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心理韧性经典读后感有感

心理韧性经典读后感有感

《心理韧性》是一本由北京育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2022-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韧性》读后感(一):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如何提升孩子的挫折忍耐力,建立乐观的认知?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成长型心态保持身心健康? 如何调节孩子情绪,学会与他人相处的人际技能? 如何教孩子管理压力,帮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常春藤心理学家安妮著作的《心理韧性》,用独特的“强悍化模型”思维,列出了9种关键提升心理韧性的能力,让孩子拥有任何挫折都打不倒的力量。 这本心理著作不是作者的夸夸其谈,也不是罗列的心理学术语与常识,而是通过学者的角度理性思考,通过妈妈的角度理解孩子助力孩子,通过朋友的角度平等沟通倾情分享…… 整本书的内容从科学+实用的分析,理论+实践的引导,案例+分析的结论,家长+孩子的思考与练习这四个部分环环相扣。兼具理论、案例与实操的方法。 学习这本书,作为家长的我们就会知道,当我们的孩子还在我们的羽翼之下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才能帮助孩子有能力应对,以后可能遇到的困境;我们怎么样才能培养出既要学习好,又要阳光积极的孩子;通过学习,我们就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拥有心理韧性的人,让强大的内心陪伴着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心理韧性》读后感(二):人生长跑,比拼的是孩子的心理韧性

这些年,大家的节奏被突来的状况打乱了,家里的神兽们,也开始展现出了“本性”,呈现出了“四无”的状态:学习无动力、生活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意义感。

导致孩子们呈现这种状态的原因,是缺乏心理韧性。《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这本书里讲到:“心理韧性,是指在遇到困难、逆境、创伤、灾难等重大压力源时,人们能够良好应对的过程,即在经历挫折和挑战后不仅能够恢复原状,甚至能够获得成长。”

《心理韧性》的作者安妮是研究积极心理学教育的资深人士,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硕士。她曾翻译了多部积极心理学的书籍,在积极心理学和儿童青少年素质培养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书中提到了影响孩子心理韧性发展的两个因素:

di一个因素,是风险性因素。比如,一些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表现为对他没有耐心,或者长期忽视等。这些,都会影响他日后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不过,风险性因素并不能决定孩子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不好的环境时,有些孩子就能够安全度过,而有些孩子就出现了各种问题。

di二个是保护性因素。这其中包含了孩子的智慧和性格,也包含了家庭中积极的育儿方式,还有良好的社会和教育环境。这些因素,都会促进孩子形成心理韧性,抵抗未来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不确定。

现在孩子的运动量很有限,而运动可以提升韧性。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运动的方式,帮助孩子构建心理韧性。运动除了能让一个人更加快乐,还能减少焦虑和抑郁,帮助我们快速从压力中走出来。同时,运动还能提升我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对于孩子每天应该有运动量,《心理韧性》这本书也给出了建议:每周三次有氧运动,运动时长在60分钟左右。同时,每周还要进行三天肌肉强化运动、三天的骨骼强化运动。

有氧运动可以是走路、跑步;肌肉强化运动可以是俯卧撑或爬山;骨骼强化运动可以是跳跃或跑步。

参照这个标准的话,我家的孩子明显不达标,赶紧回去锻炼起来!

《心理韧性》读后感(三):家长的这句话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

两个月的暑假接近尾声了,今年的暑假很多家长都在问一个问题,要不要给孩子不补课,夯实一下基础。 确实,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前已经卷的不行了。虽然没有了课外培训班,但家长为孩子依然是操碎了心。娃的一个暑假,比娃还紧张的是家长。从假期开始,新学期课本,古诗词背诵等等纷纷登场。  但其实,这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却不是补习预习。而且家长一句普通的话。 《心理韧性》的作者安妮说:“我将表扬分为1.0版和2.0版” 1.0版的表扬:你真聪明,你真棒!—表扬智力和结果。 2.0版的表扬:你真努力,你有进步!—表扬努力和进步的过程。 这二者之间差别到底有多大呢?安妮的学员在课后讲起了自己表姐的故事: 这位学员的表姐从小就是所在城市里面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每次需要组织活动,她都是小主持人,所以这位学员小时候就是表姐的“小跟屁虫”,很崇拜表姐。 此后,表姐如愿的考上了一所985大学,但是遗憾的是,表姐的“人生高峰”从此就结束了。 在新的学校里边,他发现学校里卧虎藏龙,自己不再是最优秀的了,当然,他在大学里也不是差等生,然后表姐就做了几件让亲友很不解的事情。 一是大学毕业的时候,他选择不考研究生 二是很多同学努力出国留学,表姐也不去尝试 大学毕业之后就和男友去了他的家乡,在一个二线城市找了一份工作 再后来,这位学员大学毕业之后,出国留学,还读了一个博士,表姐找了个理由,跑到了她的家里,大肆的抱怨了一番,“表妹从小都是我的小跟屁虫,他怎么还到国外去读起博士来了?”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研究,在实验的第一部分,让所有的孩子做了十道比较简单的非语言类智商测试。 专家们以随机的方式给孩子们两种表扬,第一种表扬智力,第二种表扬努力。 实验的第二部分专家给孩子们机会选择接下来的测试,第一个选项是下一个测试会有点难,但是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第二个选项是下一个测试将于前一个测试做过的第一类测试,类似你肯定会做得很好。 结果是什么呢?被表扬很聪明的孩子,有67%选择了做简单的任务,而被表扬很努力的孩子,有92%选择了困难的任务。 实验的第三部分专家给所有的孩子一项很难的测试,孩子们肯定会失败。 结果被表扬很聪明的孩子发现自己做的不好就非常沮丧,紧张大汗淋漓,甚至有不少孩子提前放弃。 与之相反的表扬很努力的那一组,虽然也同样做的不好,但是他们依旧很努力的在尝试表现的兴致勃勃,有些孩子还问专家自己是否可以把测试带回家继续琢磨,还有孩子们哪里能买到这些图片测试?他们想让父母帮忙买一套。 在实验的第四部分,专家们给孩子一些测试难度水平与第一轮的测试相当。这一次的结果被表扬,很聪明的那一组在这个测试中居然比第一轮要差,他们的平均分下降了20%。 所以,与其把孩子的暑假占得满满当当,让孩子去补习,不如挑选一些教孩子积极品格和人生技能的书籍给孩子读,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些能力。或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慢慢的培养孩子这种成长型心态的能力,或者告诉给孩子,“我看到你认真的做作业,琢磨着怎么弹好琴?你确实展现出了决心和毅力!”

《心理韧性》读后感(四):心理韧性:做内心强大的孩子

在你打开这本书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心理韧性的定义是什么。心理韧性是指在遇到困难、逆境、创伤、灾难等重大的压力源时人们能够良好应对的过程,韧性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恢复原状,甚至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成长和进步,人的心理韧性水平是保护性因素和风险性因素平衡的结果。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忍耐挫折,不断进行心理的免疫,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重建自己的认知,给大脑带来持久的改变,通过重新审视生活的价值,活出精彩有意义的人生。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改变思维和心态的时候,还需要费很多的力气去改变身体的状态,如果身体失调,那么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十分大的。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会经历各种各样消极和积极的情绪,然而这是人类体会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对波动的情绪进行调节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成年人掌握了这项必备技能之后,能够使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加有效率,孩子掌握了这项技能后,能够更好的应对损失和挫折,从而能够健康成长。一个人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十分可怕的时常会出现愤怒、攻击、退缩或者焦虑的状态,不但会让自己的身心受到损伤,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要学会适度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不仅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更好的主观感受,也有更好的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也可以更好的应对逆境或者创伤,并且能够从中较快的恢复,通常他们具有更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和适应力,这对韧性发展十分重要。 这本书有很多有助于培养韧性的理论和方法,作者通过总结具体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方案和措施,是一本很好的大众科普类通俗读物。面对挫折或者坎坷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无助沮丧,甚至想要放弃一切,而不是勇敢自信的面对所遭遇的困境,这说明我们在生活中韧性不足,从而需要更加积极的思考和行动,从挫折与失败中积累经验,总结知识,追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引导自己自度过生命中的痛苦和磨难。

《心理韧性》读后感(五):韧性---抵抗脆弱的最强利器

高考成绩公布后,在某小区内,一名男孩从二十多楼纵身跳下,当场身亡。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死者是今年的一名高考生,因考试失利选择轻生。事发后,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对夫妻说,当天下午,孩子查完高考分数后就回到了自己房间,并把门反锁,还称不想活了。据了解,死者疑因今年高考只考了100多分,加上又是复读生,所以才产生轻生念头。 因为“失恋”,厦门2名男女跳海!3天5人轻生,生命太轻...为爱丧失理智,因生活打击心生绝望。厦门短短3天发生5起轻生事件! 每天都能在媒体上看到类似这种让人痛心疾首的报道,在唏嘘这些做出极端选择的人同时,也能窥探出这类人群的成长过程里,性格形成时的家族遗传及家庭环境。 心理学家说,人的性格形成一半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一半来自后天的环境。后天的可塑性对人的性格成长非常重要,尤其是幼儿时期的生长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有终生的影响。有时候想想,成长的环境,真的会影响一个⼈,改变一个人。 没有阴影的童年是不存在的,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每个人,出身背景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所产生的性格也迥然不同。在面对挫折,逆境时的心情和态度,直接决定最后做法,同样的选择题摆在不同的人面前,会做出迥异的抉择。有人会内心受伤不已,退缩不前,安守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满足现状。有人会内心有波澜,但能很快调整心态,正视自己遇到的困境,迎难而上。 很多时候,孩子一生的精神底色,不是我们提供了多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内在的积累和完整品格的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就显得极为重要,这是比情商智商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练就能练就他一生受益的韧性呢? 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安妮所著的《心理韧性》这本书里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哟! 作者从认知上分析心理韧性,让大家明晰心理韧性是可以培养提升的一种能力。从建构心理韧性的九大要素上逐个详尽的阐述如何操作,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孩子从根本上拥有一颗耐挫,强大的内心来抵御未来一切可能遭遇到的脆弱!

《心理韧性》读后感(六):《心理韧性》:教你如何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

你是不是在遇到压力和挫折时,常常束手无策,感到无法应对?造成这种情况,并不是你的能力不行,而是你的心理力量不够强大,需要提升你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教你如何提升心理韧性,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保持乐观心态,重建积极向上的认知 心理学家认为,乐观就像快乐一样,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首先让我们感觉良好。此外,大量的研究证明,乐观能够带来很多正面的结果,比如,乐观的人身体更健康、更长寿、有更积极的人际关系。 乐观的人更有韧性,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不被困难击倒。能够认识到困难只是暂时的,通过不懈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有时候你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很多时候你只能孤身一人,一步步向前。 这个过程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一路上没有人可以陪伴你,为你送上鼓励和支持。 一路支撑你走得更远的,是你的心力,你的乐观心态,你的积极向上的认知。 二、保持成长思维,提升自我修复的能力 人生中必然会经历很多困难和逆境,而自我修复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如何从容地面对,并且找到有效应对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保持成长心态,提升自我修复能力。 雷军曾分享了他的三个人生低谷的故事,在他的低谷时期,他也曾迷茫过、逃避过,甚至想放弃过。但他始终保持着成长的心态,用“成长型思维”看待成败,在痛苦中坚持前行,走出低谷,创办了小米公司。 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之差,就在于思维模式,成功人士坚持的是成长型思维,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相信只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升自我修复的能力,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三、主动寻求改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变化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看似平静的大海表面,下面往往是隐匿的波涛汹涌。如果我们没有在遭受挫折和困难之后,依然寻求突破的心理韧性,不敢主动寻求改变,那么我们就很容易陷入危机,一败涂地。 雷军在经历了三个人生低谷期后,彻底想明白了,互联网时刻都在改变。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挫折后,雷军更加主动寻求改变,用改变的思维去寻找一些新的机会。 也就是在变化中发现机会,不断求新创新。 比起失败,停止成长、不求改变才是最可怕的事。只有主动寻求改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即使处于最低谷,依然能够摆脱困境走向成功。 如果你也渴望提升心理韧性,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那么就随我一起来《心理韧性》这本书中寻找答案吧。

《心理韧性》读后感(七):强大的内心需要从小培养

很早以前,我在书上看到过一则故事,讲的是有2个人各自带着一瓶水到了一个沙漠,路程走到一半的时候,水也喝了一半,面对茫茫未知的旅途,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缺水、缺食,前路迷茫,两人同时累倒在了沙漠上。这时候,面对仅有的半瓶水,有个人说“真是太糟糕了,只剩半瓶水了,剩下的路我该怎么走完啊”,不久之后,这个人就死去了。而另外一个人却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它一定能支持我走完剩下的路”,这个人最终走出了沙漠,获得了新生。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难免会经历挫折与困苦,心态不同,我们的生活就会完全不同。而面对挫折时,我们拥有怎样的心态,就与我们从小培养的心理能力有关,这个能力叫做“心理韧性”。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安妮在其著作《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一书中介绍了心理韧性的相关概念以及培养方法。

“韧性”一词很容易理解,和心理学相结合,也不难让人接受。记得上中学时,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试成绩特别差,班主任找我谈话,当时跟我说了一番话,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

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服输、不退缩的态度便是心理韧性。安妮对心理韧性的定义是:

人的成长过程中,各种挫折是难免的,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从某种意义上说便决定了我们将会度过怎样的一生。简单地讲,就是我们以乐观的态度度过一生还是以悲观的态度度过一生,这两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但是做到却非常困难。

安妮给到了一些方法:

一、降低对事事顺利的期望。

不要妄想着任何事都会一帆风顺,曲折和困苦将会是常态,只要我们不要期望事事顺利,以充分的准备应对不顺利,便会减少失落感,增强乐观心态。

二、避免特权感。

当某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一定不要觉得不公,而要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状态,这样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处理和应对。

三、将负面事件当成提升心理韧性的工具。

遇到负面事件时,不要觉得不公,也不要气馁,而要充满勇气与其斗争,锻炼自己。

四、逐渐暴露于可控的压力中。

直面自己的弱点和痛苦,我害怕蛇就主动去接触蛇,害怕公众演讲,就主动去尝试公众演讲。当然前提条件是可控的,有了充分地准备,这样一点一点去突破自己的心理承受边界,锻炼心理韧性。

通过有意识的练习,相信会对心理韧性的提升有所帮助,不妨一试。

《心理韧性》读后感(八):人生需要韧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是否曾被一些人或事烦扰得心神不宁?是否曾因压力和焦虑而夜不能寐?是否曾因失落或伤心而在暗夜里独自流泪?是否曾因无助和无望而走到崩溃的边缘?

如果你对上述的任何一种描述有所共鸣,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写的。

从某种意义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天遇见了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而我们在《心理韧性》相遇就有了彼此。

《心理韧性》的作者安妮,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的学生,也是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团队的中坚力量。

说到韧性的品质,首先从我脑海里浮现的是竹子。正如清代诗人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二字,充分体现了岩竹坚定、稳重的特点。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身姿,从来不惧怕来自各个方向的狂风,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互联网时代,好消息和坏消息接踵而来,特别让我们心生焦虑。这个时候就需要来自专业心理学科研工作者的贡献,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拥有心理韧性这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当你和我一样,遇见这本书,说明你是一位爱孩子,爱家庭,爱学习的人;和我一样,在探索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作者运用独创性的科学模型,总结了提升心理韧性的9种关键能力,让孩子拥有任何挫折都打不倒的力量。从学者视角讲述“强悍化模型”,通俗易懂。从妈妈和朋友视角讲述案例,体谅家长,助力孩子,平等沟通,倾情分享。

孔子,大家都熟悉吧?他就是一位坚韧的人。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们尊称他为万事之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再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这就是著名的竹子定律。人生需要储备,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三厘米?我们需要韧性。

什么叫价值?同是两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支做成了晾衣杠。晾衣杠不服气的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千金呢?”笛子回答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做。”晾衣杠沉默了。我们需要梦想。

人生亦是如此,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肩负起使命,人生才会有价值。看见别人辉煌的时候,不要嫉妒,因为别人付出的比我多。

和我一起翻开安妮著的这本《心理韧性》书吧,她像工具书一样实用。学习,能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然后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才会更快乐。

《心理韧性》读后感(九):众生皆苦,人人都需要“心理韧性”

不知何时开始,人们眼中的 “成功”变成了 “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实现财务自由”等等功利性很强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父母们把孩子送进了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力求赢在起跑线上。

但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呀!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知道,除了学习上的难题,孩子们也会遇到人生中各种各样的挫折,难道家长们要为孩子保驾护航到永远吗?

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安尼写的《心理韧性》这本书,就是为这些问题而设的答案书。作者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成年人,最重要并且最需要的,是帮助你的孩子以及你自己,变得更加坚韧。

本书作者安妮师从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也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育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美国积极心理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安妮在书中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是心理韧性,还提出了专业的“强悍化模型”。通过仔细研阅,我们可以利用强悍化模型,提升对挫折的承受力。

那“心理韧性”的概念是什么呢?作者告诉我们,心理韧性的定义是:人们在遇到困境、挫折或难题时,不仅能够很好地去应对,还能以此为鉴,获得心智的成长。也就是说,心理韧性是个好东西,人人值得拥有。

对于心理韧性的提升,作者创造了“强悍化模型”(见下图)。

“强悍起来”的英文是“TOUGHEN UP”,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与这个词组里面的9个字母,代表提升韧性的9种方法。本书一共10章,第一章是心理韧性的概念,后9章就详细地叙述了这9种培养韧性的方法。

整本书把大概念拆开逐步分析,让人读起来非常轻松。在每章最后还设有专门的问题,不仅精巧别致,实用性也很强。这些问题的设计很方便我们内化知识。因为它不仅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还能让我们付诸于行动,以及帮助我们与孩子更好地沟通。

比如在第4章“审视价值,活出意义”的最后,作者制作了一系列“积极成长电影课”,她不但介绍和推荐了100部不同的电影,同时也为成人和孩子设计了相应讨论活动。里面有成人跟孩子讨论主角的经历、能力与行为等5个问题,几个问题层层深入,非常恰当和科学。

总之,这本书的每一章不仅有具体的案例分析,还配有科学的实操练习,只要看了并做了,就能很好地让内心变得越来越有韧性。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有成功,有幸福,也会有压抑,有苦难……人或许会被困难打倒过,但拥有强大心理韧性的人,就永远不怕被打败。

让我们一起来勇敢面对人生,直面一切遇到的困难,拥有一颗“韧性之心”吧!

《心理韧性》读后感(十):心理韧性

我们常常说要做内心强大的人,内心强大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加有勇气,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波折。但是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内心强大呢?

最近我读了《心理韧性》这本书,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去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并且非常全面详细的介绍了心理韧性这个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心理韧性定义为:心理韧性是指在遇到困难、逆境、创伤、灾难等重大的压力源时,人们能够良好应对的过程,即在经历挫折和挑战后不仅能够恢复原状,甚至能够获得成长。

提到韧性这个词,我会想到像弹簧这样的东西——弹簧不会过于坚硬,在受到重重的打击的情况下被折段成两半,也不会轻易的被压缩,失去弹性。弹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伸长与压缩,这是其灵活性的一种表现。

心理韧性并不是某些特有的人才具有的,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任性,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我们,帮助我们。

当我们面对一些失败的时候,心理韧性好的人,能够更快的从这种挫折中走出来。就像弹簧受到一定程度的力的挤压之后,也能够很快地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老人与海》中有这么一句话“你尽可以打倒我,但永远也打不败我。”故事中的老人就是一个内心特别强大的人,心理韧性差的人会在面临失败的时候放弃反抗,并且很容易自甘堕落。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构建心理韧性的九大要素,总比较实际的角度来帮助我们构建心理韧性,从而变成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人。 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的认输。其实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非常多的失败。把每一次失败都当做经验的积累,当做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乐观的心态,也能够让我们的内心有更多的信心。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觉得不愉快的事情,换个角度去看一看,也许就会柳暗花明。用一种发展的,成长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变化,即便我们此刻有很多不会的,即便我们此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也要相信随着自己不断的付出努力,就能够变成那种特别厉害的模样。

我们也需要去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道门觉得自己非常健康的时候,我们也会更加有力量,更加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不管是日常的工作还是人际关系方面,我们总会感受到很多的压力,如何去用合适的方法疏解这些压力?以及更加根本性的如何去看待这些压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思维方面的陷阱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如果我们的想法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问题,那我们人生前进的道路就有可能会有偏差。 要注意自己在工作或者在生活中的状态,没有必要过分的去追求完美,也不要把一次失败当做完全否定自己的证据。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既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别人,也不要认为自己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

我们有很多方法去构建自己的心理韧性,在尝试这些方法之前,我们也需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需要不断付出努力的过程,但一定很值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