶子,书中火力全开,驳斥了这种过时的学说,顺便把"高贵的野蛮人"和"机器中的幽灵"学说批判了一番。

梳理白板说的前世今生,作者认为现代生物学、进化心理、遗传心理的各种证据均已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白板说的谬误。然而现代社会的各类阶层,从政客到媒体到学术界,此说依然长盛不衰。究其原因,与其说是人性论的学术争论,更多的是为维护现有社会持续格局的无奈之举。

人性的学说,不管是我天朝还是所谓的欧美发达国家,无论是几千年前的还是21世纪的今天,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道德的色彩。人性论是众多政治哲学、学术思想、道德行为的逻辑起点,或者说被某些学说当做了道德与政治大厦的基石。

例如:白板说的风行被现代民主平权运动采纳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人性(包括性格、智力等方方面面)是白板一块,初始默认值都是0,所以人是生而平等的,不论种族、不论阶层、不论地域、不论性别。于此,反对白板说就是反对平权,就是种族主义,就是男权至少。白板说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对其学术思考与争论都已经变成了一种政治不正确。

"高贵的野蛮人"理论与我朝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基本属于同一种思想。性善论的崇尚赤子之心,高贵野蛮人追寻原始社会的道德。这种理论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人性中的暴力好斗。

《白板》读后感(五):生而不同

和道格拉斯亚当斯看完进化论的反应大致一样。(当时他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实在想不起来了)

白板理论和它衍生出来的市场营销话术、公共政策、社会舆论,是对大多数人的折磨,但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用生物学、行为遗传学、认知神经科学去对抗它的压迫。

“这种反生活、反人类的抽象理论,否定了我们共有的人性、与生俱来的兴趣和个人喜好。”

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人类自由和行动的多样性源于我们所具有的复杂的生物学构造,而非某种单一的构造”。

承认头脑的局限(局限到它能像卷心菜一样被承重,又固执地无法做好很多事情),也承认它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基于个人偏好、遗传、潜在的基因突变和环境诱导)。

就像《十三级台阶》、《恶意》、《刺杀骑士团长》中的主角,都会有人性里残忍又执拗的一面,作家直勾勾地把这一切都写出来,又在这之上构造真实的、符合逻辑的情节。

(《十三级台阶》可以算是典范了,本就带着恶意的杀人犯少年,如何带着恶意救赎?世代相传的暴戾有怎样毁灭性的后果、以及他们如何毁灭自己?虽然是很简单的推理故事,但可以解读的角度太多了,应该是平克说的,可以从人文和科学角度一起解读的小故事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