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正念幸福课》的读后感大全

《正念幸福课》的读后感大全

《正念幸福课》是一本由哈维尔·加西亚·坎帕约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23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正念幸福课》读后感(一):正念——可以随身携带的心灵避难所

《正念幸福课》作为一本简明易懂的入门科普性读物,从正念的基本概念入手,到正念与身体和头脑的关系,讲解了如何进行正念的核心、辅助联系,也教授了一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正念的方法,鼓励大家将正念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而长期坚持下去。

正念的定义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素:专注的能力、在当下、接纳、有意的。换言之,正念鼓励人们更多专注于当下的即时体验,而非悔恨过去或担忧未来,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身体的感受等上,让自己的大脑宛如一盆沉静清澈的湖水一般。面对大脑即使在放松状态下也会自动产生各种情绪或想法的情况,我们用一种开放的态度,特别是好奇心和接纳,接受事物和自我最原本的样子。

本书和其他正念教材的一大不同是对于正念误区的强调,正念就像催眠一样多年来被大众划入了神秘主义的范畴,既对其效果抱有过度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又带有一丝惶恐。然而,书中强调正念不是单纯的冥想,正念更不是某种玄学,正念是在充分的科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心理学技巧,是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环境中掌握和练习的方式。此外,正念也不是单纯为了克服悲观的念头,事实上,正念是在练习自己如何接纳一切的情绪,既包括乐观的也包括悲观的念头。我们要意识到很多情绪只是激素产生的一时的杂念,不是由理性思考产生的,被任何无意识的怪物吞噬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它们隔离,同时冷静地接受他们的存在。

书中让我对正念这个行为印象最深的一个例子是“葡萄干练习”。在吃第一粒葡萄干时,可以和平时一样的习惯很快吃下去。而吃第二粒葡萄干时,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全身心注意整个进食的过程。第一步,拿起葡萄干,将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第二步,仔细观看,用眼睛探索它的每一个褶皱和细痕。第三步,用手指触摸它的质地。第四步,细闻它的香气。第五步,把它放进嘴里,观察它和口腔、舌头的触感。第六步,细细咀嚼,感受它每一刻变化的味道和质感。第七步,感受吞咽,想象它从口腔到肠胃。第八步,发散性思考葡萄干与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正如这个例子揭示的一样,正念是一种通过将自身的思维和意识集中在同一个“锚点”(如葡萄干)上,排除心中其他的杂念而专注感受自己身体与外界的交互而带来的细微改变。书中也提到,在这个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出现注意力的转移和涣散,但这种现象并不是宣告了本次正念的失败。我们只要平静去接受身体和大脑的反应,并不进行任何评价,更多的接纳自己。

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日常生活中联系正念的方法,比如每天的三分钟训练、移动正念、呼吸正念、进食正念等,可以定期重置我们的头脑,让我们更多以观察者的身份去看待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情绪、念头。跳脱出自己原有的身份俯瞰观察,冷静地和自己的大脑对话,这种看似奇特的行为却能帮助我们避免代入到日常事件产生的各种悲观杂念中去。整体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正念入门书,大家可以配合一些其他正念练习的视频使用。

《正念幸福课》读后感(二):《正念幸福课》,专注当下,接受幸福抵达的时刻

在各种各样的管理生活中,我经常能够听见“正念”这个词,好像只要学会了“正念”,我们的人生就会相对幸福。所以,每次我在看到这个词语的时候,我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正念到底是什么? 它是冥想吗?不理解“正念”的我,对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冥想。因为不论是正念还是冥想,给我的感觉都是去思考、并让自己在思考的同时,放松自己的身体、大脑还有灵魂。所以,我一度认为,冥想和正念是一样的。 但是,当我翻开《正念幸福课》这本书的时候,我却发现我好像混淆了两个概念。冥想不是正念,这是两个不同的名词,所以他们所代表的意义也是不同的。那么,正念到底是什么呢?  正念一词,来源巴利语sati,是大约2500年前佛陀论述所使用的语言之一。《正念幸福课》这本书,对于正念的解释是这样的——它通常被翻译为“充分专注”、“敏锐观察”或者“充分认知”,但该术语的另一种翻译为“记忆”或者“回想”。 正念并不是冥想,实际上有时候不需要进行正式的冥想也可以达到高水平的正念境界。简单来说,并非所有类型的冥想都能通往正念,注意力练习才是达到这种境界的主要方法。 由此可见,正念在注意力上面要求更高一些,而冥想可能只是去思考放松自己所有的一切就可以了。 所以,《正念幸福课》这本书,给予了正念两种含义:一种精神状态,这是人类头脑的一种状态和特征,所有的宗教和文化对此都有秒速;能够达到正念的心理技巧,准确地说正念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疗法,可用于治疗疾病、预防心理困扰以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正念幸福课》这本书觉得正念就是专注的能力、正念还是活在当下,正念更是对一切的接纳;总之,正念是有意的。因此,正念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一个就是自我调节,还有一个是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历本身。 我们应该专注并且完全地聚焦于自己当前的经历;我们应该活在当下,释怀曾经的过去;我们需要避免对当下的经历做判断、论断,而是应该从根本去接受一切。我们更应该友谊地去练习,因为进入正念状态是一种自愿的行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过程会变得自然。 我们需要了解正念,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正念训练。我们要知道,正念并不是只适合东方人或者佛教徒的运动,它是人类思想的先天品质,任何人都可以练习。正念不需要采取任何传统姿势,并且每周进行一次每天练习20分钟就会有效果。 我们要记住的是,正念不是让头脑放空,而是感知的思考和感觉的过程。与冥想不同,冥想是远离生活,而正念则是把自己带入生活,让我们自己更加了解事物和心理的过程。  《正念幸福课》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是对非正式冥想的基础建议,也就是正念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惊醒的部分。 我们可以把一天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在每个时段单独的练习。我们也可以在任何时刻去练习:站着、坐着、走路、出行……我们还可以全天候的去感受自己的呼吸,以此为锚点的感受正念。 总得来说,正念练习不需要像冥想一样放空自己,而是感受自己的身体,接受自己的呼吸,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在某些时刻,我忽然觉得正念有点像心流时刻,也许正是因为这一份专注的存在,所以我们才会开始感受自己人生的幸福吧。 还在纠结正念还是冥想?从现在开始练习,专注自己的一切,幸福必将紧随其后抵达。

《正念幸福课》读后感(三):心猿归正

《正念幸福课》,这本书详细地为我们阐述了正念的概念、正念与身体和头脑之间的关系、以及练习正念的方法等等。

首先,什么是“正念”。

“正念”,指专注于当前的一切。这个词源自于巴利语,原词sati是在佛教中的一个广义的概念, 它含括着诸多方面。

正念在如今的几个主流定义中的主要因素也不过是1、专注的能力,2、在当下,3、接纳,4、有意的。

但只在定义中我们还是无法准确的去认知正念这个东西,所以接下来书中我们讲了一个实验——葡萄干练习。

我觉得我以前是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实验的,而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我们用全身的感官来关注当下的体验,感知自己的注意力。

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标题“驯服猴心”,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心猿归正这个词语。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词语本出于《西游记》,我却在看动漫《一人之下》的时候也从中看到了差不多的解读。人心对应的动物就是猴子,猴子总是上蹿下跳,而人的心也很难静下来,正如我们上课总会走神,哪怕是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也难以遏制的要胡思乱想。

这就是心猿,正如本书所讲,冥想的过程就如同驯服一只猴子,起初猴子会挣扎反抗,但久而久之他就会渐渐的屈服,再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彻底的服从。这如同我们的注意力,在经过一点一点的训练之后,人的头脑就可以保持专注状态。

而在此之后,书中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练习正念的方法,以及正念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对于生活节奏飞快地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生活状态,就如书中所说,要么沉湎于过去的遗憾,要么焦虑于未来的未知。

每天被各种的信息包围着,人们仿佛很少在有耐心去专心的做一件事情,只做一件事情。

这也是我练字的初衷所在,当朋友知道我在练字时,总会问我现在写得怎么样了,能不能帮他们写些字什么的,其实我的毛笔字还很一般,但我一点也不着急,因为我最开始想要练字的时候,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静心。

当我沉入那每一个笔画之中的时候,我可以抛弃一切杂念,眼中与心中都只有这一个笔画,心也能达到前所未有的沉静。

如今看来,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心猿归正”吧,并且与书中所说的正念练习仿佛也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

总的来说,在我练字之后,我确实不再焦虑了,幸福感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而随着心里状态的变化,我的身体健康方面也有所改善。

相信如果按照这本书中所讲的方法去练习的话,应该也达到这个效果,有机会我要尝试一下。

《正念幸福课》读后感(四):带你走进正念之门

本书是阿拉贡精神健康研究小组学术领头人哈维尔·加西亚·坎帕约写的一本简明、实用的正念入门指南,有助于提升专注力,以及学习、工作效率。

一开始看到“正念”这个词,就让我想到了冥想,感觉正念和冥想好像也没有多大的差别。看完书中的相关内容,我才知道原来正念和冥想还是有区别的。实际上,有时并不需要进行正式的冥想也能达到高水平的进界,但并非所有类型的冥想都能通往正念。

正念是sati一词的翻译,该词源自巴利语。正念至少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精神状态,另一种是心理疗法。尽管正念的某些术语和技巧源自于宗教传统,但其实它是一种世俗的技巧,不带有任何宗教和文化的印记,并且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目前,正念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临床、心理教育、灵修等处。它不但对健康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效,对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治疗也有效。

正念利用锚点训练注意力,不同类型的锚点都能我们有不同类型的体验。当然,正念也是建立在一系列正式核心训练基础上的,如呼吸正念、身体扫描、三分钟练习等。同时也有一些辅助练习,如行走冥想、手臂旋转运动等。以上是正念的正式练习,还有一些非正式练习,如移动正念、呼吸正念、内心保持微笑等,还有进餐时的正念,进行完全专注的方式进食。

正念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但有一些注意事项:在生活方式、心理禁忌、态度禁忌、身体禁忌都有标准,但也都是相对的。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如焦虑、苦恼等心理反应;疼痛、身体不适等生理反应;对他人更加挑剔和不宽容;生活动力减少、沉迷冥想。

当下,你身心中,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正在发生?或许忘记了。但不要紧。认识和接受目前这种状态,仅仅了解它,不要评判它,如其所是的轻轻接触它,你的正念或许正在开始。一种新的生命视角会渐渐为你打开。

《正念幸福课》读后感(五):正念幸福课

在生活中,我常常用正念冥想的方式来缓解焦虑,培养平和的心境,这使我受益匪浅。正念冥想是一种科学的练习方法,有诸多益处,也慢慢被更多人了解,实践。 最近读了《正念幸福课》这本书,也较为全面细致地了解了正念的原理,方法等内容。简单地说,正念就是一种关注于当下的,有意识的,不评判的觉察。

正念是一种被证明有效的技巧。近年来,已有多项研证明了正念对不同的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均有疗效,对于未患病的正常人来讲同样有许多益处,比如可以缓解焦虑,减少压力,促进睡眠,增强注意力,甚至延长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坚持做正念冥想能够从生理层面上改变我们的大脑结构,改善大脑功能,其本质原因也源于我们大脑神经的可塑性。 在进行正念练习之前,我们需要对它有一定的认识,用一种积极接纳的态度去实践,更有助于我们保持长期的坚持,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当一些杂念、情绪或烦恼出现时,即便对于长期的冥想练习者,走神也是很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只需意识到自己的心念散乱,然后淡然地让杂念过去,不生气也不评判或排斥它们,慢慢地将注意力转回到呼吸上。

很多人认为,一旦分心,我们就失去了正念状态,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事实上,冥想最重要的时刻,是在我们意识到注意力已经离开了关注对象时将其带回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专注”时刻。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才能使我们从思想和情绪中脱离出来,并产生与正念相关的变化。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总是很容易忘记什么,觉得自己的专注力很差,或者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匆匆忙忙的,一天稀里糊涂的就过去了......

在无数的信息和任务冲击下,我们甚至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享受当下的生活。而正念的练习,便是让我们找到活在当下的感觉。只是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心跳,自己的思绪,就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体验到真实感与归属感。

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所谓的成功,却在不断奔波的路上失去了对当下幸福的感知。 正练的练习可以出现在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刻,绝大多数地方,只要处在一种安全的环境,包括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乘车的时候......慢下来,把思绪拉回到当下,到此时此刻,感受自己生命的律动吧。

想穿越日常压力与自我怀疑的迷雾,抵达幸福吗?让这本简明,实用的正念入门指南,帮助你找到当下的幸福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