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冲动的社会》的读后感大全

《冲动的社会》的读后感大全

《冲动的社会》是一本由保罗 • 罗伯茨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00,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冲动的社会》读后感(一):千万别让我陷入这时代危机的漩涡之中

读别人的历史仿佛在看自己的未来。

最可怕的不是看不到未来,

而是看到了未来,却发现已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我们80、90、00后这几代人,正在彻底地复制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美国人的命运。

看着他们的经历不禁让我毛骨悚然,这不就是中国在这个时代正在经历的一切么?

历史的轮转,时代的宿命,命运的漩涡,总是惊人地相似。

然而最重要还是要警醒自己不要跟着重蹈覆辙,

命运轮转千万别让我陷入这时代危机的漩涡之中。

《冲动的社会》读后感(二):失望

前三章写的还有些意思,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由罗斯福式转型到里根式(可能是我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感觉有些收获。

但第六章作者对计算机的偏见,让我觉得作者有些过于保守了,计算机提高的效率难道不比蒸汽机高?不然制造业怎么会失去那么多的岗位。只说Microsoft的软件升级策略而不提其他的公司,而且你吐槽系统升级但改变不大,不正表现了你对技术的要求过于短视,过于要求短期内的提高。如果消费者如此,那岂不促使企业也要加大短期可获利的科研投入,而这不正是你所讽刺的吗?

你就是你所讽刺的,一位冲动的作者。

《冲动的社会》读后感(三):冲动没什么特别好的

原先真的觉得这些书给我会有不适的感觉,一直都处于自己想看什么就去看的舒适圈似乎真的在今年被打破了,氮素可能也没什么不好的,看了未来简史,我皮说机器人总最后怕没电的把,突然觉得有那么点豁然开朗,其实怎么都能够活下去的,氮素为啥会变得越来越焦虑,今年居然会有了这种感情在,不想不听不看,一切从心出发,遵从自己的声音和生活,带给你的是绝对的自我,车子出发了可以刹车,氮素未来可以刹车吗,人性的欲望可以刹车吗,从日本的低欲望状态出发,过去是因为贫穷所以只能无欲无求仰头问天,今天又何尝不是尽善尽美之后的抉择变成无欲无求,因为克制所以美好,因为开心是宝贵的所以人生才是一场悲剧,由众多多巴胺堆砌起来的是不安全感的累积和自我这个野兽的爆炸。人终将死亡,也终将自裁

《冲动的社会》读后感(四):多听听不同的声音

最近因为在财务上遭遇了些危机,比较烦闷,在书店翻到这本书。大脑的前额皮质负责思维和抽象和解决复杂问题,而蜥蜴脑是控制人类对危险等与生存紧密联系的活动。由此延伸出现代社会过度膨胀的消费文化,自我中心主义切段了过往人们的社区文化和亲密接触,给很多人造成虚幻的财富目前膨胀中的金融板块也给社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当人们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美国政府首先顾及的是自己金主,大财团的利益,很讽刺也很现实。上市公司追逐短期利益高管的天价薪水,注定我们的目光不能长远。以前刷美剧,记得剧里一个高富帅说,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是彼此的连接,我想英文应该是connection. 对于成人而言,深层次,真正的有意义的关系才是幸福。最后,以一句话结尾:若仅为己,我为何物?若非此时,更待何时?

《冲动的社会》读后感(五):关于第五章的书摘

一旦人类失去了忍受不同意见的意愿,就失去了获得真正的自我知识的能力。当我们拒绝接受与我们看法不同的人时,我们不仅拒绝了这些具体的人,还拒绝了“他人”这个抽象的概念;我们拒绝承认在自我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受我们,也不依赖于自我而存在。

如今,几乎所有的社交互动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渠道来完成,然而在这个完全数字化的表面之下却潜藏着高效率所导致的不安全感。不论对何种类型的关系而言,数字技术的性质导致我们永远处在一种情绪悬念之中。数字化交流具有简短、非正式的特点,我们交流的内容常常是思想和情绪的碎片,只有更多的交流才可能消除其不完整感。因此我们总是在,希望知道故事的下一步进展。

正是数字交流的这种特点,使我们形成了一种新的交流模式和人际关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我们的情绪尚未完全形成就已经被表达了。同时,交流和表达成了情绪的一部分,未被交流和表达的情绪被当作不完整的情绪。换句话说,思想和情绪曾经主要是一种内在的过程,我们首先在内心完成地构筑起思想和情绪,然后才会去表达它们;然而,如今思想和情绪变成一种外在的、循环的、公共的过程。自我认知的过程本身也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循环的互动过程一这就产生了 ‘‘合作性自我"。与此同时,我们逐渐丧失了作为一个完全私人的、自我满足的个体能力。现代文化不再要求我们学习如何独处,也不再培养在私人状态下反思自己情绪的能力。因此,虽然冲动的社会非常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独立,我们却正在失去真正的独处能力。

在一种如此执迷于个人利益的文化中,我们却失去了独处的能力,这 实在是冲动的社会最具讽刺意昧的特点之一。然而,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是不可避免的。在表面上过于热心、实质上却对我们进行冷酷操纵的消费 者义化中,消费者无异于一群无助的盖羊,消费者文化一方面赋予我们绝对的个人自由,另一方面却乂导致我们在物质上完全依赖市场和商业机 器。这极易导致一种矛盾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我们一方面高度自我膨 胀,另一方面义被一种深层次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所吞嗤。由于我们无法完 全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主带来的满足感’我们不得不追求更多个性化的自我 表达和自—足作为补偿。然而,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远离真正有意义的人 豚关系’使我们无法在人际关系的帮助下获得稳定、完满的自我体验。

在现代社会中,成功的重要标志就是自我表达能够被他人所消费。

从更本质的层面来看,真人秀节目的流行实际上将冲动的社会最核心 的幻想合理化了。这个核心幻想就是:自我是度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任何 能扩大自我和吸引更多人关注自我的行为(不管这些行为多么冲动、多么 反社会,或者多么愚意)都是个人成功的标志。正在研究真人秀节目现象 的坎贝尔说:"真人秀传递给我们的理念就是:只要我们表现得足够反常, 足够令人讨厌,别人就会注意到我们,我们就会成为明星。这种知名度不 是基于个人的能力,甚至也不是基于个人的出身:这简直是最容易的出名方法。

消费者经济的目标就是利用人们永恒的不安全感、不满足感,以及对占有的渴望来牟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