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安乐侦探的读后感大全

安乐侦探的读后感大全

《安乐侦探》是一本由[日本] 小林泰三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80,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乐侦探》读后感(一):书评

个人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虽然部分读者会认为全是对话比较琐碎吧,所以书怎么样还是要看个人喜好。里面的一些反转很有意思,在读最后一章前多少感到个别反转有点突然,但读了最后一章也就明了了。

作者小林泰三是日本科幻小说界颇具实力的新生代作家之一,侦探小说并不是其主业。本书涉及的几个案子,虽然没有超现实的成分,但能看出其丰富的想象力。在第二集“消除法”上尤为突出。而论反转效果,我最喜欢的是第三集“减肥”,叙述性诡计使用的十分得当。而“消除法”的反转虽然也算是用了叙述性诡计将读者迷惑,但要是没有最后一章“莫里亚蒂”,就欺骗性的意味太浓。得说下,第四章“食材”的设定也很有趣,作者用多余的情节让读者往错误的方向思考。如果结局当真如读者所想,那怕是要被骂了。这种引导绝对是作者有意为之,读完觉得有些趣味。所以纵观全书,推理的逻辑都可以说得通,作为侦探小说,算不错了。

再谈下本书推理之外折射出了很多人的病态心理。每一个案子都反映了一部分,以至于看的过程,内心甚至想咒骂某几位找侦探寻求帮助的顾客。有的顾客那种无法说通甚至无法沟通的逻辑真让人生气。一开始觉得作者也太夸张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可其实一想,生活里这类人并不少见。遇到偏激的人,不要奢望用逻辑打败逻辑,就好象是不同的次元,强行碰撞只能引发毁灭。而且不要以为个人会有什么宽阔的心胸,人都是自私的,考虑不是事件对世界的影响,而是如何能顺心。这在第五章“生命之轻”体现出来了。虽然是讲欺诈的案子,可当事人关心的点甚至不是欺诈本身。在第二章“消除法”中,虽然当事人确实算是被坑的那个,可并不觉得她可怜,人心都是冷漠的,没有谁比谁更善良。反倒第一集“私生粉”,从内容上来说更为常见,一看就猜到了结局。所以嘛,越读后面就越精彩了。最后一章对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的讨论相当精彩。

《安乐侦探》读后感(二):侦探静坐于此

小林泰三的推理作品先前早有读过不少,例如谋杀童话系列、《没有人会特地去杀僵尸》等等,其中较为鲜明的一大特点,便是作者小林泰三笔下严密而精致的设定。作为背景而言,非常之有趣。笔者时而能get到其中满载的想象力。

至于另一个较为鲜明的特点,则是小林独特的“对话式剧情”。如若读过几本小林老师的作品,便会发现其之于人物互动层面——准确来说,就是对话的构建极为有趣。这种趣味性建立在对话人物之间的时不时就会出现的脱线感上,笔者经常能从中感觉到一丝荒诞的幽默。另外,对话也是小林老师用来推进故事发展的方式。而这,也恰是本书几则短篇的展开方式。

小林老师这次塑造了一位安乐椅侦探的形象,并让所有的故事均发生在一间狭小的会客室内,案件的称述则靠来访者视角进行口述。这一故事模式所具有的特色——出场人物少,场景封闭,剧情以对话展开,可以说十分符合小林老师的创作要素了。

就单篇质量而言,笔者必须阐明的一点是,小林老师在以往的作品中,其推理过程虽然大多简单,但却与其笔下的背景相互结合得很紧密——这也是笔者颇为喜欢的一点。而本作,则是立足于现实设定展开,使得笔者发现了小林老师的又一有趣之处。

即为,误导。

先前有说,小林老师的作品中时而满载着想象力,而对话多有荒诞之感。本作中的短篇也不例外,在其对话的构建过程中,溢出文字的便是一种脱离现实常识的荒诞趣味。而小林老师在每篇中,都精心布置了一个大方向上的误导。通过对话里的描述、设定的解答、侦探的问答,让读者对故事结局的认知导向了超脱现实的方向,在脑内构建起一个颇具怪异风味的解答后,小林老师又以简答逻辑拉回现实。

——这种模式的反转,使之案件构建较为简单但是阅读体验甚为有趣,笔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止一次被小林老师的误导晃了过去,深信自己误导构想。结果被小林老师一招打回原形,颇感有趣。不得不承认,笔者相当吃小林老师这一“实验性质”的耍乐子的短篇。误导的扎实与有趣的人物互动,再加之小林老师一贯有之的诡辩与新鲜点子,使得笔者的阅读观感颇好。

当然,由于这是短篇连作集,所以笔者也不多谈。就最终收束而言,可能对于现在的读者而言,不再新鲜。但依然可见小林老师满满的玩乐心态与新奇点子。

只可惜,斯人已逝,也只得在其作品中反复品味小林老师丰富的想象力了。

《安乐侦探》读后感(三):吃瓜第一线,还得是侦探

天才侦探在不离开房间的情况下破解了一个个神秘谜团

道路尽头的侦探事务所里,一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侦探,一位常驻的杂志编辑。故事就在这奇妙的设定下展开了。不出门探案,仅根据委托人的描述,快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谜团,果真这么厉害么?

全书一共包含了5个探案故事+1个反转故事:

【私生粉】[私生粉指的是对偶像的私生活过度关心,喜欢跟踪偶像的粉丝] 年轻的写真偶像被狂热的男私生粉执着的模仿着,当天早上拍摄的杂志封面,晚上就能收到模仿的照片,巨大的恐惧不安以至于无法正常工作,然而模仿并未停止,魔爪伸向了日常生活……

【消除法】经济下行,各个企业开始了裁员。女职员中村瞳子突然拥有了让人消失的能力,只要对着对方说出“滚”的关键字,对方不仅可以从大众视野中消失,所有的生活印记也一并消失。凭借超能力,中村只留下了让自己愉悦的同事,同时也得到了升职。她突然发现公司不只她拥有超能力……

【食材】暴风雨的夜晚,一双父母冒雨前来,请求侦探找出女儿千里的下落。先前一家人进食的餐厅,需要自带食材,无论是蔬菜还是活物都可以烹制。千里一家空手而来,在备菜阶段,女儿千里却不见踪影,继而上的菜肴却有着从未尝过的美味,难道……

【减肥】[采取了叙诡的手法,最后一刻才解开读者心中的疑惑],小有名气的减肥博主户山弹美,在尝试了一段时间名为“超级吗哪”方法后,发现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吃,却越来越胖,怀疑是身边人在饮食中添加了增肥的食物。究竟是身边人的恶意,还是户山的狂热致使她的认知出现了问题?

【生命之轻】[生命没有客观的价值,其价值掌握在判断它的人受手中],伊达杏太郎是一位动物爱好者,捐赠了一笔善款本应用于拯救要被人道主义毁灭的宠物。然而这笔钱却被用来捐给另外一家慈善组织,用于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医院。伊达愤愤不平,开始专职调查这些资金的真实流向,想要确认自己的善款是否真的用来建造医院而弃宠物于不顾…

【莫里亚蒂】本篇致敬了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莫里亚蒂作为一名反代代表,会在行动之前发盗窃预告,而福尔摩斯会一次次的破解。小助理仔细回忆了这几次破案中的细节,借此和侦探之间来了一场“审问与辩解”

小林泰三以科幻和恐怖小说闻名,所以对于氛围的烘托很擅长,例如在《食材》中我仿佛一起来到了这家神秘的餐厅,看到了四面各饮的屠宰室;作者在文还科普了不少知识:台风和气旋的区别,厌食症的界定,奥卡姆剃刀原理等

译者曹逸冰还翻译过大山诚一郎的《字母表谜案》《迷失收藏家》,行文流畅,“入乡随俗"没有生硬感,例如"谁主张,谁举证" 这类意译给全书添色不少

对话形式的破案过程,生动且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比如我就是一气呵成读完开始回味,我也很喜欢短篇故事,不拖沓,干净利落,这本书同样是这个感觉,值得推荐

*从小就看柯南的毛利侦探事务所,看完这本,全程代入,好想开一家侦探事务所走在吃瓜第一线!

《安乐侦探》读后感(四):反安乐椅侦探之作

【剧透】

基于现实的舞台,不现实的人设。事务所两人的对话,有点京极堂的感觉,对话之后是围绕对话主题的委托上门,从几乎带有结局的完整故事中,抓住线索,给出结论,这就是安乐侦探。

看过多部类似的作品,线索来源于前面篇章,最终串联。明显的有《灵媒侦探》、《恋与禁忌》……因此终篇的反转在我意料之中。前面篇章对线索的利用也过于简单,终篇还行。对于安乐侦探的思考以及结局都蛮喜欢,一部名为安乐侦探的“反安乐椅侦探”作品。

第一集 私生粉

虽然全文都是线索跟推理,但没啥嫌疑人选项,是一般读者也不会觉得惊讶的真相。

关于跟踪和偷窥,有种乱步的感觉。除此之外,关于艺人和粉丝的思考,有意思。瘆人的结尾,有点小林的趣味。

“粉丝们所看到的并不是艺人本身,而是一个被精心打造出来的幻影。”

“每个粉丝心里都会形成一个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艺人形象。”

第二集 消除法

超能力者调查自己同类胜算来源的案件。

超能力者会去求助普通人?小环境出现一样的超能力者?戏太多的社畜们,好中二!好荒诞。

第三集 减肥

明明没吃饭,却越来越胖,谜面看上还挺有趣。

脑子有问题不去医院,去什么侦探事务所。一个偏执狂,既然不交朋友,不在乎别人看法,那么对减肥那么执着。强行请假,自信回去还有自己的位置,直觉认为别人是怎样就是怎样。还说了自己一个月没吃东西?结尾处看得我人也快翻过去了。

第四集 食材

小林的诱导,用类比,让你很容易推理出一种可能性,最后是有反转,但反转很弱。

神奇餐厅的描述,很有小林的残忍风格。

(但是那些所谓的神奇的食材,对于中国人,对于我来说,挺平常,反正我都吃过)

第五集 生命之轻

一个恶魔的证明。想求证自己的捐赠有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为此辞了工作,付出了捐赠金额几倍的金钱,还有大量时间和精力。

这个无厘头委托人,把侦探都无语到憋笑多次。基于线索的矛盾点,得出了结论。

最后委托人心满意足的说“太好了!我的钱并没有被用来拯救某个陌生孩子的性命”。没有完全达到他的期望,但是满足了他的部分期望,真讽刺。

《安乐侦探》读后感(五):安乐椅侦探与叙事之是否可靠

小林泰三的这部《安乐侦探》,叙事上纯粹是以对话的形式来进行的。以这样的叙事方式来推动情节的进行,那么读者们必须要把握住叙事中的每个细节,包括叙事中人物的情态,叙事语气这些文字不容易表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推理过程的正确执行。

《私生粉》,开篇两个人像是在较真儿,略带一些抬杠式的对话。这种很日常化的很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和作品关系。这两个人之间的说话十分有意思,有一点话唠,也像是在斗嘴,很像相声里面的捧哏、逗哏的两个人在表演着。二人之辩可以看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想达到那种完全理解性的交流,其实真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明星女模特收到了一封奇奇怪怪的信。信是用小的几乎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密密麻麻的字写就的。写信的当然是追求他的一个粉丝,这个粉丝这封信中对这个女模特进行了贬低,进而到了诅咒的地步,甚至还有拙劣地恶心地模仿。

对于这个私生粉,唯香是毫无办法了,即使自己采取了各种的规避措施。仍然能被这个私生粉给骚扰到,而同时时比较奇怪是自己的经纪人,却一直拿出一副对这样骚扰的却又没有造成实质上的伤害的粉丝,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有些只能听之任之的态度。最终的谜底揭晓的时候可以和我们自己推论出了答案,进行一番比较,看看推理的过程是否贴合。

接下来的几篇故事,叙述的方式仍然是以双方的对话为主。毫无其他旁支的描写、环境的描写之类文字出现,这种纯粹的对话形式的文学作品,海明威经常使用,好像王朔的某一篇文章也是如此,当时他认为这样的方式还是比较实验性的。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大体上也是这样的叙事方式。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好像是在看一部话剧。其实我有一个大大的猜想,如果把这些对白全部转换成语音对话的方式,我们可以从听觉上来获取信息也许比这种阅读的方式更加有效。

《莫里亚蒂》

作者提出了一种“倒叙推理”,以一部剧《神探可伦坡》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就是指观众一开始就知道谁是凶手,他们享受的是侦探揭开凶手真面目的过程。

一个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侦探,他一定在工作中会培养出一种直觉出来,凭着对案件的叙述,他们的脑海中仿佛有一个数据库,仿佛在潜意识中就会进行某种侧写,从而归纳出这是个什么样的犯罪行为?罪犯又是谁?所以说,后期他们的工作事实上,就是收集证据来证明他们凭直觉猜出来的来龙去脉,作者把这称之为终极的预审式调查。这种说法看起来很合理啊,现实中的许多侦破工作好像就是这样进行的。而那些所说的推理,便成了收集证据的一个证明结果过程。

在这篇中作者还对安乐椅侦探这种推理的形式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对此,我想这是好多看推理小说的人共同的问题,就是安乐椅侦探到底能不能成立?用书中的话说,就是安乐以侦探这个概念本身到底站不站得住脚?他成立的前提是委托人能够给出推理所需的全部信息,那样才能够找出真相。和现实上的问题是没有哪个委托人能够给出全部的必要信息,“委托人给出的信息不够充分”才是一种常态。

到底有没有可能真的存在安乐椅侦探呢?读完这本书,您自然会在心中有一个答案。《莫里亚蒂》这一章可以说是这本书的书,涵也是最重要的一场。任何的叙事都有它不完全表达的必然性,也有它的遮蔽的功能,有的时候还要加上一些叙事者的表述能力,甚至还有作者们故意设置的叙事陷阱,所以说只要是叙事的文学,都存在一种“叙诡”的可能。《安乐侦探》可以被看作就是一部通篇大的“叙诡”,而《莫里亚蒂》这篇就是全书最终的解密。不到最后一章,永远不知道真相是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