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高度敏感的力量》读后感摘抄

《高度敏感的力量》读后感摘抄

《高度敏感的力量》是一本由[德] 卡特琳·佐斯特 / Kathrin Sohst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度敏感的力量》精选点评:

●失望,因为第三部分还有普适的指导意义勉强加一星,虽然也是些不痛不痒的建议。很取巧地把所谓敏感者纳入麾下等着一干人等对号入座,色声香味触无所不包,当然还有共情同理心,试问哪位读者会说我是个迟钝的人呢?但凡接触社会不至于处处碰壁,多少在某些方面有一定敏感性,统统拉来做同盟是个不错的主意。案例多为取巧式的,没有理论根基只有事例,而深究起来,也不过是一些人成长的过程如此而已。看了下作者简介,在自己身上贴了不少高度敏感代言人的标签,想想各种互助会和社会小组之类,收集类似故事的难度可想而知的低。当然我没有否认一定有部分人比正常的敏感程度要高些,而且会因此遭遇不少困境,可至少这本书的深度不够,诚意也很难讲,我认为它只适用于留意到自己敏感特质的普通人,高度敏感者可能需要的比这远远更多,无论是阐释还是慰藉。

●背负着胆小、内向、矫情的标签活了这么多年,这本书就像是一缕柔和明媚的阳光,钻进我心上的裂隙。它让我明白,每一个高度敏感者,都应该好好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请用你的与众不同,与这个世界深情相拥!(第一次读德国作者的书,透过翻译,依然感受到了很明显的语言差异,部分地方有重复之感,整本书如果再精炼一些会更好。)

●解答了心里很多困惑,提供了一些概括性的方法和思路,给了我很大帮助。 不过真不愧是德国作者,相当严谨认真啊

●像课文一样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 告诉你你敏感一点也是正常的 可能我翻得不仔细 并没有找到我期望的启示

●不想跟处女座做队友?嫌弃那些挑三拣四的事逼?也许不是处女座的问题,可能你遇到了高度敏感者。

●高度怀疑这类心理自助书籍存在的意义。它给我带来一个我性格的明确定义,让我找到共鸣,原本期待它可以更加深入剖析一下这种性格的,结果只是提供了很多水份很大的建议。其实也意识到了,原生家庭影响也好,高度敏感也好,这些属于我性格的一部分,如果我已然可以接纳并利用好它的优势(比如善于共情,可以与他人建立深层次关系,深度聊天和乐于独处),并且学会了爱自己,那么我当然无需阅读这类一直在写我已经熟知的内容的书。

●读完感觉仿佛自己其实是潜藏着某种超能力,只是还暂时无法驾驭好这种超能力,甚至时常因此给自己和他人招致麻烦,但一旦知道这是种人群中比例极小的存在,且一旦学会利用便能化身为超级英雄飞天遁地。(突然中二,但理是这个理,学会做自己的超级英雄吧)

●想读

●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我从记事起就总想人会死这件事,爸妈一直觉得我不太正常,到现在我还是每天都会想。读了这书,才意识到几乎每个高度敏感的人都会时常思索这件事。敏感是因为感受的阈值低,它有利有弊,弊在容易被过度刺激感到疲惫,利在人生的诸多体验都会被深化扩散,从而获得更为丰富复杂的感受,活得更淋漓更有意思。而弊端其实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做一个高敏感的人其实是件妙事啊。

●可以将高度敏感内化成一种坚韧的力量,不要老是自我怀疑,觉得别人都是丰盛的,只有自己是贫瘠的,你独特又美好,无可替代。

《高度敏感的力量》读后感(一):找到真正的自己

《高度敏感的力量》无疑又是一本高度敏感者的好书,书中字字句句说出高敏者的心声。

小时候被家人说太内向,不爱说话。长大后即使尝试努力活的像别人一样开朗一样能说会道,也无法真正开心的当个演员,更别提能真的了解自己喜欢自己的性格。

这一切源于你是高敏感者,一路追寻生活的意义,却时常对自己产生怀疑。时而信心满满时而觉得生活一片灰暗。

《高度敏感的力量》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善待自己才能发掘自己的潜力。

《高度敏感的力量》读后感(二):高度敏感的力量

高感知,高共情,容易发现细节,会因为路上的小狗,花香,风景开心一整天,嘴角不自觉上扬。同时也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和缺点,You are enough变成了日常的口头禅,也会被怀疑是讨好性人格,事实不过就是藏不住发现,需要日常与人沟通新奇的事物与发现。这同时也是一种快乐,在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中,会触及他人底线,把握不了分寸感。夸奖称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而且有的会认为夸奖的背后别有用心。好多时候因为敏感或新奇的事物,焦虑,想太多,即使看上去那件事压根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也许是馈赠的礼物,能让我们用热烈的情感去感知世界的美好 人性的美好和奇特,不过也会容易内耗,希望后面慢慢的能克制分享发现的冲动,更多实现不和当事人沟通吧,自我内部消化吧。

《高度敏感的力量》读后感(三):天性敏感的女孩子在感情里真的好辛苦啊。

因为对伤害的感知力太强,当你拿出来一包糖给她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小心翼翼的揣测你会不会再问她要回去。爱情也同样如此,你给了她一点点甜,她并不会就因此高枕无忧的好好享受,而是担心如果有一天你把这些甜给收回去,她该怎么一个人来面对这个不怎么招人喜欢的世界。

而且她们的安全感极其差,可能只是因为你说话大声了一点点或者语气稍微有那么一点不耐烦,她就会立刻察觉到你的怀疑和动摇,那她转身就走了,永远的消失了,不会隔三差五的出现在你的最近访客里,也不会故意的在你身边大声说话而引起注意,即便有一天你后悔了,她们也不会再轻易的进入到你的生活中,给你加一点点麻烦,因为她们体会过那种被抛弃的感觉,并没有力气再经历一遍了。

可是如果她们真的一旦喜欢上了某个人,当然,我说的是那种愿意卸下所有伪装的喜欢,就糟糕了。

她们会瞬间的变成你的怀里的小猫咪,任你处置,就算吵了架,你说几句软软的话哄一哄她,她就会立刻开心的忘记所有委屈,宁愿自愈也不舍得怪你。

她们会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很低,甚至在喜欢你的时候除了那一点点甜,剩下的全部都是自卑,会潜意识里把自身的缺点无限放大,”我知道自己什么德行,我就不去害人了。”

有时候觉得不公平,觉得心疼,为什么要让她们在感情里受这么多的苦呢?明明她们才是把爱无比珍惜的捧在手心里的人,明明她们才是最在意别人情绪的人,明明她们才最值得被爱啊。

还是应该好好利用敏感转化为力量啊。

比如书中有提到说关于自我与矛盾。

重要的不是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是找到满足感。

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这才是重要的事。我们要自主定义“成功”,要有自己的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我们要对让我们有使命感的事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为生活不是完美的,所以它并不能永远都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进行。不过,这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决定,是态度的转变。要相信生活,相信自己,哪怕出现新的状况,出乎我们的意料,让我们感觉似乎要从头再来。

豁然开朗。

《高度敏感的力量》读后感(四):平常心看高度敏感

我一直觉得在心智正常的人类群体中,不管外显如何,每个人都有其内心敏感的一面,通过《高度敏感的力量》一书,才知道有15%~20%的人属于高度敏感者,算一算全球几十亿的人口,这个比例的数量仍是十分庞大的,乍一看来,“高度敏感”这个词似乎不是什么健康的词汇,第一反应就是和“情绪化”“精神不稳定”“神经质”“矫情”“暴躁”等等负面情绪相关的词汇联系起来,在我们的日常认知中,也确实会在大部分场景、职业、时期中认为适度敏感才是最合适的生活状态,任何偏向于天平一端的状态都是不足够健康且需要调整的。

但本书从“高度敏感”的定义、测试、成长、优势,以及感官、健康、工作、家庭、消遣等实际场景生活描述、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和解读,让“高度敏感者”以及“非高度敏感者”都能正视“高度敏感”的正常和健康,并对其正向影响和优势加以肯定,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很多时候需要不同的天赋,而天赋又往往和人们的敏感度相关,“观察”“细致”“细腻”“领悟能力”“分析”等非常需要信息抓取和解析的行为,往往“高度敏感者”具有更强更快速更严密的处理能力,而“高度敏感者”也和所有人都一样,正常分为内向和外向,有的人收到外界信息或者刺激会做出激烈的反应,也会有人内心已经波涛涌动,但表现仍然不温不火,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认为一些情绪反应很大的人是非常少数,而在传统认知中情绪反应大=高度敏感,但实际上高度敏感要远远多于我们的想象,毕竟高度敏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大大包含了情绪反应大的那一小部分人。

同样,我们在“高度敏感”这个词汇上也不应该有性别上的倾斜,很多人认为女性是天生细腻的,情感丰富而且善于表达,男性所被贴的标签,比如“勇敢”“憨厚”“大条”“粗鲁”等等都是等同于“不敏感”“低敏感”,但实际由于社会对于性别的不健康定义和划分,让更多的敏感男性和不敏感女性反而产生很多困惑和迷茫,在敏感度的问题上,是不分男女性别的。

每一种性格每一类人格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同样敏感度的不同也会有相应的优劣势,我们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利用优势并且不断放大优势,将自身的敏感度高低优势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创造价值。这其中既有行为技术上的,也有心理精神引导方面的,相信阅读完本书,会有相应的收获。

不管是生活还是职场上,我们坚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原则可以帮助每个人成长,不断调整心态是面对一切的根本方式,也只有正视和和谐相处才是进步的途径。

《高度敏感的力量》作者卡特琳·佐斯特,高度敏感性研究专家,同时创立高度敏感者网络社交平台。本书由后浪出版策划发行。

《高度敏感的力量》读后感(五):高度敏感不合群,但是不合群正是其力量

有的书需要阅历才能真正看懂,这本《高度敏感的力量》正是这样的书。书中很多话好像是写给曾经受伤的我,而书中提到的高度敏感者生活的建议自己也是感同身受。

“你也太敏感了吧!”

“你得调整自己适应环境。”

“不要太较真儿嘛。”

“你得更实际点儿。”

“那只是你自己臆想出来的。”

“你为什么这样呢?”

这本书第2-3页罗列的这些话,都是我曾经亲身经历的。现在,我终于明白我是高度敏感者。我做事较真、喜欢思考,喜欢创造、责任感强、喜欢替别人考虑,在这些方面都碰过壁,甚至被人坑过。

所以,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对于我吸引力巨大。因为这部分解释了我对高度敏感者的很多疑问。

比如高度敏感者是不是天生的?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高度敏感是进化的结果,高度敏感者的神经元确实比一般人对刺激更敏感。这种敏感使这种基因得以繁衍到现在。

这种敏感应对突发事件非常有用,因为高度敏感者可以提前预感到危险,并且可以瞬间整合各种信息,保持冷静,找到解决方案。

但是,对于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高度敏感者就比较麻烦。由于对刺激很敏感,甚至无法分清刺激是针对自己的,还是针对别人的,高度敏感者容易反应过激。这主要是因为高度敏感者移情能力太强,容易对别人面临的刺激感同身受。

这种反应过激,容易造成高度敏感者压力山大,最终心理或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书中提到德国的医护人员照顾了别人的健康,自己的健康却堪忧。原因就是高度敏感者无法排除压力。

因此,第二部分的案例、第三部分的建议对于高度敏感者认清自身的优势劣势很关键。这样高度敏感者才会活得舒服。

比如如何理解友谊?这本书第152页指出“真正的友谊是礼物,是我们可以信任的东西,是能够深深打动我们内心的对话,是能够触动我们心灵的相遇,是能够挑战我们以及我们的理智的讨论。简而言之,是能够让我们的灵魂感到舒服的关系”。知道了这个道理,为什么我们还要纠结忽视我们的需求,以及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关系。

那么高度敏感者如何生活呢?这本书第141页给出了建议:“如果我们能越来越多地理解自己,多走对我们有益、能让我们强韧的路,就会遇到更多像我们一样的人。反过来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不关注自己的需求,那么我们遇到的和我们一样敏感的人就寥寥无几。”

最后,高度敏感者与一般敏感者不应该对立起来,因为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故事、能力、天赋以及体质,这些因素的组合就是力量。任何一个人都有力量,只不过这些力量不同,可以通过合作优势互补,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