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绝佳时间》读后感摘抄

《绝佳时间》读后感摘抄

《绝佳时间》是一本由[英] 罗素·福斯特著作,海峡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绝佳时间》读后感(一):把握好“绝佳时间”,让事情事半功倍

24小时=1440分钟=86400妙=一整天,每个人都是这样一天一天走过来的,只是有的人收获了很多,有的人不仅什么也没干成,还丢了健康,成为一个病人。那么,如何利用生物钟让自己活得更健康、更有收获呢?《绝佳时间》给出了很好的解答。

这本书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罗素·福斯特,他既是牛津大学神经科学的教授,也是一位广受赞誉的科学家,还是英国皇家学会期刊《界面焦点》的主编。

这本书是罗素·福斯特40年的研究成果,从睡眠、锻炼到进食,以及服药,作者都给出了全面而实用性的建议。可以说,是一本很好的健康指导丛书,也是生活指导丛书。

01,给运动者的建议——生物钟告诉我们最佳运动时间时间是下午和傍晚。这个世界上的人,如果没有形形色色的人,就不会有那么多故事,也不会有人高兴有人愁。有的人勤劳,有的人懒惰,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喜动。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那么就要知道什么时候适合运动,什么时候不适合运动。

适合运动的最佳时间是下午和傍晚。因为这两个时间。人们的肌肉力量能达到高峰,而且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也会达到高峰。如果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运动,不仅对健康很有帮助,而且还能减肥,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消耗的热量比早晨要多百分之十。

相反,早晨人体的生物钟处于最低潮的时间,而且早上人的体温相对而言比较低,而且脉搏跳动比较慢,如果这个时候运动,尤其是进行剧烈运动,很可能身体还没苏醒过来,往往不太适应。所以,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02.人为什么要睡觉?“唉呀,我好困呀,快让我睡一会!”你是不是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好像不睡觉就不能活了的感觉。但事实上,老不睡觉,还真能困死。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生命都以24小时为周期进行活动和生存。而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我们都生活在24小时自转一周的星球上。

无论是白天活动的昼行动物,还是晚上活动的夜行动物,都需要一个时间段来活动,另一个时间段来休息。在休息的时间段即使不休息,“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睡眠不仅能激活那些细胞,还能把大脑活动产生的有毒产物排除去。简单来说,睡眠期间身体会执行众多基本生理机能,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其实换句话说是这个意思,睡眠不好会带来许多问题。

总之,这本书告诉我们,无论是睡觉、运动,还是吃饭、服药都有一个绝佳的时间。如果我们在这个绝佳的时间里做对事情,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绝佳时间》读后感(二):生命的时机

这本书的英文叫Life Time,生命时间。这个名字把这本书的主旨总结得很好——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儿对于健康和生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且不限于睡眠障碍、高血压糖尿病自体免疫疾病等等跟代谢相关的健康问题以及其他看似跟节律无关但其实都有关的疾病。甚至连遵医嘱服药这件事,在不同时间吃不同的药都可能对药效有很大影响。

在这本书里,读者能找到三种内容。第一,生物钟(昼夜节律)科普;第二,关于睡眠和节律如何从方方面面(比如上面举的例子)影响健康的科普和建议;第三,作者的可可爱爱爆笑碎碎念。(书后还有一些关于睡眠和节律的自测量表。)

其实关于睡眠和生物节律的科普我读过好几本了,比如英国睡眠科医生写的《脑子不会好好睡》就是睡眠门诊的神经内科医生遇到的各种奇怪的临床案例,梦游、中邪一样的鬼压床都有,很能满足好奇心。又如神经学家写的《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基本上一网打尽了跟睡眠相关的科普和研究、除了用睡眠剥夺的可怕健康后果吓死你之外、还提供了不少改善睡眠的建议。

相比之下,这本《绝佳时间》在科普上更为全面和沉稳,替我补上了不少我之前没有深究的原理方面的知识漏洞,比如生物钟在分子层面上的运作原理:

视觉和光照对于建立和调节人的昼夜节律非常重要,这一点我早有所闻,但却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知识对于日常生活有什么指导性作用,直到本书作者引导我思考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尤其是新生儿,以及老人院中罹患阿尔茨海默、帕金森和失智症的老人的处境。

健康的婴儿经常被照护者抱到户外晒太阳,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也常常在冬日的户外享受阳光,但对于失去自理能力、被置于医疗监护之中的婴儿和老人,我们似乎常常忘记阳光/黑暗的剥夺会对他们的生物节律、以及生物节律影响着的诸多健康问题(从感染的恢复到代谢是否紊乱)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看似不需要阳光或黑暗的弱势的人也许更需要我们关注和捍卫他们获得理想生物节律的权利:

除了科普之外,作者时不时在沉稳的科普之外冷不丁来一句碎碎念,真实可爱到爆炸。作为一个今天已经功成名就、著作等身的科研泰斗,他讲到当年他提出新的假说却在学术会议上被众多前辈怼的经历,仍然忍不住委屈。说到当时没有人相信他提出的新假说、因而申请不到研究经费,搞得他有阵子天天买彩票、幻想着中了彩票就可以搞科研证明自己的假说是对的,个中辛酸和委屈也让人非常唏嘘和共情——世界原就是一个草台班子,要做成一点点事,总是很难很艰辛也很委屈。

《绝佳时间》读后感(三):一身班味的打工人,如何才能找回生活的秩序感?

睡眠与昼夜节律是两个相互联系、彼此制衡的系统,是大部分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基础。跟它们对着干,结果必定是身心俱损。

每年年底,都是打工人最痛苦的一段时间。

不仅要面临各类总结、年度考核等工作上的压力,还要和冬季的寒冷天气、昼短夜长作斗争。时间久了,身体很难不出现问题,班味儿越来越重。

如何才能重建生活的秩序感,睡得更香、精力更充沛呢?来自牛津大学的罗素·福斯特教授用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写成了这本「未读·生活家」重磅新书《绝佳时间》,从睡觉、运动、吃饭、服药等各个细节”彻底改变“你的生活!

虽然“班味儿”这个词今年才流行起来,但身为打工人,你的身体状态可能早就一年不如一年。面容憔悴、腰酸背痛已是工作日常态,即使打扮再精致,都掩盖不住身体的疲惫。年度体检更是大型扫雷现场,拿到报告总有几项指标格外刺眼。

长期的睡眠问题和昼夜节律失衡已经使你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也难怪前阵子万圣节最好的cos,是本色出演的打工人们。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超过3亿人有睡眠障碍,近3/4的人有过睡眠困扰,年轻人熬夜多,有近七成的年轻人23点以后才会睡觉,失眠的发生率超过三成。

在《绝佳时间》里,作者罗素·福斯特指出:

一项研究要求数名健康男性连续6个晚上每晚仅睡4个小时,6天后这些受试者的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这会不断增加我们的社会心理压力,对情绪、认知和生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睡眠及昼夜节律紊乱对人类生理机能的影响

久而久之,你身上的班味儿,便怎么都消除不掉了。

你可能会觉得只要不工作,班味儿就会减退。

但实际上,一到周末和假期,你都极易陷入嗜睡状态,白天昏昏沉沉,做事无精打采,即使一躺就是一天,也还是很累。

这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在意这些可以自由支配的宝贵时间,习惯了将日常活动推到晚上,于是在天黑后长时间工作、锻炼和社交,随意安排吃饭、睡觉、运动,忽略了身体仍受24小时生物钟支配这一客观事实。

或许你会觉得,24小时生物钟这件事,太过时了吧!

其实不然,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授予了昼夜节律方面的研究发现。

杰弗里·C.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W.扬(Michael W. Young),揭示了每个人体内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不只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其他生命都为适应地球相对稳定、节律分明的自转而进化出了一套身体内的运转规律。

我们需要白天三餐、深夜睡觉,体内的褪黑素、生长激素、认知能力等影响身体健康的生理机能也在一天内起伏变化。

24小时的生物钟,早就刻在了我们的DNA里。

工业社会以来,大自然的昼夜周期被电灯、空调打破。连轴转的工作让我们无法感知机体内部的运转,长期处于室内也让我们忽略了昼夜和季节的变化。

当我们身体总是出现不健康的症状,甚至很难再睡一个好觉的时候,或许才明白过来:我们一直是在“逆天而行”,生物钟的紊乱从根本上造成了人们生活的倦怠感。

只有顺应生物钟,找回身体的自然节奏,才能重建生活的秩序。

在《绝佳时间》中,罗素·福斯特从“什么是生物钟”“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出发,引导我们思考长期以来我们与生物钟作对的错误做法,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生物钟,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生物钟。

他从白天应该做什么、睡前可以做什么、如何把卧室变得适宜睡眠、上床后该做什么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睡眠方面的实用性建议,还针对进食、锻炼到服药等生活细节,提醒大家那些习以为常的健康误区,比如“每天一定要睡够8小时”“早起锻炼身体好”……

罗素·福斯特依据最新研究,给出了他的“绝佳时间”规划:

1.睡眠:尽可能接受清晨光照,避免在下午和晚上喝咖啡因饮料,睡前2小时减少光照,并在睡前30分钟停用电子设备;

2. 工作:上午10点,是人认知能力最高的时间段,工作效率相应也最高;

3. 锻炼:下午4点到6点,代谢率和肌肉力量达到峰值,是一天中最佳的锻炼时间;

4. 饮食:夜间吃大餐容易出现葡萄糖不耐受、糖尿病、肥胖症等风险,因此最好在下午6点前吃完全天最后一餐。

罗素·福斯特是牛津大学神经科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现任牛津大学纳菲尔德眼科实验室主任,睡眠与昼夜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自2018年以来,他还一直担任英国皇家学会期刊《界面焦点》的主编。

他的TED演讲《我们为什么要睡觉》有850万次浏览量。

在这位世界领先的昼夜神经科学专家的启示性指南中,你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饮食、睡眠时间,并找到最适宜锻炼、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形成自己的生物钟,事半功倍收获健康。

2023年即将过去,在即将开始各类盘点、总结的同时,也别忽略了对身体健康的修复。

万物有时,只有顺应生物钟,顺应身体需求,才能在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收获健康、高效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