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锦集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锦集

《有效的管理者》是一本由彼得·杜拉克 / 德鲁克著作,求实出版社出版的186图书,本书定价:0.98,页数:19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一):德鲁克与AI

想给德鲁克的作品写读后感真的很难,一方面,他的文字都是很简单的,没有太多渲染,以至于读起来没有丝毫的起伏,更不要谈情节了。另一方面,德鲁克的任何一段文字之后的几十年间,都被解读的太多次了,会让人感觉,后世原要比德鲁克高明。

比如书中第四章《发挥人之所长》非常清楚表述了“管理者要学会扬长,却不是一味的蔽短”;而所谓的“长板理论”却是在2015年之后才似乎被人们觉察的。

也有些内容却是发人深省的,比如在描述决策的诸多要素的时候,德鲁克要求管理者要向前看、向外看,而不是简单的反思、停滞般的反省。这些训教听起来似乎有些空洞,但在做了十年的管理后,发现太多会议、复盘都只是在原地踏步,而对未来没有丝毫的指导。

作为二十年后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父一辈作品,这本书里的太多原则概括理论都似乎是与实际脱节的,但在最后涉及计算机与决策的内容中,尽管德鲁克无法预知AI技术可能在未来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但他却意识到,单纯的依赖技术而脱离现实,会造成管理真空。

对于德鲁克,个人始终认为,一位出生于110年前的老人、在半个世纪前提出的见解,至今仍是太多企业问题的解决思路,那么,这些见解就趋近于真理,这位老人一定是位智者。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二):有效的管理者

德鲁克较早的一本著作,如何成为一名管理者,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字字珠玑的一本好书,通过丰富的实际案例来阐述作为管理者的必备的几个技能---时间管理、定义问题、有效决策等。管理者强调系统性及对整个组织的全局性把控。记录事件、安排时间和集中时间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最大的收货,读经典的好处是,有着系统的知识结构,现在的市面上参差不齐的书目众多,读这些书时可以一扫而过。而是强化坚持,要么行动要不不行动,而不能半途而废。

书摘:

1、要知道时间是怎么样用的,并从而努力去掌握时间,必须先记录时间。

2、时间浪费的原因:1、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造成的时间浪费。2、人浮于事,造成时间浪费。3、组织不健全,浪费时间的另一个常见原因--会议太多。会议太多,说明工作结构不合理,组织建制不当。不能把信息传给所需要的人。4、信息失灵。

3、重视贡献,才能转移注意力,使他不局限与自己的专业,某种技能,自己的部门,而是注意整体工作。

4、重视关系本身,为有效的人事关系提供了四项基本要求:交流信息,配合工作,自我发展。培养别人。

5、管理中的任务是集中利用所有个人的优点、长处、和愿望,使其在整体工作中发生乘积的效果。

6、有效的管理者集中使用力量---集中使用他们自己的以及组织的时间和精力---每次做一件事,并集中力量做重要的事。

7、决策要点:1)、定义问题,是一个一般性问题还是特殊性问题;2)、对决策要达到的要求必须有明确的了解。决策必须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决策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是什么?应满足什么条件?“边界条件。3)、人们在做决策时,最后总有所妥协让步,所以开始时必须明确什么是对的,而不是什么能被接受。。如果人们连什么是能达到母的和满足边界条件的要求的决策都不知道,那他们就不可能区分正确和错误的妥协,最终会做出错误的妥协。4)、第四个主要要素,是把决策转化为行动。只有在开始制定决策时,就把实施决策的行动措施考虑进去,决策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决策转变成行动,要求明确地回答一下几个问题:1)、谁应了解此项决策?应采取什么行动?谁去采取行动?行动应是什么样的,以便执行人能将其付诸实施?、决策中还必须包括反馈措施,以便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对决策的预期目标进行检查。决策是由人制定的,而人总是难免会有错误,至多只能在短时间内不犯错误。即使是最好的决策,也很可能有错误,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最后也会过时。

8、要么行动,要么不行动,不能半途而废。如医生做手术,要么开刀,要么不开刀,不能只做一半手术。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三):成为有效管理者的方法

每次看书的时候,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书的出版时间,对比我自己的思想离作者思想的时间差。我读这本书是1985年11月1日出版的,我还没出生,中国市场经济估计也就刚刚起步。通过看前言和第一章,我就决定把这本书要好好读一遍。

从彼得•德鲁克到彼得•F•杜拉拉克。不管是企业需要管理,公共卫生部门需要管理,政府部分需要管理,个人也需要进行管理。这里管理指“卓有成效的管理”。面对信息爆炸,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卓有成效的管理将成为21世纪“社会人”的必修技能。

简单来说,在不考虑外界因素下,如果说企业效率是个人效率相加之和。那企业优先考虑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在同样的时间下,完成的工作量大并且卓有成效。

那如何才能做到卓有成效呢?

这本书第一章第一段就给我当头棒喝。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已经听的不爱听了。“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和知识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有才华的人往往办事最无效!他们没有认识到内在能力只有通过艰苦和系统的工作,才能具有有效性。”“于此相反,每个组织都有一些埋头实干,他们的工作很有成效,很多聪明的人把忙碌当做‘创造力’,而实干者在别人忙碌不堪的时却像龟兔赛跑一样,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前进,并首先到达了目的地。”

而对与知识工作者的有效性的检验同体力劳动者的不同。

管理者可能因为注重内部的管理和忽略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个市场分析人员可能因为研究细枝末节的数据问题而忽视了其本身知识和远见所带来的效益。

人在知识面前是无能的,运筹学开始问世的时候,其中解决运筹问题的药方是掌握62左右的门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而当时开发经理人项目中的任何一门项目都可能让这个人干上一辈子。怎么才能达到有效?在这么多关于有效性标准的问题上,到底什么事有效?怎么才能达到有效?有效性是否可以培养。

答案是Yes。同彼得•德鲁克一样,有效性是可以学习的,且不受性格的影响,不管你是羞怯内敛型,古怪偏执型,外向大方型,小家碧玉型…你都可以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如果性格,知识还有智慧,天赋都不是成为有效管理者的因素,那什么才是呢?

习惯,有效性是后天养成的习惯,是反复实践的结果,就好像乘法口诀表。“6*6=36”的条件反射,直到根深蒂固:

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5种思想习惯:

1. 知道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因为自己掌握的时间有限,利用有限的时间系统的工作;

2. 注重外部作用,注重结果而不是工作本身;

3. 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面,上级优势,下级优势,形势优势,个人优势,团队优势;

4. 集中较少的领域,坚持重点优先的原则;

5. 做出有效的决策,建立在系统之上,是战略而不是战术。

具体的操作还有其他大六部分组成:

一、 掌握你的时间;

二、 我能贡献什么;

三、 发挥人之所长;

四、 需要的事情先做;

五、 决策的诸多要素;

六、 有效的决策;

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这本书的道理都非常浅显,但每一项都需要我们读很多的资料,做很多的学习,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养成习惯。

大师的东西,有的时候不用写的很晦涩,但是他仍然是大师,如何将晦涩的知识正确是传授出去,也是一门技巧。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四):正确的不一定有效,有效的一定正确

读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

这本书的更新版本叫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其实我觉得《有效的管理者》更接近作者的本意,因为全书告诉我们的仅仅是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这本书也贯彻了德鲁克鲜明的管理思想,那就是强调管理的有效性。德鲁克认为管理学是一门实践学科,最重要的是“有效”,而不是“正确”。在中国的企业主中,我认为张瑞敏是最得此条原则真传的人。

我记得2006年的《赢在中国》决赛中,张瑞敏被邀请作为最高级别的评委,在张瑞敏点评之前,大多评委都集中在点评选手的性格、口才、学识、经历等,但张瑞敏却一语道破天机,他认为所谓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口才是健谈还是笨拙,学识是渊博还是粗浅,经历是丰富还是简单都不是最重要的,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管理的有效性,不管什么性格、什么学识、什么口才和什么经历的人,只要他的管理工作是有效的,就可以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这一席话非常朴素,若论这段话的煽动性,远远比不上马云、牛根生的出口成章,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唯独张瑞敏先生的这席话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读《德鲁克日志》,德鲁克先生反复强调管理的“有效性”,而不是“正确性”,我才突然悟到张瑞敏的意之所指。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中表达了非常类似的观点,那就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德鲁克认为没有所谓的“有效个性”,在有效管理者中,个性、知识、兴趣都各不相同,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偏执、有的随和,有的海量、有的滴酒不沾,有的热情、有的冷漠,但所有的成功的管理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备做合乎适宜的事情的能力,这一能力让他们的管理工作具有成效。

我之所以反反复复说了这么多“有效性”这个词,是因为在我所认识的管理者中,很多人都在关注管理的“正确性”,他们盲从成功企业家的作法,迷信管理学理论(尤其是一些易学、国学管理学等狗皮膏药),这些理论和案例从逻辑上是说的通的,也就是说是“正确的”,但这些理论和案例是否真的有效并未有验证。现在市面上管理学书籍泛滥,但真正值得一读的实在不多,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基本都是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从理论上推敲,都很在理,也很具煽动性,但在实践中是否奏效,则不在作者考虑之列。严格来说,只能说是畅销书,而不是严肃的管理学著作。

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就需要考虑几个问题:一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吗?二是,成为有效管理者的基本约束条件是什么?三是,怎么衡量是否是有效管理者?四是,如何做才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吗?德鲁克的回答是肯定的,有效性不取决于人的个性特质,也并不是一种先天的禀赋,而是一种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

成为管理者的基本约束条件是什么呢?是时间。一个管理者,最基本的约束条件是他的时间,时间永远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有效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合理的分配时间。如果一个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批阅没有实质内容的程序性文件,那他的管理工作很难做到有效。那么,一个管理者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什么工作呢?哪些工作是衡量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性工作呢?那就是德鲁克要回答的下一个问题。

如何衡量管理工作是否有效?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管理工作的贡献度,一个管理者,他的工作应该对整个组织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他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工作能够在哪方面做出价值,是否可以提升整个组织的价值。如果一个管理者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得过且过,那么他只会成为工作流程中的一个普通节点,不会做出有贡献的工作。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管理呢?那就是用人所长,且发挥自己的长处。这又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德鲁克一直强调,管理并不是教育,雇主也不是学校,不是要把一个人的短处教育好,而是利用好他的长处。利用一个人的长处,就需要接受一个人的短处,人无完人。我遇到过一个管理者,他曾经做过教师,所以他习惯对员工的长处和短处做出评价,且很多时候上升到道德层面,而不是利用他的长处创造价值,并容忍他的短处,只要这些短处是无害的。所以,可想而知,在他眼里没有合格的员工,员工也不喜欢他,最终大多不欢而散。

随着知识型员工数量的日益增长,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也越来越困难。对于体力劳动者,他的劳动成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起来相对简单,但对于知识型员工,劳动成果很难评价,所以,德鲁克所提出的用人所长、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以及关注贡献度等管理理念解答了管理学界的困惑。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五):提高你的有效性to be efficient

开个头

有效性不等于效率,你可能做一件事情效率很高,但不等于你做事就很有效。

打一个比方吧:妈叫你打酱油,你快速跑到超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买了一袋味精回家。嗯,没错,你很有效率,做事很利索,但是你是不有效的,因为你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南辕北辙。

即便你拥有最高效的团队,就和古时那位拥有最快马车的土豪一样。如果没有朝目标努力,团队效率再高,对于马车而言,跑的再快,也是枉然,毫无有效性。

而人们总是会被其迷惑,对自身感到困惑。为什么我这么聪明,这么努力,为什么没有成果?

“无效的人往往是那些最努力的人”,德鲁克的话就像一针刺破的迷雾般的困惑。“聪明和有效性无关”,“有效性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取”。

《有效的管理者》告诉你怎么做一个有效的人,不局限与管理者。

讲个例子

我们一直都是在抱怨,或者是后悔,自己怎么又花了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的时间,但是自己却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目标,或者是一事无成。

"7点30坐在书桌前,打算,晚上锻炼一下自己的英语写作。写了几个词开始用打开手机,用金山毒霸查字典。嗯,金山毒霸的版本有点旧了吧?打开豌豆荚看看有没新版本,更新一下。嗯,更新一下之后发现,没有多大改变呢,于是开始想尝试一下新的查单词软件。有道字典,不错哦,欧陆字典也还行呢。有没有什么别的学习英语的软件尝试一下呢,扇贝听力据说很神奇,试一下吧。......好累啊,手机看久了真不舒服,起来运动一下,看一下时间几点了?我去,都8点24了,自己刚才在干嘛啊?不行,赶紧写作文。嗯,写,写了几分钟,一直很焦躁,开始抖腿,越抖越烦躁。唉,还是休息一下吧,去找点吃的。嗯,曲奇不错,光吃怎么可以,边看电视边会更有效率。哇,跑男很好看哎,看一会......怎么就10点了,不行,我要敢在睡前把作文写完,嗯。写一会,好困哦,今晚还要刷牙,头发脏了,又想洗澡,好纠结。我先去打开热水器,嗯,回来继续写。......哇,终于写完了,才10点30,好好洗个澡......11点30了,嗯,头发还没干,自然干吧,玩会手机。......卧槽12点40了,赶紧睡!“

好的,时间回流,并学习德鲁克的有效理念

”嗯,7点30开始写作文,考试大概30分钟吧,平时训练大概25分钟写完,好,规定25分钟,开始。......有单词不会也没办法,当考试对待,先旁边列出来,等一下再查哦......7点48,嗯,写完了,读一读,改一些错误......7点50,嗯,把那些刚才不会写的单词查一下......7点52,ok,练习结束,休息几分钟,对了今晚应该洗个澡嘿,开个热水器,吃点曲奇放松一下......8点10分了,再写一篇........8点38,写完了,嗯,今晚任务完成,达到自己的目标-两篇作文。做些基础的运动,洗热水澡,然后愉快地看电视,刷豆瓣。嗯,要在10点50睡觉“

扯下淡

其实我们心里都有关于有效性的概念,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没有做到。往往是直到自己因为无效受到了重大的损失,才开始反思。(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很难把别人的劝告放在眼里,而自己曾经吃过亏的经验却牢记于心。)

当然看一本书,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当然不像想浏览小说那样(笔者翻小说飞快..),而是认真地读,做笔记,分析,思考。花了很大地代价来学习,绝对比你刷微博看到的心灵鸡汤要记忆深刻(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更加能够被你的大脑所掌握。

有效性,管理,还有什么经验,读者自己可以在书中找答案。如果不想读,我也无可奉告,因为书中唯一传达的一个理念就是:有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