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是一本由[美] 格雷丝·勒博 / [美] 芭芭拉·凯恩 / Grace 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读后感(一):实操型父母相处指南

不是教你用什么技巧与父母打交道,而是让我们转变心态,理解父母的难相处并不是针对子女,而是过往的各种经历造成的结果。作为子女要从心底里理解和接纳这种行为,试着从自己开始改变。另外,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跟我的烦恼一样,自己并不特殊,脱离自责的心态对我来说也是很有用的。建议家有60岁以上老人的都应该阅读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读后感(二):读书,也是为了从容变老

恰逢春节返工,书店偶然看到,便立刻开读。两天时间,读完这本《父母老后难相处》,意识到面对中老年父母,讲道理有多没用,理解共情有多重要。

两位作者,都拥有25年以上社工师的资历,专门成立了机构,为老年人及其子女提供从咨询到看护管理的全方位协助。他们通过亲属访谈和实地观察等,了解难相处的老年人从童年时期开始,所经历的人生重要事件,分析其终生习性形成的原因。书中会将父母行为归属为六大类别,读者可以通过填写调查问卷来归类,观察你的父母是依赖型、波冷水型、控制型、自恋型,还是自毁型,或是恐惧型。

书中提供了很多方法,告诉子女面对不融洽的亲子关系,不必逃跑,也无须放弃,可以尝试理解,也可以寻求外援。比如,子女远在异乡不能常常陪伴父母,那就努力提高相处的质量,把可以社会化协作的事分包出去,例如开车、打扫卫生、修下水道,省下的时间可以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看相册等等。重点是陪伴在精不在多。

读完此书,可能并不能改变父母的某些行为,但却能帮助我们疗愈裂痕、修补关系,少些争执,少些埋怨,少些负罪感。这本书还有另外两个功效,一是有助于我们自省跟朋友、同事、上司之间是否存在我们和父母间的类似情况,如果有,那学到的技巧,也能应用到工作场合中;二是提防我们自己年老时,继承了我们父母的模式,成了一个让子女头疼的老人家。

职场需要情商,家庭也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是保持情绪稳定的基础。现在读此书,那在晚年时,更有可能从容变老。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读后感(三):共情沟通的范例

很难相信这本书在豆瓣上只有181个人进行了评价,毕竟在我的感知中,大部分人都在埋怨和父母相处的不宜。虽然我们很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差异,以及父母原生的性格问题,都很有可能造成沟通上的问题。更难的是,大部分的人其实在沟通上都缺乏足够的技巧,在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时候,就更容易失去控制,让自己最本性的一面暴露出来,言语和冷暴力造成的伤害,往往都给亲密关系造成伤害。

本书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父母难于相处,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主动或者意愿上希望这样,而是他们自己出于保护自己,或者否认自己的不利情况而出现的,这是一个人正常的反应。第二,成年子女在面对难以相处的父母时,最重要的是用共情的方式参与到和父母的沟通中,设法去了解父母此项行为的背后成因,并用共情的沟通,避免和父母的直接冲突,而是让父母感觉到你是和他们站在一起而不是对立面上。

本书提到了6种不同类型的父母,包括了

依赖型的父母——你跑到哪里去了,你怎么不管我

泼冷水型的父母——昨天我还是全世界最棒的儿子,今天就成了没心没肺的东西,我不需要你教我怎么做

自恋型的父母——我妈是太阳,其他人只是绕着她的行星

控制型的父母——必须每天9点准时给我打电话

自毁型的父母——我爱吃多少就吃多少

恐惧型的父母——我妈总怕我生病,只要我留一点点鼻涕就帮我请假

虽然在各种案例中,你能看到美国特色的生活痕迹,但和自己父母结合起来,我也看到了为什么有时感觉难以沟通的原因。

找到了原因,下一步就是解决问题,本书中提出了三种方法,第一是共情沟通,这部分,其实可以再看看《非暴力沟通》的相关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作者也承认这种沟通方式是可以适用于除父母以外的其他沟通对象的),第二则是借助专业力量,比如医嘱和护工;第三则是对风险做适度评估。

个人觉得首先这本书所教授的内容,其实在非暴力沟通中已经全部涉及到了,可以认为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应用场景。但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的含金量,能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并且很认真的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就是很了不起的工作了。更何况其中一些方法的确引起了我的共鸣。

力荐。2021年第23本。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读后感(四):不逃避,也无需放弃

人际关系是经常困扰我们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不喜欢的人,大可以不必继续相处下去,或者总能找到绕开问题的方式。但是,和父母的相处不好该怎么办?这辈子我们都绕不开父母,尤其当父母垂垂老矣,无论如何都不允许我们继续绕开了。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非常感动,表面上它教我们如何照顾难以相处的父母,而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我们可以用书中的方法,跟任何生活中难以相处又绕不开的人,试着相处试试。

书上将难以相处的父母分为依赖型、泼冷水型,自恋型,控制型,自毁型,恐惧型。放心,你一定会发现,自家那位难以相处的老爹老妈,可能又泼冷水,又自恋,又自毁,又控制……总之会比书上描述得复杂的多,但书中的方法仍旧是适用的。

概括来说,把握两个要点。

1,设法了解父母这些行为的背后成因。

虽然我们认识父母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为人父母,二三十岁。但父母也有他们自己的童稚垂髫,青春浪漫的时期,他们是如何成长的?他们小时候又经历了哪些事情?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当年是怎样的爸爸妈妈?去理解这些非常重要,不仅能明白父母心理可能背负了半个世纪的创伤,而且你能明白这些事情中似乎没有人做对了什么也没有人做错了什么,更有当时整个时代环境的影响,继而你会理解为什么当年你的爸爸和妈妈会选择结婚在一起,以及为什么世界上诞生了你。透过理解父母,你将理解自己的家族史,更能理解自己的由来。

2,运用理解,改善与父母的相处之道。

不用怀疑,每个孩子心理都有一个理想的父母形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爸爸妈妈永远不会变成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爸爸妈妈。他们可能注定不那么爱孩子,他们可能注定了更关注自己的需求,他们可能注定了有很多人的特质在你看来是不积极不正面的。书中在这里有一句话直戳我泪点“那就像一出生就成为孤儿,从没拥有过真正的妈妈。”因为现实的妈妈和心理的妈妈迥然不同,很多孩子难以融合两者,接纳现实的妈妈太难了,因为现实的妈妈太令人伤心,而认同理想的妈妈更难,因为她只是个理想,从来没有在现实中出现过。

我们作为孩子能怎么办呢?

只能哀悼,哀悼自己心里的理想妈妈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

而在哀悼的过程中,哀悼本身会成为我们习得的一种能力。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哀悼,哀悼失去的爱人、朋友、对工作的掌控力等等。维奥斯特说“我们在失去、舍弃、放下中成长,这就是必要的丧失。那些失落的经验,无论好或坏,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过着怎样的人生。”

我想,趁着父母还在,我们还有机会修复与父母的关系,还有机会表示接纳与爱。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本书就是非常好的操作指南。我知道这非常不容易,如果坚持去做,果实将非常甜美。

期待在最后,我们都将收获无憾。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读后感(五):不必担心步后尘,如果彻底的理解

读书笔记

疲于亲子矛盾,老人赡养问题的,并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既然是普遍问题,群体现象,就必是科学、研究能涉及之处。在个体中寻找共性能够得到解脱,借共性探究个性能够得到解法,意识到与父母的相处问题是群体问题,认识到解决它们的必要和可能,是走出纠缠与恐慌的第一步。

拒绝、嫌弃、厌恶、逃避会使你成为另一个(翻版的)“父母”,理解与解构才能帮你成为自己。

节选

泼冷水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

正视问题,摆脱自我忧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