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读后感摘抄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读后感摘抄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是一本由蔡恒平(王怜花)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22-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读后感(一):解读村上君

村上春树的作品读了大概有三十部左右,其书写谱系十分繁杂,既有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刺杀骑士团长》)、短篇小说(《东京奇谭集》《电视人》),又有杂文(《爱吃沙拉的狮子》《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游记(《远方的鼓声》《雨天 炎天》《边境 近境》)、随笔(《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访谈(《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最近读的村上君的作品是《第一人称单数》,当时就感觉到村上春树的写作特点已经固定成型,或者说越来越沉溺于自身的舒适区了。村上作品中现实与虚幻的交叉重叠,使得故事穿梭于存在与虚无之间,行走在实在与梦境的边缘,这就是彻底的村上风格,纯粹的村上故事,其元素多为爵士乐、养乐多、无趣的对话、漂浮的桥段、偶然的邂逅或上床、突然的消失或死亡······。

蔡恒平老师的《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是一部专门介绍村上春树作品的书籍。作为村上高度发烧友,作者将村上作品的七种武器概括如下:选择大事件为时代背景、爱与死、性、酒、音乐与文学、特殊变故或灵异事件、文学气质的日常生活。为了精准诠释这七种武器,作者特地选取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作为佐证,如《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海边的卡夫卡》《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等。

这本书的写作,正如作者所说,主要从三点展开,“村上人物的命运,生活的可能性,村上文学的美学和技术,文学的可能性;互文阅读:村上自己各部作品之间的互文,村上作品与其他作家作品的互文”。这三点也可以说是抓住了村上文学的精髓,从其自然延伸开来,自然有许多观点可以输出,许多见解可以表达。

不过,阅读村上越来越多的作品,先是越来越喜欢,而后越来越失望。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村上一直在“苦咖啡文学”中原地踏步,所有作品重复着同一个故事,只不过是变换了人物、时空与情节;也许是我愈加青睐富有重量、饱含质感的严肃文学,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供需沟壑愈加纵深了。但不管如何,高产的村上君,只要每出一部新作,我必然都会阅读的。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读后感(二):有七种武器的村上春树为何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

说起村上春树,这位著名日本作家算是我日本文学的启蒙人了。最早开始看日本文学作品就是他的《ノルウェーの森》,而且这本书早在70-80年代就引进中国了,连我老爸都曾看过这本书,有种奇妙的联动,只是他已经把故事情节全部忘完了。

本书通过分析村上春树的14部作品,以此总结出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 这七种武器分别是: 1.选择大事件时代背景 2.爱与死 3.性 4.酒 5.音乐与文学 6.特殊变故或灵异事件 7.文学气质的日常生活 当然这七种武器并不是所有作品中都有出现,像村上春树的早期作品其实是基本没有关于性的描写,还有在挪威的森林中也没有特殊变故或灵异事件,我自己虽然也就看过五本村上春树的书,但是多多少少有一定感觉到村上春树的作品中都含有某一些共同点元素。

在阅读作者解析的这14部作品的文字时,只有自己看过村上春树的这些作品才会引起共鸣。阅读此书的话,最好还是建议看了目录出现的这14本书的人来看,这样阅读效果会更佳,本身这个书更像是一本文学评论集的感觉。它能够在你看完这本书之后带来给你新的视角去审视你以前看过的书。 比如在看《1Q84》时,这部书一共有三部曲分别是1、2、3,内容是属于魔幻类但是不像博尔赫斯那种,是比较容易懂的,很明显这三部曲的1、2评分要高于3,因为结尾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这本书倒是提供而一个新的视角,就是善是否需要战胜恶,善是否能战胜恶,也许善恶共存才是历史的本质——历史不过是善恶之间的动态平衡。 那么明明这么畅销知名度高的村上春树怎么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呢?明明每年赔率榜都在前位,从作者的解析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点。

第一,这七种武器在作品内容重合率较高,每一部作品都有那么几个武器再现。 第二,钱德勒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结合,可能自己的创新过于少了。 第三,诺贝尔文学奖感觉并不偏向颁给那种畅销作家,反而比较偏向实验性的作家,村上春树就明显不属于后者,当然颁奖里面也还有政治因素在其中。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小想法,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也不是很清楚,而且赔率榜每次都有村上春树并不带标村上春树就有提名,毕竟每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要等到五十年后才公布了,也就是至少得2060之后才晓得村上春树是否有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看这本书还有一个奇特的点在于我是7.6号看完的此书,当时了解到村上春树曾经将米兰昆德拉介绍给过安倍,而且还在村上作品中有情节对应,还在短评里面说了。结果没想到刚看完两天8号安倍就遇刺身亡了,说不出的感觉。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读后感(三):村上春树阅读指南

之前看过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前者以性描写带领我们去到一个神秘的世界,而后者则以双线结构结成了一个奇异的王国。

有趣的是,村上春树一直被调侃为“年年陪跑诺奖”,却拿不到奖项,我想这里面是有原因的。村上的小说广为人知,能得到多数人的喜欢和共情,但也因此,被称为通俗作家,也与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严肃小说家相去甚远。

“为了获得文学写作所必需的必要的张力和陌生化,村上采用以下七种武器:1.选择大事件为时代背景;2.爱与死;3.性;4.酒;5.音乐与文学;6.特殊变故与灵异事件;7.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文学气质的日常生活——这是村上文学基因,气质的体现,也是文学性强的体现。”

作者蔡恒平,笔名王怜花,是著名的北大才子。他的《江湖外史》,曾经广为人知,出版于二十年前。时隔二十年,他的文字仍然清醒、锐利。这部作品是他复出后的首部作品,也是目前为止,对村上的解读最完整准确、最有体系性的作品。

蔡恒平从村上的小说中提炼了七种元素,按照村上的写作时间顺序,开始解读村上春树所有的小说作品,而他对村上的解读如此准确、明晰,让人耳目一新又无比惊叹。据作者说,他是根据科耶夫对萨冈的评论得到启发和灵感,从而看出了村上的本质。

这本书涉及了村上的如下小说,《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奇鸟行状录》、《斯普特尼克恋人》、《海边的卡夫卡》、《1Q84》、《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刺杀骑士团长》、《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用这样的武器去解读村上的小说,能够使我们打开新的思路,读到以前未能发现的事物。他为读者指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村上春树小说所展现出的“文学氛围”,是中产阶级审美意识形态的完美体现,因此会得到如此多的拥戴也不足为奇。那是由一些符号构成的作品,不论爵士乐、三明治、威士忌、跑步、还是文学,都是具有符号指称性的。文学在这里也成了中产阶级审美具有代表性的符号。

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村上春树对于BobDylan唱法的评价:“就像小孩站在窗前凝视下雨似的”。我想,村上对于高雅文化,一定是有会心之处的。然而也仅仅到此为止了,他并没有把这些体验升华到更深刻的层面,也就少了一些探索和追问,而这是文学最重要的部分。也因此,作者称村上的武器是“文学气质”而非“文学”。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读后感(四):第七种武器是一口箱子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 作者蔡恒平,江湖人称王怜花,他曾经火成了一个传说,他的《江湖外史》,用另类的方法解读金庸古龙,他和北大孔庆东是室友,孔为他写过一个好玩的小传,叫《多情最是王怜花》,在里面大大把自己的这位同学夸奖了一番,称赞王怜花的文字才是自己真正想写的文字,评价甚高。

北宋的时候,柳永的词被称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那么王怜花也曾经创造过一个奇迹,就是凡有武侠论坛处,皆有《江湖外史》。 这样的一位作者,对武侠无比熟悉,所以在日常文学品读中, 使用起武侠术语来,那简直是信手拈来。

这本书的题目灵感就来自于古龙《七种武器》,虽然说古龙的七种武器到底是什么,今天读者还众说纷纭,但是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深谙武侠之术的王怜花(或者我们按照作者的意愿,他重出江湖的时候选择的名字是蔡恒平)直接为他总结了七种,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七种武器到底是什么,村上春树怎么靠它驰骋江湖。

这七种武器,有的是时代氛围感,比如第一种,选择大事件为时代背景,这种写法差不多相当于自带BGM,当人们看到这个事件本身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进入它自带的氛围,省去多少力气。 第二种武器到第五种武器,是村上春树小说中所具有的吸引人眼球的重要元素,村上春树牢牢地掌握了写作的流量密码,以“爱和死”来吸引,以“性”来调节,以“酒”来佐餐,以“音乐和文学”来提升格调,妥妥的一道文学大餐,就基本成型了。 然后作者在这里面加上“特殊变故或者灵异事件”,为整道大餐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更加吸引人的注意,最后也是最最关键的,是现今社会中人最需要的一个元素,作者称之为工业文明时代的新美学功能,那就是治愈。

第七种武器就相当于古龙小说里的“一口箱子”,之所以能够力压其他的所有武器,是因为它的可组装性,它并不以一个成型的姿态出现,不是多情环不是离别钩,也不是王动那床油腻到能当武器的被子,可是随时随地,它能够被组装起来,也许就成了紧紧缠住你的多情环,让你被它缠住就再也无法脱手,也许就成了哲学性的离别钩,放手有时候就更加自由,也许就是那看不起眼的被子,一被子也就一辈子了,当然它也有可能是其他任何武器, 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霸王枪……总有一款适合你。

蔡恒平在写完7种武器的总述之后,就开始按照村上的写作时间顺序,细腻地剖析村上春树作品。不管你以前有没有读过村上春树的作品,都可以随着他的旅程再来一遍。

把武侠和村上春树结合起来,这种读法读得人非常愉悦。 不得不服蔡恒平,不涉江湖二十年,重踏江湖第一本书,帅!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读后感(五):“成为作家”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教人如何创作的书,我就被朋友安利过例如多萝西娅·布兰德的《成为作家》,大卫·贝尔斯的《艺术与恐惧》等等。

但坦白讲,读完《成为作家》之后我觉得那本书对“成为作家”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帮助,《艺术与恐惧》书中虽然确实有些实用的东西,但水分占比还是远高于实质内容。

虽然看那两本书不是出于我的本心,但鉴于我有朋友确实想要成为作家,所以对于“成为作家”这件事,我日常见到也难免会有些关注起来。

而看完《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这本书,我却突然觉得,与其去研究如何“成为作家”的方法论,不如去观察一下作家们都是如何“成为作家”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村上春树的作品解读从而在他的写作套路中总结了七种主要元素,它们分别是——

嗯,就是封面图上的这七种。

这不由就让我想到在很多年前上编导课的时候,编导老师曾跟我们讲过,在这世界上只有三十六种剧情模式,分别是——

“求告、救援、复仇、骨肉间的报复、追捕、灾祸、不幸、革命、壮举、绑劫、释迷、取求、骨肉间的仇视、骨肉间的竞争(为了爱恋)、jian杀、疯狂、鲁莽、无意中的恋爱的罪恶、无意中的残害骨肉、为主义牺牲、为骨肉献身、为情欲不顾一切、必须牺牲所爱的人、两种势力之争、jian淫、恋爱之罪、发现所爱的人之不荣誉、恋爱被阻、爱上仇人、野心、人与神之争、错误的嫉妒、错误的判断、悔恨、骨肉重逢、丧失所爱的人。”

而当我们通过一部作品去探寻它的创作脉络,就会发现确实如此,所有的创作都有迹可循。

在《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这本书的阅读途中,我也无数次发现村上的创作与这36种剧情模式中重叠的部分,这方面本书作者总结得很好,他将村上的作品做了一个在创作概念上的分析。

主体围绕着性、欲望、爱与死、男人和女人,有代表性的例如《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还有作者提到的例如《安娜·卡列尼娜》等这一类的书籍。

而选择大事件为时代背景、特殊变故或灵异事件这两方面则是架构故事的世界观的主要因素。

同样我也很喜欢作者的分析角度,例如《寻羊冒险记》在日本卖了15万册之后,村上为什么要改变他原本的自叙传套路,转而以寓言手法的写一本《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挪威的森林》使村上彻底成为职业作家,并成为一线明星作家,在这之后他又写的《舞!舞!舞!》是想表达什么?

我以前一直读外国文学比较少,大抵是出于一种狭隘的自我偏见,当然,很久以前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自我不足,但由于精力有限书却无限,所以感觉自己还是犹如一只井底之蛙。

读完这本书决定有空一定要去读一读村上的作品,一个作家的作品同时具有文学性和商业价值,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畅销书作家并不少见,但作品文学性强的畅销书作家值得珍惜。

拿这本书和村上春树的作品一起搭配使用,或许就是“成为作家”这个命题的一个很好的解答方式吧。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读后感(六):武器可以量化,村上并不能

七种武器?文学竟然需要用“武器”来武装吗?

那么作者会对它们进行怎样的对比阐释?

早期的村上与近期的村上,是否可以通用如此的“七种武器”来进行解说?

看过这本书之后,是否还有必要再去补全村上的长篇小说?

......

在这种种疑问与好奇中,我打开了此书。

不得不说,虽然我从未读过村上春树的长篇,但是那些通过阅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地下1》&《地下2》、《弃猫》、《第一人称单数》时得到的对他的了解,总让我觉得已经足够了解这位作家了(对不起,是我自大了)。

所以翻开此书前,某种意义上我还觉得此书蛮正当时宜的,我以为在这里可以省却补课阅读并分析的功夫,直接以结论形式领会其意即可;当然,被自己的想法打脸也不是一两次了,所以果不其然,读完之后我只想把村上从头到尾刷一遍……了。

而此书不仅仅致力于解题作者给自己挖的坑,即解释“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究竟是什么,以及村上究竟都如何不自觉地把它们运用在他的早期、中期和近期的作品中,而且作者通过大量的举例、引用、和互文阅读,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了许多超越文学评论的有趣体验。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体验就是——我终于意识到,我曾经在他的散文、杂文、纪实作品中体会到的细腻,其实可以在长篇中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

当然,这倒也算不上什么让人惊奇的品质,毕竟很多作家都擅长操控自己的不同气质于不同的作品中——但是就村上春树而言,如果真的不是自己亲身去体会一下,只能说,是我的损失了。

原来我在《地下》中读到的选择走出书房,并通过寻访沙林毒气事件受害者来解构和建构物语的村上,他对恶的思考,也延伸到了他的长篇小说中,

作者讲到——村上作品中最长的三部长篇,《奇鸟行状录》写的历史事件是诺门坎战役;《1Q84》是写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刺杀骑士团长》是写侵华。日常生活+灵异人物+历史事件是这三部大部头的共同模式。在这个共同模式下,村上在每部书里各有关注的重点。

尚未阅读,所以不能多加判别,仅就作者分析的内容而言,我看到的是村上对日常与恶的关注和延伸。

这恶,因为充满在日常中,所以正如毛姆所说——“恶”的存在是无法解释的。它只能被看作宇宙秩序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对它视而不见是幼稚的;对它痛心疾首是无益的。

这种摆在普通人面前最紧迫的“恶”的问题,就像村上所述,是由地下同根长出来的,既属于恶的异常世界,也属于善的正常世界——而说到底,又都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所有人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选择大事件为时代背景”“爱与死”“性”“酒”“音乐与文学”“特殊变故或灵异事件”“文学气质的日常生活 ”......武器可以量化,村上并不能。

他还有更多惊喜,等待着读者去发现。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读后感(七):村上春树独一无二的的写作套路

他是长着一张冷漠脸却三观极正的日本大叔,是出道即获奖却每次都陪跑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级著名小说家,是一个痛恨父亲罪行而负罪选择终身不育的日本人,是开启工业文明时代和后历史时代新美学功能的治愈型作家,他便是以独特视角剖析现实,道出内心感悟的村上春树。

百科上有句话:不认识村上春树,怎么能说自己有文化?有许多人也会问:你喜欢村上春树吗?我想,我们喜欢他,却不一定能读懂他,我们沉醉于他所营造的个人风格极强的文学氛围内,却不一定能走进他的内心,窥见其赋予作品的深意。

当年随手抛神作,曾写出轰动一时、令洛阳纸贵的《江湖外史》《古金兵器谱》,却在创作巅峰时期封笔的极富盛名的北大才子蔡恒平(笔名王怜花),或是目前为止我见过的分析村上春树作品最为透彻的一位作家。他暌违二十年后重出江湖之作《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将以独特的洞察力,为读者解读村上春树的精神世界。

在读《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一书时,我回顾了一下近几年所看过的村上的作品,从最初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到实现日本文坛质的飞越,出现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的《挪威的森林》,再到小说中明确揭露日本恶行的长篇小说《刺杀其实团长》,可以看出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与其他文豪作品风格大不相同,极少出现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与日本人所追求的极致美学大相径庭。

而作者对此解析为由于村上所处的时代不可能经历压迫、反抗、流放、刑场、救赎、信仰,所以他必须开启另一种通往伟大文学的道路,而这也就有了作者解读村上精神世界而得出的,村上写作时所必需张力和陌生化而采用的七种武器:

1、选择大事件为时代背景

2、爱与死

3、性

4、酒

5、音乐与文学

6、特殊变故或灵异事件

7、文学气质的日常生活

作者在书中共精选了村上春树的14部作品,逐篇解析村上如何用这七种武器实现其文学基因、气质的体现,最终创作出用以治愈人心的新美学功能。

在写作上,村上春树有着独特的风格,他并不迎合任何人,而是写出了与川端康成追求的日本文学传统美相悖的工业文明特有的、流水线式的美感。他的作品常被贴上批判与反思的标签,令许多读者大呼不喜,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直呼自己是一枚面对体制高墙的脆弱鸡蛋,而战胜高墙的唯一可能,是全心相信每个灵魂都独一无二。

就像香帅为《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作序时说的那样:村上是一个天才的工匠,将最不可能“标准化”的内容要素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也正是这种隐匿的标准化,才成就了高产,质量稳定、商业成功以及便于流行的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读后感(八):你好,村上春树的作品们

如果有人问:幸福吗? 我只能回答:或许。 因为所谓理想到头来就是这么回事。 ——村上春树 本书的作者蔡恒平,网名王怜花,笔名恒平,人称小蔡,亦称圣徒蔡,是八十年代北大燕园最著名的诗人才子之一,以写十四行诗而知名。此书为作者二十年后复出的首部作品。 作者熟稔村上春树的写作套路,在这本书里从七个角度(选择大事件为时代背景、爱与死、性、酒、音乐与文学、特殊变故或灵异事件)解读村上出道至今的14部代表作。作者主要从村上人物的命运,生活的可能性,村上文学的美学和技术,文学的可能性和互文阅读展开解说,对我们提取、感受村上文学的精华有极大的帮助。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市伏见区,197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他的父亲为国语教师村上千秋,从村上春树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他对西方文学的爱好和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兴趣,在家中订阅了两套世界文学丛书,可惜村上对本土文学始终缺乏兴致。“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从来不曾被日本小说深刻感动过。” 村上春树曾回忆说:“我家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只是父亲喜欢书,允许我在附近书店赊账买自己中意的书。当然漫画、周刊之类不行,只限于正经书。但不管怎样,能买自己中意的书实在让人高兴。我也因此得以成为一个像那么回事的读书少年。” 高中时期他喜欢阅读二手便宜的欧美原文小说,也曾翻译并沉浸于自己喜欢的美国惊悚小说与自译文,并且开始着迷于美国音乐。甚至还曾把午餐钱省下来购买爵士唱片,“从13岁一现在都一直有收集唱片的习惯”。 1978年四月当时还是酒吧老板的村上春树在观看一场棒球赛事的时候,突然萌生了写小说的念头。随后花了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创作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1979年该作品获得群像新人奖。三年后,他关闭了酒吧生意,开始专职写作。 “转为职业作家了,文学不再只是他的爱好,而主要是他的工作,他需要写出依赖情节发展推进故事进程的、足够长的长篇小说,以便销售。” 村上的写作深受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影响,弗朗索瓦兹·萨冈和菲茨杰拉德是他的同类。“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不仅谈论了菲茨杰拉德,并且因为菲茨杰拉德,让渡边遇到了永泽——一个对渡边的成长至关重要的人。” 《挪威的森林》在一定程度上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媲美,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村上致敬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吧。这本书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出现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 。 在《且听风吟》这部作品里,我们能看到村上的自嘲,“活着的作家一钱不值。对于死去的人,我觉得一般都可原谅。” 在村上的小说里,很少出现日本传统文学和文化的因子,但最终制造的治愈美学功能却很日本,这与川端康成坚持传承日本古典物哀美学思想有些不一样。虽然两人一个是历史进程中的川端康成,一个是后历史时代的村上春树。 这与村上深受东学西渐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他作品里融入了他对鲍勃·迪伦和披头士的由衷热爱,几乎每一本书都要提及鲍勃·迪伦,他对鲍勃·迪伦的理解是深刻的,在《冷酷仙境》里,他就曾这样写道:“鲍勃·迪伦这人,稍微注意就听得出来……就像小孩站在窗前凝视下雨似的。” 《1973年的弹子球》是村上作品中最纯真的一部,“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即,所谓“诗和远方”。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完成经济起飞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出现了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相似的颓废文学风潮,主要以文学性和消费性很强、意识形态性很弱的类型小说为主。作家村上春树与法国的弗朗索瓦兹·萨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以表现离经叛道、迷惘一代关于小资情爱、孤独、淡淡的愁绪为主,细腻的心理描写,以淡化惆怅旧欢如梦般生活的重负。“不是人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人。” 阅读这本书,我们能更进一步地感受到村上春树游走于时光中的文学基因,气质、文学性,以及浓郁文学气质的日常生活,给人以一种工业文明时代的新美学功能,安抚和慰藉治愈的功能。

《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读后感(九):你怎么看村上春树,就怎么看王怜花暌违二十年后复出的新著

01说说作者和村上春树的那些事儿

大概数十年间吧,我读过村上春树的部分作品,其中包括最著名的《挪威的森林》和《1Q84》,一直为他这种一本书首印就达100余万册,出版达数千万册量级的作家惋惜,主要是他众所周知的年年陪榜诺贝尔文学奖。

现在,号称极负盛名的北大才子蔡恒平,笔名王怜花的,写了本《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一看,就知道分析村上的作品,套用古龙的名著《七种武器》,有点意思,可以一看。

粗看书封面,绿色的“村,上,春,树”和“七,种,武,器”八个大字,像两幅对联,中间一个小小的“的”,夹杂在村上实际运用的“选择大事件时代背景”“爱与死”“酒”“性”七种武器等下面,左边是日文,右下角上边是蔡恒平著,下面是东方出版中心。

有点古龙小说封面的意思,我喜欢,相信读者也会如此喜欢。

但是,有一个类似学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那就是像这种解读作品,应该是作者“编著”,还是“著”?因为二十年前在文字极为严谨,人们还能够孜孜以求的时代,是为“编著”更为贴切。

比如当年任继愈老先生解读的《论语》,就是“编著”;去年余秋雨老先生出版的《老子通释》,则是“著”,再细看原著内容再加上后面的书法作品占五分之四,解读不过五分之一,确实借老子之名行沽名钓誉之实。

尽管这本《村上春树的七种武器》署名也是“著”,细看引用内容和作者所解内容一比一,算为良心之作啦!

当然,好书就是好书,解析得非常精彩,受益不少。

让我最大的收获竟然是,果断弃更在豆瓣参加的长篇小说拉力赛!因为我发现没有村上的“七种武器”,没有怜花兄的这本书,我还认识不清自己,最重要的是写小说的写法和思路似乎一下子通畅了,那就是下一步要连载的武侠小说。

你说一体两面,有意思不?

村上春树,日本著名作家,即使读者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也一定听说过他年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

从获奖来看,他不如莫言;从作品发行量看,他超越莫言。

村上的作品不但在日本屈指可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和莫言一样,有一席之地。

如果你还不了解村上和他的作品,不妨看看大才子蔡恒平的这本书,全面分析了村上的作品,可以称为“村上作品通览”。

按照作者所说,村上写作的七种武器:

1.选择大事件为时代背景;

2.爱与死;

3.性;

4.酒;

5.音乐与文学;

6.特殊变故或灵异事件;

7.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文学气质的日常生活。

如果与古龙武侠小说相比,不难发现,其中2、3、4三个要素是他的主题。

如果获得世界性的声誉,那一定再加上1、5、6、7四个要素则是世界级作家的主题。

所以村上的作品畅销是有其背后原因的,有其套路,有其规矩。

拿金庸小说一套,完全符合这七个套路。

用作者的话来说:

因此,村上的小说属于治愈系。

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村上的作品的确鼓舞人心,发人深省。

疫情之下,读读村上的作品确有治愈的功能。

然而,读者并非全都认同,持两种相对意见:支持得说他的小说可读性强,通俗;反对者说他的小说千篇一律,总是新瓶装旧酒。

作者怜花兄总结说:

按照这个理解,村上的作品具有文学性和消费性,通俗性很强,但意识形态性却很弱,也是他自己发明的“类型治愈小说”。

前面一句话正是佐证他的作品超级畅销的原因;后面一句话是他的作品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真相。

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盛世越难写出时代性的作品,因为作者没有经历过波折和苦难。

但从另外角度看,中国唐朝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唐诗却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不可逾越的高峰。

所以不能单纯将苦难、困难等进代背景本身作为伟大的文学。

村上能在二战后写出系列文学作品,并且写出像《挪威的森林》这样的文学作品,这是村上的第5部著作,也是他水平最高的代表作。

由此可以归结,村上的作品即类型化,又独树一帜。

值得我们品读,参考和借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