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命的逆袭读后感摘抄

生命的逆袭读后感摘抄

《生命的逆袭》是一本由[日]福冈伸一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逆袭》读后感(一):生物学家眼中那些有趣的生物小故事

因为职业原因,很喜欢找一些生物相关的书籍来看,看的时候总是会想着是否能将书中的某个点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但是大部分科普书籍,都比较枯燥乏味,介绍知识偏多,很少有很生动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点。这本书是生物学家福冈伸一结合自己的生活以及研究经历,为大家讲述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

第一章从一个昆虫少年开始讲起,落脚到学习生物需要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拓扑逻辑的思维能力,正如书中说的“生物学家本不是分解大自然的人,而应该是热爱自然的人,应该是一位自然主义者才对。” 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就会对身边很多小事情感到好奇,从而展开联想,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第二章用了好几个小故事,讲述了身边的小科学,比如说会发光的萤火虫,喜欢光线的昆虫,关于螳螂的谜题……这些其实都是在身边会见到的,主要看是否有探索之心,想要去挖掘这个现象背后的故事。很适合给孩子开阔思维,培养兴趣。

第三章是颇有争议的一章,其实作者只是描述了自然界中跟性别相关的几个尝试或者说是发现,并没有过多的性别歧视,就如同自私的基因一书里说的,现在我们很多的性状其实都是因为基因本身自私的希望能将自己传递到下一代身上而进化出来的,所以并没有针对性别,只能说是因为男女本身的性别差异,导致了会有些不公平,但是也希望大家能放平心态,辩证的去看待这些话题,而不是一说到性别,就是女拳。

第四章除去几个有意思的现象外,还重点说到了现在比较火的iPS细胞,通过这个解释了人体细胞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可以说是给作为教师的我一些关于如何引入细胞这一章的启发。

第五章看标题就知道主要说的是人类,通过人类的进化发展以及和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讲述了人类这个物种的存在,也正呼应了开始作者表达的观点“人类自认站在了进化的顶点而自鸣得意 事实却并非如此”。

整本书还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伏笔,就是“一幅很有名的画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也就是介绍里所说的,生物如何和艺术相关联,具体这幅画和生物是怎么联系的,那需要大家自己看完这本书才知道了!

《生命的逆袭》读后感(二):小生物,大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已两年多了,在这种被严格管控,有时甚至被隔离的疫情常态化防控日子里,我们的出行减少了,居家的日子增加了,静下心来思考生命的机会也增加了。人与动物,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相互排斥?各自为政?亦或是相伴相生?

日本生物学家福冈伸一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用生物学家的视角,把生活中、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记录下来,形成了这本小册子《生命的逆袭:生物学家眼中的生命奥秘》。

书中的文章本是为周刊《AREA》生物学专栏所撰写的,所以每一篇都短小精悍,适合对生物学知识感兴趣的读者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消遣。也因为是写给普通大众,所以内容以科普为主,虽然涉及到自然、艺术、教育、化学、文化、物理、公共卫生等知识,但却并不高深难懂,更多的是作者对于生活、生命、生物现象的解读和思考。如果读者也是细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的人,一定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自然界是神奇而伟大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用它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物种,这些物种从外形设计到内部构造,从生存环境到生活方式,都各不相同。正是多样性的物种让大自然变得多姿多彩,内涵丰富。

生命是值得尊敬的,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命体都在努力生存、繁衍,它们的生存逻辑让高高在上的人类都惊叹不已。鱼通过鱼鳃里的盐细胞将海水中的盐分排出体外,从而获得淡水补给;肝脏摄取身体中的营养物质,制造能量,储存多余的营养物质,维持人体运转;蚊子吸血的精细神奇,让人类最先进的科技都望尘莫及;贝壳的圆锥形壳子是以等角运动的原理长成的……

在最大限度地生存方面,动物生存智慧一点都不输给人类。鸟会耐心等待蝴蝶幼虫长得足够肥美、营养充足以后才将其一网打尽;科莫多巨蜥甚至会主动出击,再耐心等待,直到自己体型几倍的目标水牛变得虚弱之后,才发起最后的致命一击。

作者以生物学家的敏锐视角,饱含人文关怀的笔触,引导我们去关注生命,关注当下。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中太久了,以至于对我们的来处变得遥远而陌生,我们过于追求结果的好坏而忽视了过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讲效率,机械化水平高,却很少有机会停下来享受过程,感受身边的美好。

是时候改变了!

《生命的逆袭》读后感(三):生命的奥秘需要深入探究,而非用旧观点来推出结论

生命的奥秘需要深入观察和了解,才能揭示。

在生命的逆袭这本书中 ,从一个热爱昆虫的少年开始探索生物世界开始,描述了生命和艺术美学的关联性,用深入浅出的话语来介绍一些生物的相关特性。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生物学入门科普书籍,这是我读了书中前两章后,得出的结论。

然而我读到第三章,我特别后悔结论下的太早。

作者以生物学之名,明里暗里裹挟着他个人对于女性的贬低的观点。

作者先提出了日本某些人赞同的老妖婆假说,这个假说提出女性丧失生育能力后便无任何用处的观点,然后再提出老奶奶假说,他认为不仅要生育下一代,还要照顾再下一代,这样才算是完成了任务。

而这两个假说,都有一个隐含的前提,是女性价值在于生育和对人类繁衍起作用,在这个前提下,女性的其他价值全部不存在,唯有生育和繁衍才是女性生存的使命。

在这里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扇窗户,大家一定不允许,但是如果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这两个假说的本质上都是贬低女性,把女性当成生育和繁衍的机器,不过是前者类似于拆屋顶,后者类比开窗,而后者从中做出了调和,人们就能接受了。

原来先生的这句话,不止能用来形容中国人。

这个逻辑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个逻辑里,雌性的存在价值是生育,所以毋庸置疑,雌性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照顾;而雄性因为在繁衍上没有价值,所以他得找价值,最终他做出了很多好的结果。

这个逻辑,槽点满满。既然作者都把雄性和雌性的范围限定在人类的男女身上,那我也就男性和女性来谈谈我的看法。第一点,男性好像把人类的繁衍重任给到了女性身上,他只需要提供一颗精子,之后孩子的成长好像和他无关,所以他就要从外在世界寻找价值。难道这个男性的后代的基因里就没有延续着他的基因吗?他难道不需要为他的后代的成长负责了吗?

第二点,不可否认,男性在历史中是获得了很多成就,然而,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女性权利近乎为零的现实,话语权在男性手上,女性不能出去抛头露面,不能接受教育,她只能被圈养在男性的后院里,得取悦男性才能活得好,还得跟一群女人向某一个位高权重得男性争宠献媚。男性不准女性发挥除了繁衍的价值,把女性变成圈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然后,男性们去探索世界,在历史书上写下他们的所谓的辉煌往事,这些辉煌建立在女性的绝望和痛苦上。

在这本书里,尤其是第三章,很多地方都充斥着对于女性的不尊重,在这里就无须费笔墨去描述了。

最后,只说一句话,作者虽然是生物学家,但我在这本书中没有看出作者客观严谨的科学素养,即便这只是一本入门科普书籍,也应该需要一些正常的逻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