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学七日谈读后感1000字

文学七日谈读后感1000字

《文学七日谈》是一本由梁永安 / 刘盟赟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七日谈》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读书人的对谈未免太有趣啦

首先表扬下装帧。是本小开本的线装书,能完全摊开读体验就很好。而且很贴心地设计了一个书签带,外出阅读非常方便。

接下来谈一下这本书。最开始我以为会是一本和毕飞宇老师的《文学课》有些类似的文学评论,集中于书籍的意象、叙述手段、遣词造句的方法等。结果读了发现不是。本书的对谈更集中于书籍作者本身的经历、作者的创作年代和其历史背景,挺有两个爱书的人,沏一壶清茶,坐在躺椅上漫谈的感觉,更注重一个谈的思维跳跃性。无论看没看过老师们讨论的七本作品,都能收获到不错的体验。

交谈非常有趣,仿佛能看到他们彼此碰撞出的火花,很有启发。比如在谈到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时,会提到他复杂的国籍与身份认同;比如在提到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时,会谈到当时英国的发展状况,经济的驱动力以及蜂拥的印度淘金热,甚至会去和同是英国作家的简奥斯丁比,聊他们的社会异同等。

看完以后我深刻觉得,对一个作家的了解着实有多个方式与维度。可以顺着作家的创作脉络,去读他/她的其他作品;可以是看作家的传记;可以是了解作家所处的历史时代;可以是和同时代同类型/不同类型的作家做横向对比;甚至可以和不同时代同一国家的作家做纵向对比。思路有多宽,就能有多少个角度。瞬间就能串联起超多本书,哇又给自己种草了一大堆。

说实话,我还挺期待能看到梁永安老师和唐诺老师的对谈的,一定也很有意思。

明年一定要读《十日谈》,fighting!

《文学七日谈》读后感(二):看完后,感觉真的聊了7天文学

这是一本‘聊天、交流’的书

虽然是静止的文字,但是却在侃侃而谈

静态与动态的结合,让人看完会对文学产生一点新的思考和理解

7本耳熟能详的书,被聚合在这一本书中

有趣的对话方式,让没读过这7本书的人,可以快速了解和产生兴趣

提起文学,感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小学的时候,非常喜欢读文学作品,吃饭的时候也要看书

半年、一年去一次新华书店,会买一百来块的书,那是父母当时唯一允许我‘放肆’的东西

但是长大以后,文学就跟年龄一样离开了我

现在有机会再重新来读一读文学,反而觉得有点陌生也有点意思

这不是单纯的讲述文学的书,而是通过一些讨论,一些引文,来让你重新对文学产生兴趣

本来不感兴趣,只是听过名字的书,在看到作者的讲述后,会产生还挺有意思,应该找时间来读一读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作者的努力就达到了

还有需要提起的,就是这本书其实比较难阅读

如果平时看小说,或者看文章就有阅读困难症的朋友,需要谨慎尝试

这是一本需要慢慢来看,一点一点读完的书,非常需要耐心和事件,这跟如今繁忙的生活是不一样的,这种反差也许也是文学的魅力

如果有的人想要让自己的慢下来,想要不那么着急,那不如看看这本书,慢慢的听他们交谈,再加入自己的思考,和他们对话

《文学七日谈》读后感(三):名著导读书:畅聊文学的“私有化”与名著背后的人文历史文化遗迹

本书是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与刘盟赟关于七部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文学作品的无限畅谈,勾勒出一幅别具一格的文化地图,拓展我们的文学思想空间。

梁永安认为16-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是活在历史轴线上的人。

塞万提斯本人一生的坎坷经历,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经历各种不幸的遭遇,军旅生涯也让他尝尽人生百态。

可以说自学成才的塞万提斯自带强烈的生活悲剧宿命感,因此他以写作的方式,展现他触摸、感知这个世界的体验,同时借现代小说《堂吉诃德》表达他和这个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薄伽丘所写的《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

在佛罗伦萨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时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了一百个内容包罗万象的故事。

以前因为《十日谈》带给我太过强烈的三观冲击,因此没有读完,看了本书的剖析之后,感觉有必要重新拾起来阅读一下,哈哈!

礼乐崩坏的时代诞生了文艺复兴,在《十日谈》里,我们可以看到文艺复兴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女性的解放。

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浪荡一生,不婚不育,36岁时因《包法利夫人》一炮而红。

福楼拜自始自终都是一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面对催婚,他决绝地回答道:“结婚于我,是一种令人惶恐的背信弃义……当了丈夫,他必戴绿头巾;一生就在老婆、儿女和职业的卑鄙勾当中度过。一条好汉,本来在他身上可以演示人类全部的盛况。呜呼!”

福楼拜的人生经历了法国七月革命、二月革命、第二帝国等历史变幻风云,个性自卑又自信的他见证了历史变迁中社会的多重面孔,厌恶中产阶级虚伪的道观观与欲望观,同情社会底层女性。

他更是直接通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这一句名言,展现他的自我轻贱和看透人生虚幻本质的悲观主义思想。

翻开这本名著导读书,体察七部经典知名小说背后的人文历史文化遗迹,发掘人文学者们身上灿烂的思想内涵,提升名著鉴赏意识与自我文学品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