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精神政治学读后感锦集

精神政治学读后感锦集

《精神政治学》是一本由[德] 韩炳哲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神政治学》读后感(一):身体与自由意志无法被规训

韩炳哲认为当代的政治发生了从“生命政治”到“精神政治”的转向,主体从规训社会的鼹鼠变为新自由主义社会的蛇,世界的边界逐渐消失。作为资本主义的变种,新自由主义的欺骗性逻辑在于强迫性的自由,现代人除了自由别无选择,自由就走向了自身的反面。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失效,主体的劳动是自我剥削而非主人的强迫,自我剥削是无阶级性的。资本榨干人的自由用以实现自我增殖,闲暇时间成为新的资本生长点。新自由主义中不存在无产阶级,在非物质生产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大数据实现了人口统计无法做到的精神活动推断,将潜意识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解决的路径在于去心理化,从自我中超脱,将个性示人。但问题在于,一是精神转向存在将人抽空化的危险倾向,当代工人阶级并非福柯的生命政治中缺乏感觉的结构主义式主体,痛苦真实存在;其二是数据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人的行为,但心理并不如自然现象一般按照规律运作,我们仍然对自由意志怀抱期待。

《精神政治学》读后感(二):统治的新形式

“自由”原本意味着“于朋友处”(bei Freunden sein)在这个时代被歪曲。如今的权力不再是规训的权力而是精明的权力,人也由鼹鼠变为蛇。新自由主义的治愈是以提高效率和成绩为前提成为一种杀害,诱导形式的休克抹去并清空了灵魂,使其无力防御。隐形友爱的老大哥,情绪的资本主义(区别于静止的氛围与叙述的感觉),消费化的享乐,作为生产要素(Produktionsmittel)的游戏化摧毁了通过游戏获得解放的潜能(无目的),游戏反时间的属性,“事件——空间”(Ereignis-Raum)的劳动形式中主体性被完全压制。数据主义,量化自我,生命总记录,数字化潜意识,商品人,记忆的消失(时间轴),大数据通向的是精神与理性的坟场与启蒙统计的末日。新自由主义走向了尼采的突发爆裂的自由观与断裂经验的福柯式生存艺术的对立面,它将主体倒空以完成去心理化最终获得是空洞的自由。只有傻瓜以痴言痴语捍卫者生命的内在性,进入的内在性层面是去主体化和去心理化的矩阵,是使主体摆脱自身,拯救其进入“虚空时代无限空间”的否定性。傻瓜不是主体,“而是花一样的存在:永远向着阳光绽放”

《精神政治学》读后感(三):一些小的感触

新自由主义对自由进行充分利用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定导致生存就是劳动 个体自由泛滥,最终无异于过剩的资本。 新自由主义自我剥削,并以不能达到某种标准为耻,而不去质疑社会或者体制。 高额的债务是我们无法获得自由的佐证,当前的房产、教育、养老、失业都是高额的债务。 精明的权力是让人依赖它,在不由自主直接受它掌控,绝不会是招摇过市表明自己拥有权力。这与新自由主义经济一样,对人不是要求百分之百的归训,而是利用,赐予人生的权力,也赐予人自由,但事实上人因为自己的自律而被剥削,无法怪罪体制或者社会。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现精神才是生产力,对自我的塑造与包装只是一种假象,自我剥削与权力结合了起来。 自我优化以痛苦为代价,为了实现自我剥削甚至以痛苦为前提,这样的治愈其实就是一种“杀害” 感觉是客观的被表达出来的东西,而情绪是纯主观的东西。互联网络的很多骂战就像书里面所讲的,“狗屎风暴”(新媒体多一些特定人物或组织会言论进行口诛笔伐,连续一段时间在网络上发布大量的信息,不断地批评、抗议以宣泄心中的不满和愤怒)中实际上也是情感风暴,纯粹是情绪的交换。 在工作中的好脾气、好情绪,积极的情感将人不再是旧时的一颗螺丝钉,一座理性的没有感情的机器。而是由情绪、感情引导工作价值,韩秉哲认为情绪才是精神政治对人进行控制的有效媒介。

《精神政治学》读后感(四):处世之道

常读常掉星。第一次看韩炳哲:功绩社会,自我剥削!诱导控制,无限肯定!数字监控,无孔不入!第二次看韩炳哲:功绩社会,自我剥削!诱导控制……?第三次看韩炳哲:功绩社会?自我剥削? 而这本书也是出奇的乱,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远不如《倦怠社会》,都是点到即止。当然乱中有静,那就是几乎每一章的写法都是先提出“如今世道变了”,然后铺开讲一个哲学家的思想,再以一句话说明因为世道变了所以他错了,然后再把功绩社会基本特质再说几遍…… 我已经在对《倦怠社会》的评价中讲的差不多了,简言之就是韩对规训社会、控制社会等概念的理解都比较表面;对功绩社会的无敌控制能力缺乏深入的思考,仅止乎描写;缺乏有效的伦理说明因此无法批判功绩社会等。为数不多还能有所启发的是“游戏化”这个章节,它非常明显地展现出症候,即一边是无所不能的新自由主义用游戏来治理各种人一边是真正的自由即游戏。其一,如果新自由主义真的是让玩家看起来在玩游戏,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这是不好的呢?当整个社会模式发生转变,我们的具体道德条例不也得跟着改变吗?其二,韩显然没有深入游戏这个概念,因为我们自然可以分析出多种游戏,比如Minecraft之类的无限游戏,以及单线通关的有限游戏等等。游戏学已经是一门显学,新自由主义到底运用了哪一个必须要得到标定。其三,我们很难理解游戏化这个治理技术和互联网有什么直接联系,毕竟它几乎是很早就有的治理模式,为什么独独在控制社会这里它得到了复苏,我不是说他不对,我是说这是需要解释的。 总而言之,对于这种重复不差异的思想家我们也只能学习他的处世之道了。

《精神政治学》读后感(五):数据长生不死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在大数据时代自由与权力的关系。而《精神政治学》中的“精神”二字,代指的是在大数据时代,通过“点赞”等方式,建立的一个虚无的全景式监狱。本书扉页上刻下这样一句话:“远离我所欲”,应该就是给予人们在讨人欢心的统治方式下的一种警示。

“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眼里,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段话并非是“精神”和“政治”,而是下面这段话:

记忆的温度并非来自过去的岁月如何历历在目,边缘泛黄的照片、幼稚的字迹、母亲的拥抱唤醒的不是事物本身,是在经历和沉淀的反复加工、重组、打磨下,过去与现在交织的心情、情绪、情感。而数据身为一个个冰冷的客观事实,数字化的记忆并不具有时间性,就像我读完这本书在网上记录的文字,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任何一个字。同学会上昔日同窗再次聚首 ,回首当年,忆起年少轻狂,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记忆点。而数字不会,它永垂不朽、长生不死,拿臧克家的《有的人》作比,数据看似长生却是“死”的,看似死亡却又格外鲜活。它就像远古先民在岩壁、龟甲上刻下的符号,在生命的长河中默默驻守,沉默却真实,帮助我们还原一个个真相,刻画一个个事实,莫名让我有种无言的感动,在这隔空聊天的时代,多了一份由冰冷带给我难以言喻的温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