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照片中的女孩》影评100字

《照片中的女孩》影评100字

《照片中的女孩》是一部由斯盖·伯格曼执导,Dana Mackin / Robert Christopher Smith / Natalie D主演的一部犯罪 / 悬疑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照片中的女孩》影评(一):反思应该是全方位的。

4星,这种真人真事的纪录片远比一些虚构故事精彩,但只满足猎奇心理就太小看这片了, 其实这片已经把那些侃侃而谈马后炮的旁观者给讽刺了, 那么多人都看出有问题咋不出手帮忙呢,事后一个个跟诸葛亮似的。 影片对于男主的黑化也是分析的有迹可循,从小没有父母,在孤儿院里长大,被护工大妈虐待,被大点的孩子QJ,长大后的出路就是去当兵参战,早已养成了肃杀冷酷的性格。 反思应该是全方位的,光扣一顶“天生变态”的帽子就完事了,实在是浪费了这片。

《照片中的女孩》影评(二):希望所有女生都有勇气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个20岁的女孩死于路边,他的儿子被人领养后,她的丈夫在要求探视权的过程中,被发现并不是孩子的亲身父亲。 随后,她的丈夫从学校接走了儿子,下落不明。在警方侦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人认出女孩和其丈夫,他们是一对父女。而随着更多线索浮出水面,原来男人在年轻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带着三个女孩的女子,并和其结婚,后因女子坐牢,便将孩子带走,其中两个被送去了福利院,而最大的女孩留在了身边,就是故事开头的那个女孩。女孩曾经的同学描述她是如何的漂亮、聪明以及有志向,而生活中的女孩却被自己认为是父亲的人胁迫,去酒吧工作养家,并生了三个孩子,放弃了其中的两个而留在身边的最后一个漂亮的男孩迈克尔,后被证实也被男人杀害。

有一个认识女孩的人说,她很个聪明,如果她曾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那结果将会不同。希望我们在面对命运选择的时候,尽力去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改变。

《照片中的女孩》影评(三):只要记得

看片的过程中一直想起前几年的《无罪之最》。在地狱里沉沦的女生互相拯救,终获救赎。可惜啊,现实往往是更残忍的那一个。

原本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女孩子。有三五知己,和蔼可亲,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光辉的前程……可这一切实则是昙花一现。从她被绑架的一刻开始,已经注定结局。一路上仿佛有很多可以逃脱的机会,可是被这样的魔鬼抚养长大的她,又怎么敢。只好骗自己,骗朋友说,爸爸就是这样的,我过的很好,我没事。

她是谁。这是贯穿全剧的一个问号。这个照片中的女孩,这个魅力四射却经历着惨无人道地狱生活的女孩,是谁。无论如何,还好,最终找到了答案。

她的墓碑上终于可以刻上自己真正的姓名,那个刽子手也已经入了监狱。墓地旁边,有她的朋友,有关心她为她四处奔走的陌生人,有她的至亲骨肉。已经到了此时,是非对错也已经随风而逝。只是希望大家记得她吧,记得真正的她,笑颜如花的她。

《照片中的女孩》影评(四):悲剧不只在死者身上——总结一些(伪)规则类怪谈

如果你是有孩子的妻子:

1.参战后的丈夫可能性情大变且失业,离婚与否都未必安全。

2.当你的丈夫绑架了孩子,不要妄想寻求警察的帮助,这是民事纠纷——即使丈夫有明显的暴力侵向和变态心理……

如果你是有孩子的单身妈妈:

1.龙卷风可能随时造访,它会让你的栖身之所毁于一旦。

2.不要寄希望于孩子的父亲支付抚养费。

3.当你陷入困境,“幸运”的话社会救助机构会带走你的孩子。

4.不愿意与孩子分开的话,请去教堂寻求精神支持。

如果你是被教会抚养的孩子:

1.如果大孩子指奸、殴打你,无法反抗很正常。

2.管教人的虐待同样正常。

3.进入社会之后没有谋生技能,请自己想办法。

如果你是有正常教育背景和幸福婚姻的男性:

1.准备好被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人生。

2.如果有幸在战争中活下来,或许还有心理创伤、失业、离婚等着你。

3.当你的前妻没有抚养能力,你必须选择一起抚养她和情敌的孩子或者放弃自己亲生子女的抚养权。

如果你领养了孩子:

1.即使有犯罪嫌疑和夺走孩子意图的人盯上你家和你可爱的养子/女,也不要为警察的无动于衷感到奇怪。或许你还会被怀疑妄想。

3.不要对学校的安全程度报太高的期望。

《照片中的女孩》影评(五):让人痛苦的不光是女孩的经历,更是这部影片的讲述方式

不喜欢这部片讲故事的方式,不喜欢煽情,不喜欢男性视角的叙述,小姑娘的痛苦不是用“没有人值得被这样对待”和“她是个漂亮有爱的孩子,在地狱中用力活着”这种烂俗话可以说好的。为什么要渲染她的女性气质,漂亮性感和母性光辉结合,把她塑造成一个男性眼中无懈可击的女性,这样可以让她得到最大的同情是吗?但是她的爱心,保护他人的姿态,很可能恰恰是在那个无处可逃的地狱之中,她内心用来保护自己的唯一的机制,片子渲染这些,恰恰是最残忍的地方。我们看到所有人为她的故事痛苦的样子,却唯独矫饰了她的痛苦,唯独没有她的声音。

尤其让人气愤的是,凶手竟然始终是拥有权力的上位方,讲真,真实身份对于这个女孩而言有什么意义?她解脱了,这才是对她最重要的。影片的讲述方式,用放在结尾,作为整部片定调的结局的路数,渲染真名的重要性,而取得真名的方式,竟然是那个凶手的随口一说,这极大地增强了凶手的力量感和控制感,所以影片到底是想要给谁赋权?而相反的,有意把对生活极度无力的母亲(从年轻的生活困难,到采访时明显糟糕的健康状态),用不光外孙女养母和夜店老板的评价,还有生母自己的陈述(夜店老板自己的故事让生母的陈述都成了借口),把生母放置在道德上有瑕疵的位置,而实际上更有力量的生父(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同样的忽视行为下,却塑造成和外孙女其乐融融的模样(是对越战老兵PTSD的敏感吗),所以片子的导向是,生母成了观众最容易指责的人。在这么一个极度厌女的恶性案件之中,用一种厌女的方式去拍,并且结局导向对女性母职缺失的指责,让这部片越看越让人不适和难过。

《照片中的女孩》影评(六):三段式标准命题作文,不过TA们找到了她的名字,这一点值得四颗星了。短评写不下,自己看的备忘

他们创造了一个炼铜和反社会被三番两次放过的世界,最后他鲨了两个女人一个男孩,然而第一次重判(不是死刑)是因为他绑架了一个小男孩(之后才是死刑)。

她的生母寻求帮助,护士告诉她去教堂,于是她遇到了假装好人的寻找猎物的他,之后遭遇DV,该管这件事的人告诉她家庭内部事物,不管,她的生父说的台词明显的是给自己找了特别好的借口(甚至他的内疚之情不会比负责案件的警探多 离谱的是她女儿还和他也相认)。

她的生母多少还感觉到了愧疚,至于她高中毕业就结婚生子又是另外一个属于她的地狱图景了。而从她的面容和智商来看,生母的面容和智商也都是在线的(早早结婚生子的原因 这样的女孩也是太多了)

收养男孩的养母觉得不对劲,被说成她“多疑”,所以最终小男孩被绑架被他鲨了。

了解她的事件后其中一个认识她的女人批判她的生母(又一个完美的她生父可以摘得干干净净的点)冷漠。

最后再来一个母爱伟大,生命美好,她的女儿继续把孩子带到这种世界(回归家庭,生命的韧性等等吧)。不过好的一点,TA们找到了她的名字(重复一万遍),这一点,值得四颗星了。

其中还加了一段给他洗地的,因为“他童年凄惨,所以他反社会”。她同样很凄惨(比他更凄惨)那为何她反而成了被害者而不是加害者呢)?

她的人生如果没有被偷走,她可能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她们的人生如果没有被偷走,她们……

网飞拍个纪录片都不忘命题一下强调母亲伟大(伟大的母爱是不带孩子来这种世界),这是他们现在要完成的KPI是怎么地?

《照片中的女孩》影评(七):理工天才沦为脱衣舞娘,禽兽父亲成幕后黑手

这个悲伤的案件,得从1990年的一个春夜说起。

故事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一个郊区,半夜,几个男人开车返家途中,在郊区公路的边上发现了一个被严重殴打陷入昏迷的女人。

男人们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将其送往医院,女人的生命体征虽然通过抢救一度稳定,却很快急转直下,并在稍晚不幸去世。

这位名叫托尼娅的女子去世时年仅20岁,她生前供职于一家脱衣舞俱乐部,同事和女子的家人取得联系时,却被对方告知女儿早在20年前就已经过世。

同事意识到,她们刚刚送别的朋友采用了假名,但根据大家对其生前的回忆,托尼娅并不像一个撒谎成性的人,她聪明,热爱阅读,并总是乐于助人。

与此同时,同事还回忆道,托尼娅有一个年纪明显大她不少的丈夫,名叫克拉伦斯,二人育有一子,不过儿子迈克尔明显更依赖母亲。

同事还发现,托尼娅生前经常被丈夫家暴,但不知道出于何种缘由,她不得不待在丈夫身边。

根据和克拉伦斯零星的交集,同事敏锐察觉到他和母子间并不融洽的关系,保险起见,同事在托尼娅过世后将迈克尔送往福利机构,并找到一家寄养家庭代为抚养。

迈克尔被送去寄养的时候虽然年纪尚小,但据寄养家庭反映,他对父亲的负面印象让旁人担忧不已。为了搞清楚迈克尔和克拉伦斯的真实关系,寄养家庭决定带迈克尔做亲子鉴定,结果显示,克拉伦斯并非他的亲生父亲。

按照常理,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被剥夺探视权的克拉伦斯应该从此远离小孩的生活,迈克尔也会在一个健康友爱的环境中成长。可专横的克拉伦斯非但没有放弃探视,甚至还拿枪到学校威胁校长,强行将迈克尔带走。

绑架案发生后,克拉伦斯随即遭到美国全境通缉。

负责调查此案的FBI探员立马对克拉伦斯的过往展开调查,这一查,将后者的黑历史全部扒了出来。

联邦探员注意到,克拉伦斯曾在妻子死后尝试兑换对方的人寿保险,这意味着,托尼娅的死很可能归咎于丈夫的蓄意谋杀。

伴随调查的进行,探员还发现克拉伦斯兑换保险时用到了假名,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他的假名不止一个,甚至连”克拉伦斯“这个名字也是他刻意伪造的。

导致他频繁更换姓名的原因,和他早年的案底密切相关。通过回溯,FBI发现克拉伦斯早年曾因绑架并威胁幼童,以及抢劫银行蹲过班房。刑满释放不久,他再度因袭击女性入狱,最终却获得保释。

保释后,克拉伦斯不停更换身份开启逃犯生涯,这一逃,就逃了近20年。

和托尼娅的相遇,便是在余下的这20年中发生的。

女方原本由一个名叫桑德拉的女子所生,后来桑德拉离异,不得不独立抚养包括托尼娅在内的三姊妹。值得一提的是,托尼娅并非长女的本名,她的本命叫苏西。

后来,克拉伦斯流落当地和桑德拉相遇,二人才组建了家庭。

可是刚刚才提到过,托尼娅遇害时是以克拉伦斯的妻子身份去世的,那为何克拉伦斯会娶自己的继女呢?

原来,和桑德拉婚后不久,克拉伦斯就暴露本性,对女人展现出其残忍暴虐的一面。和多年后的托尼娅如出一辙,考虑到孩子的安危,桑德拉当时也无法反抗,只能忍受克拉伦斯越发严重的暴力倾向。

然而一次意外导致桑德拉被捕入狱,克拉伦斯瞅准时机将苏西的姐妹丢在福利院后,自己携苏西继续逃亡。两人的婚礼是在逃亡途中发生的,高中毕业后不久,丧心病狂的克拉伦斯便娶托尼娅为妻。

而在更名为“托尼娅”前,苏西还用“莎朗”的身份生活过一段时间,那也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虽然名字不同,不过聊起莎朗的为人,和脱衣舞店同事们的记忆一样,莎朗的同学形容苏西是“美貌和人品兼具的好人”。

校园中,苏西不但团结被主流群体排斥的边缘化人群(结合她的身世,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同学们提供的照片中,你看不到她脸上有任何不快的神色,仿佛,发生在她身上的悲剧并不存在。

凭借优良的成绩,苏西最终如愿考进心仪已久的佐治亚理工学院(与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并称“美国三大理工学院,2022U.S.News位列全美第38位),她原本可以成为一位颇有建树的航天工程师,然而这一切,却因为克拉伦斯化为泡影。

毕业后不久,受迫于克拉伦斯的淫威,苏西被迫放弃了航天梦,转而以“托尼娅”的身份进入到脱衣舞店从事风尘行当。

在那里,苏西被迫遵照继父意志违规接客,并诞下一儿一女,大女儿后来被送往寄养家庭,并因此逃过一劫;

小儿子迈克尔则没姐姐那么幸运了,在被克拉伦斯挟持逃亡期间不久,他就被对方开枪打死……

关于“苏西是否为克拉伦斯杀害”这件事,受限于篇幅,电影并未对背后的真相逐一还原,这是影片的一大缺憾。

而在涉及凶手的身世中,我们则亲眼见证了一个冷漠社会之于杀手的养成。

可以看到,正是前期原生家庭的抛弃和不作为,以及寄养教会的霸凌,才塑造了克拉伦斯其后乖戾而扭曲的人格。

为了发泄之前承受的屈辱,他将怒火发泄在同样无辜的苏西母子身上,以偿还之前遭遇的不公待遇。这起原本看似简单的悲剧,背后牵扯出一系列围绕家庭和社会的问题,不得不叫人深思罪恶的起源。

事实上,苏西大女儿的寄养家庭曾联络过苏西的外婆,不曾想,血亲的不在乎和苏西面对暴力时的沉默,最终导致受害者跌入更大的不幸。

借由这起案子,我们再次看到了生育和责任之间的重要关系。由于怀上苏西时,桑德拉还不满20岁,轻率交付的一直婚约,最终不但让自己走投无路,也不经意地拉开了女儿悲剧的帷幕。

缺少父母的正面引导,让本性善良的苏西没法养成独立的人格,只能在继父的威吓下对其言听计从,变得软弱和无助。

苏西的悲剧一方面源自时代施于女性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源自女性自我觉醒的不足。最终,在一场可以预见的结果中,妙龄天才少女成为了恶棍肆意玩弄的牺牲品。

如不是FBI探员对真相的执着探寻,我们恐怕永无法得知照片中女孩的真实姓名。某种角度而言,苏西是幸运的,因为她的身世终于真相大白。

但,“苏西”也是不幸的,因为或许就在你我看不到的角落,无数个“苏西”正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罪恶。

撰文 / Zed 策划 / 轻年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