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端午》读后感100字

《端午》读后感100字

《端午》是一本由刘晓峰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端午》读后感(一):精彩纷呈的端午习俗

端午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地位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和春节有内在的遥相呼应的对应关系。端午节有很多层面上极为丰富的传统节日习俗,通过阅读这本书,也能体验端午节日文化的丰富性和习俗特征的趣味性。 端午节的习俗首先要说到龙舟竞渡,按照民间的端午传说是起源于当年渔人们争相出舟去救屈原,不过也可能是上古龙图腾崇拜的遗意,龙舟竞渡向龙王祈祷,风调雨顺,在民众平淡的生活中渴望幸福,渴望激情。端午节还有摔跤厮打的习俗,并且这个习俗流传已久。在各种争斗类的习俗之中,最小的还有女儿家们的“斗百草”。除了这些还有“骑射之争”“斗石之争”等等。 在古代,端午还是采药储药的节日。端午之所以和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和中国古代的中医思想息息相关。比如在古代先民的思想中,用艾草来医疗疾病可以达到驱邪的功能。还有采菖蒲的习俗,《暖姝由笔》记载,北京古代端午还有穿鞋的习俗。到了端午不论贵等,都一定“买新蒲鞋穿之过节,岁以为常”。 端午节也有自己特殊的节日服装,古代的时候,端午节那天天子会给臣子赏赐衣物,民间也有赠予扇子的习俗。在现代城市社会,虽然说专门为端午节制作的衣服几乎已经见不到了,但是在很多农村也有为孩子制作的五毒兜肚和虎头帽等等,也算是传承了古老的风俗文化。 如果说端午节真正流行的食物,那一定是粽子。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裹饭自制而产生的端午节食粽子的说法,我们都耳熟能详。 端午节是一个爱国主义的节日,直到今天端午节永久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有古老帝国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传统的文化节日失去了原有的亮丽光环,甚至逐渐被人们遗忘,但是端午节成功地完成了自我转型,在现代生活中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建设具有民族鲜明特色的节日文化。

《端午》读后感(二):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

如果你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你可能会想端午?端午有什么好写一本书的呢?这两个字哪怕是小朋友也知道是什么意思吧~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节日,我们在那一天会吃粽子、挂艾草,一些地方还会有划龙舟的习俗,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太平常的节日了。

可是在端午的背后,你有想过这个节日的真正起源吗?而端午经过千年的风雨又是如何传承与演变的呢?

端午,它的名字还有二十多个,如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诗人节、躲午节、端礼节等等等等。而属于这个节日的节俗,更是多种多样,所以这本书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端午的起源、端午的节俗、端午的多侧面考察。

在书中作者详细地为我们追寻了端午的根源考证与传说、端午与古代时间体系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域端午节的不同习俗,以及在现代端午对于我们来说的意义。

在本文中也有提到的闻一多先生,曾在他的《端午考》与《端午节的历史教育》里说,“吃粽子的风俗真古得很啊!它的起源恐怕至少在四五千年前。”

而那时的人们吃粽子是为了什么呢——为了祈求图腾神的庇护,在一个一年一度的日子里,人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他们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或裹在树叶里,扔进水里献给图腾吃。吃完后,要在急鼓声中划起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比赛给图腾神看,这或许就是最早的赛龙舟、吃粽子的意义。

2005年,在已经批准的“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有“韩国江陵端午祭”,到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也(终于)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本书作者身为教授与学者,自然有他应有的格局与涵养,所以他在引子中说虽然“第一个走进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古代节日是由韩国申请的,但这是端午的光荣,也是中国古代节日文化的光荣。同时,这也是对中国人的一个提醒,提醒我们该注重保护自己的节日文化传统。”

但我却能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作者的不甘与遗憾,我们不遗憾吗?我们当然遗憾,有些东西如果我们自己不去了解与珍视,自然有无耻之徒在旁虎视眈眈,这就是我要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属于我们的节日,我们怎么敢不了解?

当然这也不只针对于端午这一个节日,所有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都应被我们重视起来,从中医到中秋,从孔子到汉服……否则即使我们拿着厚厚的史籍资料,也无法阻止小人们的无耻行径。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坐视不管,几百年后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或许都已改名换姓,小朋友们提起端午都一脸茫然,心痛吗?

所以这套“节日里的中国”系列丛书特别好,真的。

《端午》读后感(三):“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端午节:“你礼貌吗”

《史记.孟尝君列传》里有这么一个故事,那个鸡鸣狗盗的男主孟尝君,据载他父亲是齐国田婴,母亲是田的其中一个妾,因孟出生于五月五日,田就下令扔掉这个儿子,因为时有如此说法——“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这种五月五日子克父母的观念,害了很多端午出生的孩子。

除了克父母,还有“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五月到官,至死不迁”的说法,这下人生大事都集齐了,作为现代人我们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一个好好的五月、一个可爱的“粽子节”怎么就无端端成了一个恶日子呢?

《端午》这本书就是聊这个事的。

要理解“端午”这个节日,首先从源头说起(这句话是不是很烦人?那我就简单说两句)。端午是个复合型节日,是先时多地多种节日杂糅在一起成了如今的“端午”,此二字最早记录见于西晋《风土记》。同时,“端午”又是个多名字的节日,“五月五”、“端五”、“女儿节”、“夏节”、“重午”、“蒲节”等也均是它。

此外,端午节在古时的意义远甚今日。它曾是三大节日之一,三大节是“春节”、“端午”、“中秋”。且古代一年里有两次隆重占卜粮食丰欠的重要时间,其中之一也是“端午”。

那么顺着古代思路走,如此重要的一个节日,怎么就是恶月恶日了呢?

书里作者的观点是,五月是阴阳交隔之月,等同夏至,“仲夏端五,与夏至同。”那说夏至,就容易理解了,自次日起,黑夜越来越长,阳消阴长。所以古人认为自端午起,是个阴气生发、阳气渐敛的时间节点,认为它乃恶月也不足为奇了。

再者,从自然界来说,五月是虫蛇渐出的时节,为人所不喜。

所以,一切端午的节俗都能从以上两点因素来理解。端午本质上是一种阴阳变化激烈的时间点,新旧更替、对立和争夺:龙舟竞波、五月五斗力、斗百草、射粉团、射柳、克仗斗石,这些节俗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端午此阴阳交割之时的争斗气质。

此外,炼铜镜、铸剑、炼药等也是取了阴阳交替时阳气到达鼎盛之意。

而古时民间常见的驱五毒、挂菖蒲、熏艾、沐兰汤等则是缘于蛇虫等复苏出现,取驱邪祛毒祛恶之意。

端午节发展到如今,虽然恶月的意义在减弱,粽子节的可爱度在拔高,但“地之相去万有余里,世之相后千有余年,谣俗不改,精爽如在。”这个伏于水、伏于山、伏于民族神髓的节日几乎还是完整的传承了下来,是喜乐。

这个有着两千年的节日如今攥在我们手上,但愿手把手传下去时,莫要只剩“甜咸之争”。

朱见深居然画画很赞

《端午》读后感(四):一书在手,全世界端午知识一站掌握

《端午》,刘晓峰老师著。

入手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好奇,端午,一个节日而已,虽然在中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但是写一本书分量应该还是不够吧。

我收捡了收捡自己的端午知识,想到了屈原,想到了粽子,想到了赛龙舟,想到了伍子胥,想到了端午放假,又仔细想了想,想到了五毒,想到了五月端午,是一年中最毒的日子……

然后我在冥思苦想也想出什么了。

这点内容肯定不够一本书的。

怀着好奇心,入手了这本书,一当然是为了更深刻地了解端午,二还是为了学习一下,这样的节令书还可以怎么收集资料和选材。

一打开书就被作者的淘气吸引了。

引子自然是屈原,这个我想到了。

紧接着的一篇叫《又是引子》。笑死了。

很显然,作者不想把这一篇当做屈原之后的延续,端午是一个多源头的节日。另起一行这个也是 Number one.

这个源头是唐玄宗。好吧,已经进入我的知识盲区了。我都不知道唐玄宗和端午还有这般渊源。原来唐玄宗曾经亲手写下了端午诗,称端午“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在唐玄宗的那个年代,端午就已经被神化了,而且各种民俗都已经出现,我们看到端午节既有各色花花草草,也有粽子争奇斗艳:“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另外在这个时候还有了一面非常神奇的龙镜,而且特别强调了这面龙镜铸造于五月五日午时。作者开始留思考题了,为什么除了唐代这面神奇的镜子以外,为什么唐朝之前的汉代也会强调镜子造于五月五日五时?

这个时间点有什么样的魔法背景?

唐玄宗之后的这一篇仍然叫做:《还是引子》,里面写到了一位富有实践精神的日本人,用了两年的时间,按照中国的古书《玉烛宝典》,企图用第一年五月端午的时候做的一块神奇的蟾蜍血布,在第二年端午看到百鬼,他失败了,但是作者留下的思考题是:为什么中国会有如此之传说?古人心目中端午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魔力?居然能够沟通人鬼?

下面终于轮到了最后一个引子,中国人很痛心的一件事情,就是端午节被我们的邻居韩国申遗成功,作者提醒我们自己应该保护自己的节日传统。

读完这些引子之后,你是不是脑子中出现了好多小问号?原来端午如此之神秘,它的身上附着了太多的古人玄学,让人兴趣无穷。

作者在抛出了这些问题之后,就开始化身为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游,然后带领我们在端午的这个迷宫中游来荡去,去充分地体会这个节日文化带给我们的古人思考系统和这个节日在现代的古韵新生。

等什么呢?跟着逛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