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摘抄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摘抄

《黑暗中归来》是一本由潘海天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一):黑暗中归来:有点浪漫的科幻

潘海天在中国科幻作者中,属于实力派。他的很多作品,我都看过。《大角,快跑》当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这次有幸再看《黑暗中归来》,我觉得自己被《高烧290》打动了。

这篇科幻是少有的浪漫科幻。

有时候,冰冷的科幻故事背景下,最精彩的故事不是拯救毁灭的宇宙,而是冰冷未来科技下,不可能出现的、又必然出现的“浪漫”。

本来不应该产生感情的机器人产生了感情,奢望着自称热爱灵魂的文艺女青年能够看穿它的外壳,看到它的灵魂。

这样的故事很有趣。

潘海天没有把故事写得无趣,不过可能碍于篇幅,故事没有深度发展。作为读者,我倒是期待着机器人在实验室算出点什么,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从而证明自己,证明它的灵魂与人类的灵魂相比并不差劲,甚至发现自己真正的审美……

其次,我比较喜欢的文章是《宇宙心理诊所的最后三个病人》,又是一篇相对来说有点“软“的科幻文章。但是心理学是多么让人着迷的学科啊。人心本身,就是科学领域最难探索的地方。这里是唯心和唯物的中间地带,也是宏观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中间地带,也是自我和他人的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的戏多呀!

有戏,有意思,看起来才有印象。

Anyway,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人带来的惊喜。这本身就说明了这本书的质量,以及作者的“质量”。请放心食用。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二):《黑暗中归来》:大角是个建筑师

大角在微博上说国内版的内容做了很多删减,还有一些没能选进去的篇章(台版有)。

以前看大角的长篇小说,其实也只看过《白雀神龟》和从三春晖开始的《九州幻想》,感觉他更擅长小说技巧的运用,这次的短篇集倒是从科幻层面,或者说想象力层面的感受。

说不上非常好,但值得一读。

前两篇,《克隆之城》《黑暗中归来》给我一种像是刚开始从事写作,甚至是初高中时写作风格的感觉,无论是文字风格还是故事架构,都算不上成熟。当然可以解释为因为这两篇的主角都是孩子,所以用孩子的语气,但仍有一种生硬的、硬拗出来的感觉。

从《白星的黑暗面》开始逐渐好转,无论是情节设置、故事推进还是文字风格都让我感觉舒服,真正让我这种中年人有了读小说的感觉。其中一些宏大命题的微小思考——“天堂里的人又寻求什么呢”“不为什么,只是转动它”“怎么能没有规则呢”“活命的本能回到每一个人身上”“我们都知道这是没用的,但总得说点什么吧”这样不经意的话题不时出现,虽然没有做所谓的深度探讨,但确实让小说有了更多余味。

至于每篇小说的形式,克隆人,人工智能带领小孩寻找新世界,外星病毒,自主NPC等等,要说瑰丽我感觉有点夸大了,但设定还是挺不错的。

最后一篇《宇宙心理诊疗所的最后三个病人》,这段是在讲青羊区吴彦祖么。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三):【须叔试读】如风的自由和未泯灭的理想

潘海天这位作者可以说是“魔武双修”了,早年间他因独树一帜的科幻作品崭露头角,五次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但中途因为另外两个男人的邀约,他转而投入“九州”这一奇幻世界的创作。他曾担任《九州幻想》杂志主编,也是“九州”世界创始人之一。后来,这个世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分崩离析,作为最近距离的见证者,或许当时的唇枪舌剑时过境迁后,他也可以以玩笑的方式来评论那段历史。因为他了解的故事和八卦太多,现在很多朋友都戏称他为“冒学博导”。

但是今天不谈冒学与九州,只谈作为科幻作家的“大角”潘海天。全新上市的《黑暗中归来》这本书,是一部短篇小说集,集纳了潘海天在科幻领域出道以来发表的短篇,从1994年到2020年,时间线上跨度很大,风格上也有一些变化,但收录的作品大都十分有代表性。比如作为书名的《黑暗中归来》、“大角”这个称呼的由来《大角,快跑》,以及带着他早期暗黑风格的《克隆之城》《白星的黑暗面》《星星的阶梯》等作品。其中最后一篇《宇宙心理诊疗所的最后三个病人》,则比较符合他近几年的心态转变,更有谐趣。

科幻和奇幻,是潘海天的一对翅膀,他借助这些题材来表达,且他的风格足够独特,给人一种像风一样自由的感觉。他从不铺陈太多背景设定,也不会营造逻辑缜密的高概念,哪怕他实际上是一个建筑师,应该拥有这种架构能力。但他的表达方式还是自由的,要表达的也是未泯灭的理想、热血、幻想、执着和热望。难怪今何在形容他的小说是“一切定律失效”的。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爱科幻小说首先在于它的海阔天空,不受拘束。也许是现实世界中我们受到的束缚太多了,以至于希望在小说中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世界,纵然这世界的结局是寂寞、死亡和毁灭。”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大角,快跑》这一篇,“大角”这个角色早已成为潘海天的另一个分身,被粉丝们用做他的昵称。在这部以成长为母题的小说中,少年大角为救治患病的母亲,踏遍千山万水。从森林深处的木叶城,到可怕的巨无霸蒸汽城、赫梯人的快乐之城、库克人的倏忽之城……他一路遇到各种人和事,途经无数座不一样的城池,每个城池都有一座高塔,也代表着他们信奉的哲学。大角最终完成了自我成长而且救回了母亲。这个不断奔跑的孩子,就像是追逐青春、怀抱理想的作者本人。

此外,《饿塔》这一篇也令人印象深刻。文字上针脚细密,情节平淡,不故意制造高潮,但整体是隽永而令人怅然若失的。这也是他大多数短篇的风格,《白星的黑暗面》尝试了开放式的结局,《命运注定的空间》讲述了NPC的故事,令人想起《西部世界》,RPG游戏玩家会非常地想要会心一笑。《宇宙心理诊疗所的最后三个病人》是轻松的小品文,结尾还有一个欧亨利式的反转。

作者营造了一个恣肆、瑰丽、轻松、自由的世界,也与他对待科幻与奇幻文学的随性态度有关,在虚构的空间中靠一口灵气自由自在地生活,构造起以文字为砖的幻想城堡,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四):【须叔试读】创世的乐趣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潘海天的作品。这本书中收录的9篇小说,并不全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幻,而是带有丰富政治隐喻的狂野想象。作为一名建筑师,作者在现实世界的图纸和间架之外,描画了一个同样有着严密逻辑、层次、架构的虚幻世界。在这个无尽的虚空里,作者探问宇宙的边界,凝视人心最幽暗的恐惧,思考人类文明的终点,为笔下的虚拟人物注入灵魂,体验着创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上帝之手”的快感。

在9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是《白星的黑暗面》。这是一篇故事结构完成度比较高的作品,虽然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但也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人类向外太空殖民的路径与几百年前向美洲大陆的拓荒如出一辙,同样不变的是来自殖民地的疯狂反抗。只不过这一次,在这颗星球上,不知名的病毒聚集起来,形成结界,对抗(或者同化)人类的进一步开发。作者试图传达一种在外星文明面前需要保持的谦卑,给狂妄的人类以当头棒喝。

在《黑暗中归来》中,我们看到作者对星空的仰望和对暗物质的痴迷。一艘航行在茫茫宇宙中的飞船,由几个代表未来的孩子们主宰,虽然飞船的技术基础来源于连接着过往地球文明的底舱,但这些孩子已如无根之木一般,漂流在浩渺的黑暗之中。控制着飞船的“姑姑”,让人想到金庸小说中古墓的隐喻,古墓之外是什么样的世界,无人知晓。在故事的布局上,作者以人物的名字作为每个小节的标题,将要叙述的内容徐徐展开。这篇小说让我想到《爱.死亡.机器人》第二季中的《天鹰座裂隙之外》,主人公是宇宙的弃儿,目的地永远无法抵达。

《大角,快跑!》是一篇真挚的童话,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中总是辅之以动漫的画面,故事的母题仍然是人物的历险和成长。作者的建筑学特长,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论是木叶城、蒸汽城、倏忽之城还是黑鹰部落,都暗布了一以贯之的隐喻。像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蒸汽城中无限循环的劳动,如同未来水世界一般的浮游城市中无始由的快乐,天空之城(让人想起儿童绘本《100层的巴士》的结尾部分)中的醉生梦死,还有恐怖森林里大猫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抨击和对斯芬克斯故事的致敬,像中世纪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一般的黑鹰部落,都让人想起曾经阅读或观看过的文艺作品的一鳞半爪。而主人公大角,没有停留在任何一种看似自圆其说的人生哲学上,而是坚持自己的初心,寻药—回归—救母,这是一篇适合小朋友阅读的积极向上的故事。

《饿塔》说了一个在极端环境之下人如何保有尊严并寻求精神解脱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人类作为群体宿命般地始终无法抵达真理的隐喻。虽然在故事的最后,获悉一切秘密的牧师毁灭于乌合之众,但他毕竟已经窥见过真理,因此我并不把这个故事视为单纯的悲剧。

尽管华丽庄严,在作者排布的想象空间里,还是有一些可能被问题凿开的裂隙。例如《克隆之城》讲了一个是在科学强人的统治之下,克隆人作为底层民众的反抗故事。然而,这些通过严格设计生产出来的克隆人,他们的背叛和反抗精神来源于何处,主人公“我”作为统治阶级,革命和平等的精神又来自何处?似乎文章并没有交代清楚。不过,在幻想的故事中寻找一种逻辑自洽,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吹毛求疵吧。致敬创世者。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五):【须叔试读】《黑暗中归来》-大角的想象力世界

提及潘海天,总是有许多遗憾,自2004年九州兴起,中间诸多波折动荡,直至《九州漫小说》最终停刊,十年历程,这个与九州世界绑定的男人,从科幻跨越到奇幻,在最艰难的时刻,担负着《九州幻想》这本杂志的主编重担。在江南和今何在相继淡出后,依旧矜矜业业,又将杂志维持了许多年,纸刊衰落、写手散漫、读者流失,幻想文学最辉煌的十年终究过去了,大角,这个奇特的名字却始终留在每一个九州书迷的心中。

溯及源头,潘海天以写科幻起家,曾多次获得银河奖。这次集结的两本中短篇小说合集,《永生的岛屿》与《黑暗中归来》,都是他较为早期的作品。此后九州爆燃,潘海天作为七天神扛起大旗,转战奇幻领域,书写了诸多恢弘绚烂的史诗故事。但其无与伦比的创作想象力,在不同的体裁流派中一脉相承,从始至终,潘海天从未消灭其创作的原动力,阅读这本小说,仍能找回最初的感动。

《黑暗中归来》共收录九篇小说,其中较为出名的是《克隆之城》、《黑暗中归来》、《大角,快跑》和《恶塔》。这几篇恰恰能体现潘海天的写作风格,既变幻多端。克隆人类、星际殖民、少年成长、人生哲思……如此众多的科幻母题在潘海天的想象力驾驭下,被书写成或感动或战栗的故事,阅读的人沉浸其中,无法揣摩最深的奥义将如何抵达。潘海天就是这样一个神秘的男人,就像他额前的一缕白发,无人知晓那是天生或者漂染。他的文字亦是如此,轻灵诡谲,叙诡重重,不到最后一刻无人猜中结局。在此不得不推荐《死者夜谈》和《铁浮图》两本九州系列小说,在经过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创作锤炼后,潘海天驾驭故事的能力在这两本长篇作品中尽情展现。

大角的小说极富画面感,这或与他建筑师的原职有些许联系吧。在重读《黑暗中归来》中的故事时,不禁联想这些故事是否契合奈飞《爱死机》的主题,如果它们最终有机会转换媒介,由文字发展为动画乃至真人短片,大角的想象力突破纸面将营造出怎样的奇妙的世界呢。像《星球大战》一样的《克隆之城》,像《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的《大角,快跑!》,像《头号玩家》一样的《命运注定的空间》,像《异形》一样的《黑暗中归来》和《白星的黑暗面》……兀自幻想这样的奇妙时刻,玩弄文字的建筑师,用文字搭建起幻想的世界,潘海天就是这个世界的魔法师。

难以言说潘海天的文字风格,他就像是一个拥有丰富人生的男人,但保有最诚挚真实的处事态度,像《大角,快跑!》中的大角一样,看过无数的世界,但世界没有将他染色,他还是原初那个真实的大角。潘海天的文字故事也给人同样的感受,极致的绚烂的诡谲的叙事背后,真诚往往能够打动人。未经蒙尘的心,犹如少年一样闪耀。

九州的影子在古早的科幻故事中依稀可见雏形,但那个世界终究是灭亡了,连带着中国幻想文学的黄金时代也一并逝去。哪些曾经璀璨的作家们,逐个放弃了创作的梦想,潘海天最后的长篇作品停留在地火环城系列的《暗月将临》。也许还会有人低声附和“铁甲依然在!”的暗语,但那也许只是许久之前的回声。希望重版集结之后,还能看到大角依旧做着梦,写着故事,编织着想象力。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六):充满奇幻感的科幻小说

这本《黑暗中归来》是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潘海天的科幻中短篇集。与这本书一起出版的还有潘海天的奇幻故事集《永生的岛屿》。

奇幻故事和科幻故事,我都非常爱看。但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潘海天的文笔更适合写奇幻故事。

潘海天的科幻小说比传统的科幻小说更具有人文风格。我觉得也非常适合拍成《爱死机》类型的动画。

这本书里面的几个故事是按照作者写作年份来排列的。第一篇《克隆之城》便是作者早期的作品之一。在这篇短文中,作者探讨了一个科幻作品中常见的问题。假使在未来,克隆人成为了人类的最后的延续方法,那么整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大部分的科幻作家都把未来的克隆人盛行想象得比较悲观。潘海天也是如此。在他的这个短文中,因为人类的自大,互相残杀,结果使得克隆人的国度迅速崛起。但克隆人作为一种人工的产物,是人类的附属品,命运必然是十分悲惨的。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爱上克隆人的上层孩子。他从生长的环境中跳脱出来,重新审视了克隆人存在的意义。是一篇有着警示意义的科幻作品。

第二篇《黑暗中归来》,这篇说实话我有些没看懂。作者分角色阐述了一个科幻故事。这个故事在讲述科幻部分的时候显得有些繁琐,以至于看的很慢。

这本《黑暗中归来》是作者在1999年的作品。怪不得我本人感觉到有一些古早的科幻气质在其中。

这本书里面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发表于2001年的《大角,快跑!》。这一篇有一些童话的风格在其中,讲述的是一个叫大角的孩子要去不同的城市中寻找药材,救自己的母亲。

这些不同的城市其实就是人类未来的生存状态。你会发现作者对于人类未来的生存有很多的设想,而且每一个都非常的有意思。

比如说人类未来会成为四处狩猎的,居无定所的游牧民。还有的人生活大树上,生活在移动要塞里面。虽然主角大角最后获得了救治母亲的药材,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但实际上这个故事想要展示的是作者对于不同种族,不同人类的生活的畅想。

这本书中的作品是按照创作时间来排列的,你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在科幻作品创作上的风格的转变。从一开始的十分阴郁,悲观的风格到后面逐渐明朗,其风格的演变本身也是中国科幻作品发展的风格变换的过程。对一个从十几岁就开始看科幻作品的读者来说,这种转变伴随着我的青春,还是十分令人怀念的。

潘海天作为九州世界的创始人之一,本身肯定更擅长于奇幻世界的写作。他的文笔华丽,想象力丰富。无论是在奇幻世界中还是在科幻世界中,都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写作才华。

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丰富,对于幻想世界的向往。他的书都值得一看。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七):【须叔试读】黑暗、癫狂、瑰丽又神秘的科幻作品

翻完整本书,直叹写的真好。但到底哪里好?我猛一想居然想不出来。从设定上看,这本书想象奇诡不落俗套,但还到不了特别惊艳的水平。再从剧情上看,虽然都有起有伏但还是觉得有些简单。那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我?我又翻了翻仔细想了会儿,发现是“氛围”。作者很会营造氛围,读他的小说的时候常常都会不自觉地屏息凝神,被书本上的文字带动着情绪,如同在昏暗的河流中缓缓游动。

潘海天有着不俗的文字水准,是个写小说的天才,韩松曾经评价潘海天说:“他仿佛一直是用天分在写作科幻”。本书收录篇目中发表时间最早的是开卷第一篇《克隆之城》,刊于1996年。当时作者才21岁,写作时可能才20岁甚至更年轻,但却已经将文字运用到很成熟的水准。而到了1999年发表的《黑暗中归来》,则更加娴熟自如再进一步,甚至露出了一些大师的模样。

(我依次查阅了每篇的发表时间,并标注在目录右侧,从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本书的目录就是按发表时间排的。另外最后两篇小说的发表时间间隔了有16年之久,原因是中间那段时间作者转行去搞《九州》去了。)

集子里的故事基调大部分都比较阴暗,作者似乎很喜欢营造这种气氛。而且里面有好几篇小说的主角都是十来岁的儿童,像《克隆之城》《黑暗中归来》《大角,快跑》《星星的阶梯》四篇就是典型。这几个除了《大角,快跑》较为轻快外其他的一篇比一篇压抑,到了《星星的阶梯》这里甚至一点光都透不进来。这些作品集体构建了一副“暗黑童话”的风貌,也是潘海天的作品一个极易辩识的特征。

《饿塔》是整本书里的最高杰作,潘海天曾说过不理解为什么这篇“随便写”的小说会这么受欢迎,只能说有时候作品在落笔之后就已经不属于作者了。这篇小说的故事背景设置在沙漠,阅读时能感到刀子般的混合着沙子的狂风阵阵袭来。这篇作品是讲述一个极端环境下的人性的作品,一艘飞船坠毁在了异形荒漠,船员牺牲了一半。即使是幸存的船员在这也要面临着异形怪兽和饥饿的威胁,隐秘在人内心中最深的本性就在这个极端环境下逐渐被激发出来了。作者在采访中说这篇小说只写了三天,对于那些语言平缓情绪舒和的作品来说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够打磨。但对于情绪激烈文字狂放的作品,这么快的速度却能很好地保持作者原始情绪的延伸与连续。这篇作品带给人阅读上的神奇体验是很难用文字去形容的,必须在亲自阅读感受后才能充分认知,这可能也是潘海天作品最具魅力的特色之一。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比较阴暗的作品外,书里还有几篇比较轻松些的小品,如《高烧290》《宇宙心理诊所的最后三个病人》等。《高烧290》里有个机器人发了高烧,算数都算不好了,居然整天妄想着要给女神写诗追求爱情。《宇宙心理诊所的最后三个病人》里主角专门给太空中的工人们作心理疏导,但做完后却发现自己似乎也有点问题……这些比较短的作品让人在看完那些比较“黑”的作品后会心一笑,而且也不仅仅是笑,这笑后也会意识到这些作品里其实有着更深的意味。作者并不是单纯的以玩笑心态创作的这些作品,里面还暗暗掩埋了些暗讽与自嘲,是一种更高级的“黑色幽默”。

这本集子从分类上讲是“科幻”,对于这一体裁的类型文学写作,潘海天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韩松评价潘海天说:“他既能享受科幻带来的享受的自由,又能很好地挣脱科幻制造的一切束缚。”今何在评价说:“(潘海天)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带入了一切定律失效的奇幻时代。”就连潘海天自己也曾在被问到“你认为什么是科幻?”时回答:“对科幻的一切定义都会被无数的反例打脸,我在此拒绝回答这个问题。”从这些话中我们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潘海天对待“科幻”的态度,他甚至是在用一种“玩”的心态在创作科幻文学。但其实,很多好的科幻作品都是“玩”出来的。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八):“暗黑”作品之外的欢乐

潘海天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

因为《大角,快跑》而得“名”的他,此番献上的《黑暗中归来》,是一本跨度较长的短篇集。其中最早的作品《克隆之城》可追溯到1996年,而最后一篇《宇宙心理诊疗所的最后三个病人》是完成于2020年的新作。从年方弱冠到已近知天命,能看得出他的笔法愈发成熟而老辣。但是,有些内在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比如那属于孩提时代的幻想经历,比如那略显黯淡的故事走向。

本书收录的9部作品,质量整齐划一。不过,业内人士一致看好的《大角,快跑》《星星的阶梯》《饿塔》等,反倒使我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不是说这类作品不好,我非常欣赏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以及想象力突破天际的情节——这类作品过于暗黑系,对于天天面对各种各样难题的中年人来说,看罢只会加重他们的抑郁。反倒是那些游戏之作,如《高烧290》《宇宙心理诊所的最后三个病人》等,在乌云之中开裂几道缝隙,撒下阳光,让读者换上轻松的心情,更容易让我这样的人喜爱。

《高烧290》里,塑造了一对颇为滑稽的组合。作为工程师,阿理看起来不甚靠谱,制作出的机器人也如同残次品——它残次的方式特别奇怪,问世后不久就如同病人一般发起了高烧。更让人叫绝的是,这个机器人发高烧的症状也是“烧糊涂了”,连最基础的数学能力都丧失了,但却意外唤醒了感情的“外挂”。于是乎,这个不太正常的机器人,在研究情诗道路上一路狂奔且绝不回头。开头和结尾的有意重复,同样是轻松到无厘头的情节,同样是夸张到极点的人物塑造,同样是一事无成的结局,颇让人联想起《四叠半神话大系》。

《宇宙心理诊所的最后三个病人》里的情节,很容易让人想起本山大叔的经典小品《心病》。主角负责心理开解和疏导,给三位在太空中工作的工人做完辅导后,发现真正有病的竟然是自己。看到这里,耳畔边净是“我这还给别人咔咔治病呢?我这心啊,是拔凉拔凉的啊”之类的台词。不过,小品讽刺的是硬逞强出头的赵大宝,小说里似乎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玩笑,或者还有一丝隐忧——缘何医者,最终成为病人了呢?

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对于科幻来说毕竟还是门外汉,更多更大量的阅读对于我来说是必须的。潘海天的天赋不用多说,未来当我拥有足够量的阅读经验后,相信再回来重读本书,定会有更多收获。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九):刘慈欣:潘海天是中国科幻最有创造力的开拓者之一

潘海天小说集

《永生的岛屿》&《黑暗中归来》

现!已!上!市!

购买《永生的岛屿》戳这里

购买《黑暗中归来》戳这里

潘海天出新书了,两本小说集《永生的岛屿》和《黑暗中归来》。

两本书的书名,是两篇他上个世纪发表的小说标题。事实上,这两本书收录的作品时间范围极广,十五篇小说里,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1996年,最新的作品发表于2020年。

潘海天这些年出过不少书,这两本无疑是迄今为止,收录他作品最为齐全,也最能反映其创作轨迹和艺术特色的书。

同样作为中国当代幻想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潘海天与跟他同时开始发表科幻作品的刘慈欣等人,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有着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头衔的他,其身份标签除了科幻作家,还有奇幻作家。

在上世纪90年代以《科幻世界》杂志为主要平台的科幻文学领域,人们一边争论着科幻里最重要的是科学还是文学,一边被层出不穷的,打破边界的新作品刷新对“科幻”这个定义的认知。潘海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当时二十多岁的他七年里拿了五次银河奖,用选票证明了读者对自己的认可,而这些作品几乎每一篇都是在挑战“科幻”的既有定义,并被收入了本次的两本选集中。

桃知君/摄

发表于1998年的《偃师传说》,是一篇看似讲述中国古代技术的小说,使用的是《列子·汤问》里的典故:

工匠造出了能够跳舞,有自己意识的人偶,献给周王,王妃却爱上了人偶,引发了周王的怒火。

然而,潘海天使用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以一个似乎是西方人的视角,通过惊奇感十足的描绘文字,去讲述这个神秘的东方故事。

当中国读者熟悉的话题,以极度陌生化的方式进行表达时,我们终于意识到,讲述者的视角,是怎样影响了我们对于科技和文明的理解。

而《偃师传说》这一作品,对于之后二十年里,幻想小说如何描绘中国古代,或是架空世界的科技,有着深远影响。

发表于2001年的《大角,快跑》更是当代科幻的一座里程碑,小说讲述一位叫大角的少年,为了给母亲的病寻药,从自己居住的木叶城出发,跑边当时已知的世界,历经蒸汽城 、浮游城、飞行城、道之城、恐怖森林和飞鹰部落,最终找回药的故事。

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寻药-看世界”的母题下,潜藏着作者宏大的野心。故事的语言如童话般清澈,诸城的设计如寓言般富有深意,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文中世界所呈现出的浩瀚的信息量,潘海天以一位建筑师的严谨,给这个世界中的众多城市和群落,各自设计了逻辑自洽的历史和运行原理,孩子大角所路过的每一处地方,读者感觉都并非是作者随意想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大角所窥见的只是世界的一角。

两万多字的小说背后,还有着千百万字未及言说的故事。这种过饱和式的信息密度,揭示了潘海天的长远目标——创世。

如果说,讨论我们现实的世界是怎样的,是否有在其他规则下运行的世界,仍属于科幻的范畴,那么创建新规则下的世界,讲述这个世界里的运行规律,历史变换,世事沧桑,人情冷暖,科幻与奇幻的边界就更加难辨了,但正是在这种尝试和冲突中,幻想生长出了新的萌芽。

提到潘海天,就不能不提到他和其他作家们一起开创的“九州”系列幻想故事,当狭义的“科幻”定义已经不能束缚想象力的试验,那么就另起一片新的天地。

二十多年来,潘海天书写了许多“九州”相关的故事,不断用新的体系,重塑东方文化的幻想传统,本次选集中,也收录了数篇代表之作。

桃知君/摄

发表于1999年的《永生的岛屿》里,已经涵盖了潘海天关于九州世界与现实关系的一些初步设想,这是一个关于羽人的故事,异类的族群生活在可以移动的岛屿之上,潘海天不用奇幻小说的笔法讲述这个种族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巨大的船只搁浅在岛屿上,宣告他们是秦始皇的使者,这些羽人的岛屿才突然跟中国历史神话联系了起来。

而发表于2007年的《鸦巢决战》,则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发生于九州奇幻大陆上的故事,通过一个旅店中各方势力争夺宝物的混战,潘海天让九州世界中各个派系的法术一一呈现,让他所创建的这个世界背后的抽象原理,附身于有血有肉的角色,在他们命运的舞台上轮番上演。了解了人,你就了解了世界,哪怕这并非是我们现实中的世界。

在思考创世的过程中,潘海天愈加关注人的意识与世界的关系,并围绕这个主题做出了诸多尝试,传统科幻主题中的缸中之脑,虚拟世界,奇幻小说里的意识化形,幻觉魔法,宗教想象中的诸天世界,人神关系,现代媒体技术的影视、游戏,都成为他的素材,交织出无数可能性,提醒我们世界的创造可以发生在每时每刻,也许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发表于2003年的《饿塔》,讲述了一队流落在荒漠星球上的幸存者的故事,他们找到了一处昔日苦行僧的高塔遗迹,在缺少食物的环境下挣扎求生,有人无意中窥见了这个星球的秘密,找到了意识和物质相互转化的门径,却无法活着将秘密讲出去。

而当同样的主题,发生于2020年发表的《宇宙心理诊疗所的最后三个病人》中时,空间站上的心理医生已经难以分辨,眼前的病人是真的产生了幻想,亦或我们自己就是他人幻想的产物?

曾实验性地发表于新媒体平台上的《西游之人间妖怪》,更是一场有趣的文本试验,西游记的取经四人组深陷于自己记忆创造的长安城幻境中,他们的命运结局,甚至要取决于读者的选择。

这就是潘海天,一个同时顶着科幻作家和奇幻作家头衔的开拓者,也许这两个头衔都不足以涵盖他的所有作品,概念意味着限制,而潘海天总是那个打破限制,带来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作品的人。

在创造新的世界的路上,很少有人能比他走的更远,而沿着他开辟的路,许多后来的作者走出了新的流派。

这两本选集,按照时间的顺序,一步步整理出了潘海天创作道路上的足迹,也希望你们可以随着他的文字一起,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文/宇镭

更多实拍图

北野/摄

现!已!上!市!

购买《永生的岛屿》戳这里

购买《黑暗中归来》戳这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