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暗时代的她们读后感摘抄

黑暗时代的她们读后感摘抄

《黑暗时代的她们》是一本由[英]杰奎琳·罗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时代的她们》读后感(一):世界其实也需要这把声音

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女权运动开始,女权主义热潮一直延续到 21世纪,遍及全球,经过几次热潮的冲击,女权主义已然在历史的潮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甚至在一些国家明显地能看到人们的观念和认知有所改变。

时至今日,“女权主义”和“性别平等”仍然是备受争议的全球性话题,现如今是一个能够接纳不同“声音”的时代,传递信息的公共平台多不胜数,公开演讲、网络、传媒等等,虽然这是一个介于敏感与否之间的话题,大多数人选择沉默,但从不乏勇敢的发声者和支持者,可是,在我们看得到的地方和看不到的地方,女性事实上从未被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平等的保障很多时候也只是一场文字/政治游戏,她们的心声也并未被世界倾听。

《黑暗时代的她们》读后感(二):黑暗中也能生出花

这是一本学术与现实紧紧结合的书,以历史上三位优秀的女性作为开篇,在当下女性中推出三位从黑暗走出来的艺术家,讲述她们如何创造女性主义,反思“在这样一个并不公平的世界,女性该以怎样的姿态演绎自己与生俱来的卓越?”

文中荣誉谋杀的部分看得我愤怒至极,虽然如今社会我们已经有很多独立并自强的杰出女性代表在努力为女性地位提升,男女平等而奋斗着,但不可否认,世界上很多国家与地区任然有对女性惨无人道的约束和迫害,追求生存权利都很艰难。路漫漫其修远兮。

不得不说,这本书其实写的有够糟糕的,立意不错,但行文能力,强拼凑的痕迹太明显了,逻辑也不是很清楚。尽管知道这是致敬《黑暗时代的人们》,但差距太大,不可比。这位译者也是一言难尽,唉。

《黑暗时代的她们》读后感(三):黑暗时代的她们

黑暗时代的她们

也许你会说这是一本宣扬女权主义的书,觉得她有些偏激,然而如果她说的是真相呢?作者希望用这本书向阿伦特致敬,阿伦特写过《黑暗时代的人们》和《极权主义》……也许因为相当多的读者都是男性,我们这个社会又长期处在男权至上主义的氛围中,所以每当有女权主义发声的作品,总是会招来很多的讥讽和白目。甚至包括一些自诩为开明现代的男性读者,依然不能公平的看待这些作品。此前我看过一本《女人的历史》,翻翻豆瓣的评价,几乎一片贬低之声,也几乎都在指责作者偏激,这是为什么呢?

这本书讲述的是女人,而且是名女人,非常有名的女人,然而她们依旧遭受了相当多的不公平。梦露的遭遇早已是风雨满天下,各种传说或关乎于权力,或关乎于情爱,然而都归结于道德的不堪,为各种主流思潮所不能容。这些评论与绯闻对梦露真的公平吗?大众只是冷漠的把她作为一种廉价的消费品,带着八卦的热情与不屑把她消费掉了,仅此而已。没有人把她当作一个正常的、拥有完整人格的人来看待,她的女性标签只是代表着各种低俗的不道德。人们在消费着这些的同时又不忘把她踩在脚下,狠狠的踩上自己的鞋印,再吐上一口不屑的痰。这些公平吗?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女性的地位在提高,然而真正的平等还很遥远,那些不公还残留在相当多的人的心理……

《黑暗时代的她们》读后感(四):蜕变,觉醒

黑暗时代的她们

蜕变,觉醒

是时候回归到对“女权主义”本质的讨论了。

当我们在讨论生活中的不平等事件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贫富差距、道德纲常、不良风气等社会现象型问题。稍进一步的可能会是人权问题,人作为公民在国家内享受的权益,人作为公司职员在公司享受的权益,人作为家庭成员在家庭中享受的权益,人作为患者在医院中享受的权益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国家法律等改善调整,但有些问题在生活中很常见却总是被忽视,那就是女权主义问题。

5个世纪前,非洲人被欧洲商人因利益而贩卖当成了奴隶,他们被剥夺了一切权利,甚至生存,但是在林肯的政策下慢慢恢复了黑种人的尊严。可是长久以来,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现象依旧时常出现,却没有任何一项法律法则来指控这种行为来阻止这种行为蔓延。

对女子的不平等态度早在中国古代就已出现。古代时期女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很低,女子在小的时候就要裹脚,也就是三寸金足,在女子长身体时通过物理方法用布缠住来让骨骼异样生长迫使脚掌扭曲,而裹脚只是为了能嫁出去,女子年龄一般在14岁后就开始嫁人了,嫁人后在家织布纺衣,专心伺候男人,平时不能随意出家门,为了守贞洁,不能随意与家庭外的男人说话,更不能有身体接触。家大业大的千金可以学习琴棋书画,普通人家的女儿只能安分守己,若是出身卑微而又早年丧亲的女子往往只能寄居在富裕人家当丫鬟,而男人却可以拥有三妻四妾,甚至比美大赛都是男人的专利,宫廷之中文臣武将清一色的男人(武则天除外),那个时代的女子注定是悲惨的代名词,《红楼梦》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黑暗时代的她们》用巨星艺人、不同社会位置的代表、处于社会位置底层却十分重要的人来讲述女权主义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从各个层面上出发使得问题更形象具体有代表化意义。同时,文章还兼顾艺术特性的文字表达叙述,让问题得以现象化的表述来引起重视。

女子也许没有健壮的肌肉,也许在生理上持有天然母性,也许在社会、家庭上只占有一小点位置,但我们仍希望世界对待女子的目光像追捧的女神一样,让女子得到心灵的解放。

《黑暗时代的她们》读后感(五):一本讨论女权主义的书

说实话,对于女权主义这一话题,我是没有多少兴趣来讨论的。我觉得在当下的中国,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实现,甚至大有超越男性的趋势。在各行各业中,娘子军们都纷纷崭露头脚、叱咤风云,单从我所在的教育领域来看,教坛无限风光几乎全被女教师们占领了,而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的学霸级人物,也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让人不禁慨叹:男同胞们怎么就不能争口气呢!就在前不久,我偶然地拿到一本《黑暗时代的她们》,翻了翻,居然是本讨论女权问题的书。这书名源自汉娜·阿伦特的《黑暗时代的人们》,是作者杰奎琳·罗斯对其致敬之作,由充满智慧的女性的人物素描所构成,该书以历史上三位女性开篇(富有革命精神的社会主义者罗莎·卢森堡、受到家庭悲剧和纳粹迫害的德国犹太画家夏洛特·塞洛蒙、电影偶像以及大众的消费对象玛丽莲·梦露),同时,书中也关注当下女性,分析多起臭名昭著的“荣誉谋杀”案件,讨论三位在黑暗的角落里滋生出优秀作品的当代艺术家——艾斯特·莎莱夫-格尔兹、耶尔·芭塔娜、泰蕾莎·奥尔顿。有评论说:“《黑暗时代的她们》是一本兼具文学性和心理分析风格的佳作,学术思考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充满智慧的女性是如何为女性主义创造一个新的模板。”对于这样的赞誉,我不敢妄加评论,个人在读的过程中只是感觉:整本书的内容都是评论,没有对人物生平的生动的讲述,少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前面还涉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政治讨论,比如P38里面,在介绍罗莎·卢森堡时说:“她是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的丑陋之处日渐暴露的时代追忆她的原因”。读这样的书,对于我,是比较吃力的!也许,它的确有一些精彩之处,只是需要耐心去发现,不然,它何以被评为“2014年英国《每日电讯报》年度好书”!

封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