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慢食读后感1000字

慢食读后感1000字

《慢食》是一本由谢忠道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99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慢食》读后感(一):还没有看过

看后再评,但先支持一下。

慢食是健康生活方式,

从现在开始学习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里发表,这是什么意思???

评论有字数限制了???

如果评论涉及电影和小说的结局和关键情节,请勾选“有关键情节透露”。豆瓣将显示提示,以免没有看过的人扫兴

《慢食》读后感(二):谢忠道 新书 《慢食之后》出版!

“胃口是最好的食物。没了胃口,再美味的食物都叫人食之无味,于是食欲的养成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更需要一点智慧和理性。”

《慢食之后》,从一个非美食的角度关注生活,思索教育,探索全新的饮食观。

三联出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535401/

《慢食》读后感(三):还不错

这本书的书名或许比内容更吸引人。

慢食这个口号代表了一种饮食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使“爱吃”有别于“饕餮”。这一点,相信大多数人是同意,同时又是无心无力去身体力行的。惟其如此,我们更想看看有没有人体会到了一种让我们认同,并且能运用到生活中来的饮食习惯、品尝习惯、乃至思维习惯。

作者的慢食,谈的是欧式的慢食,尤其是法国菜的饮食趣味,从这一点看,不枉看了一遍。然而作为被慢食口号吸引去看这本书的我来讲,此书与其说在指导我的慢食渴望,毋宁说是在谈法国人是如何保证他们的慢食习惯的。于是,失望也是难免的了。

《慢食》读后感(四):慢食

作者强调“慢食”,慢的不仅仅是食的速度,更在过程中体会厨师的努力、食材的搭配、各种餐酒组合的用心良苦——被美食指南间接迫害自杀的法国大厨、被味精蚕食扼杀的伟大中国菜、调料包糊弄舌头的工业口味、逐渐逝去的台湾本味、不懂西餐的国人百般洋相、被大众忽略却埋身油腻后厨一生的厨师名氏、精心体贴悄无声息的侍餐文化、无奈无厘头的诡谲创意菜……

美食,是享受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味蕾是心的外延,用“心”,才是作者真正想告诉读者知道的吧。

《慢食》读后感(五):饮食——味道之外

震撼。欣慰。感动。无奈。自惭形秽。感叹。忧虑。这是我看完谢忠道这本《慢食》后的感受。

第一次三个小时都埋在一本书里,以至于都错过了例行的跑步时间。

这本书不是一般的饮食书,没有太多形容美食的华丽词藻,像是一席 淡淡的谈话,说出了谢先生对饮食和文化的思考。读完不禁颇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哀伤。

最发我深省的一段是:

一个月前我去了一趟北非的摩洛哥。我带的城市Agadir是个渔港,差不多所有的指南和当地导游都说这个港口城市没有一家地道的摩洛哥餐厅,美食上乏善可陈,卫生条件脏乱无比。然而,我却在他们的传统集市里,挤在一堆衣着褴褛的摩洛哥苦力船夫中间用手抓着吃烤沙丁鱼——我生平吃过最美味的沙丁鱼,鲜嫩甜美,每一块鱼肉都饱含海洋的天然滋味……

但是再好吃的沙丁鱼都不足以让摩洛哥食物成为一个精致的伟大的美食文化,就像——容我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再好吃的鸡鸭羊猪都不足以成为伟大的美食文化,即使价值连城的二头鲍或是人间难得的鱼翅燕窝也不行。我越来越相信美味不是美食文化的唯一条件,光是能够做出好吃的东西是不够的,太多有形无形的条件在食物端上来之前、同时、之后都很重要,甚至,在整个文化里,周边的外在条件比饮食本身这个动作更重要。 [引用自P192]

饮食不单单只是食物,而是一个人对感觉和生活的思考与体会,一个民族对传统和文化的缩影与意识形态总结。我们凭什么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菜系,让我实在是震撼与羞愧。我们有资格有潜力配上这样的形容,但是我们却没有好好做到。如今,我们是否可以放下饮食上天朝上国的心态,反思在品质和精神上的作为,最重要的是,缺乏对本源和传统的敬畏。中华文化五千年,我们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探寻却弃掷逦迤。

但是,值得欣慰和感动的是,已经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我不免深深地感到任重而道远,毕竟这个世界还是用户导向的,对食物本源和民族饮食传统的追求对食客的品味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食客的的品味和对饮食的思考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厨师的料理便没有意义也没有动力,正如伯牙子期那样不可分离。

搬自我的博客: immangowu.lofter.com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